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1-17 18:06:33 作者:文轩 毕业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精选18篇)

作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可以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20__年__月__日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到20__年__月__日预备期结束。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在预备期期间,我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我。我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并按照党员标准,履行好党员义务,在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必须进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起到了用心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特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在这一年里,透过参加党内一系列活动,我不但加深了我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更增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从而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员,不仅仅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回顾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状况,我归纳几点如下:

一、做为一名农村党员,我坚定政治立场,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提升。

我用心主动地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经常看报纸、电视,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认真学习党史和新党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个性是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我每一天都会看新闻、看报道。而且我会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上学习“党的这天”。经过这些的学习,我在思想上和党组织持续高度一致,更加珍惜此刻的生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更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正式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

二、做为一名农村党员,我做到紧密联系群众,时刻发挥员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

入党前的个人举止能够看成是个人行为,但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后,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整个组织。我务必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出此刻群众面前,时时处处做好群众表率,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我还还得紧密联系群众,走进村民家中嘘寒问暖,热心解决劳保性关心的问题,为农村建设做出了一位党员应做的贡献。

三、做为一名农村党员,我做到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很久以来,我深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宗旨,透过学习党史、党章以及党的各种,让我深深懂得为民服务的重要性。我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我要真正做好为民服务,务必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广大群众利益的关系,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充分体现党员的职责感,体察群众的认同感。

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我以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用心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我对照党章检查自我,发现自我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工作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在党支部和其他党员的指导帮忙下,努力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这天,我虽然向党组织递交了转正申请书,期望党组织能够批准,我会诚恳的理解党组织的长期考验。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作为保障环境法治体系良好运行的倒逼机制,政府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更新而逐步发展,虽然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着缺乏龙头法、缺乏公众参与、制度合力若、智库分配不均等问题。为走出当前困境,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应从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以此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广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一直没有中断过。国内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一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理论界目前将生态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并上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其研究重点是对生态文明全方位建设的研究,而不仅仅是研究环境保护这个单一的层面。二是高度认同应摒弃以点源化、末端化和碎片化调整机制为特征的传统生态法治布局,由点到面,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系统化、法治化、科学化的生态环境建设机制。三是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但客观上说,目前,还没有对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完整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无法查漏补缺,因而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整体推进。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还须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经济转型等既是环保法得以实现的结果,也是其顺利推进的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更宽广的视野、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找出更明确的症结,开出更有效的药方。当前的研究还存在局部和碎片化的特征,规范的应然逻辑还有待进一步关注。

第二,具体环保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待深化、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及水环境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绿色发展评估制度等,都是环保法实现的重要环节或重要方面。这些具体制度的研究目前还略为粗糙,特别是结合地方实际和具体实践的研究,还表现得较为薄弱。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地方化”研究有待强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传统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经济问题、环境污染的整体性与经济效益的局部性等)与新问题(如公益诉讼、技术评估意见、环境修复费用的计算及其使用、监督问题等)还须要在法治的框架内予以准确应对。

(一)缺乏龙头法,机械复制与宏观宣示的地方立法较多。

《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被废止后,生态环境具体立法“群龙无首”,整个法律体系出现了紊乱状态。同时,江苏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也大多偏向原则性的宏观宣示,缺乏细致规范与深入落实。设区的市在立法结构片面追求“高大上”的情况较为严重,各种生态环境地方立法片面追求结构的完整性,许多能够通过“决定”等立法形式解决的事项却在立法时追求“条例”等“结构完整”的立法形式,造成立法的机械复制、重复立法。

(二)公众参与不足。

江苏在生态环境立法中已经高度重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专业性意见,在立法过程中也将他们积极吸纳进来。但是,江苏在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参与渠道的不足;二是公众参与能力的不足。

(三)在形成更为强大的制度合力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制度合力,有别于传统将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分割,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分割,将各环节内部各要素分割,而是应该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在这种合力中,行政权无疑处于核心地位,围绕行政权形成与其他权力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然而,江苏在形成更为强大的制度合力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就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尚未完全形成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的合力;二是尚未完全形成法律执行之间的合力。法律执行之间的合力主要指执法与司法之间的合力,即通过完善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加强行政应诉能力,形成执法与司法的相互配合与制约。反之,则两者自然不能形成合力。主要表现为:行政应诉能力不够;尚未完全形成行政执法与全民守法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行政执法与行政监督之间的合力。

(四)智库资源分布不均衡。

江苏作为科教文化大省,省内具有丰富的专业的高端人才资源,这些人才资源可以作为地方生态环境立法智库的储备资源,以为地方生态环境立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但是这种资源在省内分布极不均衡,如南京、苏州等地区高校、研究机构林立,必然可以为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立法提供巨大帮助;反观苏北地区高校、研究机构稀少,人才短缺,这些都将制约苏北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发展与进步。

(一)生态环境规划。

促进政府生态文明建设,须在立法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总体目标、指标体系、重点领域及重点工程、重点任务、保障机制和措施等)的编制、批准、效力及其实施,及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并据此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

(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应规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性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除此之外,还应含纳其他方面,以较为全面的保护措施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还应就其特殊性保护对象作出规范。以江苏为例,从对象上看,江苏生态环境治理的地理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一江、一海、两河、两湖”。“一江、一海、两河”构成一个巨大的“井”字,与“两湖”共同组成江苏省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因此,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立法应针对地方生态环境治理的特殊地理作出回应,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升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建设,这是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同时,立法应对地方的特殊保护对象,如生态保护特区、生态保护引领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作出立法回应,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强有力的生态保护。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还应就其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作出规范。生態环境重大决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其执行情况、生态功能区范围及规范要求、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及绩效考核结果、财政资金保障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及实施情况、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社会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内容等都应当听取公众意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举报。

(三)生态环境治理。

首先,“生态环境治理”应就其行政保护这一最基本的手段进行规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处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许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征收、征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收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强制;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约谈;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磋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其他执法手段。

其次,“生态环境治理”应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及其司法治理等作出规范,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等,通过多制度联动,来推进区域水污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最后,“生态环境治理”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治理手段,如生态环境行政裁决。生态环境纠纷自身的特点为行政裁决提供了现实需要。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回归与嵌入需要进行全面的体系性重构。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斯通著,郝方昉译.恢复性司法:理念价值与争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树义主编.环境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信春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出版社,2014.

