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祈求读后感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想(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17:12:18 作者:灵魂曲 评语寄语 2023年祈求读后感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想(实用8篇)

人生总结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总结,也是我们在人生中成长的一种记录方式。写一篇较为完美的人生总结需要我们全面而深入地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以下是一些人生智慧的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祈求读后感篇一

每一个义无返顾向前奔跑的灵魂,都是有着极其强有力的信念在托举着他(她),让他们无论在怎样的绝境下都不会沉入深渊。这本书里的主角浅居博美、她伪造死亡的父亲浅居忠雄以及加贺默默消失的母亲田岛百合子,他们都是肉体站在深渊里,灵魂却居于云端之上的人。

百合子怕自己的抑郁症伤害到儿子加贺,宁愿背上抛夫弃子的罪名,选择了后半生的身心孤独,最终一个人病死他乡;浅居忠雄为了女儿博美的声誉隐姓埋名30载,甚至不惜成为杀人犯;博美心痛父亲的牺牲成全,愿意放弃爱情孩子只为有所成就让父亲欣慰心安。

我无法想象浅居忠雄为了女儿毁尸杀人时是怎样战胜内心的恐惧和罪恶感的?

人生落幕之前,我只愿你幸福的活着;真相大白之前,我只愿你少一点痛苦地死去。

我愿意相信,所有爱的呼唤,都一定有回声。

祈求读后感篇二

原来,一个案件的背后蕴含的故事是如此之深,也是如此的沉重。

很喜欢东野大神的叙事方式,一开始的公寓女子被杀事件联系到了加贺警官的母亲。随着案件的调查,主人公出现,越来越多的谜团一一浮现,十二座桥,十二个月,当这些疑团堆积起来,好奇心达到顶峰,而在书的后半段,所有的答案都会娓娓道来。

有时候真相是很沉重的,就像书里说的: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根本无法掌握本质,不管是人还是土地。我们不知道一些人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背负着的是多么沉重的包袱。

为了女儿,隐姓埋名几十年,舍弃掉自己的名字,为了最初的谎言将用无数的谎言去弥补,难以想象这个过程究竟有多么的痛苦与难熬,最后死仿佛真的是唯一的解脱。

加贺的母亲也是,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患上抑郁症之后愈发严重,事情在她有一天晚上拿着菜刀出现在儿子床边开始崩盘。她知道最好的选择便是离开,她害怕她的留下会导致所有人的毁灭,但也害怕因此让加贺憎恨他的父亲。在看到加贺的报道后,她留下了眼泪,在那一刻她是幸福的。

很有感触的一句话是一个死期将至的人说的。她说,一想到以后会在那边看着孩子今后的人生,就开心得不得了。为了这个,即便失去生命也无所谓。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身。

即使再平凡的人在为人父母后也会变得不平凡,这份不平凡大抵就是伟大的爱吧。

回顾这本书,其实有些想法:

有时候死者未必就值得同情而生者未必就值得憎恨,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些全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所以当我们看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太过于武断的去判断,有时候在这些表象背后的真相才是这一切最初的本质。

书的最后一章还描写了:来到滨町公园,四周的空气里飘浮着树木浓郁的香气。太阳已开始落下,但丰盈的绿色还是跃然眼前。这里有很多牵着狗散步的人,他们似乎都已熟识,愉快地谈笑着,被他们牵着的狗看上去也很快乐。

其实经历完那些令人感到沉重的故事再看到这幅景象,便会明白普普通通或许就是生而为人最大的幸福了。

想到了毛不易的新歌《平凡的一天》

其实有人说《平凡的一天》不如之前的《消愁》但是其实这就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吧,只有在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平凡的一天多么的不易,再没有娓娓道来的歌声更打动人心了,强烈推荐听一下毛老师的新歌啊!

祈求读后感篇三

夜幕渐渐笼罩着不远处的天空,稀疏而昏暗的灯光照了过来,可是我依旧看不清楚他的脸,脸上究竟泛着的是苦涩还是无奈?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可如今看来,失望总归要多一些吧。最近在看东野圭吾的《落幕祈祷时》这本书,而翻阅完整个故事之后,给你的感觉并没有凶手最终被绳之以法的畅快感觉,而就像是一个比较深奥难懂的哲学道理。

它就像一个小圈子一样,将一对父女仅仅的锁在了两个世界当中”:听我的话,幸福的生活下去。守护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人生的意义所在,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

我们也许不会像书中的角仓博美那样,活得那些辛苦,爱的那么艰辛,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成功,来实现她父亲人生的意义,但有时候去想,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挺不容易的,肩负了太多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的希望在前行。所以啊,即便是为了这些人的希望,也要继续努力的生活下去,获得人生的一种意义所在。

对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这出大幕,努力将人生活得出彩些。害怕的向来不是困难,而是没有方向的空虚;害怕的不是这出落幕的大戏,而是这出戏从未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正如书中所介绍的”:何谓诚品时光,诚信、诚心、诚挚,品味、品鉴、品尝时光……”

人生不也是如此嘛!

