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儒家文化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对工艺美术的重要性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3-09-22 07:41:43 作者:念青松 毕业论文 最新儒家文化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对工艺美术的重要性论文(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儒家文化和谐思想篇一

工艺美术是技艺的体现,再好的构思不用恰当的技法表现出来也是没用的,如雕刻艺术讲究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刀法技艺,刺绣艺术讲究阵法和线材的完美结合创作作品,工艺美术这种与制作技巧密切相关的特质是“真”的表现。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特别讲究实用性,所有的设计都应该以实用为前提,如家具的设计要讲究人体功能学,一个日用品灯具若外形设计的精巧美观,照明效果不好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这种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需要和舒适为前提的特质也是“真”的表现。

当代的工艺美术尽管借助的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电脑的广泛应用使一切设计构思有实现的可能,一些设计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新、奇、异,这种做法只会哗众取宠,是不会给观者产生美好的感觉和打动人内心的。只有保持对事物最真感情的设计才是能够打动人的设计,比如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就保留了古代印章最原始最单纯的感觉,观者会产生一种来自民族文化最深处的感动,能激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也是“真”的表现。“真”还体现了工艺美术创作的经济性原则,如何选择最实用、最经济、最环保、最容易生产的材料也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课题。

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造价,不可浪费材料,不可为设计而设计,物美价廉永远是最根本的追求。“善”是工艺美术创作的内涵体现,“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规范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维系着社会统治秩序,并渗透和贯穿于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历史观乃至整个思想认知之中”。

“善”在工艺美术中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理念。在设计中体现“善”就需要设计师能够将心理学、人体功能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设计出的作品能体现出对使用者发自内心的最细节的关怀,并且设计者要做到关怀的是最普遍的民众,而不是少数分子,如有人为了方便老年人设计出了可以折叠的眼镜,著名品牌“特百惠”的油壶设计,按照人手的弧度来设计外观,都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的关怀。民间有很多好的说法都体现了人们追求善的初衷,如松柏代表长寿、喜鹊爬上树梢代表好事等,这些精神上的善的寓意和祝福流传至今并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被设计师巧妙运用,成为特定的符号滋养人的心灵,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就继承了这一传统,体现了设计者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愿。设计的“善”还体现在人精神的自由挥发和个性解放上,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能够尽情表达设计师构思的设计也是工艺美术设计追求的底线。

“美”是工艺美术设计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美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具有正面意义和审美价值。工艺美术的“美”是为了追求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功能与审美的和谐。一个设计作品,虽然首先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但当满足了实用之后,不具备美的特性的作品是不能长久散发生命力的`。包豪斯学院的兴起就是这一思想下的产物,当机器生产出大量的粗糙的日用品后,人们发现只有实用与审美统一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工艺美术的审美不是单纯的美术欣赏,而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协调下的审美,只有将具体内容和感性形态的美的形式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美。合理、适度便产生了美,同时这种美的产生过程不能违背真与善的本意。

设计在追求真善、美的基础上,使消费者达到知、情、意统一的美好境界。工艺制品的和谐感体现在色彩和谐、大小适度、布局合理,以及与环境搭配的恰当等方面,这是工艺美术的高级境界,这和“真”所追求的事物自身的自然状况及其内在客观规律性是一致的。历史上著名的汉代《长信宫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启合,能调节灯光的方向和亮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可以贮藏烟火,这件作品说明追求审美适用的“真”和造型的比例结构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想象把《长信宫灯》放在汉代的亭台高阙里,一定是美和实用的高度统一的画卷。

当工艺品与其存放的环境也达到协调一致时,工艺品的协调美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又如现在放在如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内的湘绣大插屏表现了湖南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屏风上活灵活现的绣着群鸭游戏在荷叶间,使人立刻想到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洞庭湖畔,极富诗意又能引起观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善美”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同时存在并和谐统一的,如设计一个陈设品,首先要考虑放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材料是追求设计的“真”,然后在具体形象的设计中要考虑观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是追求设计的“善”,而在造型、色彩、包装等又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的,同时又追求了设计的“美”。在鉴赏工艺品时,不能看材料的贵贱,而要看材料是否合理、充分地利用,不能仅仅考虑实用和审美,还要考虑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发挥程度,以上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判定工艺品的艺术价值。独玉界首位国家级玉雕大师张克钊的代表作《恩爱百年》表现的是“乡村老太太为老伴修脚”的场景,该设计作为一个陈设品首先就确定了它大致的规格,创作者充分发挥独山玉黑白的特质,根据石材的纹理结构设计具体的造型结构,手、头、脚为玉料的白色部分摘雕而成,,材料的美感和作品的艺术造型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作品表达的是作者对已去世老母亲的深深眷恋,人物神态面相生动逼真,观者在惊艳于高超的雕刻技艺同时无不被作品所表现的氛围感动,老头和老伴生动的手势和眉眼之间会心的微笑,完美地诠释了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主题。在这里,“真”是具体的,“善”和“美”是抽象的,三者的和谐统一使得许多工艺美术品能融入人类生活,散发永久的魅力。在当代壮阔的工艺美术设计大潮中,把握住“真善美”和谐思想的应用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评价一个的工艺设计好坏的标准和灵魂,也是工艺美术设计不断散发强大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