[5]吕忠梅,徐祥民主编.环境资源法丛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王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制度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国外交、政治保证、能力建设。《纲要》忠实原著、体系严整、史论结合、文风生动,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恩格斯有句。

名言。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自觉是一个成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党的xx大以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理论自觉、政治智慧、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应时代变迁、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纲要》系统地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创新的自觉催生着理论武装的自觉。此次《纲要》的编辑出版,有助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有助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积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伴随着理论自觉的不断深化,我们党逐渐变得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纲要》指出:“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正是我们党愈加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的集中体现。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我们党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的生动写照。对此,《纲要》突出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当然,理论自信不是妄自尊大,更不是固步自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对此,《纲要》论述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进军中,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之一,“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不断同各种理论的辩驳中发展壮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尽千辛万苦”的过程包含对各种主义的借鉴吸收、批判扬弃,包含对各种非议的反驳与引导。不破不立,“批判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壮大的内生动力之一,《纲要》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集中驳斥、对各种谬误进行全面澄清。

例如,在发展道路上,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姓资”的妄议,《纲要》给出明确答案,“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争议,《纲要》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强调正确处理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是一个政治问题,“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在政治建设上,针对“集中与民主相冲突”的论调,《纲要》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针对一些人对西方宪政的迷思,《纲要》强调:“打出‘宪政’牌,目的是拿‘西方宪政’框住我们,用所谓‘宪政’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露“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本质是政治陷阱,是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最终否定、取消党的领导。在经济建设上,针对否定公有制或非公有制的观点,《纲要》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外交建设上,否定“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驳斥“中国威胁论”,重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立场,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

“思想的田野,如果科学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只有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敢于揭露错误思想的本质危害,才能分清是非、去伪存真、激浊扬清、弘扬真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注重学理性,又要注重战斗性;既要理直气壮加强正面灌输,又要旗帜鲜明抵制错误思想。特别是在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形势下,面对错误思潮传播渗透、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只有主动发声、敢于应战,才能更好实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纲要》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驳与扬弃,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与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是《纲要》的立论之基、思想之基。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与此同时,一定要秉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前进道路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挫折与风险,应对各种困难挑战需要理论的阐释回答、洞察预判。一定意义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聚焦问题提炼本质规律、不断立足现在谋划未来、不断未雨绸缪有所防范的理论创新过程。

《纲要》全书充满浓厚的问题导向,处处为现实热点问题把脉开方,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例如,针对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强调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针对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问题,强调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针对冤假错案等司法问题,强调要坚守公正底线、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针对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工作;针对“”问题,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针对国际传播中的“挨骂”问题,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针对共产党人精神上的缺“钙”问题,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针对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强调要牢记党的宗旨,真抓实干,践行正确政绩观;等等。

时代问题具有客观性,解答时代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时代问题也具有主观性,其中“为了谁、依靠谁”是时代问题主观性的集中体现,是攻克时代难题的立场所在、力量所在,是解答时代问题的总钥匙。对此,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最高裁决者,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是评判执政水平、理论成效的试金石。在分析、思考一切问题时,其出发点、支撑点、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根本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实现人民解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理论体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这一思想的价值精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归宿。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和认识问题,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意志;必须坚持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必须善于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创造、新经验、新智慧发掘出来、概括起来,使理论创新充分吸纳群众实践的养分、展示群众创造的能量、体现群众思考的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打开了认识当今世界的视窗,也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这一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纲要》集中阐释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例如,要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制定方针政策、推动事业发展;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防控各种风险;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重视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坚持不懈把工作干出成效来。

总之,《纲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智慧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应深刻理解《纲要》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刻把握《纲要》的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为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注入强大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国外交、政治保证、能力建设。《纲要》忠实原著、体系严整、史论结合、文风生动,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自觉是一个成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理论自觉、政治智慧、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应时代变迁、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纲要》系统地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创新的自觉催生着理论武装的自觉。此次《纲要》的编辑出版,有助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有助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积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伴随着理论自觉的不断深化,我们党逐渐变得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纲要》指出:“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正是我们党愈加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的集中体现。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我们党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的生动写照。对此,《纲要》突出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当然,理论自信不是妄自尊大,更不是固步自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对此,《纲要》论述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进军中,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2、批判各种错误思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之一,“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不断同各种理论的辩驳中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尽千辛万苦”的过程包含对各种主义的借鉴吸收、批判扬弃,包含对各种非议的反驳与引导。不破不立,“批判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壮大的内生动力之一,《纲要》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集中驳斥、对各种谬误进行全面澄清。

例如,在发展道路上,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姓资”的妄议,《纲要》给出明确答案,“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争议,《纲要》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强调正确处理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是一个政治问题,“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在政治建设上,针对“集中与民主相冲突”的论调,《纲要》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针对一些人对西方宪政的迷思,《纲要》强调:“打出‘宪政’牌,目的是拿‘西方宪政’框住我们,用所谓‘宪政’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露“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本质是政治陷阱,是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最终否定、取消党的领导。在经济建设上,针对否定公有制或非公有制的观点,《纲要》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外交建设上,否定“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驳斥“中国威胁论”,重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立场,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

