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清凉山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7 07:34:51 作者:文轩 口号大全

优秀的作文需要注重细节,我们应该在写作过程中仔细推敲每一个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发件人:行者有疆2467778430@。

也许是延安的景色太迷人,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去年去延安旅游时的情景仍时常呈现在脑海里;也许是延安的名气太大了,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至今都难以让我忘怀。红色景点,我去过不少地方,如西柏坡、井冈山、瑞金等,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延安一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

大城市,我也去过不少,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但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延安一样给我以震撼、清新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红色城市的魅力所在吧。去一次,一生难忘。延安,一座闻名遐迩却不张扬的城市,当你走进她的怀抱就会被浓浓的红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所深深吸引和感染。这里不仅是抗日、抗战时期重要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宣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追逐自己的梦想。

而我,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这里。我想,延安之所以被世人称道,不仅是她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和文化。到了延安,宝塔山的确是个好去处。相比于泰山等名山来讲,宝塔山的确算不上“山”,只能称得上“丘”,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成为了当时红色中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是因宝塔而命名。相传,这座宝塔是范仲淹时代为抵御外敌而修建的。其实,不用导游介绍,从宝塔的`建筑风格和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人们也能大概判断出她的年代来。宝塔山,虽然不高,但十分陡峭,需要弯腰才能上去。攀爬中,需要步步走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否则就有可能摔倒。登山山顶,遥望远处,美景尽收眼底,登山的惊险和疲劳尽消,一阵微风吹过,真是舒畅无比。

这犹如中国的革命一样,虽然举步维艰,走得十分艰难,但步步都十分扎实有力。胜利后的喜悦,岂是三言两语能道清楚说明白?延安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延河的存在本身就是惊喜。她没有壶口瀑布的雷霆万钧,万马奔腾,也没有长江那样的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可她却孕育了八千中华优秀儿女组成“抗日军政大学”,奇迹般地构筑起三千辆纺车搞生产。没有名气,不代表没有实力,不代表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延河就像延安一样朴实,但她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甚至可以称之为作用巨大、意义深远。望着河里潺潺流动的水流,眺望万亩良田,一种喜获丰收的兴奋感油然而生。无意中想起《陋室铭》中的一句话,可以来概括她的意义,那就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自然、生态的山水美景中走出来,来到延安的窑洞,走进延安人中间。在感受窑洞古朴气息的同时,延安人也以他们特有的迎客方式为来客表演起节目。《十送红军》这首陕北民歌,唱出了人民群众与军队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歌声婉转悠扬、嘹亮动听,让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伫足欣赏。延安人的真诚、质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似乎明白了延安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是啊,民风淳朴,忠诚厚道,可以说是延安人民给世人的印象。延安的景点还有很多,但只要去了宝塔山、延河、窑洞等富有特色的景点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灵魂。延安的文化就是奉献。

为了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奉献了十几年,在后方为前线输送了多少兵员、粮草;延安的灵魂就是奋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深刻内涵。正是凭借着一股敢与天斗与地斗的胆识,延安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创了一番盛世伟业,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座座耸立林立的高楼,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张张面带笑容的脸庞,一片片绿意幽幽的树林,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视角,抑或是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延安,她都是完美的。因为,她是一个革命圣地,是一个生态城市,更是一个幸福城市。

作者:赵才英支付宝:13292ggggg。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今天早上7点半,我们从西安皇后大酒店出发,坐旅游车到延安旅游。

旅游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了2个小时到了黄帝陵的山角下。我们就先到黄帝的陵墓前,祭拜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老祖宗黄帝。然后上了汉武帝的登高台。黄帝陵的`山上有很多千年柏树,我和柏树照了很多像,才和大家下山到轩辕庙朝拜。中午在黄帝陵大酒店吃完饭后,我们又坐旅游车向延安出发了。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光秃秃的黄土高坡。一路上,我们看见高速公路两旁栽了很多松树、柳树、银杏树和凤凰树。两边的山上,也长着茂密的花草树木。

汽车在高速公路飞驰了3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延安。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了毛主席当年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开荒种地,打敌人的英勇事迹;我们还看到了红军战士张思德烧碳的照片和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医治红军伤员的照片。我们很受感动,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

晚上,我们住在延安银海国际大酒店。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记得那是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外婆早早地准备好行装,一起来到我旁望已久的地方——清凉山。

我们来到山脚,放眼望去,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峰把地而起,各不相连,象公鸡,象骆驼,象猴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成趣。再细看,那绿油油的油菜花布满田地,柑橘树象利剑一般插在山脚的各个角落。有的树还生长在半山腰上,横着长,竖着长,象是挂在山腰上似的,十分奇特。

我们欣赏着沿途的美景,看!那棵高大的松树象位坚强的战士,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瞧!那片麦苗正茁壮成长呢!越往上走,山路就越陡。梯子象是竖着的,如果不是扶着栏杆,恐怕我们早已滚落到山脚了。!

正应了这座山的名字,越往上走,就越凉快。微风迎面吹来,立刻消除你满身的疲惫。快到山顶,风稍微大了一些。看!满山的树在风中轻轻摇弋,好象浪花,一层一层的,正翻腾呢!

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往下一看,真美啊!在山脚看来,其它的'山峰好似一个个高到的巨人,但在清凉山的山顶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土包。你立足细细倾听,会听见几声清脆动听的鸟叫声使你感到亲切与舒服,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惬意与悠闲之感,真想在这儿住一辈子!

