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春回大地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4-01-14 04:08:18 作者:HT书生 文秘知识

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实施一节课所制定的详细计划,它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有序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参考优秀教案的编写经验,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春回大地》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冻、醒、解、苏、鸭”5个生字,认识“角字旁”和“酉字旁”。(abc)。

2、学会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

3、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式(如图片、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感悟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5、能够结合课文和联系生活写一写美丽的`春天。

学会本课生字“冻、醒、解、苏、鸭”,拓展识字带有酉字旁的字和角字旁的字。

能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2分钟)。

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在语境中学习生字,感悟句子之间的关系(18分钟)。

1、课文中是怎样写春天的?赶快打开书读一读书中的这段话,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标出有几句话。(先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懂这是描写春天的。然后再找到生字,进行学习。最后学习其他的生字。)。

3、分句进行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a师:在这句话中还藏着生字朋友呢!(醒字变红)。

b指读生字卡片,师板书。

c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师板书星醒。

认识酉字旁,“酉”字在古代指的是酒坛子,所以酉字旁的字都与酒有关,醒字在古代时,指的是喝醉酒后醒过来,现在就指的是睡醒。

师:你能说出一个带有酉字旁的字吗?(课件出示:喝酒酝酿。

自酌自饮酗酒报酬)。

d指名用“醒”组词。

从组词中引出生字“苏”,让学生读后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e理解句子。

春回大地,什么苏醒了?

春回大地,万物怎么样了?

指导朗读。

(2)师:到底都谁苏醒了,指名回答。(动物、植物……)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引出第二句话:河水解冻,小鸭戏水。

a师:在这句话中也藏着生字呢!

出示“冻”,指名读——师生板书。

b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教师随即板书东冻。

c师:带有“两点水”的字都和什么有关,举出几个带有两点水的字。

d用“冻”组词,引出生字“解”

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解”字的,师介绍“解”的古义是用刀把牛角分开。

认识“角字旁”,举出带有“角字旁”的字。

e出示“鸭”,指名读,师板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师:带有鸟字旁的字都与鸟有关,出示鸟字旁的儿歌:

鸟字旁,鸟儿多,乌鸦与喜鹊,白鸽与仙鹤,黄莺与杜鹃,还有鸡鸭鹅。

f指导朗读。

(3)不仅小动物们苏醒了,植物也从休眠状态中醒来了。

出示:杨柳吐绿,小鸭戏水。

a杨柳吐绿,你能换个词吗?

b百花争艳,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关于百花争艳的句子:

春天的花儿各色各样:红的像火焰,黄的像金子,蓝的像海水,白的像雪花。

c指导朗读。

(4)春天不仅是书中写的这些,你还能用什么/怎么样的四字词语来说说春天吗?

例如天气变暖春风拂面(提示:桃花青蛙蜜蜂小草柳树等)。

(5)师: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你觉得春天怎么样?

指导朗读:春天真美!我们爱春天。

(6)这么美的春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引导学生按照结构来合作读第一段。

(7)小结识字方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春天,读描写春天的一段话,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星——醒鸡——鸭。

东——冻。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二、快乐阅读(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1)春雨走过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2)春风姑姑都能够干什么?

(3)小草都笑什么呢?

(4)春姑娘的大柳篮里装着什么?

(5)谁听到了小燕子的呼喊?

2、汇报。

三、拓展写话(10分钟)。

你眼中的春天什么样?自己写一写。

准备了那么久,今天终于把课讲完了,心里如释重负。非常感谢这些天众多老师对我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想想今天的表现,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大的进步就是有刻意的板自己的语言,语速比较适中,语言也比以前规范了一些,这在今后都要继续保持。

今天评课,很多老师都给了我非常好的建议,对此,我对她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仔细看了今天的笔记,反思如下:

1、在读词语和句子时,不是光读准字音就够了,一定要有停顿,不要让孩子唱读。

2、如果学生不会说,不要着急直接告诉他,要引导他一点点说,教给孩子怎样说,再让他学着说。孩子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话,这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3、评价学生时,不要一味的表扬,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其加以改正。评价要从多方面考虑,语言尽可能多样化。

4、随文识字不是在读课文中学字,而是要关注字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本意,结合文本,从文中抓,深挖教材。

