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00:59:27 作者:字海 口号大全 2023年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篇一

课上完之后,反思了一下,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在讲这节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课前准备,回去搜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作品、背景、生平经历、思想历程等等,为课上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若没有读个三遍以上是读不进去的,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本想看看自己的预设教学情景和学生这种临场回答之间还存在哪些问题,但不预习对这节课来说,就如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似的,前面一大块是讲一个人物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修辞。本文的修辞最多的是比喻,然后找出比喻的句子,细细琢磨体会在加一个小练习,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来刻画,用上这些写作手法。但我却怕后面时间不够,没敢多耽误时间,找出几个比喻句子之后,就立马进行下一环节。所以在找写作手法时,问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没有充分去找并去体会,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一大的环节没有处理好,比较失败。对学生的临场回答,我没有给予恰当准确的评价,尤其在学生说托尔斯泰以前是如何的风流,在最后却因为读书变得好了,我只是从作家本身评价,他通过读书最后变好,是一个丑也可以转换成美的过程,却忽略了从中学生的审美观来看美丑,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此来把这节课给提升出去,一个亮点没有把握好,最大的一个遗憾,很多听课的老师都为我着急,可我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去,今后一定多加强这一方面。

结尾的一个是布置作业环节,激动的我(可能太紧张的缘故),大脑竟然一片空白,事先准备好的作业题目:我看托尔斯泰之“丑”,我谈托尔斯泰之美,从中学生的审美观看托尔斯泰,让学生从这节课学到的东西会去做个练笔,谈谈体会,我却一个也想不起来了,仿佛在等着下课一般,从这里我总结一点,承受能力不强,心里素质有待提高。

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篇二

(营造的、上课的)气氛:还有待进步

参与度/保护兴趣、上进心:参与度还行,尽量地保护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知识点:还算落实

问题设计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大部分问题注重了问题的反差性,思考性。

提问是否因人因材因势:这个很难

有无亮点或灵感?

亮点:

问题设计有启发性,趣味性。

灵感:

问题的反差、对比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多设计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还存在什么问题?办法?

问题:

1、环节时间把握还有问题。轻重缓急没有调控好,因此显得随意。

2、喜欢越俎代庖,生怕学生不懂,有时就急于告知答案和讲解,其实学生“再走一步”就到达核心了,而老师却急于告知答案,造成了学生思维惰性。

办法:

1、备课时把时间备上,尽可能按“计划”,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2、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能力,充分尊重并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它:

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篇三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很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托尔斯泰进行外貌描写展示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描写中透露作者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这应该是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一篇很好的范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托尔斯泰的画像,并口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的。

这样一对比,学生能明确感觉到自己在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上的欠缺。然后,抓住对眼睛的描写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其作用。最后,对班上同学作外貌描写,其他同学来猜,学生兴致很高。这既能训练学生在描写中抓住人物特征,再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环节中,让被描写的人与描写的片断对照,其他学生指出写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教师补充,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又有了提高。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学生应该对他有所了解,因此,在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课上交流,学生完成得不错,既对这一大文豪有所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是有些学生对于搜集来的资料还不能进行加工处理,在交流过程中只会照着材料一字一句地念,这种情况还有待改进。

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篇四

在八一班上完《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我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这是开学以来,我感觉良好的一节课,也是一节让我笑起来的课,趁遗忘的救世主尚未降临,我需要把这节课的得失总结出来,给以后的教学一个借鉴。

一、教师备课

《列夫·托尔斯泰》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上标注的泛读课,就是一个课时就可以讲完的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描写,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欲扬先抑的手法。”所以,这一节课,我要重点突破这种写作手法。于是,我在教案上写下上课的思路:

首先,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并且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和生活举一些事例,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其次,走进文本。学生先自主朗读课文1—5自然段,勾划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朗读结束后分小组合作,总结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面部各器官的提示,学生合作寻找答案。合作学习八分钟之后,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全班集体诵读教材6—8段,勾画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朗读结束,同学们总结眼睛的特点。再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有了清晰的教学思路,我就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每一步的教学安排。在教室门口候课的时候,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上课的大致模样,这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很好。所以,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有了然于胸的教学思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条不紊的,我们才是有底气的。备课的时候要备教材,知道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有的放矢。不重要的段落甚至可以大胆舍弃,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重点突出。还要备学生,知道学生的程度,根据学情设计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自学解决,哪些需要合作,哪些群答,哪些要单独提问,这个都与学情有关。最后就是在备课中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的大环节要设计好。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备课上,我们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在课堂上看起来毫不费力。

二、学生参与

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要有读的环节,可以自由朗读,长篇文章可以默读,重要的段落可以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单独展示朗读,总之,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熟悉文本。语文课如果没有朗读,我觉得不像语文课。本节课我先是让学生自主朗读1—5自然段,然后集体朗读重点段落6—8,最后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两段。

学生可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也可以提高注意力。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拿起笔,圈点勾画一些词语或者句子,老师在读之前要有明确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圈点勾画的过程中,学生便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讲解时,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解决,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要锻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一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好,课堂上基本能找到答案。合作的环节也很活跃,各抒己见,气氛很好。合作结束我让学生们自由回答问题。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谁知道哪一个就可以站起来回答,有点类似于抢答。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展示。这个时候我会要求他们先说哪个段落,然后读相关的句子。拿起书本,大声朗读。我觉得回答问题的习惯也很重要。