在回来的路上,我依依不舍,心中充满对清凉山的无限遐想。回到家,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中就有外婆家的清凉山。

文白对照《清凉山》

“朝如青丝暮成雪”该是多大的惆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又是多么颓唐?古人写白发言惆怅,悲时光之匆促。今天,我蓦地瞥见鬓角数根白发,心生惴惴。

不经意间,时光匆匆,三十四年的光阴恍如云烟。令人扼腕。

我不害怕衰老。因为命定的规律无法抗衡。我害怕自己还不够完整。

如果为自己的人生设喻,我觉得人生如月。向圆而行,渐缺而终。究竟要把哪一年当作是十五六日的圆满与皎洁,令人费尽心思。

年少时光,自由与自然并肩,懵懵懂懂,无欲无求,所以快乐多于苦恼,甚至不知苦恼为何物。父亲严厉的批评会让我泣不成声,但不觉错在何处。或许我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就是从训斥中启蒙。

我从不怨恨于他。那些声严色厉的瞬间抵不过农活的.繁重,比不上贫瘠的物质生活对人灵魂的镌刻。我很早就学会了忍受,体谅,不屈。虽然诸如与落后斗气,与偏爱怄气,与嘲讽为敌那些狭隘的想法不值得大书特书,却一直激励我实现了少年时的奋斗与超越。

我的整个中学时光如果有遗憾,我觉得有两个遗憾:一是自己太傻,接受新知识总慢,成绩不值得骄傲,对不起那些过分的勤奋刻苦。二是不够勇敢,太自卑,不敢与同学交流,心事在心底缭乱荒芜,见不得阳光,久了,发霉,成了精神的负担。

如果再经临那青葱岁月,我一定可以优秀十倍。

然而,历史要人铭记反思,而不是向人炫耀。我庆幸自己有这些遗憾,我从一开始就读到了自己人性的弱点,选择了一条自强的路途。至今成果虽然不大,却一直不会心生厌倦。

就教至今,也有十四年了,期间的感动与羞愧困厄各半。

我喜欢现在的职业,或者把它当做是事业更确切。我觉得人生中一半的快乐来源于此。另一半,我把它交给家庭。

本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个梦想,现在看来,大器晚成也不沾边,妄自菲薄也大可不必。彻底地沦为平凡的人。既不悲哀,也不欣喜。

我觉得现在,我的主要任务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无那种能力。我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力求在努力的学习中不平庸。

写下这些,就是每天都要静心反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求优秀不吝平凡。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秋高气爽,我们来到了清凉山公园,我发现了一小片银杏树,它们像是生命中的一面旗帜,既有春的生机和也有秋的成熟。

清凉山的银杏树长得高高直直的,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叶子是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小伞在为银杏树阻挡风雨。秋天到了,银杏树悄悄地换了一身衣裳,一把把小绿伞变成了金黄金黄的小蒲扇。秋风吹过,小蒲扇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欢迎秋天的到来;随风飘落的树叶,它们仿佛跳着一段段优美的芭蕾……不知不觉中,树下的小蒲扇越积越多,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地毯。

银杏五月开花,十月成熟。银杏的果实圆圆小小的,像一串串橙黄的`葡萄,还有点像龙眼,散发着淡淡的臭气。剥开外壳就是银杏树的种子了,俗称“白果”,我觉得它长得更像开心果。别看白果的个头小,它的营养却很丰富,长期食用能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呢!银杏树不仅具有天然的保健作用,还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等等作用,银杏树的生态价值可真高啊!

有个叫骆崇泉的人,写了首《打银杏》的诗,非常的有趣:“屋前有棵银杏树,屋后有片翠竹林。屋后采来一枝竹,屋前树上打银杏。手中翠竹轻轻摇,银杏树下遍地金。屋前有棵摇钱树,屋后有片聚宝林,屋后编成大竹筐,屋前树下装笑声。手中竹筐沉甸甸,银杏树下喜盈盈。”秋天的银杏树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啊!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走进清凉山,只见四处都是茂密的树林和美丽的花朵。远处的树丛中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叫声“叽叽”,啾啾我们向前走去。踏上了一条蜿蜒的阶梯,一棵高大的石榴树映入眼帘。我走到树下,向上望去。原来一位会看见许多又大又红的石榴,可只有一个小小的灰色石榴躲藏在绿叶中,发出“簌簌”的声音,好像在调皮地笑话我。再往前走几步,一阵桂花的香气沁入心脾。一棵棵桂花树出现在我们面前,在繁密的枝叶间,满是粉红色的或是米黄色的'花朵。许多小桂花一簇簇地挨在一起,仿佛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一阵风“呼呼”地吹过,树木发出了“沙沙”的声响。这时,我看见了一棵高大挺拔的马蹄树矗立在前方。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火似的。近看,每一片叶子都是红黄相间的,把大树装点得格外美丽。拐弯沿台阶向下,眼前的情景简直让我惊呆了:目光所及,到处都是参天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有一些叶子已经金黄,黄叶纷飞,像一个个金黄色的蝴蝶飘落在我的脸上,身上,脚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显得格外明亮、美丽。我最爱秋天的清凉山,我爱它的秋色,它的芬芳,它的生机盎然!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今天,我们六一作文小分队冒着濛濛的小雨,来到延安著名景点——枣园采风。

