2023年级音乐教案 三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3-10-15 14:06:51 作者:笔尘 毕业论文 2023年级音乐教案 三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

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初二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级音乐教案篇一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创编表演

一课时

钢琴 教学光盘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随《猜调》出教室。

级音乐教案篇二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通过学习《风铃》这首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节奏x xx xxxx 。

3、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3两个音的音名。

风铃,旗,

1、掌握3、5两个音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

2、能够区分八分,四十六的节奏规律,并且能够准确的演奏出来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一、导入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 x x

b)中风的时候 xx xx

c)强风的时候 xxxx xxxx

1、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2、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直接进入课题

二、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 3 符合

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 5 两个音。

1)练习mi sol 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7、课堂小结

级音乐教案篇三

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55356

53366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级音乐教案篇四

4、学习八孔竖笛的演奏姿势。学会正确的发音,用吐音吹奏。教学重点:

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勇于参与音乐集体活动,能与同学们合作,创造性地表演。学生对歌曲能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教学难点:

认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称,掌握其时值,并能迁移到实践情景。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教材分析:

《doremi》(领唱与合唱)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歌曲将原本单调的音阶唱名与一定的生活内容相联系,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情趣,也极好地帮助了音阶唱名的学习。

《g大调小步舞曲》(钢琴独奏)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四三拍,速度为小快板。

《七个小兄弟》是一首生动活泼的音阶唱名练习歌曲,它将七个唱名巧妙地

级音乐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幻灯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1、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2、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课后练习“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引导学生通过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使这一节车厢节拍准确,进一步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级音乐教案篇六

1、扮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一位小同学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1) 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 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 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同学的识谱负担。

(1) 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 两个乐段要处置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身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1)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2)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3)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

级音乐教案篇七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1、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级音乐教案篇八

一、单元目标

1、能够从“春天”的音乐主题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春”的音乐活动。

2、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3、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课时:《嘀哩嘀哩》;《春天的小河》;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渴望春天》;《嘀哩嘀哩》;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乐曲

第三课时:《小春笋》、旋律创编

第四课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三、教学重点

能用流畅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小春笋》、《春天来了》。

四、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的内涵,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教学内容

1.欣赏:《春天在哪里》;2.唱歌:《春天的小河》。

(1)通过欣赏《春天在哪里》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

(2)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绪。教学理念

体验歌曲内容、启发创作情感。

师生问好。

1、提问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找找看,在上学的小路上,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近了,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2.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3、提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

4、学生随录音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涵,去寻找春天。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

1、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新翻泥土的味儿扑鼻而来,鲜花张开了那娇艳的脸荚映照着大地格外耀眼,听那小河水,涨高了,哗哗地流淌着。

2、录音《春天的小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听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速度等。

4、生随录音模唱全曲。

5、师有感情地范唱。

6、学生巩固练习演唱全曲。

要求:情绪与声音要统一。

7、歌曲处理:

《春天的小河》共有四个乐句,在学生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上加渐强和渐弱记号。要求学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出乐句的流畅感。

1、师导入:春天负载着希望,有着生命的律动,自古以来,它成为许多文人画士的.表现对象。诗人用简短的诗句来勾勒春天、文学家用流畅的语言描绘春天、画家用五彩的笔留下春天的足迹、音乐家用斑斓的旋律诉说着春天的话语??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幅你认为最美的春天。

2、学生习作。分组进行

学生或画、或写、或改编歌词??进行创作。

3、展示,并且集体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氛围中。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对祖国、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师生共同演绎烘托课堂气氛。

1.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2.师小结:

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今天,春来了,来年,春天还会和我们相见,但是,人的春天却只有一季,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听、唱:《嘀哩嘀哩》(童声齐唱)

听:《渴望春天》(管弦乐)

1、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2、通过“为春姑娘送礼物”这一游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情,这样能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力,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并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导入:给学生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从而引出主题——春天。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迎春花开”、“冰雪初融”、“南国春天”等摄影作品。

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描述一下歌曲中的春天。并且描述一下自己家乡春天的景象,使学生有身边的事物联想到大自然季节的微妙变化,激发学生的艺术探究兴趣和表达能力。

安排布谷鸟的叫声引入新课。提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叫声吗?