祈求读后感篇四

看完新参者之后看的,感觉这两本书都是同样的类型,前期描述节奏缓慢,中期突然发力节奏起来,后期戛然而止。从剧情上,又是悲情的故事,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两个故事纠缠在一起,都是为了子女的幸福。

父亲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是我这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这是一个父亲内心深处最深刻的独白。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儿子,患上抑郁症而不自知,为了防止伤害儿子,伤害家庭,而选择一个人离开,本意是去寻死,好在最后遇到了好人生活的还行。

从此,父女俩开始了无法联系的生活,其中的十二个月代表着十二座桥只是父女俩约定的见面的方式,想想也着实心酸。从描述方式上,平淡无奇,最后查清案情也是从犯案人的角度描述,少了些许刺激感。

“博美,”忠雄叫着她的名字,“可以再往我这边靠一点点吗?”

这句话出现的时候,是整本书最让我感动,即便它极度的浅显易懂,没有任何深度可言。

这句话出现的时候,是父亲已经背负了两条人命,为了女儿今后的生活,打算再见女儿一面就去死的。见到了女儿,隔着河流,用电话说了几句话后,临走前看着女儿,你再往我这边来一点点吧,我想再仔细看看你的脸,然后刻进我的心里面,随着我一起远去。奇怪,明明快要死的人,一想到今后能从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你今后的人生就开心得不得了,为了这个就算失去肉体也没关系。

这句话出现的时候,父亲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别人,隐姓埋名,苟且偷生,两人少有的见面,不是隔着这座桥,就是隔着那条河,彼此的声音只能在手机听筒里听见,可是没关系呀,彼此安好就足够了。

忠雄和博美这对父女就是这样过了这三十多年,其实,《祈祷落幕时》,相当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这本不是那么有名,虽然后两者我没看过原著,但是看过改变的电影,因为这样,我姑且觉得《祈祷落幕时》是三者之最。

小说的名字叫的真是贴切,故事的最后,女儿导演的剧落幕了,父亲与女儿的剧也落幕了。

祈求读后感篇五

出乎意料的是,看完加贺探案集这十本书,内心比想象中要平静许多,没有所谓的感动与泪水,就像一直如同镜子般的加贺内心一样。客观评价,以忠雄信中所描述的百合子人生中最后一段生活来结局可谓是情理之中的,但推理而言,我私以为没有其他的好看,书中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描绘人情冷暖之中,这也是这本书畅销词牌为感人至深父母的爱与子女的情的原因。

但也能明白作者苦心,加贺从不仅仅因为想找出凶手而草草落案,因为“杀人案就像癌细胞一样,一旦被侵袭,痛苦就会向四周蔓延。即使凶手落网,案件了结,要停止痛苦的侵蚀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加贺总是做许多无谓之事来弄清案件的前因后果。《祈祷落幕时》的重点不再放在推理作案手法及细节之中了,到后面直接以杀人者角度给出了情景重现。不过就像加贺一直所秉承的办案态度一样,我想,在东野圭吾写了将近三十年的推理笔下,慢慢出现的更多的是其对人性与人情冷暖的感悟也是不出意外的。

我们爱恭一郎,很大的原因不仅是他办案的神机妙算,更是因为他有一个立体的人格。他常在提问完嫌疑人后杀个回马枪,因为被提问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十分紧张,这是他的办案特点;他在拜访嫌疑人及相关人员时,在门口不会大声透露自己的身份,是不想对方因此被邻居误会;他在日本桥办案时会在他因案件拜访过的店购买人形烧、仙贝、果冻蛋糕等食物,送给不同的人;他不是只抓线索办案的人,会做许多无用功跑来跑去跟不同的人谈话,是因为父亲说过“无用功的多少会改变调查的结果”;他很重感情,对母亲因父亲工作繁忙离去进而孤独逝去一事耿耿于怀;因会回想起一起杀人案的不好的回忆,放弃了曾取得全日本选手权优胜的剑道和大学时第一个喜欢过的女孩子沙都子;曾经当过老师却出了霸凌事故。也正是因为怀揣着如此多伤痕的他内心没有变得冷漠或极端,反而因此变得平静而温暖,所以他内心同外表看上去不可亲近的魁梧身材与办案时偶尔投射出的犀利眼神不同,是个非常善良的人,甚至会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站到警察的辩方作为证人。