“思想的田野,如果科学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只有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敢于揭露错误思想的本质危害,才能分清是非、去伪存真、激浊扬清、弘扬真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注重学理性,又要注重战斗性;既要理直气壮加强正面灌输,又要旗帜鲜明抵制错误思想。特别是在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形势下,面对错误思潮传播渗透、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只有主动发声、敢于应战,才能更好实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纲要》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驳与扬弃,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与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是《纲要》的立论之基、思想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与此同时,一定要秉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3、回应时代热点问题,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前进道路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挫折与风险,应对各种困难挑战需要理论的阐释回答、洞察预判。一定意义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聚焦问题提炼本质规律、不断立足现在谋划未来、不断未雨绸缪有所防范的理论创新过程。

《纲要》全书充满浓厚的问题导向,处处为现实热点问题把脉开方,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例如,针对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强调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针对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问题,强调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针对冤假错案等司法问题,强调要坚守公正底线、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针对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工作;针对“台独”问题,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针对国际传播中的“挨骂”问题,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针对共产党人精神上的缺“钙”问题,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针对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强调要牢记党的宗旨,真抓实干,践行正确政绩观;等等。

时代问题具有客观性,解答时代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时代问题也具有主观性,其中“为了谁、依靠谁”是时代问题主观性的集中体现,是攻克时代难题的立场所在、力量所在,是解答时代问题的总钥匙。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最高裁决者,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是评判执政水平、理论成效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思考一切问题时,其出发点、支撑点、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根本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实现人民解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理论体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这一思想的价值精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归宿。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和认识问题,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意志;必须坚持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必须善于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创造、新经验、新智慧发掘出来、概括起来,使理论创新充分吸纳群众实践的养分、展示群众创造的能量、体现群众思考的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打开了认识当今世界的视窗,也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这一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纲要》集中阐释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例如,要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制定方针政策、推动事业发展;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防控各种风险;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重视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坚持不懈把工作干出成效来。

总之,《纲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智慧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应深刻理解《纲要》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刻把握《纲要》的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为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注入强大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国土资源利用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还存在很多的冲突或者矛盾,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政府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6109。

全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当前政府积极推进和研究的重点只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加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一致的逻辑性。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在生态文明顶层体制设计方面还是理念实施等层面,都强调和谐发展。国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6大理念和8个体系制度,强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注重发展和保护之间的有机协调,要求要从宏观角度和综合发展的视角来设计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强化资源总量管理,积极探索节约有效利用机制,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都要注重强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市场约束和治理的灵活性,严格执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全面融入到国土资源管理全过程中。

2加强国土资源有效科学管理,是生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体现和保证。

按照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好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空间规划方面主要涉及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以及县级单元内部综合规划方面,通过开展空间规划,以期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科学化配置管理水平。在用途管制功能设计方面,主要是为了落实红线、加强改造质量、对配置秩序进行理顺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红线交叉以及红线褪色两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红线全要素管理,针对红外线工程需要对类型、区域具体数量以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林地、更低、草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从统一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加强过程监管,设置更多的约束条件和监督规则,从而确保红线用地管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等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技术探索和规范化管理来确保资源环境等科学管理。在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需要加强综合全面考核指标设计,既要注重发展速度方面的考核,又要注重质量、民生改善和生态可持续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手段方面,需要构建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识别、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简便、可操作性强、可视化的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分析工作,加强对重点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强化对领导行为的监督考核,加强责任追求落实,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切实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等方面要建立领导干部终身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3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数据管理,切实提高双协同发展水平。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也引入了一些发展理念,但是想要将理念、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且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加强数据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建设质量。可以看到国土资源部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别向社会公布了全國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这些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通过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两次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评价,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测评,对两轮次的等别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耕地质量等别基线向右方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国家整体耕地质量有所下降,同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的耕地产能利用系数,通过对不同地区平均耕地产能利用系数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与平均基线进行对比,从而掌握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找出哪些地区在产能利用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过量等问题。通过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国家可以对相关的土地利用开发情况进行综合研究,进而为制定下一阶段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此外在国家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其他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参考,这些土地调查成果可以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应用,这也是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指导。各省份、地区对土地调查成果等方面的数据也非常重视,根据调查情况,在市级、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进行动态调整,可以重新确定基本农田平均等别和农田比率,这也是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有效落地的关联举措。除了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面可以借助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成果来进行政策调整,相关的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占补平衡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参考,从而为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科学化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耕地整体开发和管理质量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行动纲领。

此外,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把握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国家土地资源从整体上可以分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两大框架,在具体实施层面需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对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具体的职责、义务等,还要加强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基础库,结合调查统计结果,适度调整相应的补偿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综合的自然资源管理调度体系。要建立完善的覆盖全国的土地调查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连续监测、周期性监测和随机监测,对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管用分开”的原则,坚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体系,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的经验,加快开展土地整治、通过定位定量监测分析,将农田科学管理理念落到细处、实处。积极借助数字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在耕地等级变化数据采集和共享等方面进行同步化管理,形成完善的动态评级机制,将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理念等落实到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杨雪彩.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生态文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4).

[2]安翠娟,侯华丽,周璞,等.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5(11).

[3]郧文聚.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漫谈[j].中国土地,2016(2).

[4]姚震,周鑫.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4(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作用: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考点二】理解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

(1)、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考点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上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农村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大锅饭。

【考点四】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是1978年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考点五】了解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中江苏的有南通和连云港.