首先,我们来到枣园的大门口,发现两旁的石柱上刻着“延园”二字。枣园也称延园,院内分布着五座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幸福渠。1940年4月29日,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群众集资与政府资助修筑的裴庄渠建成并正式放水。这条水渠长6公里,使枣园附近五个村庄的庄稼地得到灌溉,庄稼连年丰收,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最后,我们走进了瓜果飘香的菜园,有的人摘了许多的梨、枣、白菜、萝卜等,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欢乐,大家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真像一个美好的大家庭。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文/荷萌(五年级)。

今天,我来到了延安枣园参观。

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到1947年3月所在地。

毛主席旧居的院子,除了五孔土窑洞,还一些槐树和枣树。有一个八角亭,是毛主席读书看报的地方。秋天的红枣,是毛主席招待客人的好食品。

枣园有一条水渠,别看它不大,却可以灌溉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的土地。它是丁仲文设计的,是群众与政府集资捐建的。所以,群众把它称为“幸福渠”。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中央机关的菜园子,里面有白菜、卷心菜、萝卜以及枣和梨等。

参观了这里,我感到过去人们的生活艰苦和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

文/荷浩(四年级)。

公众号:61作文。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也许是延安的景色太迷人,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去年去延安旅游时的情景仍时常呈现在脑海里;也许是延安的名气太大了,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至今都难以让我忘怀。红色景点,我去过不少地方,如西柏坡、井冈山、瑞金等,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延安一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

大城市,我也去过不少,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但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延安一样给我以震撼、清新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红色城市的魅力所在吧。去一次,一生难忘。延安,一座闻名遐迩却不张扬的城市,当你走进她的怀抱就会被浓浓的红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所深深吸引和感染。这里不仅是抗日、抗战时期重要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宣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追逐自己的梦想。

而我,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这里。我想,延安之所以被世人称道,不仅是她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和文化。到了延安,宝塔山的确是个好去处。相比于泰山等名山来讲,宝塔山的确算不上“山”,只能称得上“丘”,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成为了当时红色中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是因宝塔而命名。相传,这座宝塔是范仲淹时代为抵御外敌而修建的`。其实,不用导游介绍,从宝塔的建筑风格和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人们也能大概判断出她的年代来。宝塔山,虽然不高,但十分陡峭,需要弯腰才能上去。攀爬中,需要步步走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否则就有可能摔倒。登山山顶,遥望远处,美景尽收眼底,登山的惊险和疲劳尽消,一阵微风吹过,真是舒畅无比。

这犹如中国的革命一样,虽然举步维艰,走得十分艰难,但步步都十分扎实有力。胜利后的喜悦,岂是三言两语能道清楚说明白?延安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延河的存在本身就是惊喜。她没有壶口瀑布的雷霆万钧,万马奔腾,也没有长江那样的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可她却孕育了八千中华优秀儿女组成“抗日军政大学”,奇迹般地构筑起三千辆纺车搞生产。没有名气,不代表没有实力,不代表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延河就像延安一样朴实,但她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甚至可以称之为作用巨大、意义深远。望着河里潺潺流动的水流,眺望万亩良田,一种喜获丰收的兴奋感油然而生。无意中想起《陋室铭》中的一句话,可以来概括她的意义,那就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自然、生态的山水美景中走出来,来到延安的窑洞,走进延安人中间。在感受窑洞古朴气息的同时,延安人也以他们特有的迎客方式为来客表演起节目。《十送红军》这首陕北民歌,唱出了人民群众与军队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歌声婉转悠扬、嘹亮动听,让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伫足欣赏。延安人的真诚、质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似乎明白了延安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是啊,民风淳朴,忠诚厚道,可以说是延安人民给世人的印象。延安的景点还有很多,但只要去了宝塔山、延河、窑洞等富有特色的景点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灵魂。延安的文化就是奉献。

为了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奉献了十几年,在后方为前线输送了多少兵员、粮草;延安的灵魂就是奋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深刻内涵。正是凭借着一股敢与天斗与地斗的胆识,延安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创了一番盛世伟业,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座座耸立林立的高楼,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张张面带笑容的脸庞,一片片绿意幽幽的树林,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视角,抑或是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延安,她都是完美的。因为,她是一个革命圣地,是一个生态城市,更是一个幸福城市。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国庆期间,我们去了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的第一站在宝塔山观光。乘坐观光车上了山,浮现在眼前的便是一片葱葱郁郁的山林,可你绝对想不到那高高的宝塔就隐秘在其中。走到深处,才能瞧见它那古老的面容,光阴显得它很破旧,却又那么富有古老的气息。

第二站我们落脚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它的门口耸立着一尊使人民敬仰的毛泽东雕像。进入馆内,革命纪念这们的雕像一一映入我眼中,“要是没有他们之前的付出,没有他们的鲜血,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在心里默默感叹道。进入展览馆,墙壁上到处都挂着英雄们的照片,还有保存下来的步枪、手枪、小刀、生活用品……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从日军那里缴获的枪、炮弹、国旗等等,占满了整整两个展示玻璃柜。想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中国的军队们只有那细长的步枪,就打败了日军,缴获了他们那么多武器,真是在世界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我们又去见识了早年的延安:房子很旧很小,餐品用具都破的不成样子,衣裳没有不带补丁的……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这些真实存在的场景消失了,但还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第三站是杨家岭。这个是我一直期待去见识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我见识了毛泽东爷爷和几位革命伟人的旧居,我见到了真正的窑洞,认识了防空洞,重新了解了革命历史,对毛爷爷的经历又多了解一些,没想到他能在窑洞那么暗的地方写了40多篇著作!