5、在反馈学生写字时,最好拿红笔改一改,明确的告诉学生哪里错了,哪里写的不好看,以便学生改正。

6、基本功要扎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书写。

要改正的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早日做一名称职的老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生七嘴八舌介绍自己的见闻)

2、你认为山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谈)

3、交流搜集山寨的有关图片、资料。

看来我们对山寨还不是完全了解,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2、把儿歌读给同桌听,注意纠正字音。

3、标出生词,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条中的生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组内开火车读、可以抢读……

5、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认真读读,根据理解给儿歌配上画。然后再美美地读。

(学生一边读文,一边作画,画过又读,读过再改,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翻书的哗哗声中,关注文本中展现的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加以改进。

1、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任选一节作为指导理解的切入点。

(1)例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是我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一节?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名在地板上画山路,集体评选出最符合诗意的小路。)

(4)播放歌曲《山路十八弯》请一名同学当诗人,边走边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5)生谈感受。

小组内交流,评议。

(7)出示重点句“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自悟的主动性,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寨独特的美——掩映在葱葱茏笼的山林里;然后练习用“怎么”说话;最后感情朗读。

2、同法略学其他两小节。

3、感情朗读全文。

4、通过阅读想象,你对山寨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1、继续搜集有关山寨的图片、资料,与小伙伴交流。

2、试着补充文中“……”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认知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小朋友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俺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同学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同学开动脑筋,自身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同学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以你问俺答的方式,同学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同学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同学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身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同学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同学美读。

(三)实践活动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身的学校来做客。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随机学习字词

三、再读课文,找出两者的关系(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两种小动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找一找

汇报交流引导发现其发育过程:(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蝴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用课件逐个出示词语)

1.指名朗读

2.齐读

二、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

三、细读课文:

2.指名读出具体段落,细细品读

3.分小组讨论找出像“惊喜”这样表示语气的词语,依次体会并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4.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糊涂的小蝴蝶和委屈的毛毛虫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蝴蝶妈妈的话

(3)齐读、指名读

(4)听了蝴蝶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5)小组讨论,选出代表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发育的过程同时

四、拓展激趣

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吗?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去想,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书推荐:

作家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名叫“丑小鸭”的童话,相信大家读了那篇文章,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

五、板书

7.小蝴蝶和毛毛虫

卵——毛毛虫——蛹——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

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

生字卡片。

2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

一、简介列宁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记住

三、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1、齐读生字卡片,教师注意纠正个别读音。

宁:鼻音。声母是“n”,不是“l”。

诚、床:读翘舌音。

2、同桌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个字的。

(姑妈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诚”字卡片,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

(3)出示“互”字,你觉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笔画笔顺:横、撇折、横折、横。第二画“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

(4)出示“宁”、“客”,你认为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宝盖头要写得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出示“间”、“床”。

教师告诉同学,这两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床”字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学写生字

1、学生在课后练习第2题的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五、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

(下节课解答)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生字

二、继续上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大家已读了课文,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书,在书上找出签字。

(1)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根据课文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除了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打碎花瓶的事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词语。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3、教师从纸条中筛选后板书:

低声说没有笑不说话(不高兴)写封信承认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语气怎样。自己边读边体会。

5、指板书小结: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妈问起时没有承认(低声说),当姑妈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笑起来,列宁(没有笑),列宁回家后,心里很难受(不说话),后来给姑妈(写封信)(承认)了错误。

三、进一步理解

2、教师检查。

3、小组讨论:花瓶自己会打碎吗?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4、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的意见。

四、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列宁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难受。姑妈知道列宁一向不爱说谎,出于爱护,才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列宁和姑妈的话。

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读一读。

3、教师扮姑妈,学生自愿扮列宁,全班同学扮表兄弟表姐妹,读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五、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想一想,列宁给姑妈的信会怎么写?请你把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念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给同学听。

3、听了xx同学读的信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4、齐读姑妈的回信。

六、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拓展

1、教师用红粉笔板书: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每当同学讲完自己的故事时,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3、小结: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记住这一句。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

6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记住。

2、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向竹妈妈表示?