3、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考点十】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xx大的主要决定。

1、1992年,十四大召开,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把握大势,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九届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疆一切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坚定、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树牢“一个总目标”,把握“两个关键点”,健全“一个机制”,打好“一套组合拳”,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五年,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安定和谐成大道。坚决扛起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一举扭转了过去暴恐活动多发频发、造成大量无辜各族群众伤亡的局面,已近五年无暴恐案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危安案件、公共安全事件大幅下降,各族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实现了多年来对平安稳定的渴望与期盼。全区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各族干部群众对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倍加珍惜。

——这五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面小康日月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建设扎实推进,财税金融保障有力。

——这五年,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利民惠民人心暖。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306.49万人脱贫、3666个贫困村退出、35个贫困县摘帽,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消除;就业增收成效明显,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4.8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33.3万人次,就业总人数超过1300万人,基本实现了城乡有劳动能力的人全就业,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838元、14056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2.6%、49.1%;教育惠民深得人心;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免费健康体检持续深入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社会保障持续强化,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大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孤儿实现集中收养;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20多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38.4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9万户,750多万各族群众喜迁新居,基本完成南疆三地州“煤改电”工程。五年来,有效解决了一批各族群众牵肠挂肚、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稳定发展改革的成果。

——这五年,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石榴花开一家亲。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明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化拓展,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密切、感情越走越亲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唱响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赞歌,汇聚起了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力量。

——这五年,宗教领域和睦和谐,爱国爱教和风畅。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稳步推进,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宗教极端思想得到有效整治,最大限度地铲除了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和传播渗透的土壤,最大限度保护了各族群众免受极端主义的侵害。各类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信教群众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和谐,受到了普遍好评。宗教领域实现了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展现出和睦和谐的新气象。

——这五年,意识形态阵地巩固,文化润疆成效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意识形态阵地巩固加强,“文化润疆”工程成果丰硕,知识分子工作不断加强。经过持续努力,维护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全区上下主旋律更加高昂、正能量日益充沛。

——这五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更清。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美丽新疆建设取得新成效。各族群众呼吸上了更加新鲜的空气、喝上了更加干净的水、吃上了更加放心的食物、生活在了更加宜居的环境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五年,依法治疆有力推进,民主法治上水平。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法治新疆建设稳步推进,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巩固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这五年,兵团工作扎实开展,维稳戍边开新局。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得到新提升,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向南发展取得新进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兵地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特殊作用有效发挥。

——这五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砥柱中流坚如磐。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城乡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了坚强保证。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全区上下坚定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奋勇前进的5年;是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5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5年;是民族团结巩固发展、宗教极端主义得到有效整治、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社会环境全面净化、人心正气凝聚上升的5年;是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有力推进、维稳戍边能力大幅提升、兵地融合发展开创新局的5年;是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工作切实加强,党在新疆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的5年;是各族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意气风发、团结奋斗,共同分享稳定发展改革成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疆篇章的5年。

五年来天山南北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是完全符合新疆实际、顺应各族干部群众意愿期盼的。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疆工作、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始终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

五年来前所未有的奋斗历程,给我们以重要启示。我们深切体会到,新疆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成就,最根本的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无私支援,得益于全区党政军警兵民团结奋斗。自治区党委和全区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由衷感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支持,由衷感谢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

五年来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成功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持续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抓牢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四个特别”政治标准选好用好干部,必须毫不动摇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必须毫不动摇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党在新疆的执政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加强作风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新疆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团结奋斗,推动新疆工作再上新台阶。正确分析新疆面临的形势,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后5年,新疆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具有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关怀。二是各类政策叠加增效。三是对口援疆优势独特。四是资源转化潜力巨大。五是稳定红利充分释放。六是民心人心极大凝聚。

做好今后5年的新疆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民生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民族团结巩固发展,“五个认同”深入人心;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水平不断提高,宗教领域更加和睦和顺;文化润疆深入推进,意识形态阵地巩固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美丽新疆;依法治疆稳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取得新突破,兵地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党对新疆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执政基础更加坚实。

(一)聚焦总目标,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始终警钟长鸣、警惕常在,持续综合施策、做到标本兼治,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完善社会面防控,扎实做好稳边固防工作,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疆。

(二)聚焦总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环境;抓实抓好创新驱动发展,以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承载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面向“十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抓实抓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构建交通运输、水利、电力、信息化“四大支撑体系”,着力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抓实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推进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建设,推进商贸物流、交通枢纽、文化科教、医疗服务、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口岸经济带建设;抓实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培育乌鲁木齐都市圈,构建北疆城市带,打造南疆城市群;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抓好巩固提升县、示范引领县、稳步发展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实抓好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抓实抓好财税金融支撑,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抓实抓好促进南疆发展;抓实抓好对口援疆工作,深化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文化润疆。

(三)聚焦总目标,大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各族群众福祉。持续深入实施好“十项惠民工程”: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力争“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75万人次以上,努力做到城乡有劳动能力的人全就业。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持续开展全区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各级疾控中心建设。实施社保扩面提质工程,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施“煤改电”工程,在完成南疆煤改电(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有条件的县市,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条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实施公共安全保障工程,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稳定惠民工程,持续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四)聚焦总目标,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互鉴交融,大力传播现代理念和行为方式。长期坚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持续深入常态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积极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五)聚焦总目标,扎实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坚定不移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深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经学思想建设,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的关爱培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和睦和谐、健康发展。

(六)聚焦总目标,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实施文化润疆聚人心,持续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挖掘传承各民族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唱响弘扬网上舆论主旋律,真诚当好知识分子贴心人。

(七)聚焦总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退地还水,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贯彻“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能耗“双控”管理,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八)聚焦总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强党的群团工作,最大限度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九)聚焦总目标,支持兵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支持兵团向南发展、深化改革、提高维稳戍边能力、发展壮大,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推动兵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