这澎湃的波涛,再一次涌进了我的心头。我为我是黄皮肤感到骄傲,我为我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我的家乡——延安,一座小小的山城。曾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故被誉为“圣地”。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座城市越来越繁华,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公路上车水马龙。当夜幕降临,到处灯火阑珊,美不胜收!

景色最美的要数王家坪大桥了。这是一座拱形吊桥,因桥拱在桥面两侧,呈半圆形并且涂成了橙色,上面又装上了各色的彩灯,到了晚上,桥拱五彩纷呈,远远望去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因此,人们又送它一美称——彩虹桥。从彩虹桥往南走,便到了北大街的立交桥。五彩缤纷的彩带,红红的.灯笼,把立交桥打扮得格外漂亮。通过立交桥,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只见两旁的树枝上挂着红红的“雨伞”灯和银色的“魔法棒”灯,“雨伞”挂在树梢,像是从天而降的降落伞。“魔法灯”也很漂亮,在枝头一闪一闪的,好像在施展它的法力。弟弟妹妹说,“魔法棒”灯多像棒棒糖啊!真想把它摘下来吃一口啊!。

来到南门坡,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红色。路灯上那一串串的红灯笼好似一串串爆竹,又像一串串糖葫芦。树枝上挂满了“小星星”、“小月亮”,可爱极了!“小星星”在枝头一闪一闪的,好像来到人间的小精灵,对着我们眨着它明亮的眼睛。“小月亮”静静地躺在树梢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还有的树上挂着红色的“苹果灯”,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梅花。

绕过南桥,来到了宝塔山脚下。抬头向上看,宝塔山被灯光照的玲珑剔透,悬挂的红灯笼,像许多人举着火把,把宝塔山映衬的更加神圣。宝塔山的正前方是清凉山,夜幕下清凉山像一座空中楼阁,又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突然,“哇”的一声,只听弟弟惊奇地喊:“你们快看,它多像狮子头呀!”我把清凉山细细打量了一番,还真像!头上还戴着一顶彩色皇冠哩!宝塔山的左前方是凤凰山。凤凰山上的城墙被金色的彩带打扮得像长城一样,威武极了!有又像一条金龙在崇山之间蜿蜒盘旋,直冲云霄。在我看来,清凉山和凤凰山就像是宝塔山的守护神,永远保护着宝塔山。

置身在这美丽的夜景中,我觉得自己幸福极了!我真心地希望我的家乡——延安,将会越来越美。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星期六,我们到凤凰山上去看延安城的夜景。我们在路上经过陡峭的山路,经过茂密的树林,又经过无数颗石头,终于到了凤凰山山顶。

我朝下一看,“哎呀!”我们居然在这么高的地方,所以我就不敢看了。我又朝前看了一下,我看见川流不息的车子,人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芝麻,而看到几百座建筑物就像几条巨大的“龙”。我现在才发现原来晚上并不黑暗,反而可以称作“不夜城”!忽然,天上冒出了几片五彩缤纷的“花”,啊!原来是烟花。这个城市本来就很美丽,再在天空中放烟花,更是焕然一新,真是无法形容他的美。

啊!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延安的夜晚是非常美丽的。我爱延安!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七月上旬末,我们去延安登宝塔山。天一直下着雨,景区道路湿滑。从山下到山上,有好长一段路,车可以开上山顶。由于不允许其他车辆进去,我们只好坐景区的电瓶车,经过大约10分钟的时间,到达了山顶,著名的“延安宝塔”呈现我们的眼前。

延安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宝塔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修,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和明万利三十六年(1620xx年)重修。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阁楼式砖塔。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杨家岭、枣园不眠的灯火,孕育了一个崭新的民族精神。这座延安古塔也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航标灯。

我跟着爸爸妈妈从宝塔的北门登塔,塔梯很窄,坡度很陡。为了安全起见,爸爸在前面、我在中间、妈妈在后面保护着我,我们慢慢往上爬。当爬到塔的八九层时,塔梯转向处非常狭窄危险,爸爸先上去以后,再伸手拉我和妈妈,最后,我们都安全到达了塔顶。站在塔顶向下看,整座延安城尽收眼底,滔滔延河蜿蜒流过市区,雨中的延安城更加美丽!

登延安宝塔,使我终生难忘。

秋到清凉山作文

周六,下午一点。

这边上网,那边洗衣机里哗啦啦洗着衣服。先生电话铃响,是家在九里湾的平哥打来的,让现在去他家摘橘子。

接电话的那个人一边换鞋一边问我:“一起摘橘子去不去?”我扭头看看窗外,天空蔚蓝如洗,毫不犹豫地从座位上跳起。

“我穿风衣去好不好?”

“你要是想亲自下橘园的话――”

他话还没完,我已经抓了一件夹克披上,脚上还是那双方便上班走沙滩路的平底鞋。一分钟后,我已经坐在他身后,红色的摩托车像极一头壮牛,稳稳驮着我俩向市郊的九里湾进发。先生的肩上相机斜挎,一副摄影爱好者的模样。好家伙,忙中还记得随手掂出了这家什!

有多久我们没一起这么骑车疯跑了?摩托车载了一家三口去郊外游玩似乎已是longlongago的事了。周末总是忙。女儿有做不完的作业,先生拖地擦窗,我得洗一周积下来的衣物;要么朋友请或是请朋友去农家乐玩,急急忙忙坐车去,到了就埋头垒长城,腰酸背疼几小时,等直起僵硬的脖子,早已红日西沉,该吃饭开拔往回赶了。

风撩起我的发丝,心绪也随之豁然开朗。连日来与天气如出一辙的心头阴霾一扫而光,禁不住哼起小曲来,管它是不是走调。骑摩托的人目视前方,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我捅捅他的腰,说:“这么严肃干嘛?”他转头,做滑稽的鬼脸,然后我们你问我答着,好不热闹!