“沉不住气”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5、分角色朗读。

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记住。

2、笋芽儿遇到了谁?小草对她说了什么?(指名读)。

3、笋芽儿怎么说,怎么做?最后结果怎样?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课题:识字六。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9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四学习重点:识字。

学习难点:较流利地朗读。

五学习准备:音乐磁带。

六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七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例子。

2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

1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一学。

(2)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

正音,评议。

(3)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

2再读入情。

(1)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3)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4)朗读单元引言。

(三)指导认字。

1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

2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

3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8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朗读感悟。

五学习方法:朗读。

六学习准备:田字格小黑板,生字卡片。

七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复习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

2多种形式读词语。

3抽读其他生字。

4组词,扩展说话。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1同桌读。

2自由选择伙伴读。

3读给伙伴听。

4自己小声读。

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

(三)指导写字。

1结合范写,观察字形。

2书空,描红,临写。

3展示,评议,提高。

(四)扩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感动、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图意。

4、通过学习,知道赖宁苦练跳绳是为了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第2-3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抓住课文中“满头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脚肿、连蹦带跳、感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中体会赖宁勤学苦练的精神。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和重点词复述课文。

2、难点:(1)词义辨析:感动和感激(2)教学学生要学好所有功课,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学跳绳?他是怎么学跳绳的?

2、学生汇报后,教师简述赖宁事迹。

二、学习生字新词的读音。

1、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请学生各自拼读生字的读音。

2、交流自学情况。

3、开小火车认读生字、词语。随机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场”:什么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从操场的作用理解操场的意思)。

(2)请学生用动作“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2、3(校对)。

三、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体会赖宁苦练跳绳的重点词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培养学生把问题回答的清楚、完整。

(3)比较句子,史学生懂得运用恰当形象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教师简述这节课的目标:学习课文1-3自然段,重点学习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

三、学生默读第一段,思考:赖宁上小学时,学习情况怎么样?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要学习哪些功课?赖宁的工科学的怎么样?从中理解“功课”和“其他......只有......”的意思。

四、为了学好体育,赖宁是怎么刻苦练习跳绳的?带着问题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划: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了赖宁刻苦练习跳绳?

2、出示第3句。

(1)齐读,说一说,那个词语写出了赖宁学跳绳很刻苦?为什么?

(2)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满头大汗”有什么好处?(可以形象的表现出赖宁苦练的行动;又使学生初步懂得加上适当的词语可以把句子写具体。)。

3、第4句写了什么?(老师帮助赖宁学跳绳。)。

4、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苦练跳绳?

五、默读第3段。

1、边读边划: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赖宁在家中也苦练跳绳?

2、学生汇报后,齐读第1句和赖宁的话,出示句式说一说:因为(),所以他走路一拐一拐了。

3、郭老师是被赖宁什么精神感动了?(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肯下苦功夫)。

4、教师针对赖宁的精神进行品德教育。

5、指导朗读对话,注意郭老师奇怪的语气和赖宁不好意思低声回答的心情。

6、齐读第3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苦练跳绳。

六、齐读2、3段。说话训练:赖宁是怎么苦练跳绳的?

(各自准备--指名说,反馈评价--同桌互说)。

七、教师小结。(结合2、3两段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赖宁肯下苦功夫,勤学苦练的精神。)。

八、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激”、辨析“感激”和“感动”。

(2)通过朗读,体会赖宁获得好成绩的喜悦心情。

2、正确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齐读课文2-3段,说一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赖宁苦练跳绳,结果怎样?哪个词写出了他很高兴?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齐读两句话,找出不同点。

(2)讨论:加上“连蹦带跳”和“感激”有什么好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那句话。

3、赖宁为什么能在跳绳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口头回答。

4、教师小结:

只要勤学苦练,肯下苦功夫,学习才会进步,成绩才会提高。

三、齐读全文,有感情。

四、看图复述课文,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半数,用自己的话把赖宁学跳绳这件事说一遍。(各自准备,指名说,评价。)。

五、总结全文。

以来宁学跳绳这件事中,你觉得应该向赖宁学习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六、练习:选词填空。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来越"造句。

3、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在学习中,通过朗读感悟小露珠的外表美丽、心灵更美。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于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一)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水平的提高,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要求学生读出水平,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达到美读的效果。