儒家文化和谐思想篇二

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企业形象有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良好的职业形象是营销代表及客服代表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只有通过严格、系统的专业礼仪训练,才能使员工在仪容、仪表、姿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发生变化,真正体现出员工的个人素养,从而提升企业形象,达到顾客120%的满意度。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

一、商务礼仪是公司实力和企业文化的体现。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商务礼仪在企业的商务活动和对外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商务场合当中,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避免人际冲突,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商务交往中,商务人员都是各自公司的一张名片,别人通过对这张名片的认识,从主观上联想该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

二、良好的商务礼仪能有效提升公司的形象。

商务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每一位员工的礼仪修养无疑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员工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只有通过严格、系统的专业礼仪训练,才能使员工在仪容、仪表、姿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发生变化,真正体现出员工的个人素养,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和客户的`满意度。

三、良好的商务礼仪能有效促进业务洽谈的成功。

人的初次印象一般在七秒内形成。别人依据我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与谈吐来构成第一印象,即55%外表+38%自我表现+7%语言这三部分组成,然后推断我们的性格。第一印象的形成很简单,但要改变却并不容易。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企业的员工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品牌和形象的竞争。良好的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企业,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与支持,便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儒家文化和谐思想篇三

论文摘要: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处理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问的关系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中“仁”“礼”“和合”等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儒家;伦理;仁;礼;和合

1儒家伦理思想的内涵

1.1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是有关爱的道德,是心灵深处的德性,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内在情感诉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能行五者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恭,即严肃;宽,即宽厚、忠恕;信,即诚实;敏,即善于思考、果断行事;惠,善于布施一些恩惠。“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从“孝悌”到“泛爱”的人类之爱。“孝”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它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尊敬和服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论语·为政》)“悌”指的是对兄长的敬重之情。儒家伦理思想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的同情心而形成的社会成员的普遍素质,认为人本性相近,这一相近的本性便是同情心,尽管有君子小人之别,但趋向于道德、形成道德素质却普遍存在于君子、小人之中。这样,“仁”就超出了孝悌的范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面》)所以,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团结友爱。儒家提倡的“仁”出于血亲之爱的博爱思想。且儒家提倡的仁爱是有原则的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讨厌那种无原则的爱,称左右逢源毫无原则的人为“乡愿”。当然,这是儒家伦理思想情感具有阶级性的体现。儒家的“仁”不仅体现在对人类的博爱上,而且还表现在对生物,甚至是整个自然界的爱护上。“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钓鱼而不大肆捕鱼,射鸟而不破坏鸟窝。“民吾同胞,地吾与也”。

也就是说,人们是我的同胞,天地问的万物是我的朋友,人类应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儒家政治伦理中的“仁”,体现的是“为民以惠”的民本思想。例如,孔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论语·子张》)这里所谓的“立之斯立”强调的是从改造人的内心思想着手使人遵循道德原则,达到“立民”之目的;“道之斯行”指的是要用道德教育来教化百姓;“绥之斯来”指的是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安抚百姓,使其“近者悦,远者来”;“动之斯和”指的是君王在治理国家时不能一味地依照在上者的个人意愿行事,一些必要的原则应当遵循。

1.2儒家伦理道德的外在要求是“礼”

“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在诉求,是为人之本。而“礼”则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儒家主张的待人处事之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泡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礼记·曲礼》)这说明,“礼”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具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中,由于儒家提倡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在封建社会中必须遵循的无形法律。这种无形的法律得以贯彻执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以宗教、氏族维代感为基础的道德约束。简单地说,“礼”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秩序: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在伦理秩序中都有不同的关系定位,根据不同的关系定位而获得身份的认同,履行此种身份所应履行的职分便是遵从了“礼”。

《礼记》规定:“礼”是决定亲疏关系的人伦原则,是明辨是非的理性原则。它规范着社会等级秩序和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以礼敬宾”要求社会成员之问以礼相敬。在国际关系上,儒家主张先礼后兵。尤其是汉朝之后,强调用“礼”来教化异族,团结万邦,与别国和睦相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强调以德服人,以礼服人。政治伦理中的“正名”就是运用礼制来整顿社会上的各种等级名分,如君臣关系,家庭中的长幼尊卑等。在儒家看来,严格的等级制度可使社会秩序稳定,而社会秩序稳定君臣才能以礼相待,以仁相处,各安其业,守其本分。整个社会才能井然有序。