过了市区,从黄洋河大桥下穿出去就拐入乡村小道了。随着视野内黄绿色彩的加浓,我们离九里湾越来越近。“九里湾”,名副其实的九里十八弯。山路渐趋陡峭曲折,几乎每行进几十米便有一个大拐弯在等着我们。而往往就在这时,出租车迎面驶来,稍不留神便有两车热烈“亲吻”的惊险场面。看来城里人都不甘于周末困守冷冰冰的钢筋水泥丛林,翻山越岭投身大自然,来寻求难得的身心休憩。

放眼望去,层层昔日大寨般的梯田满坡都是。如今退耕还林了,田里不见庄稼只有果树。桃树梨树早过了丰收季节,甘于寂寞地静立风中,做了橙黄满枝头的橘树的陪衬。这些橘树啊,果实累累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扶它们一把。

我嚷嚷着先生停车,想重温一下儿时偷摘别人家瓜果遭追撵的心惊肉跳。被他骂住,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路边的一树树硕果,一门心思俯瞰山下的.一大片水塘了。那水浅见底的池塘里,尽是莲藕的败叶枯枝,几只鸭子在泥水里叫闹扑腾着,嘎嘎声似可闻见。想不久前这里当是碧荷亭亭,荷香四溢,一转眼便一派衰败萧条。不由感叹四季交叠得如此迅疾、不着痕迹,叫人永难赶上时光逃逸的脚步。

不知不觉已行至梁顶,以往四十分钟的路程今日不足半小时就到了,是因为半年前乡村公路修通,从城区一直蜿蜒到了这大山深处。来过许多次,知道前面的红砖房便是平哥老父老母安住的家。进得院子,听里面人声鼎沸,混着菜刀菜板的摩擦声。走进去,平哥白发的老父亲在给客人递烟,老母亲在灶上忙活。堂屋里坐着许多人,看样子和我们一样,都是前来接受平哥馈赠的城里朋友。

一袋袋橘子已经装好摆在院子里,前一拨儿客人要走的架势。平哥去送,我去了厨房招呼老妈妈,提醒她锅里的菜快糊了得赶快翻动。送走客人,平哥提篮子拿剪刀就往橘园去,我亦步亦趋,一面低头躲过橘树上不甚尖利的刺。平哥手脚麻利往篮里丢橘子,我则放出眼光选了枝头扮相最好的几枚,摘下来,迫不及待剥开皮,掰一瓣放进嘴里,酸甜多汁,果真就是广告里说的:“味道好极了!”

橘子味美但可惜我咳嗽不敢多吃,剥开的第二个便进了先生口中。张嘴只管享受的他也没闲着,记者样举起相机对准我们咔嚓起来。平哥只顾挥臂大干,我手中的剪刀却颇有道具之嫌,随着先生的不断“转身!”“回头!”声,它和我,以及我手中的橘子,都被他一一“收录”为“大作”。

不走了,舍不得走了!可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和朋友约好五点的晚餐时间,再耽搁就迟了。不情愿地抬脚起身,老妈妈挽留我们的大嗓门儿惊动了正在墙角晒太阳的老狗,懒洋洋站起来,加入送别我们的行列,恪尽着主人之道。

摩托车发动,扬手道别平哥一家。在我们身后,九里湾静默地撤退――它依旧在原地,远离都市嘈杂喧嚷的原地。

外婆家的清凉山作文

常常会感觉很累,心神俱疲的样子。然后跑到镜子前瞅瞅,容颜尚好,虽不及当年青春年少,却依稀辨得年轻的影子。于是,我就想起了母亲说过的那句话,她说你们呀,可怎么能好好活成个老人啊,像你这么大时,我还多少的苦也不够受嘞。

是的,我还没有四十,可总有太多与年纪并不同步的疲累如影随行。最后,被冠以一个很好听的名称:亚健康人群。

母亲又说,你们现在的人就是活得太舒服了。

细想,母亲的话十分有道理,温室里的花儿远没有刺藜丛中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一样是在阳光下生长起来,可没有经过大风大雨的锤打,就不会有强大的韧性。把一种生命放逐在广裘无边的天地间,才更有狂草的野性,所谓疾风劲草,也所谓愈挫愈勇。

没有战斗力的生命,最终也会自将萎谢。

更重要的是,人一舒服,就开始滋生各种各样的闲愁。

母亲活得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把孩子养大,把日子过好。一把炊烟,就能映出她最幸福的笑。穷困的岁月中,她也根本顾不得去拽住更多。小时候,我也以为一座土屋,一把柴禾就能煮出最香甜的生活的味道。然而,把脚迈出村庄的时候,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开始告诉我并不是那么回事,在五彩缤纷的世间行走,多是经不得诱惑,也耐不住寂寞,或者还会有一些愤愤不平。直至后来,庞大的欲望与不甘让人几欲力不从心,心开始变得浮躁、不安,甚至动荡。

原来,一切疲累,只是源于了心。相由心生,病,也从心入啊!