通过聆听布谷鸟的鸣叫声,让学生了解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所以它有叫报喜鸟。在布谷鸟的歌唱声中,为学生营造春天的优美意境。出示:(书本“滴哩,滴哩”图片)

除了布谷鸟,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通过交流,知道燕子、青蛙等许多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在以上图片上出示一些小动物)

赏歌曲《滴哩,滴哩》

再听歌曲,要求同学们在第一乐段时,在位置上边唱歌边根据歌词内容即兴加些表演动作,并在第一乐段结束时(16),重重地拍一下手,表示第一乐段结束。第二乐段开始,要求每个同学用老师提供的舞步,根据自己离开位置的远近,朝自己的座位走去,并在第二乐段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出示歌词,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跟着录音轻声地哼唱歌曲。第二乐段时,教师要提示在演唱“嘀哩哩嘀哩??”时,要唱清楚,有跳跃的感觉。(像小鹿跳一样。)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演唱。

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问答。老师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生答:“春天在那小青蛙的叫声里、春天在那沙沙的小雨里??”等。

同学们,你们刚才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春天,你们唱的春天可真美!真希望春天马上就来到身边!

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童声齐唱)(出示歌词)要求:看着歌词,跟着音乐轻轻地晃动身体。

你听过这首歌吗?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比较和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明确管弦乐和歌曲不一样,一个是以乐器合奏为主,一个是以唱为主;两者的主旋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复听歌曲,学生轻轻地跟着哼唱。

出示一首赞美春天的儿歌:《春天姑娘》

春天是个小姑娘,穿着满身绿衣裳,绿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又听姑咯咯笑,小溪流水哗哗淌。

请同学读一读儿歌。

复听管弦乐《渴望春天》,在乐曲的伴奏下,朗诵儿歌。

以诗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联想。

聆听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等。《春晓》《小豆芽芽》等。

观赏有关春天的光盘。如舞蹈《春娃》等。

1、现在春姑娘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我们为春姑娘送上一件小礼物,怎么样?那,送什么好呢?对了,我们来给春姑娘设计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吧!教师提示:小朋友们可以用合适的色彩以及各种材料,为春姑娘设计一件衣裳。(将小朋友分成四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运用撕、添、勾、画等多种方法,给春姑娘进行时装设计。师放音乐《渴望春天》,小朋友"做"礼物。)

2、分组展示交流礼物,师做出评价。(在黑板上开辟一个“‘春之裳’时装设计博览窗”,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点评。根据孩子设计出的颜色、图案、款式、风格特点评出“时尚春姑娘”、“漂亮春姑娘”、“奇特春姑娘”和“可爱春姑娘”等。)

运用“我为春天照相”、“我为春天录音”等形式,给学生留影。用色彩、线条等创造性地“为春天作画”,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欣赏与评价。

1.音程练习2.唱小春笋3.创编旋律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1、重点:运用连音和非连音歌唱《小春笋》。

2、难点:唱准四、五度音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音程练习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

级音乐教案篇九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do、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

师生问好歌。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1232|16.|

四梨又四耙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321|2—|121|6—|

学生读谱视唱。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1、复习misolla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dore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123456”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12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6、6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好的予以表扬。

级音乐教案篇十

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初步学会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1、导入。

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0%的人民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引入,再从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村儿童的生活乐趣等方面导入本单元的课题,引起学生们(尤其是城市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可以大致介绍一下冬瓜与南瓜,因为城市的儿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学唱歌词,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和“x x x”,还应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叙述、亲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时还可以解释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对一些字进行“整音”,如“拱”、“洒”等。

(3)学唱最后12小节歌谱,要求学生注意到歌谱中没有“4”“7”这两个音。

3、再次复习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课下设计恰当的表演动作。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参与率。

2、能否初步学会歌曲《冬瓜和南瓜》,节奏、旋律、情绪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