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06-23 09:01:06 作者:曹czj 活动总结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 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一、导入

作家作品

(指名介绍)

宗璞,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并明确:在1982年的十多年前,正是“文革”时期,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一大株紫藤萝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本文写作的时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课文中虽只是含蓄地一笔带过“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但“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它带走了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二、自主学习

1、  指名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勾画出文中重点字词。

(l)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        )忍俊不禁(    )   伫立(    )挑逗(    )

仙露琼浆(    )(     )   盘虬卧龙(    )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2、齐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后讨论:

(指名回答)

3、再读课文,思考: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点拨)从三个方面写。

b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三、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四、布置作业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3、语言运用:请以“生活”为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北极星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第12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重点谈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二、 自学点拨 

1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6“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 脚步的原因。

7 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 拓展提高

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讨论并交流)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四、小结:

五、作业:

第13课时

一、课堂导入:

1.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

3.学会赏析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二.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三步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

1 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2 借景抒情写法的运用: (举例)

三、  精讲点拨 

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指名回答 

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几个:

第一, 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

第二, 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第五,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

四、小结:

花的世界充满了做人的哲理。不光花如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无不给人以启示。让我们用一生去读自然这本书,让我们终生做大自然的朋友。因为,只有关注自然,才能思考人生;只有思考人生,才会关注自然。

五、 布置作业

.写作: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老师大屏幕投影一种花,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诵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知整体内容。

(2)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2)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感情价值观

(1)品析好词佳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2)领悟文章主旨,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章的象征意义。

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悟

一、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介绍:落本叶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藤萝。

——《现代汉语词典》)

二、感知内容

a、作者及背景简介:

宗璞,女,原名冯钟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文章如人,明丽含蓄,隽永如水。代表作《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

宗璞及其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从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永恒,写成此文。

b.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

c.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探究

(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领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

1、说说本文的内容:

看 花—— 忆 花 —— 悟 花

2、文章是从几方面描绘紫藤萝的?试加以分析。(可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从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上去分析)

(3)花香:浅紫色     通感:人的感觉互相沟通,修辞上叫做“通感”。

3、面对“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作者的感情怎样变化?

赏花前:焦虑、悲痛

赏花时:宁静、喜悦

赏花后:振作、感悟

a、写作时间—1982年

文章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文革十年,极左论调泛滥,直到粉碎“四人帮”,神州大地才重发生机。联系背景,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国家十几年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亲历十年浩劫,看到这样充满生机的社会自然有感而发。

b、“生死谜,手足情”(生死未卜,手足情深)

作者小弟当时正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姐姐在焦虑悲痛之际看到这么昂然生气的一大树紫藤萝,心中受到鼓舞振奋。紫藤萝的枯木逢春似乎让人看透生死,看到希望。

5、第9自然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依据上题的提示,你怎样理解作者得出的这个结论?(即课后练习一)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击倒,要对生命保持长久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要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新事业。

三、小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四、感悟文章主旨:(口述,不必投影)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生命,如果跟顽强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第二课时

研读与赏析

一、教师导学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有关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结合课后练习二分析以下句子写景的妙处何在?

运用比喻,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繁茂。

比喻手法,“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

“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

比喻    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

拟人     “忍俊不禁的笑容 ”   

4、“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三、写法指导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写景是前提基础,抒情是自然升华。(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

2、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例如整体—局部—整体。(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3、富于表现力的句子,多种修辞手法。(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四、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通过研读,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a.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五、课外延伸

1、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举例。(机动)

《我看(    )花》。

板书设计

看花—繁花似锦

思花—振奋精神 

六、反思:

1、学生对背景材料不理解,好奇心强烈,教师宜作个例描述。

2、象征手法与比喻的区别是个难点,以后在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要引导其不断体会。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这句话既写动作,又写心情,惊讶中带着震撼。是什么让“我”竟至如此?突如其来,造成悬念。

现代文阅读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经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小题1:选文第一自然段就全文来说,在内容与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选文第二自然段说母亲重罚“我”后,“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是什么原因?(3分)

小题3:选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处语序有问题,请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写出正确的语序,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是什么?(4分)

小题4: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母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分别加以归纳。并请你收集几句歌颂母爱的诗歌或名句,写在下面。(4分)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一单元第四课