《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宫危。”这里的“主”指的就是心脏。所谓的心脏之明便是情绪的稳定,心态的平和。我们都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保持良好的心绪是多么重要。

推开一扇窗,让风吹进来,或者走出去,把灵魂放到风里。

很早前别人说起清凉寺,我都不屑一顾,因为懒得爬山。但去年夏天,他硬是带我去了一次,当时,山草郁郁,偶有几朵小花摇曳在乱石之中,还有一些小小的可爱的果子立在枝头。人们成群结队顺着山间的陡峭小阶或上,或下。盛夏之时,自然骄阳似水,但爬至半山腰时,竟一扫燥热,凉爽的风扑面而来,似有清香闯入鼻间,我不知道那是大自然的味道还是山顶香火的清烟,但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抬起头,湛蓝的天空飘过几朵云彩,它们像一团团的棉花浮在上面,好像一伸手,就能将它们拢在怀里,绵绵的,柔柔的。

清凉寺,素有小五台之称,是文殊菩萨路过五台山修行的第一道场。清凉寺分为南北两坡,我们那时登的是南坡,南坡坡顶有一座砖塔,系辽代所建。说起辽代,因当年儿皇帝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大辽,而我们所生之地就是十六州之一云州地界。

顺着石阶再往上爬,似乎已经看到了袅袅的香烟扶摇而上,浓郁的檀香味更甚。山顶的砖塔供奉着文殊菩萨,也是清凉寺香火最旺的地方。此时,心好像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回头望去,峰恋叠嶂,云雾缭绕,苍茫天地间我们不过如此微小,而那些平时放大的忧愁即便此时重重一掷,瞬间就化为了无形,根本留一下哪怕一个细小的响动。

快到山顶的时候,碰到一位年老的阿姨,看起来六七十岁的样子,可她腰板挺得直直的,手里还牵着一位很小的姑娘,应该是她的孙女。只见她满脸笑容,脖子上还挂着一串长长的念珠。但最吸引我的应该是她走路的样子,虽然那么大年纪了,但精神矍铄,步子迈得非常有力。众人都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有一位女士经不住好奇就问她多大了。阿姨告诉她七十二了,而且她说经常来爬山。

终于到达山顶,塔前的香炉浓烟滚滚,很多人头举着高香在僧人的帮助下完成着朝拜的过程。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雕有各种动、植物图案以及飞天、歌舞乐使形象。塔的立面呈圆锥体,造型优美,与其它辽塔一样,塔身二层以上骤变低矮,宽度由低到高递减,塔檐距离较近,形成微微膨出的曲线轮廓。

我在塔前久久站立,也将双手合十,虔诚地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我与那群善男信女们一般,都是愿在这清凉山顶寻得一份平和,在这惮意深深的山间,愿真能悟出世间的事非一二,让心回归平静,拥得清凉意境。

离砖塔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巍巍挺拔的汉白玉雕像,据说那是三面观音。分别是送子观音、净水观音、如意观音。雕像顶部有几个由大到小的圆珠串结起来,最上面露出尖尖的样子,整个看上去颇有点自由女神雕塑的样子。

耳边,缭绕着佛乐,立身此间,恍惚与天地融为了一体,要享受如此之美,如此之奇妙,只需有一颗最纯净的心就够了,其它不过附身的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总是喜欢把世事假想成一桩桩的明镜台,随之也惹来一缕缕尘。想来,越是活得简单,快乐也就越多。也许这是一种时代的诟病,我所发出的疼痛亦是一个时代的呻吟。现在人们脑子中充斥的东西实在太多,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远不如一壶清茶、一间茅屋过得平知、自在。

心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情,此心,美哉!

真的应该多抽些时间投身自然,放逐心底的潮湿,阳光加身,何愁不健康?

至那次登完山,我一直有些意犹未尽,没有登上北坡有些遗憾。因为站在山底就能看到北坡之上有一尊巨大的弥勒佛,他挺起的大肚子总让人有想摸的冲动,无尽乾坤不过装于一怀,还有什么事算是大事呢?于是三月份,我们又一次沿着陡峭的山路上了清凉山。

这次真接上北坡,北坡不比南坡,这里没有修好的石阶,但沿途的.石雕殿宇比较多。我无心多驻足别处,很快到弥勒佛像前,这好像是就地取材,将一块巨大的石头就雕刻成了能容天下的笑佛。我摸着他的大肚子,有些粗糙,但脸上的笑容依然慈祥,他就坐在那里,日日看尽人来人往,却不嗔不怒,从容安然。

北坡正是文殊菩萨修行的地方,顺着菩萨石雕再往上走,靠东有一处清云宫,清云宫窑顶就是文殊菩萨的前院,拾级而上,就看到上面的“文殊殿”,洞内中央就是贴金的文殊像,而雕像与山体相连,两侧是菩贤菩萨与观音菩萨浮雕。看起来,这些在山壁中雕凿的像多了些乡野气息,然而依然难挡眉目的清澈,一脸的慈祥,一脸的从容。

当年,文殊菩萨选择在这山野之上修行,纳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苍苍茫茫间才更能悟得通透。抬头看,最高处的混元老祖俯瞰人间,看尘世悲欢,听世人诉说苍凉与欢喜,然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他依然是不变的尊容。

我久久沉思,久久不去。

去年见到的那位老阿姨又浮上了脑海,她的笑容,以及有力的步伐恰如山间林立的那些苍绿。回头望向苍茫的清凉山,以及山间殿宇,我微微一笑。看这世间多美,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资本拥有这一切。那就不要做温室的花儿了,瞧,山顶的桃花也比市井的开得更有风骨。