1.3儒家伦理思想的目标是“和合”

总体而占,“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和谐共处,“合”是指异质因素的融汇贯通。“和合”蕴含着不同事物及其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旨在承认“不同”事物的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点,使之达到最佳组合,从而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孔子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中和”思想,对“和”特别重视,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主张以礼为本,对不同文化兼容并蓄,对他们的优秀成份加以吸纳、摄取、涵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他主张通过“究天人之际”去探求“天道”,把握自然规律,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所谓“和而不同”就是以兼容彼此包含的合理因素而融汇贯通,“同而不和”则是否定差异,彼此无法兼容。强调“和”要讲原则,不能不讲标准无条件地迎合。

2儒家伦理思想的启示

2.1以“仁(人)”为本促进和谐

儒家伦理倡导“仁”的目的在于防止人的社会和生物异化,恢复人的本性,实现“仁者人也”的以人为本的理想社会,这与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孔子所谓之“仁”,为完美人格的价值德行,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将仁作为人类本然、人的本性来对待,同时对如何行仁、践仁、为仁的问题提供了人性沦意义上的理论支撑,即通过“亲亲之爱”达到“泛爱众”的圣域,进而通达天地境界。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防止和纠正人的异化,提升个人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现实意义,孔子告诫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论是面对自己的亲人还是面对陌生人,都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爱”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很多矛盾,人际关系不和谐,其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肆意膨胀自己的物质欲望,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甚至损人利己。如果我们能以孔子的“仁爱”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尊重别人的意愿,乐于助人,那么人与人之问的关系定会和谐,整个社会将会出现一幅和谐的图景。

2.2以“礼”相待调整人际关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主张“以礼敬宾”,提倡追求人际问的和谐。孔子主张“中庸”“仁爱”,提倡“和”与“礼”,强调通过礼度的教化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友善对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教对家庭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儒家家训强调的施礼于天下,为安邦固国和营造太平盛世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说,家训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挂础,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也是维护和谐社会秩序人伦关系的重要典籍。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先礼后兵。在汉朝之后,特别主张以“礼”教化异族,提倡和睦共处。孟子提出的“仁者无敌”,主张“以德服人”,其中就包含着以礼服人,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的思想,即反对以武力作后盾处理国际关系;主张利用和平手段,通过在国际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而扩大自己的影响。

儒家的“礼”文化主张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该做到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境界,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和善和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和过度开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依靠经济、法律手段外,还必须运用道德力量来维系。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法制不完备的今天,我们需要弘扬儒家重礼重德的积极思想,强化经济行为的道德意识,注重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2.3“和合”共谋发展

首先,儒家的“和合”思想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我们纠正以往的“斗争哲学”偏差,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形成。市场经济是个充满竞争的经济,而有竞争就必然有矛盾冲突,就会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必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应在承认竞争是为了发展、为了繁荣的同时,需要协调好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这就需要运用和合思想,解决冲突,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其次,对外它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当今一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但天下并不太平,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超级大国以文化作为“软实力”,将其价值观在全球兜售,抛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的国际政治斗争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特别未来发展。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而儒家的和合思想不仅为国际间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谋求共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也为我们反对霸权主义提供了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借鉴,融汇贯通,共创21世纪的人类文明。

儒家文化和谐思想篇四

儒家伦理倡导“仁”的目的在于防止人的社会和生物异化,恢复人的本性,实现“仁者人也”的以人为本的理想社会,这与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孔子所谓之“仁”,为完美人格的价值德行,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将仁作为人类本然、人的本性来对待,同时对如何行仁、践仁、为仁的问题提供了人性沦意义上的理论支撑,即通过“亲亲之爱”达到“泛爱众”的圣域,进而通达天地境界。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防止和纠正人的异化,提升个人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现实意义,孔子告诫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论是面对自己的亲人还是面对陌生人,都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爱”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很多矛盾,人际关系不和谐,其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肆意膨胀自己的物质欲望,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甚至损人利己。如果我们能以孔子的“仁爱”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尊重别人的意愿,乐于助人,那么人与人之问的关系定会和谐,整个社会将会出现一幅和谐的图景。

儒家文化和谐思想篇五

【内容摘要】: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克己敬人的过程,能说,礼仪就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一张通行证。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个人自制力、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等几个方面,而且其呈现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为此,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也开始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了。

此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礼仪和礼仪对大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让大家明白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要性,让大家学会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环境。