同时,要大力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满腔热情地服务部队建设,做好家属随军就业、军人子女上学、退役军人安置、优抚政策落实等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建设、支持国防建设、参与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支持驻疆部队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

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巩固党在新疆的执政地位、夯实党在新疆的执政基础。

(一)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新疆距离首都北京虽远,但自治区党委、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贴在一起、紧紧地连在一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的号令和指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反分裂斗争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重要内容,把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常态化抓好学习、宣传、宣讲、培训、普及、研讨。

(三)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提供广阔舞台。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政治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人才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抓关键、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强骨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聚英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壮力量、用好援疆干部人才。

(四)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夯实党在新疆的执政根基。长期坚持、持续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对基层干部要加强关心关爱,充实加强基层一线力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五)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以优良作风树立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加强教育、整治“四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推动稳定发展中当先锋、做模范、立新功。

(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牢固树立新疆虽然处于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反恐维稳任务重,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上没有任何特殊性的思想,坚持一手抓反分裂斗争、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筑牢思想防线,深化巡视巡察,严肃惩治腐败,持续巩固拓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党在新疆的执政基础牢牢夯实、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定力、敢于担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而不懈努力,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敬爱的党组织:

20__年_月_日,经村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党组织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一年的预备期里,在村支部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在入党介绍人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共产主义信念愈发坚定不移!正值党组织对我们预备党员考察期满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为了便于党组织对我的考察,现将自己一年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向党组织做如下汇报:

党组织对我认真考察的一年,同时也是我自身政治思想觉悟突飞猛进的一年,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一年预备期的学习,特别是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同时,我在党组织生活的这段时间里。进一步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并深刻体会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无悔的选择。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党组织的帮助和教育下,我始终以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我还认真学习并宣传党的两会精神,两会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变化,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我国取得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前进途中还有重重困难,这一切困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来解决。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来看问题,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用它来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学习方面。

作为一名农村预备党员,我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一年以来,我从思想上出发,充分认识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深知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是很难适应时代发展,为党的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因此,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虚心地向领导和同事请教,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工作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方面均达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工作方面。

我时刻牢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职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这一年时间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尽职尽责,在繁忙的工作之际,除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我还尽力配合其他部门的同事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预备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乐观,为人热情大方,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加强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我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意助人的生活作风,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和谐,能从容的对待生活。

鉴于一年来自己的表现,在预备期满之际,我郑重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如果党组织认为我的条件已经成熟,批准我按时转正,我将会更进一步的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党员同志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如果党组织认为我离一名真正的党员还有一段距离,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考察。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月_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20__年_月_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到20__年_月_日预备期结束。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在预备期期间,我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我。我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并按照党员标准,履行好党员义务,在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必须进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起到了用心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特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在这一年里,透过参加党内一系列活动,我不但加深了我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更增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从而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员,不仅仅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回顾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状况,我归纳几点如下:

一、做为一名农村党员,我坚定政治立场,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提升。

我用心主动地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经常看报纸、电视,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认真学习党史和新党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特别是是在建党__周年的时候,我每一天都会看新闻、看报道。而且我会在__等媒体上学习“党的这天”。经过这些的学习,我在思想上和党组织持续高度一致,更加珍惜此刻的生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更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正式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

二、做为一名农村党员,我做到紧密联系群众,时刻发挥员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

入党前的个人举止能够看成是个人行为,但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后,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整个组织。我务必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出此刻群众面前,时时处处做好群众表率,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我还还得紧密联系群众,走进村民家中嘘寒问暖,热心解决劳保性关心的问题,为农村建设做出了一位党员应做的贡献。

三、做为一名农村党员,我做到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很久以来,我深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宗旨,透过学习党史、党章以及党的各种,让我深深懂得为民服务的重要性。我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我要真正做好为民服务,务必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广大群众利益的关系,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充分体现党员的职责感,体察群众的认同感。

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我以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用心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我对照党章检查自我,发现自我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工作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在党支部和其他党员的指导帮忙下,努力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这天,我虽然向党组织递交了转正申请书,期望党组织能够批准,我会诚恳的理解党组织的长期考验。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21年_月_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继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之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全中国老百姓谋生活幸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仅要有平实的物质生活,也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人民谋生活幸福。

关键词:生态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比之前富裕了很多,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绚丽多彩,人们同时也渴望拥有过去曾经享有的蓝天白云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继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之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人类社会文明终将进入到生态文明的高级形态。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关系也很落后,对应产生的是落后的原始文明。在原始社会,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存环境极差,只能靠采摘树上的野果和打猎维持生存,人们一起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常常饱一顿饥一顿,也很少有剩余食物,人类与大自然相处基本是处在被动状态,对大自然没有什么破坏。

工业文明是从发明了机器开始的,随着电的发明,机器的威力更加强大,越来越多的机器被发明,生产效率也日益提高,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逐渐加深,有的破坏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修复,但有的却会长久伴随人类生活。

当人们看到工业文明给自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时,我们开始反思该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利用自然,如何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从而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一味向自然索取,只顾满足自己,更不能为了生存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期,环境保护已经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三十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很大,看似自然资源总量很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许多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由于我国资源少,产出率低,利用率也低,因此经济高速增长使得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消耗大幅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镇化的推进,资源需求量还将持续增加,造成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们希望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各行各业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恶化。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比较严重,有些企业偷偷排放工业废水废气;老旧居民区下水道建造不合理,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生活中使用一些含氮磷洗涤剂,导致水体氮磷超标污染。其次大气污染严重,以前北方城市灰霾天气较多,现在许多南方城市也加入了雾霾的行列,大量汽车尾气排放,迅速发展的众多企业释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含硫物燃烧后的废气,加剧了酸雨的发生,破坏了土壤原有的酸碱平衡,大气温度升高使海平面上升,许多动物濒临灭绝。