(二)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入境,让学生愉快地感知,感悟、创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比较实用的、简便易行的课件,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课件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

2、小露珠自我介绍。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大屏出示图片、句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创意情境: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 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 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观察图画: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 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 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 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 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 3小节 。

啊,在祖国的地图上,

我们的学校,

找也找不到,

画也画不上。

但是我们的学校,

却装得下――――

祖国的历史、

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联系上一个小 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 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 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 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 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 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 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 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 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称赞的作用初步学会用言语来称赞别人的优点。

课件,苹果若干。

1、屏幕出示“称赞”语,同桌互相大声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板书)齐读词三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称赞为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1、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圈出生字,自己认读后和同桌互认。

3、全班交流识字:指名认读带拼音生字;开火车认读去拼音生字;生字交朋友后,你还能认出它吗,指名读、齐读词语。

4、生字藏到了课文中,你依然还认识它们吗?老师来听听谁能把课文读得最正确、最通顺、最流利。赶快自己读读吧。

5、自愿分段轮读课文,读后请学生说说你觉得谁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大声地夸夸他吗?师在此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

1、他们是怎样相互称赞的,请你读课文,找出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并划下来,好吗?

2、交流:学生读他们找的句子。同时课件出示这两段话:

(1)、他对小獾说……。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

3、朗读感悟第一句。

(1)谁想当小刺猬来称赞小獾?

(2)师采访:听了他的称赞,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你呢?

(3)小獾做得板凳真有那么小刺猬说的那么好吗?自由朗读第二段。理解“粗糙”的意思。

(4)那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

师:是啊,小刺猬善于发现小獾身上的优点,他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所以小獾才特别高兴。

过渡:这是发生在清晨的事。傍晚,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读读后面的课文,指名简单说说。

4、朗读感悟第二句。

小刺猬也送给老师两个苹果,请你闻闻,觉得怎么样,请你夸夸它,好吗?

那我留给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那小獾是怎么夸小刺猬的呢,请你读(我似乎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指名读(我闻到了,苹果真香),(让所有的老师都来闻一闻小刺猬的苹果的香味)齐读(整个教室都香了,而且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真心实意地称赞。)。

过渡: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称赞小刺猬,他们的相互称赞给对方带来了什么?读课文5—10段,找找有关的句子。

5、交流,随即出示句子: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小刺猬也高兴极了……。

7、你从小刺猬的话中又读懂了什么?

8、看最后一幅插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动作和表情,你感觉到什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多媒体课件。

绘画纸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动脑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谁?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板书:风)

2.有时我们能听到它,有时我们能感受到它,那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板书: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巡视)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相机指导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引出画风)

3.好,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他们三个分别都画了什么?(教师巡视)

(课件:连线,整体感知课文)

三、在读中领悟文本。

1.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我们大家一起到书中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在书中画出来,然后再轻声读一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课件随机出示赵小艺的画

生读

谁还能让旗子飘到你的句子里。(再读)

(2)课件随机出示赵小艺的第二幅画

生读

(3)课件随机出示陈丹的画。

生读

提问:谁来告诉老师,小丹把风又送给了谁?(相机知道朗读语气)

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来读一读。(再读)板书

(4)课件出示随机赵小艺的画。

生读。

四、回归整体,再次感知课文,提升情感。

1.过渡语:同学们可读得真认真呀,老师把你们的发现藏在了一首小诗里,自由得朗读一遍吧。(生自读自悟,回归整体)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了,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2.老师读课文里的句子,同学们找诗里的句子读,再次感受。

3.这个故事读完了,同学们还想不想换一种方式再读一读呀?(引导学生,在人物很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读课文)

生读,其他学生做简单评价。

4.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三个小伙伴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优秀品质,提升全文主题。)

五、在悟中激发创造。

1.过渡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们的作品在“阳光杯”创意儿童画的评选中获得了提名,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去参加比赛吧。

2.那么如果让你去画风,你会怎样画呢?(练习说话)

3.过渡语:好,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说的画下来,并配上一段文字。( 激发创造,练习写话)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五分钟左右时间)

4.张贴作品,适时鼓励。

六、练习生字。

1.板书“艺”、“丝”。

2.让学生观察两个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3.找一找书中还有没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法上应注意的。(生观察)