最后这本书,代替父母离去,加贺有了登纪子,有了松宫,解了关于母亲的心结,相信他们会一起好好地活下去,也算是给了加贺迷一个交代罢。

祈求读后感篇六

伊坂的出道作,也是伊坂风格的起始,所有温柔又可爱的悸动都在里面了。

被祖母说“一定会逃避的”伊藤,因身体不适辞职后,鬼使神差地抢劫了便利店,又被轰大叔带到了荻岛。这次他无法逃避,只能去适应这个小岛的一切,找到命运背后真正的故事。

像熊的轰大叔,胖胖的兔子小姐,酷似狗的日比野……伊坂把岛上的许多人物都比作动物,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或许并不想被人类踏足吧。

书中的三对夫妻都很有爱。为了妻子而一直说反话的远山先生,放弃了自己所有抽象的想象,把小岛的一年四季如实画给卧床的妻子;草薙无条件地相信妻子百合,他认可妻子的每一个细节,会因妻子的失踪而发狂,却在妻子回来后对缘由毫不过问;兔子小姐的丈夫拖着瘦弱的身躯照顾体型比他大好几倍的兔子小姐,没有丝毫怨言和嫌弃,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倍感温馨。

伊坂笔下的每一个“好人”都很有自己的风格。杀手“樱”,冷酷却坚守原则,双手沾血而心中爱诗和花,让人觉得既可怕又温柔。从小父母双亡的日比野,被人瞧不起,心里却坚守着少年的热血和赤诚,勇猛又仗义。小岛和外界唯一的联系,轰大叔,有时有些莽撞,但也是个尽职尽责的摆渡人。但是“坏人”啊,真就如此可恶。诚山的恶好像是天生的,是人性中最丑陋的那一面。但这种恶好像凭一般力量永远无法打败,最后要靠樱这种规则之外的方式。

会预言未来的稻草人,像这个岛上的神明。可若是知道了未来的走向,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当然,可以挽救“遗憾”的诱惑太大了。可一次小小的煽动翅膀,不知道会引起太平洋多大的海啸啊。优午想要结束这种生活,他一开始喜欢的就是大自然吧。人类变本加厉地破坏环境,但自然却在无私而慷慨地馈赠。旅鸽的故事揭露了人类的贪婪,究竟要耗费多少自然资源才能支持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在接受馈赠的同时,永远不要忘了反思。

“人生就是电梯啊。就算自己是静止的,还是会不断前行。”“优午明白,就算将未来告诉某人,结果也不会改变。无论思考哪种可能性,这个世界都不会变好。”是的啊,人生就是这样。只要活着,就无法止步不前。即使未来没有那么美好,但会过去的,会过去的。

音乐——荻岛人等了一百多年的东西。鲜花、诗歌和音乐,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剂品。伊坂老师真是可爱啊。

祈求读后感篇七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祈祷落幕时》读后感【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一个义无返顾向前奔跑的灵魂,都是有着极其强有力的信念在托举着他(她),让他们无论在怎样的绝境下都不会沉入深渊。这本书里的主角浅居博美、她伪造死亡的父亲浅居忠雄以及加贺默默消失的母亲田岛百合子,他们都是肉体站在深渊里,灵魂却居于云端之上的人。

百合子怕自己的抑郁症伤害到儿子加贺,宁愿背上抛夫弃子的罪名,选择了后半生的身心孤独,最终一个人病死他乡;浅居忠雄为了女儿博美的声誉隐姓埋名30载,甚至不惜成为杀人犯;博美心痛父亲的牺牲成全,愿意放弃爱情孩子只为有所成就让父亲欣慰心安。

我无法想象浅居忠雄为了女儿毁尸杀人时是怎样战胜内心的恐惧和罪恶感的?