1.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保护大自然,顺应大自然的自我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用平衡和谐的中华文化思想来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永续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单纯做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坚持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恢复自然为主的方针,要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率,降低生产用能耗和物耗,把资源节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在环境保护中,始终以预防为主,把源头治理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建设生态文明要真抓实干。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全中国老百姓谋生活幸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更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人民谋生活幸福,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加强源头管理,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既提升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坚决不能为了我们这一代人而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我們要为实现中华民族永远持续发展而建设美丽中国,为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要牢固树立并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我们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我们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到资源节约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节约用水的好风尚,做到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逐渐细化,尽可能减少生活垃圾。

要珍惜每一寸土地,科学布局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这三类空间。尽可能多留出良田,少占用土地,避免大广场建设,树立伦理设计的理念,少建别墅。适度流转农村土地,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和入股。民以食为天,吃饭始终是个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色警戒线,大力提倡植树绿化,保住水土,保护好山林,守住绿水青山。

让我们既拥有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又拥抱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邓楠.从挑战中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j].求是,2010(03):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虑,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懂”是前提。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努力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要在弄通上下功夫。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最后,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亮点是“新”,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小康目标增添了新内容、畅想了变革创新的主旋律。“新”也是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政策造福百姓、创新创造的源泉涌流。变化靠改革催生,发展与创新相联。39年来的发展新成果,靠的正是不断改革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突破了一个个障碍。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仍面临各种挑战,行至更加美好的未来,仍然寄望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求新求变,就是求发展。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那么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好担当精神呢?

首先,我们必须具备敢于担当的勇气。记得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什么是亮剑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面对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广大干部唯有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才能够有所作为。

其次,我们应当锻炼自己担当重任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担当”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新常态下,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顺应新潮流,炼就过硬本领,才能担当时代重任。

最后,我们还应有着敢于担当的决心。有些干部守成求稳,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难事推别人,“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这种状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大相径庭,必须彻底破除。我们面对风险要敢作敢为,不犹豫,不退缩,不观望,不停步。坚持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不做麻木的“稻草人”!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责任在肩,使命系身。意见给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底气,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激励。我们应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一如既往,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切实负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讲党性、重品行、有见解、有能力、有贡献的好干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参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xx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笔者认为,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做到“深学”、“实干”和“常思”,真正将新思想融化于心、体现于形。

要全面深入学习。“深”学,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对不能止于讲过了,集中学过了,心得体会交了,就算完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要坚持实学实干。“实”干,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当中,以此为重要工作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经常思考紧密结合。“常思”,就是要经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在实践中多思多想,总结提升,更好地指导自身的发展。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在于全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各级党组织平时要做到日常学习、主动思考,要把学习的成果思考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高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真正做到讲政治、有作为、树功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文

210分钟,32440个汉字,没有休息一分钟,只喝了一次水,习近平,这位64岁的中共领导人用其庄重而坚定的声音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列主义政党,忠于马列主义基本原则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将通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谋求中国的进步。

忽略这些因素我们是无法理解这个亚洲大国的。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不仅仅是一个舶来品,更是一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的革命斗争而取得的伟大成果。中国革命不是人为的自上而下,中国社会也并非西方一些分析家所认为的那样被共产主义者所禁锢。中国革命是一个历史进程,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都投身其中,为了民族独立、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斗争。基于中国革命的这个特点,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根植于广大工人和农民之中。

这样看来,习近平在10月25日举行的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并非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是有机而稳固的,是建立在其近百年发展历史基础上的。

如果不了解这种关系的社会历史性质,就无法理解当代中国。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社会无法全面地解读中国在近40年的发展。

中国政治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并非神秘莫测。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继承了俄国10月革命的衣钵,遵循巴黎公社的原则,并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作为其制度组织架构的根本支柱。定期举办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全世界所有共产主义政党的普遍共识,而由于中共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因此,中共的全国代表大会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为什么理解中国还这么难?答案很简单:用于分析中国的理论依据充满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偏见,阻碍了对中国现实的科学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一个历史循环的终结,在此之前,中国曾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1949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漫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在探索的途中,中国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经历了最初的几十年后,邓小平用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斗争与革命,因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2年9月,中共召开十二大,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提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进步,成为了中国党和人民的基本思想,也成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些问题成了近几十年中共回答的主要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陆续回答了这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在不断的变化中把握现实。

基于此,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中国改革开放已近40年,科技在各领域的发展、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也许是十九大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给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定义。解释正确,则会促进社会科学而稳定地发展;解释错误,则会导致社会出现混乱与动荡。

在中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背景之下,中共在国家治理中面临的挑战也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因此,作为中共党中央的核心,习近平提出了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多样性的也是巨大的,比如改善医疗制度、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反腐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民主等。

为了应对未来5年的挑战,中共在十九大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本届中央委员会由204名委员和172名候补委员组成。在十九大闭幕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相信,这次大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新冠肺炎对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影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霸权”主义“新冷战”思维的新侵扰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航向之舵、前行之力。近期,我结合工作职责,重点研读了其中第九部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八篇文章。下面,围绕对现代经济体系的认识和xx工作如何保驾护航,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深化”。

一、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定位。通过研读第三卷,我感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主动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穿其中,一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二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四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五是要始终牢记绿色发展,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终是为实现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理念及推进,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升级。