4.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小作家:用一段文字写出你想画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小探索家:搜集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画风

旗子 飘

风车 转

小树 弯

雨丝 斜

1、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员学习的状况,如: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4、是教学督导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发挥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功能,以督教、督学、督管为主,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案则可作为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的依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全文共三个自然段。课文采用对比的方法,生动地说明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词,会读会写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大概了解课文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一些难写字,如:贵参。

教学用具:生字卡,录像。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1、看图欣赏京剧选段。

2、认读“兰”字。

3、讨论理解‘学艺“的意思。

4、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1、出示梅兰芳人物图与人名。

2、板书课题。

3、简介梅兰芳的情况。

1、学生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1、明确自学要求。

借助音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估的序号。划不来出生字词。

2、师巡视指导。

1、三名学生分段逐段读课文。

2、各种形式认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生字词的音。

3、各种层次的学生练读全文。

4、讨论;课文写了谁干什么的事?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词。

重点指导读准翘舌音:者神注。

1、自由识记生字。

2、交流识记方法。

3、重点识记难写字。

4、分小组比赛谁识记的生字多。

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练习描红,临写。

1、重点指导识记以下生字:

紧;上下结构。神:注意不要写成衣字旁。或:注意撇不能丢。底;注意点不能丢。

2、指导书写生字。

3、师范写。

4、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2、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3、指导书写“注、视、灵”

教学过程: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找对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

(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师用纸鸽在空中飞翔,要求学生“紧盯”“注视”着,接着讨论感受。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品成语:勤学苦练、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

作业:1、完成习字册。2、完成部分练习册。3、搜集有关勤奋的成语、谚语、名人名言或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勤学苦练成才的故事。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2、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乌鸦兄弟的心理变化来体会其寓意“做任何事都不可有自私、懒惰的思想,凡事总想依赖别人只会害了自己。”

体会并理解其寓意。

多媒体课件、一棵大树的图片、两只乌鸦的图片、一个有大洞的巢和两只乌鸦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首先出示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认说同时借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冬天寒冷的北风在呜呜地吹着,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

2、让学生叙述故事内容同时请一个同学把故事中的角色粘贴在黑板上。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教学提示:自读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高声读、小声读、默读、与同伴齐读等都可以。)。

〔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乌鸦兄弟的两次心理变化为线索,通过语言描写,逐步去感受乌鸦兄弟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其冻死的原因。)。

1、学生自由读第2段和第3段并划出乌鸦兄弟的内心变化。

3、重点研读第一次乌鸦兄弟的内心想法并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多媒体打出: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不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样破了,他还能住吗?

4、重点研读第二次天又冷了乌鸦兄弟的内心想法并注意读出其相应的语气。

多媒体打出: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老二一定耐不住,他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老大还耐得住吗?他一定会去修了。

5、小组交流评议。

(教学提示:小组读议和交流评议时要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试着读一读,然后推选比较好的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1、学生自主推荐找合作伙伴带头饰表演。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

2、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1、引导总结。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读后在小组议一议。

2、小组汇报交流。

(教学提示:谈收获时,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兄弟的看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清凉,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石的奇。(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词。(小组长带读、单独读、开火车读等)。

2、我会认。(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我会说。(用生字扩词或说句子)。

4、我会写生字。

5、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小组出自编的字谜让同学猜。

3、小组展示字开花。

4、小组展示用生词各说一句话。

5、小组展示书写的生字。

6、看看读读说说:看图读文,说黄山石的奇。

7、会用书上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黄山石的奇。(奇形怪状)。

三、激发知识冲突。

你喜欢黄山石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的云海()的山峰()的画家。

()的风景()的岩石()的雄鸡。

2、该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

(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我也会说一句比喻。

3、我会想象。

会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我会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想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2、小组展示自画图。

3、小组展示仿写的一块石头。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

四、知识拓展延伸。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20.司马光

没有慌 搬石砸缸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积极动脑 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范读课文。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读音。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去拼音读。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检查字形。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作业

抄写生字。

练读课文。

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讲读课文

讲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讲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讲读第三段。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指名读课文。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比较句子。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他搬起一块石头。

司马光杂那口缸。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总结课文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练词说话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用词练习说话。

不小心

有的……有的……有的……

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