人生落幕之前,我只愿你幸福的活着;真相大白之前,我只愿你少一点痛苦地死去。

我愿意相信,所有爱的呼唤,都一定有回声。

一直喜欢东野圭吾的书,这本《祈祷落幕时》亦不例外。

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借破案来追寻母亲离家后的生活,另一条是浅居博美和父亲浅居忠雄的生活悲剧。两条主线相互缠绕,构建出了一个离奇而感人的故事。“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这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写在腰封上的这句话完美地契合了书中的主旨。当正义与邪恶交汇,最终的选择,则是心中永远放不下的羁绊。

浅居忠雄伪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为看到女儿的一步步成长。看到女儿找到人生的幸福与美满,自己也便真正露出了微笑。直到最后为了女儿自杀,这个伟大而卑微的父亲所走的每一步都奏响着壮烈与温柔的悲歌。每一个父亲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甘愿站在子女身前为他们遮风挡雨,又默默地看着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自己站在角落里静静地品味着温暖与幸福。

加贺的母亲百合子得了抑郁症,为了不伤害家庭,不影响儿子的生活毅然孤身离开,独自面对沧桑的暮年。她的死亡那么悄然那么平静,安详得如同在雪地上盛开的冰莲,就像她对儿子的爱一样悄无声息而又静静地盛大绽放。当她听说儿子并没有因自己的消失而过得不好,也没有和父亲产生矛盾时,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信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是安定而温暖的吧,能在人群之中看着自己儿子成长得幸福而快乐,她无怨无悔。

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绊,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就像这本书的主旨一样。父母对儿女的爱无关家庭,无关困难,他们始终是父母愿意为之付出生命来呵护的啊!

读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书名的含义。不管是背负他人的生命活下去,还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事情的泄露,过程中都一直在虔诚地祈祷。但这种压抑的生活并没有任何的希望,不敢追求,不敢交友,甚至堂堂正正与女儿说话都是一种奢求,“感受不到任何对于未来的梦想和希望,相反却有一种随时准备迎接死亡的感觉”。不管如何,只能祈祷这一切尽快结束,洗清这一身浊世的罪孽,得到真正的极乐和解脱。

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感触,但当结尾忠雄给加贺的信深深地打动我的时候,我似乎也明白了整本书的灵魂与精髓。

不管怎么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祝福与祈祷,平安幸福地活下去吧。

一直都喜欢看探案类小说,第一次接触的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从日常细微的点滴进行分析和判断,一直迷恋这样的逻辑判断方法。从此爱上了这种类型的小说。之后陆陆续续看过一些推理小说,但自从接触到东野圭吾的小说后,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看到东野的书,都忍不住要买下来一睹为快。

《祈祷落幕时》是在之前看了不少东野的书后才购买的,刚看简介的时候觉得好像也不过如此,可慢慢的,越看到后面,情节越让人捉摸不透。突然发现,原来这里面隐藏着这么多让人费解的谜团。看到最后,当知道结局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书中的主人公,一个现实版的女强人,看似风光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人不禁同情她的同时还为她惋惜。

《白夜行》中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互相扶持着面对残酷的生活,那里既有让人心寒的恶意,也有让人深思的爱意。为了爱情他为她甘心默默无闻,隐藏在黑夜中。而《祈祷落幕时》同样为了她默默隐藏的人虽然不是因为爱情,可亲情更让人触目惊心。一个父亲,为了女儿甘愿冒名顶替、隐姓埋名20年;为了能够让女儿过上精彩的生活,并且让这个生活一帆风顺,他甘愿做一个“鬼魂”,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魔鬼”。让人在感觉心悸的同时也体会到那份无奈却很伟大的父爱。

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件,却追溯到20年前,从而牵扯出了另外两个案件,两个20年来都没有被发现的案件。.。.。.

小说在推进案件调查的同时,也穿插了在加贺小时候就离家出走的母亲的晚年生活的感触,以及加贺一直以来执着的寻找母亲的足迹的情节,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情,竟然成为了最终解决案件的关键。

东野圭吾的小说,一个简单的案件,当你跟着东野走进案件调查过程时,你也会随着他一步一步了解他所表达的社会百态和赤裸的人性。

《祈祷落幕时》和《谁杀了她》从无痕那里借来许久,都没好好看,直到最近才一鼓作气读完。东野圭吾的风格依然很鲜明,剥丝抽茧的探案过程,环环相扣的缜密思维,温暖执着的真情流露,都让人回味良多。

《祈祷落幕时》这本书讲述了刑警加贺恭一郎母亲离家出走十多年直到在异乡孤独终老,家人对她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十多年后发生了另一起凶杀案,案发现场竟然出现了一本和加贺母亲遗物中有相同标注的挂历,加贺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了一对父女离奇而感人的故事。父亲浅居忠雄竟然伪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为看到女儿浅居博美的一步步成长,找到她人生的幸福与美满。他最终也了解到母亲离家后的生活状态,得知患了抑郁症的母亲甘愿以牺牲自我来换取他平安长大的良苦用心。