二、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途径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着力点。其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消费升级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能。要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以多样化、高质量的供给满足人民的需要,通过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其二,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保证经济体系的顺畅运转。空间布局影响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部门间、区域间协调,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加强区域优势互补。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在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三,切实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进一步深化xx工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应有作用的认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中,xx要依法忠诚履行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既做好“卫士”,又当好“谋士”,充分发挥xx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探照灯”作用。我感到,xx工作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实施xx项目,充分发挥xx监督在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着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xx工作必须聚焦这一硬任务,坚决助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三是要着力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经济工作“六稳”要求,聚焦中心,突出重点,找准xx切入点,助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着眼“稳就业”,结合“三促进”专项xx,开展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情况专项xx调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在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xx和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xx,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四是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紧紧围绕有关民生重大决策和全市年度民生实事,安排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xx。五是要着力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紧紧围绕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和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持续加大对公共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xx力度。要切实把促进政府节省开支,作为xx监督的重点,促进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推动把钱用在刀刃上,实现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通过找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切入点,更加有效履行xx监督职责,为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新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总揽全局,系统全面,突出重点,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研究和宣传和贯彻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五年及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五年来,党和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新、自我进化的勇气和担当,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发展的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重重磨难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党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的就是坚决维护好习总书记这个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入党初心,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

习总书记的报告洋溢着改革实干的豪情、为人民和历史担当的使命感责任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奋斗的自信与坚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高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于这个报告我们应该坚决拥护。

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两个一百年”,对于这两个时间节点要达到的目标,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着调整。十八大报告中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这一目标变得更加深刻,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显示出了我国强大的决心和信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要以新时代伟大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习总书记对宁夏提出的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自201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随着不断学习党课,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自己觉得党性觉悟在不断的提高,看到十九大开幕式中,习总书记连续讲话两个半小时,声音始终保持铿锵有力,不急不缓,言语中透露出的自信使我看到了我们党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下能够始终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报告中,习总书记能够指出当今的问题症结所在,并能够积极的提出解决方案,使我对我国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和头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讲的这句话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说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感触,时刻鞭挞着我立足岗位、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今天再次听到陈希校长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不要怨位低、不要烦事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遍遍给百姓讲解惠民民生的好政策,没有挨家挨户聆听群众的心声,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幸福感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人去实现。这就需要明确的行动纲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宏伟蓝图的政治保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期中,不断磨练,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正为人民、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唱响属于我们一代人好声音。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和深切期盼。青年一代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人心、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一股新力量,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广大下一代的引路人。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身处新时代,广大青年发展机遇、建功立业的舞台无边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把我们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我们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我们自己的梦同祖国梦捆绑在一起,把我们自己的目标同祖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结合实际工作生活,用我们自己平时的微行动,奔向实现伟大祖国梦,圆祖国梦之程。

国家青年教师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广大青年学子的引路人,更是立德树人,实现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在努力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上下功夫,想青少年所思、谋青少年所愿,助推广大青年教师凝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助推广大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助推广大青年教师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在追梦中释放激情,在圆梦中奉献青春,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培养更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的青年有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使命,有青年的一代的目标、梦、追求,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脚踏实地,肩负着责任、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更多人参与筑梦之路,让更多的正能量在追梦路上传递下去,让一份情怀触动众人之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文素材,欢迎借鉴参考。

人的一生被划分成了很多的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差异成就不同的人生轨迹。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意味着青年时期的经历跟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根植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成长的青年人,能够从生动具体的小故事读出志趣,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毋庸置疑,本书意义非凡,对我们青年来说更为意义深远。它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当代青年人。

励志。

成才的重要典范,还是当代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1969年,从北京同乘一列火车去插队的知青,大多数人在插队一到两年内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而习近平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虽然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但习近平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贤的这句话在习总书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青年人,只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将红色基因传承。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对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两年时间很漫长,但若想在两w年内做出这么多大事实事,两年时间又实在太短。每件事情都不是特别大事,但是把所有事情集中起来就有很大很显著的效果。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未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干实干精神和勇于担当精神。习近平在艰苦时期的苦干实干,为百姓做实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干在实处,取得实效,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实写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习。

20xx年习总书记。

寄语。

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习近平“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七年来,习近平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在这七年时间里,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实干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很多青年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迷失方向,我们从习近平的知青经历中学习到,年轻人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青年有理想,国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实现。七年的知青岁月将青年习近平于黄土高原和基层百姓深深融合到了一起,其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促使他在大学毕业后果断走向穷困人民、走进基层百姓,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习近平从破旧的农村通过苦干实干走进繁华的大都市,大学毕业后又从繁华的大都市主动回到农村,其青春再次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楷模和榜样。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责任感和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也许我们每个中华人民,在身体的深处,都蕴含着一段特殊的基因,我把它命名为——红色。代表着勇气、热情、革命与牺牲。它最早是从哪里诞生的呢?也许是从远古的黄帝部落,跟随黄帝建立了华夏民族;也许是在秦始皇、唐太宗时万国来朝的雄心里;也许隐藏在共产党投入革命,不畏牺牲的热血里。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是红色基因的继承,是中华魂魄的延续。

红色基因根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必将代代相传。今天的我们肩上扛的是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这种血液的来源靠输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长出来才可靠。

曾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当代革命军人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我党我军从来都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一定的层次上讲,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我们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国梦为中心的最高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新时代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如此越是应怀如履薄冰之谨慎,坚决听党指挥,围绕强军实践,筑牢军魂。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总揽全局,系统全面,突出重点,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研究和宣传和贯彻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总有一些声音,能穿越空间,在人们心底激起强烈回响;总有一些时刻,能跨越时间,在历史深处烙下鲜明印记。