最后,我们一起学习了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段落,抓住6—8段里面的比喻句、夸张句,还有文中描写眼睛的形容词,同学们能够概括出“犀利”、“富含感情”、“威力无比”等特点。文本处理完了,我开始回到课堂的最初:欲扬先抑。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同学们结合文本,很快就知道前半部分对于外貌的描写是“抑”,后半部分对于眼睛的描写属于“扬”。而且大家也知道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前后对比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让学生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几个同学都能够像老师一样理清课堂的思路,特别好。本来我是要自己总结的,转念一想不如让学生试试,这样我也可以知道他们掌握的怎样。结果发现,学生们听讲还是比较认真的,而且概括提炼能力也比较好。通过提问,我知道大部分同学脑海中对于这一节课也是比较清晰的。最起码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欲扬先抑,下一步我打算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扎起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课堂总结结束,下课铃声响起,挺好。不足的是我在上课之初讲解欲扬先抑手法的时候耗时有点多,生怕学生听不懂,重复了几遍,举的例子也有点多。如果那一部分能够精炼一些,后半部分的学习会从容一点。前松后紧,这个问题需要改变。每个环节的用时比列应该认真琢磨。不要因害怕学生听不懂而变得啰嗦,重复。教师的语言需要精炼。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天写出来就是给自己一个参考,希望以后可以扬长避短上出更多让自己满意的课。如果每个学期能够上出几节让自己开心的课,那么教师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就会提升很多。

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我们最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不能停止成长。

列夫特尔斯泰教学反思篇五

原创:刘婷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文采绚丽、描写非常细腻的人物传记,从眉毛、耳朵、胡子到后面的眼睛,采用很多的修辞,极尽夸饰、铺陈之能事,字里行间都是对于这位文学大师的敬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要想读懂它,并不是易事,因而需要对于托尔斯泰背景的了解做支撑,所以我选择从托尔斯泰的生平切入。

学生摇头

好,那老师再给你补充介绍一下,对于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不堪。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的小火车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没有留给妻子儿女,而是说了四个字:“我爱真理”。他生前放弃了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死后更是安静体面,在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也没有十字架。所以,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学大师受到茨威格如此之高,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走进这位文学大师去感受一番。

走近托尔斯泰(1-5)

生1:我觉得他应该是打扮的很绅士,很有风度。

生2: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很文质彬彬,一看就能看出来文学气质的一个人。

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啊,那真正的托尔斯泰我们无缘得见,那我们只能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证实我们的想法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

怎么样?茨威格描写的托尔斯泰和大家想象中一样吗?

生:不一样,太邋遢了!

好好好,我听到有人说太邋遢了,那你能在文章中能找出茨威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请找出文章中的那句话。

生:“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非常好,这里茨威格用了四个词语来形容托尔斯泰的肖像,我们再来齐读一下。

生齐读。

这几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相貌,在语体色彩上是褒义还是贬义?

生:贬义。

哪个词语贬义色彩最浓?

生:粗鄙

我们一般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吗?

生:不能

生:陀思妥耶夫斯基

好,我们找到这段话,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好,那我想问大家,为什么要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呢?

生:对比,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的丑。

非常好。那文中还有类似能起到这种相同效果的描写吗?

有。还写到了见托尔斯泰的人没见之前和见到后的心理落差,以此来表现托尔斯泰相貌实在丑陋。

非常好,那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侧面描写

不错,除此之外,我们在文章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比如用到了修辞。生:有比喻,有夸张的修辞。

好,现在来找文中的修辞,然后赏析它。

师生活动:找出了第一段中的比喻、夸张修辞的句子,每找到一处就分析好在哪里

师:同学们不仅找到了句子,还说出了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第一段话确实句句用修辞,老师建议大家来一起来齐读这段,感受一下茨威格的语言魅力。

走进托尔斯泰(6-9)

生:太丑了。

对,非常丑,而且我们还能直观地看到,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没画完,大家注意到了吗?

生:眼睛。

是的,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没有画眼睛,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第五段之后都是在写眼睛。

非常好,那我们来看接下来的眼睛。现在我们按照之前学过的新闻特写,把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找出来,然后改成一段新闻特写。

(学生整理,老师指导)

大家整理的非常棒,那我想问,你认为这双眼睛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非常有神采,尖锐犀利。

(等)

生:前面是贬低,后面写眼睛,是充满赞美和喜爱的。

那看来作者重点描写的还是托尔斯泰的眼睛呀,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欲扬先抑

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解这种写法,先抑后扬,很明显,茨威格是想要着重告诉我们托尔斯泰的眼睛的魅力,开头我们还说过茨威格明明给了托尔斯泰很高的评价,那我们留个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用大篇幅写眼睛,为什么会给托尔斯泰这么高的评价,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课堂教学小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一直是我认为的备课的起点。那么,从托尔斯泰的生平进入课堂,先让学生对人物有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为解读课文打基础。接下来,努力引导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实现作者预期的表达目的。并通过对比,从平凡甚至粗鄙的长相中,凸显眼睛的特点,顺势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