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五上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03:14:46 作者:ZS文王 讲话稿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五上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模板8篇)

共同奋斗,共创辉煌团队合作的关键是什么?打造团队文化,从团队标语开始。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导入

师:咱们以前学习过分数,谁来说几个你知道的分数?生:?,?等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1/2,1/2表示什么啊?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生:把一个长方形、西瓜、正方形等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以前咱们分的只是一个物体,今天咱们来分多个物体,再次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苹果师:有几个生:有四个,

师:你能得到它的1/4么?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在练习纸上先用虚线分一分,再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出这些苹果的1/4

2、改变苹果的个数,再次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对比分析,总结提升

师:如果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6个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100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不知道多少个一大堆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你有什么发现?生:不管有多少个苹果只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板书: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课件)下边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我这有一些小棒,你们猜猜一共有几只?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是1根,6份就是6根,三次都是六分之一但数量不同。

4、改变学生的人数,深入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生:1/2

小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书)

巩固练习(课件)

1、填一填,说一说

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4、教师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铅笔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两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其中一位学生举着3支铅笔,另一位学生举着4支铅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不一样。”“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

师:谁拿得是正确的?

生:“会不会有人数错了。”一位学生一副疑惑的样子。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这位学生上来把两盒铅笔数了一下,判断两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师:“看来,没有数错。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3,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汇报:“我们认为两盒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他们两盒铅笔的数量是不同的,我猜一盒是9支,另外一盒是12支。”

师“这两位同学的意见认为是总支数不一样,大家都同意么?

师:请台上的两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3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谢谢你们两个,大家说的都很好

师:这里我们把总支数看成一个什么?生:整体师:那整体不同,它的1/3就?生:不同(板书)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一本书厚,另外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它们的1/2也不一样多。”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在这个情境中,‘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多’这个信息是通过图的形式告诉我们的,你很善于从图中找出这样的数学信息。”

6一个图形的1/4是一个长方形,请你画出它原来的样子.

师:为什么这么多种画法都可以呢?

师:同学们的作品非常精彩精彩,能从其中看出你们的智慧,现在增加点难度。还是这个长方形,如果它表示的是一个图形的2/5,你能画出它原来的样子么?生展示,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先把2/5分成1/5,再画出五个这样的形状就行了。

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平均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整体不同它的1/3就不同

教学流程

1、平均分4个苹果板书一个整体

3、猜一猜

4、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板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5、练习到第3题涂颜色

6、猜笔芯

7、猜图书

8、画图形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

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1/

2、1/

3、3/

4、2/

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部分4

2634221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设计理念: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学生准备偶数只铅笔。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回顾旧知

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一:拿铅笔

师:大家都准备了一些铅笔。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你会怎么做?

预设: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学生拿铅笔)把你拿出的铅笔数告诉给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大家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虽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铅笔的1/2,但是拿出的铅笔数量不一定相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文型情境图: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3,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3。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汇报:如果两本书页数相同,那么是一样多的。如果两本书的页数不同,那么看的页数就是不一样多的。

师小结:如果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三:辩一辩(课件出示文字型情境问题:为帮助青海玉树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举例等方法分析这一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活动四:画一画

请不同画法的学生为大家展示。

师:你是怎样判断出这个图形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

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体会分数的从部分到整体。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活动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页:1题(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2题(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重点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1小题中图6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教师利用学具演示组合过程。

活动二:分数游戏

师:请九位同学站起来;请9位同学中的1/3坐下;请剩下同学中的1/3坐下。

师:两次坐下的同学一样多吗?为什么?(虽然两次坐下的同学数都是“整体”的1/3,但因为两次的“整体”不同,所以坐下的人数也不相同。)

五。总结收获,积累知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设计理念: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学生准备偶数只铅笔。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回顾旧知

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一:拿铅笔

师:大家都准备了一些铅笔。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你会怎么做?

预设: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学生拿铅笔)把你拿出的铅笔数告诉给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大家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虽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铅笔的1/2,但是拿出的铅笔数量不一定相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文型情境图: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3,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3。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汇报:如果两本书页数相同,那么是一样多的。如果两本书的页数不同,那么看的页数就是不一样多的。

师小结:如果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三:辩一辩(课件出示文字型情境问题:为帮助青海玉树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举例等方法分析这一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活动四:画一画

请不同画法的学生为大家展示。

师:你是怎样判断出这个图形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

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体会分数的从部分到整体。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活动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页:1题(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2题(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重点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1小题中图6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教师利用学具演示组合过程。

活动二:分数游戏

师:请九位同学站起来;请9位同学中的1/3坐下;请剩下同学中的1/3坐下。

师:两次坐下的同学一样多吗?为什么?(虽然两次坐下的同学数都是“整体”的1/3,但因为两次的“整体”不同,所以坐下的人数也不相同。)

五、总结收获,积累知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铅笔、橡皮、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说:是分数。(先板书:分数)

3、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演示分数产生、发展的过程,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渗透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选几个来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5、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分铅笔。

(2)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城南小学王青梅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3/

8、2/

3、5/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三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老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

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生c: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师:通过刚才拿铅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课本34页“画一画”)

3、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本35页第二题)

5、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五、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分数相同,整体不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标》或

《大纲》要求

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析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海口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学期

学科(年级)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5-6页《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

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1/

2、1/

3、3/

4、2/

5、4/7 „„)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部分 4

6 3 4 2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