2017年10月18日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当时钟指向9时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阔步走上报告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让全国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报告高瞻远瞩、旗帜鲜明、思想深邃、大气磅礴,总结过去5年重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实事求是、振奋人心,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深刻透彻、鞭辟入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顺应民心、众望所归,制定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开拓创新、科学合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历史担当、非凡的远见卓识和真挚的为民情怀,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光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96年,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保持“赤子之心”,何其之难。今天,我们还需面对更多声音的鼓噪喧嚣,面对更为复杂的全球语境。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

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份载入史册的报告,庄重地期许她的人民以信心,期许她的国家以未来,期许她的民族以复兴;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将为人民获得更多福祉,为民族赢得更多尊严,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请不要在奋进的新时代选择旁观或者安逸,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意气风发向前看,才能创造一个更加锦绣的盛世中华,引领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进步的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列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这一基本条件,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了党章。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组工干部要有更加严明的政治纪律、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更加清廉的干部形象。

一是严守组织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组织部门作为我党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作为履职之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守纪律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本分,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带头人。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组工干部必须带头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组织工作无小事。树立“干则必成”的决心,对自己的工作一抓到底,落实到底。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践行党的作风建设要求,时刻保持严谨细致、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要自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做到思想教育、干部管理、作风要求、组织建设、制度执行全面从严。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务实有效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三是树立良好形象。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也关系到群众对党的态度和认同度。因此组工干部要做品行端正的表率,在工作实践中做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求真务实、严谨细致。不把程序当“摆设”,不把权力当“道具”。要提升境界格局、坚持廉洁从政,永葆清正本色,树立忠诚干净、勇于担当、公道正派、甘为人梯的良好形象。

只有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够更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献策献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奋斗纲领,是凝心聚力、兴党强国的行动指南,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指路明灯。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坚持学、认真学更要学以致用,用新思想去开创新局面。

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必须始终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高度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把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要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认清新时代背景下的的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和使命担当,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我们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部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总览全局、把握方向;要坚定信心,继续推进;只有将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与新时代结合,才能实现对具体同坐的再梳理、再谋划和再提升,只有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新境界、新担当、新追求。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追求形式花哨,要真正学懂弄透,用新思想理论实现政治觉悟、履职能力、作风标准的新提升,在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好表率;在学以致用、真抓实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见效上做好表率;在强化政治责任、转变作风、严于律己上做好表率,发挥好领导带头作用,形成了努力、自由、乐观的氛围,提升了大家对于新时代的期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近期走上了不少领导干部的案头,《三十讲》在一个基层干部的眼中读到的始终还是“为民”的核心思想,是十三亿人民共同的“中国梦”。

系统阐释,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娓娓道来。《三十讲》即三十个专题,开篇点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接下来分别阐述“中国梦”、“一带一路”等话题,在基层干部读来是学习、是解疑、是顿悟,让干部更加清晰的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系统性的刻画进自己的脑海,为指导工作打下基础。

引经据典,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鲜活。《三十讲》充分展现了总书记的语言风格,让干部读物更加鲜活生动。引用《西游记》、《三国志》、《尚书》等古典名句,读起来更会联想到一些中华优秀文化,读到了传承的历史味道、读出了借鉴的深刻用义、读悟了民本的发展。

落脚为民,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催人奋进。印象最深刻的阐述还是关于“中国梦”的概括,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素来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也始终怀揣民族复兴梦想。正因为如此,第三讲中打了一个比方: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忘本来: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来”,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源头,也涵盖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不可割裂。不忘本来,就是要坚决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坚持不忘本来,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认同、倍加珍惜、大力弘扬。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广受欢迎,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影响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把它当作古董摆设,也不能食古不化,而是要发扬光大,推动其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使其更好地服务现实。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不忘本来,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习近平同志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当前,我国主流思想文化健康向上、正能量强劲,但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仍不时沉渣泛起。根之茂者其实遂。如果忘其根本、挪窝倒腾,生搬硬套、强行嫁接,就等于丢掉了精神世界的“身份证”,就无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千百年来凝聚、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惟有始终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新时代的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吸收外来: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养料和活力。

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既需要不忘本来、植根塑魂,也需要吸收外来、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的过程中逐渐丰富、成熟、壮大的文明。吸收外来,就是要善于融通国外各种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和活力。

综观世界文化发展史,不同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历史也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正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必然要求我们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在“各美其美”前提下,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坚持吸收外来,要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了解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开放自信地与之交流、交融和互鉴、互补,避免文明冲突,实现文明和睦。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他还强调,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要始终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地位,自信而有原则地吸收他人之长,不盲目选择,更不搞全盘西化。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进行中国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有生命力的要素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具有基础性、引导性,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强大动力。

到建党100年时,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并明确了每一步的阶段性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中,有“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要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阶段性目标中,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要求。可见,文化繁荣兴盛始终是我们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和动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完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纵观人类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总体上是相互对应、彼此支撑的。这启示我们:面向未来,就是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有益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文化由“大”变“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思想文化是最需要也最能够进行创新的领域。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感召、武装、启迪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辩证理性和科学扬弃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大力创新、不断创新、永远创新。还要看到,吸收外来也有一个如何克服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惟有结合实际转化创新。我们党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方面从来都秉持学习、借鉴、转化、创新的态度,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一次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立起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提供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导。

作为基层单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关键要在“深学”和“实干”上狠下功夫,确保将新思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学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学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深入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基本内容,深学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防止一知半解现象的发生。深学就是要抓常抓长、坚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此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实干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思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业装配化、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实干就是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业要走可持续道路,就必须发展好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等文件精神,加大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对绿色建材的引入、进场、使用、检验等环节严格把关,强化绿色建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干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建筑业发展要求,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实干就是要坚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多思多想、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