【关键字】:礼仪人际交往自制力道德修养

一、关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克己敬人的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它被人们所认同,被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交往方式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为什么行为会有规范和准则一说?因为在社会交往中,无论任何形式的有序交往,都离不开交往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彼此尊重和彼此认同。交往者为了实现彼此间的尊重和认同,必然会选择一定的、共同认可的参照标准,这种参照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社交礼仪。礼仪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同时礼仪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人们在遵从礼仪的同时也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从而能更好的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礼仪是个体建立和完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交往中,礼仪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能说,礼仪就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一张通行证。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能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能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友好尊重的习惯性做法,人们要学会从各种行为方式中了解行为者的想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能说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一种技巧。倘若将礼仪进行分类,那么大致能将其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不过,虽然说是五大分支,但其实是相对而言的,毕竟在我看来,礼仪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各个分支的礼仪内容大抵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大体相同的。

二、礼仪与大学生人际交往

学好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

当代大学生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一下子接触大学的独立生活,多少有点让他们找不到方向,每个人都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如愿以偿。“高分低能”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他们过低的情商往往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处处碰壁。不管怎么说,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和有经验的社会人士相比的,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表示关心的时候有时还会言不达意,处理很多事情都不够成熟,这样就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很多大学生知道的'礼仪也不是很多,因此很多方面做得不到位是也会给别人造成非常不好的印象。礼仪是人们交往的前提条件,而学习现代礼仪则有助于大学生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像小学到高中那段时期一样局限在一个地方、一种状态。大学的教师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课本。大学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要接触很多教师、同学和其他各种职业、各种角色的社会人,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努力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比之前宽广,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进行感情的交流和沟通,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在期间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此期间,友谊也开始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朋友的,这里我们能称之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一个圈子,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圈,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和轻松。人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性,是不能离开人际交往而生存的。上面也提到过,社交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恰当的礼仪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从而给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在人际交往中,优秀的社交礼仪是基础。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接触的最多的人群还是自己的同学,所以提到的友谊大都是指同学之间的友谊。因此,通过学校内有涵养的社交活动,能让大学生更好地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获得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是大学生适应新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我们能这样说,在大学期间,与他人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社交礼仪。

三、礼仪与大学生的自制力

赖。相反的,倘若有一个人不遵守社会礼仪的约束,那么,那个人就会被认为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的人,那种人必将饱受非议,通常情况下这种人一定会周边的人所排斥。作为一个正常的群里,人们的心里往往是渴望成功的,每个人都期待着自己能够事业有成。而走向成功的途径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熟知礼仪。我们必须要学好并且运用好社交礼仪的知识,以此来赢得我们周围的人的认同。学习和运用好礼仪常识,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正确地行使日常生活礼仪,还能更好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上面讲到人们从一开始便存在着自己的本能欲望,而很多欲望大抵是和礼仪背道而驰的,那么,在被礼仪规范充斥着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若想正常的生活下去,就要学着努力克制自己的本能欲望,而这就需要我们做到提高自己的忍耐力和承受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礼仪的规范。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一种步入社会的强烈愿望,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学生们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准备好自己的职场规则,学会设计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规范,处理事务做到一丝不苟,做到沉着稳重,而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职场礼仪”。我觉得大学生要做到这些,最首要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能说,在相互作用下,大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在社会礼仪的各种要求下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四、礼仪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有人说过,小学之前的那段时间学的是做人,小学到高中的那段时光学的是课本知识,一直到大学之后,学生们又开始回到做人的问题上。不过,大学学的是深层次的“做人”。说到做人,就要说到日常生活礼仪。在进行一项事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一件事物中学到相应的东西,那么,我们在让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的同时,也会在其中学到很多的东西。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用来调整人们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等准则。其中,道德规范拥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它是人们从几千年的社会生活中慢慢归纳出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人们从古今的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人们维持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同时,礼仪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体现其实说起来也简单,说白了就是讲文明、讲礼貌。在当今社会,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的教育,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都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大学生在这样的礼仪规范的约束下,自然而然地便能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五、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礼仪方面的修养

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提升自己礼仪方面的修养呢?我们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自我教育、注重个人修养。我们应该多看一些有关于礼仪方面的书籍和相关视频,同时也能看一些有关于心理方面的书,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充实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在正确的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并且要做到时刻反省自己,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二)、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进行道德实践。这样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要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要学会将自己的个人修养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要求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做到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也能让自己适应于周边的环境。这也是个人礼仪修养的一种体现。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形象得到提高。

六、小结

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认知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各个高校都在积极的开展一定的课程和活动来进行社交礼仪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素养。这一工作,不管是在现在还是未来,都会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健敏.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06).

[2]焦健.谈大学生日常礼仪修养[j].价值工程.(11).

[3]马丽.浅析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的作用[j].群文天地.(19).

[4]胡蓉.遵从礼仪与人的自由[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04).[5]韩剑锋,赵琳.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