《祈祷落幕时》有一种和《白夜行》似曾相识的感觉,都有一明一暗、一美一恶的对应角色,或恋人或父女,一人荣耀加身,一人负罪支撑,结局都很悲惨,读后心情很复杂,让人无法简单地憎恨不惜付出生命也要守护所爱之人的罪犯。博美身上总有雪穗的影子。我很好奇,为什么东野笔下的这俩个女主表面上都是那么的美丽、优雅、努力、智慧,光彩照人,但青少年时期全都是原生家庭不完整或者不幸福,遭遇坎坷,背负着用生命托举着他的至亲至爱的希望,倔强的活成出类拨萃,而最终只能走向毁灭,实在太过悲惨。

加贺的形象冷峻而温暖。他常说他做到都是无用功。破案的过程像大海捞针一般,仅凭一张“隐身人”可能的素描肖像就到各地寻找人员辨认,为了一个可能的地点,他找到八年前的5000多张照片去排查嫌疑人,他明明知道一无所获的可能性很大,但依然没有放弃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加贺这种肯下笨功夫的执着精神难能可贵,谁又能保证自己做到每一件事都是有用功呢?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无用的积累,排除了一个又一个无关项,让寻找真相的范围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清晰。老蹦团长曾说过,我们跑过的路、读过的书、吃过的饭,你能确定是哪一步、哪一本、哪一口起作用的?全都靠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效果。

一直喜欢东野圭吾的书,这本《祈祷落幕时》读后感亦不例外。

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借破案来追寻母亲离家后的生活,另一条是浅居博美和父亲浅居忠雄的生活悲剧。两条主线相互缠绕,构建出了一个离奇而感人的故事。“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这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写在腰封上的这句话完美地契合了书中的主旨。当正义与邪恶交汇,最终的选择,则是心中永远放不下的羁绊。

浅居忠雄伪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为看到女儿的一步步成长。看到女儿找到人生的幸福与美满,自己也便真正露出了微笑。直到最后为了女儿自杀,这个伟大而卑微的父亲所走的每一步都奏响着壮烈与温柔的悲歌。每一个父亲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甘愿站在子女身前为他们遮风挡雨,又默默地看着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自己站在角落里静静地品味着温暖与幸福。

加贺的母亲百合子得了抑郁症,为了不伤害家庭,不影响儿子的生活毅然孤身离开,独自面对沧桑的暮年。她的死亡那么悄然那么平静,安详得如同在雪地上盛开的冰莲,就像她对儿子的爱一样悄无声息而又静静地盛大绽放。当她听说儿子并没有因自己的消失而过得不好,也没有和父亲产生矛盾时,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信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是安定而温暖的吧,能在人群之中看着自己儿子成长得幸福而快乐,她无怨无悔。

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绊,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就像这本书的主旨一样。父母对儿女的爱无关家庭,无关困难,他们始终是父母愿意为之付出生命来呵护的啊!

读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书名的含义。不管是背负他人的生命活下去,还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事情的泄露,过程中都一直在虔诚地祈祷。但这种压抑的生活并没有任何的希望,不敢追求,不敢交友,甚至堂堂正正与女儿说话都是一种奢求,“感受不到任何对于未来的梦想和希望,相反却有一种随时准备迎接死亡的感觉”。不管如何,只能祈祷这一切尽快结束,洗清这一身浊世的罪孽,得到真正的极乐和解脱。

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感触,但当结尾忠雄给加贺的信深深地打动我的时候,我似乎也明白了整本书的灵魂与精髓。

不管怎么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祝福与祈祷,平安幸福地活下去吧。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祈求读后感篇八

每一个义无返顾向前奔跑的灵魂,都是有着极其强有力的信念在托举着他(她),让他们无论在怎样的绝境下都不会沉入深渊。这本书里的主角浅居博美、她伪造死亡的父亲浅居忠雄以及加贺默默消失的母亲田岛百合子,他们都是肉体站在深渊里,灵魂却居于云端之上的人。

百合子怕自己的抑郁症伤害到儿子加贺,宁愿背上抛夫弃子的罪名,选择了后半生的身心孤独,最终一个人病死他乡;浅居忠雄为了女儿博美的声誉隐姓埋名30载,甚至不惜成为杀人犯;博美心痛父亲的牺牲成全,愿意放弃爱情孩子只为有所成就让父亲欣慰心安。

我无法想象浅居忠雄为了女儿毁尸杀人时是怎样战胜内心的恐惧和罪恶感的?

人生落幕之前,我只愿你幸福的活着;真相大白之前,我只愿你少一点痛苦地死去。

我愿意相信,所有爱的呼唤,都一定有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