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11 10:10:20 作者:MJ笔神 口号大全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富集作用常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

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1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1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1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在认真钻研初二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各章知识与能力要求,尤其需要解决好机械训练与能力培养的“度”的问题,充分发挥教材是读本、是材料的特点,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放眼初中教学全局,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初二的数学教学与初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4.注意研究学生,提供改善学习方法的机会

我们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经验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一和初二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方法的过渡问题。注意培养学生敢想、会想,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新课标的学习需要。

5.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

我们需注意恰当的、适时的运用投影仪、计算器、数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科研意识,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搞好新教材的教学研究工作,初二年级将准备继续开展国家级“主体教育”课题和北京市的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整合的研究”的研究,以此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欢迎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参与。

四、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期中讲完八年级上册第13章;期末(详见具体的教材分析)

八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班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坚持实施学校要求的“四清”措施,让每位学生每堂课、每天所学的知识必须学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2。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应用:1。是蛋白质的来源,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蚕食蚊虫,防止疾病。

著名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根据它们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的特点,进行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饲料,增加鱼的产量。

2.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

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应用:1。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来源。

3.爬行纲

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应用:1。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2。是一些有害动物的天敌

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4。鸟纲(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应用:1。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2。是人类重要的食品

5.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例如兔与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一、细菌(呈杆,球,螺旋状)

结构: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组成)。有些具有荚膜(保护),有些具有鞭毛(运动),有些形成芽孢(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生命活动:多数为异养(寄生或腐生)。为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20分钟就繁殖一代。

害: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二、真菌

结构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

核等部分组成),没有叶绿体。孢子生殖

生命活动形式:异养:(寄生或腐生)。

利:发酵产生酒类、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食品,食用真菌。

害:食品、衣物等霉变,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温度适宜、氧气、养料充足的条件下,能进行出芽生殖。可用来制酒,还可以制做面包和糕饼等。

霉菌:由菌丝组成,其中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用产生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寄生在人体内的霉菌可引起患上皮肤癣。

蘑菇:也是由菌丝组成,包括菌盖和菌柄菌盖下的菌褶能产生孢子,并用孢子繁殖后代。

应用:1。有些可食用,如木耳,2。可作药材,3。腐生的真菌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还会使人和动植物患病。

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比较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注: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病毒

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生活。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繁殖方式: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在其遗传物质指导下生成新的病毒。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利:可以杀死所寄生的致病细菌、害虫。

害:可以使所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植物体感染多种疾病。参考课本p67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_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12.4运动系统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_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学

树立正确的观念

这是毋庸置疑的。学好理科科目,要特别重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在老师授课时会体现出来。初中生物老师都是理科出身,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会涉及相应的推理过程。一些同学平时上课不好好听讲,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一塌糊涂,还天真地认为,考前突击背一背就好了,当然是不行的。

设立目标

初中生物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不要指望谁都能学好。在学习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成绩达到什么档次就可以了?虽然我们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是什么目标,一旦设定了,就要坚持不懈,为自己负责。

生物细胞知识点

1.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

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线粒体形状为棒状,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

功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2)内质网: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

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质合成“车间”。

(3)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4)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5)高尔基体: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6)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普遍被认为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

功能: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

(7)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功能:是“消化车间”,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种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是没有液泡的,如石细胞)和真菌细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动物和细菌细胞中广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强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