心大了,天地自然广了。心静,自然凉,如这大美清凉山。

所谓修身,养心,养性也!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四月初八,我们参加了一次文明的观光旅游活动。

沿着山路弯弯的曲径小道,我们一直向清凉寺的方向走去。

抬头仰望,清凉寺群山连绵,山景诱人,我们一路欢笑一路摄影拍照。

红霞、秀英、佛兰、二板她们轻快活跃地走在最前面,她们不怕悬崖峭壁,也不怕曲径小道,佛兰、红霞、二板都是悟道村长大的姑娘,她们知道许多关于清凉寺的故事和传说。

秀英得意地站在悬崖峭壁上,拍下了许多山石美景。

果花爬到半山腰就放弃了旅行,真可惜,果花轻易放弃了这次旅游活动。

走进寺院,我们随从各方游客缓缓向顶峰攀登。

我们居高临下,心里忍不住回头眺望连绵起伏的山景,真是青山绿水间,云雾飘渺山连天,清凉山如若仙境,一会儿祥云飘渺,一会儿云开日出,山上开遍马如花。

清凉山位于怀仁县城西五公里之处,山势陡峭,峰高叠嶂。

清凉山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有一座砖塔,华严寺砖塔,砖墙高十多米,七檐八角,辽代所建,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须弥座上,主峰砖塔与峰北山凹处的石窟遥相呼应。清凉山留下一些神奇的故事和传说,一谓“舀不尽的锅头钵儿的水”,清凉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岩石中有一钵儿的坑水清澈透明,无论多少人饮用都舀不尽,永远是那么满那么清澈透明,建寺后,和尚与游客都饮用此水,人们奉其为神水,建一石窟保护起来。

时过境迁,随着窑倒此水渐渐的干棝了。

二谓,早种晚收的红糜子土地,在砖塔所在山峰东侧的半山腰处,有一块地约四十平方米,是和尚种菜的地方,一天,和尚们从深山里采集回一些红糜子籽种,为加快籽种发芽,他们用神水浸泡了一下,第二天将籽种撒在地里,不料产生了奇迹:人们眼睁睁看见红糜子出土拔节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地有灵还是神水神奇,后来和尚们不愁吃喝,一门心思修行。

三谓,金牛运石碾出车道沟大道,清凉山并无沟道,而是绵延一片山恋,清凉山建寺后,不知何时有一金牛拉着一辆金车住在主峰深处,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金牛便驾着金车往山处运石头,从不歇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搬运和碾压,清凉山主峰该缓则缓,该陡则徒,愈显得挺拔俊秀,同时主峰南边碾压出一条几丈的沟,当地人为了怀念金牛功绩,称这条沟为“车道沟”。

还有一段更神奇的.故事传说,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返回东土大唐途中经过清凉山,见此处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是个佛家胜境,师徒四个在清凉山游来转去,不知不觉金鸟西坠,玉兔东升,唐僧吩咐徒弟歇脚,让八戒化缘,让沙僧打点铺盖,八戒化缘回来,师徒吃过斋饭夜宿半山坡上的石房中,由于一天劳累,师徒酣然入睡,八戒贪吃,半夜肚子饥饿,起来出恭,嘹见半山坡石窟中射出万道金光,便扯开噪子大叫师父,“不好”悟空生性机警,听得八戒叫声,便一个斤斗翻出石房落在山峰上,由于心急用力太猛一脚尖踏出平台,悟空历声喝问:“你这个呆子乱唬甚么,”八戒道:“师兄,你看石窟内平白无故射出金光,莫不是妖怪?”此时,唐僧沙和尚也走出石窟,听得二人言语,便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悟空在山峰上手搭冷棚定晴一看,连声叫道:“师父,师父,那是文殊菩萨像在放光。”八戒嚷道:这就怪了,咱们白天去歇凉时,还空空的啥也没有,怎的一刻儿就有菩萨像了?此时沙和尚回屋打开箱笼翻看,惊叫道:“师父,师父,咱们从西天带回来的一尊菩萨像不见了,只剩下一座塔。”师徒听了好不惊异,这时半空中一片祥云飞来,文殊菩萨站在云端道:“唐僧,你师徒莫要惊慌,难得你们一片诚心,从西天带回我的化身,我观虽小,但有灵气,愿把此处作为传教之地,所以我自作主张,把我的化身置于屋内,也好普度众生。”唐僧道:“菩萨功德无量,贫僧遵命,不知您有何吩咐?”“我还要到东海龙王那儿给五台山借歇龙石,你等师徒安歇好便启程。”说罢,文殊菩萨飘然而去,直到现在,先有清凉寺后有五台山的说法一直在传,师徒四人见菩萨远去便上石窟,只见原来不足尺余的石像竟然一人多高,而且稳稳当当地长在石头上,跟在原地雕刻的一模一样,师徒叩拜后,唐僧道:“悟空你慌忙踏坏了菩萨的道场你看如何是好?”悟空眨眨眼睛:“师父,你从西天带回一佛一塔,既然菩萨在此,不如把塔也安放在这儿,二者同来同往也是他们的缘分,同时也补我踏坏的山尖,长安的塔咱们从长计议,你看如何?”唐僧道:“只能如此了。”沙僧回石房取出小塔交与悟空,悟空接在手中吹了一口气,说声去,这塔不偏不倚稳稳落在山顶上,悟空说:“长”这塔又长了几丈高。