课题名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江西萍乡四中

教师姓名

叶红英

教学

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中托物寄情、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方法细致描写方法能力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蕴含情感。2.品读语言,进行圈点批注,赏析写景的优美语句。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体味人生,感悟生命美好。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具

多媒体

时间

安排1. 导入新课,激趣探疑(3分钟)2.  整体把握,明确内容(20分钟)a.读课文、悟主旨b.缩读法,明思路3. 研读一段(10分钟)4.赏析一句。(8分钟)

课后

备注时间安排课堂讲授时,灵活调整。

教 案 内 容

宗璞

看花——忆花——悟花     花美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这次市优质课比赛,主办方要求参赛教师呈报三篇散文和一篇诗歌作为参赛课题的备选。我理解主办方的意图是要考察参赛教师对“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的教学把握情况。因此在准备过程中,我首先思考对于这两种文体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哪些重点,从哪些角度展开教学。其次,根据呈报的课题,再研究结合文体特点,具体的文本应该分别把握哪些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这种多篇准备,抽取一篇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文体”和“文本”有效结合起来思考。

试讲不仅是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同时还是教师调整授课思路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加深对相应文本理解的过程。在试讲中,经过和听课教师的反复探讨,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重点把握越来越准确。每次试讲后,我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仔细琢磨听课教师反馈的意见,因为听课教师大多着眼于一个点的不足,我需要把不足改正后能很好地设计成一个整体,这样调整后我再试讲。正是在反复的试讲和讨论中,我对文本的理解才越来越深刻。

1、授课设计思路明晰。眼前紫藤萝对作者的感染,与十多年前紫藤萝的对比中明白的道理,心情放松后的振奋前行。

2、难点把握准确,分析到位。文本的难点在于分析眼前的紫藤萝如何让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环节,我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紫藤萝对我的吸引。

3、板书设计较为合理和新颖。本书我设计成一个张满帆的船形,既符合作者振奋前行的心理,又比较新颖。

1、在难点部分——紫藤萝的什么吸引了我的学习中,对学生引导不到位,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太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导致学生几次卡壳。应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学生默读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同样是在难点部分的学习中,我急于推进课堂,问题抛出后在学生没有反应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深入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只是自己过多的引导了。

3、课件设计简单。课件中环节比较全,但在文本解读的环节,只是设计了几个大框的问题。课件过于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4、没有结合背景对文本做深入解读。文本中作者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道理的感悟是借助紫藤萝表达出来的,但他对这一道理的真正感悟是从自己和家庭的遭遇中领悟到的,因此,适时适度的介绍这些会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 ]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 ]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需要深入思考抒情散文的内容选择问题。自己课整体感觉内容还比较稀薄,“课堂干货”不够。比较“飘”。

可以进一步思考:《紫藤萝瀑布》这种抒情散文,文本特质之特质是文章本身思想内蕴并不复杂深刻,不需要在主题理解上花费太多精力。它的特点是文质兼美,语言表达非常精巧,集中体现了宗璞抒情散文的特点。它是典型的“这一篇”。所以,讲这种文章,切忌把重点放在生硬地解读主题上,而是应该着力研究宗璞是如何成就了“这一篇”。她在字词句段篇章上是如何下功夫的。

教语文,从“教主题”转变到“教语用”,是很大的一个转型。非常必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自己也许会在解读文本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获得新的抓手,新的视角。

2、思考抒情散文的教法问题。美文要美教,表达精美的文字需要精美地教。自己现在教得还比较粗蛮。

一是这样的文本,基本上可以定位为诵读型文本,朗读,应该是贯穿全课的,最核心的一种教法。用朗读来划分课堂板块,以朗读来推动课堂步伐,用朗读来营造课堂气氛,以朗读来促成主题理解……自己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碎问碎析还是太多。对于精美的抒情散文,分析繁琐了,美感就没有了。这篇课文,多读多背,现场背诵,最实在,学生收获最大。不要迷恋分析。很多好文字,分析过了,美感就消失了。

另外,在提问技巧上,自己也可以稍微进一步。所谓美问,就是问得曲,问得巧,问得隐,无问胜有问。《紫藤萝瀑布》这样的美文,少问,多美读,效果是一定比碎析好的。自己在“问”上,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以后的自己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我相信思考多了,历练多了,智慧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