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情感诗词 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名句经典(优秀5篇)

时间:2023-10-11 00:05:45 作者:LZ文人 评语寄语 秋天情感诗词 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名句经典(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秋天情感诗词篇一

1.倚月思乡月无言,但见繁星点点。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5.思悠悠,心易愁,泪难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滞雨李商隐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20.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4.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2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江楼感怀》

2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27.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8.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2.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3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6.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7.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3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3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40.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41.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4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4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4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6.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47.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秋天情感诗词篇二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的精华。其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内容精深,意味无穷,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积累诗量的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却越来越淡。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大多数古诗词,因时代生活各异,诗人表达风格不同,语言高度凝练,古今表达差异巨大,学生难以进入诗中所描绘的人、情、景中,难以与诗人进行思想的交融,更难以领略诗中的意境,时间久之,便觉学之无趣、诵之无味。

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意”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情感;“境”是客观立体的艺术图画。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一篇古诗词,由于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所以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与诗人“相亲相近”呢?这既是现代小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难点,也是语文考试复习的“硬骨头”。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古诗词,能更多地获得经验和方法,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一、读题目,抓诗眼

古诗词有的在题目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观点,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有的在题目上表明了诗的主旨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等;还有的在题目上点明了作品的范畴,是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认真诵读题目,就会找到诗词信息点,从而对学习、分析、理解、欣赏古诗词大有帮助。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的“送”字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仔细诵读古诗,就会发现诗中展现的那一个个画面“雨中送别”、“折柳赠别”、“喝酒饯行”等,都是为一个“送”字而设置的。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朋友间那浓烈的离别之情,更表达了朋友间那浓浓的真情。酒入愁肠愁更愁,好友此地一别,将天各一方,这送别的酒不仅是离别的酒,祝福的酒,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连心酒。抓住了这一信息,鉴赏和审美此类诗词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重字词,品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品味语言是赏析诗词的关键。读懂字词自然成了理解古诗的突破口。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揣摩、品味、感悟诗词的意境,领会诗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中“黄云”体现出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景象,“曛”光线的黯淡,劲吹的北风,纷飞的大雪,就形象地写出了送别时景的凄凉、悲壮,再读“北风吹雁”,联系背景资料,那奋力高飞的孤雁不正是逆境不得志,即将愤而离开京城的董大吗?还有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一般人的.眼中,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作者千锤百炼求得的一个“绿”字,因为“绿”不仅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美好,还说明了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该回家看看了。但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课堂中,却把“还”当作了本诗的灵魂。“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诗人已经离家很久了,格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应该回家。“京口瓜洲一水间”说明诗人当时离家很近,应该回家。但因为公务在身,诗人想还家的愿望却不能实现,只好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呐喊声。离家久,应该还,离家近,不能还,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多么愁苦矛盾!教学时,仅仅抓住重点词“何时还”,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品味,那个思家想家却不能回家的诗人就仿佛来到了学生眼前。可见,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只有“咬文嚼字,品析字词”才可将文本中深层的内容挖掘出来!

三、析形象,悟情感

金开诚先生说: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了解诗词表现的主要形象以及抒发的思想感情是鉴赏的重要内容。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孤独寂寞、恬淡闲适、忧国忧民等,都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人、事、物等形象主体表达出来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从诗面来看,不难读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但深入研读,即注入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自然领悟了诗中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无止境地追求。“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这句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四、赏技巧,悟写法

古诗词的语言丰富,同一景物、事物,表达技巧不同,意思各有千秋。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一般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还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等表现技巧;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深入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刘禹锡匪夷所思的妙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使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古诗词不仅意境美,而且语言美、哲理美、精神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蕴含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朴素真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告诉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明不断创新是永葆活力的源泉。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诵读、多积累、多感悟这样的名句名篇,学生才会在一次次的诵读中、积累中、感悟中,丰富经典文化,提升鉴赏水平,夯实语文功底,为人生幸福奠基!

秋天情感诗词篇三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三部曲:了解背景、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洞察心胸,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下面予以具体分析。

1.通过背景了解,把握形象的理解方向。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

生活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思想倾向及其创作风格可以使我们在对诗歌的理解上走一条捷径。

时代背景: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创作背景:许多古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者,有时候命题者也会利用注解的形式提供一个创作背景的介绍,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认真分析这些创作背景,有助于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2.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而且跳跃性强,所以在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我们还要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诗歌语言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诗中常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雨以及月露风云等,我们要善于对这些诗歌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进行归纳总结。

3.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的空白。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云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启发学生通过想像,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4.把握意象的指向,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形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如何从意象入手,来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及感情,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诗歌鉴赏中应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阕中“骤雨初歇”的情景:寒蝉在雨后秋风中凌切的叫声。雨后的长亭,烟波波暮霭,这种冷色调的`景物,让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渲染了一种与情人离别的低沉哀伤的情感。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萧索清冷的画面,烘托了一种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5.从意境洞察心胸。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了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的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涵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诗人心灵的折射,是诗人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再现,把握了诗歌的意境,有助于了解作家的风格及创作倾向。

秋天情感诗词篇四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

a.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c.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

d.对家人思念;e.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八、人生感慨诗

秋天情感诗词篇五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1],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