关于清凉山的传奇故事很多很多。我们在石塔下默默叩拜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愿菩萨保佑所有人平安健康。

我们在清凉山拍了合影留念,返回悟道村的时候,我们一起观顾了老井,过去的悟道村人都喝老井里的水,她们是喝老井水长大的,老井里的水清澈透明,水位一直是那么满,在老井旁边,沙僧、悟空、白龙马、唐僧、猪八戒,他们的雕像仍然完好无损,离开老井,我们仍然回味儿时的老井,老井的水甘甜清凉,真是神水啊,清凉山是我永远向往的地方,它的传奇故事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外婆家的清凉山作文

清凉山景区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溶洞奇观于一体的独特风景区,是避暑、休闲、度假和探险的极好佳境景区面积13.65平方公里,主要有水龙洞、白云观、神女峰、石林等六大景区共72个景点组成。

清凉山山势峻峭,凉爽无比,“清泉山”亦因此而得名,

资料。

亿万年风侵雨蚀,使清凉山既有北方山峰雄伟壮观之势,又有南方山川秀丽险峻之韵。清凉山主峰高888米,巨大的峰峦边际酷似一位仰天而睡的美女,故名美女峰,美女头高百米,身长余米,栩栩如生。青龙潭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清凉山还有溶洞山泉多处,长1500米的'“水龙洞”内石笋、石花随处可见,山石嶙峋,高低错落,美不峰一带,黄栌灌丛漫山遍野,每至深秋,叶红似火,层林尽染,蔚为壮观。南天门、石林耸入白云,好汉寨、美女峰险峻异常,惟有在悬崖绝壁上刻就的石坑手扒脚蹬方能攀上,确为探险佳境。山上还有古建筑多处,是访古探幽的绝好去处。

外婆家的清凉山作文

记得那是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外婆早早地准备好行装,一起来到我盼望已久的地方——清凉山。

我们来到山脚,放眼望去,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峰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公鸡,像骆驼,像猴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成趣。再细看,那绿油油的油菜花布满田地,柑橘树像利剑一般插在山脚的各个角落。有的树还生长在半山腰上,横着长,竖着长,像是挂在山腰上似的,十分奇特。

我们欣赏着沿途的美景,看!那棵高大的松树像位坚强的战士,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瞧!那片麦苗正茁壮成长呢!越往上走,山路就越陡。梯子像是竖着的,如果不是扶着栏杆,恐怕我们早已滚落到山脚了。

正应了这座山的名字,越往上走,就越凉快。微风迎面吹来,立刻消除你满身的疲惫。快到山顶,风稍微大了一些。看!满山的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好像浪花,一层一层的,正翻腾呢!

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往下一看,真美啊!在山脚看来,其它的山峰好似一个个高大的巨人,但在清凉山的山顶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土包。你立足细细倾听,会听见几声清脆动听的鸟叫声使你感到亲切与舒服,心中油然生出一种惬意与悠闲之感,真想在这儿住一辈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外婆爬清凉山的所见所闻,对清凉山从山脚到山顶一路的沿途风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清凉山的壮观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文章语言流畅感受真切,文章既赞美了清凉山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清凉山的热爱之情。

秋到清凉山作文

晚秋时节,我到黄帝铸鼎塬远游,秋色如海,我深深地陶醉了。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幅画。湛蓝湛蓝的天空,像广袤无边的大海,那朵朵白云,仿佛就是一片片白帆,在大海上无拘无束地漂游。天高云淡,视野十分开阔。塬上的坡坡岭岭,沟沟垴垴,崖畔地头,金黄色的野菊花,一簇簇,一片片,迎风怒放,满目灿烂。轻轻摘下一朵,放在鼻边,一缕淡淡的清香,浸透了心腹。最美的是那一株株柿子树,红叶流丹,高挂在枝头的一个个红柿子,就像是点亮秋天的一盏盏红灯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似枫叶胜似枫叶,徜徉在火焰般燃烧的柿树林里,有一种豪迈的激情在心中奔涌。蓝天,白云,黄花,红叶,好一幅色彩斑斓,美妙绝伦的图画!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首诗。正是收获季节,田野一片繁忙景象。掰玉米,割谷子,拽豆子,运粪,犁地,平田,播种,拖拉机、三轮车、架子车来来往往,“九月农家无闲人。”男人耕田,女人摘棉花,老汉看场院,老婆婆做饭,连孩童也加入了劳动的行列,提着茶壶,为大人们送水送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者是最美丽的,农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田野上写下了一首首铿锵有力、朴实无华的诗篇。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部书。“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杖而庙祀之。”铸鼎塬曾是黄帝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黄帝仁德宽厚,爱民如子,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当时豫西一带瘟疫流行,百姓尸横遍野,黄帝为救黎民之苦,采首山之铜,汲来鼎湖之水,亲铸铜鼎,又遍采草药,在铜鼎里煎成汤汁,救活了无数百姓。黄帝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一条黄龙自天而降,迎接黄帝升天。百姓民众不愿黄帝离开,争相攀拉,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脱下了他的金靴,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的铸鼎之地,修起衣冠冢,是为黄帝陵,成为后人瞻仰拜谒之地。漫步黄帝陵内,古柏森森,肃穆庄重,雄伟的始祖殿,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象征着黄帝的丰功伟绩。

登上景区内的了望塔,极目远望,荆山苍苍,原野茫茫,北边的黄河,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永无停息地东流而去。秋风飒飒,如一双巨手,翻动着铸鼎塬这一部凝结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