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 小班娃娃家活动区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2 22:13:26 作者:GZ才子 活动 2023年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 小班娃娃家活动区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篇一

游戏观察:

游戏开始了,陆诗宣第一个跑进娃娃家里,担任了“妈妈”的角色。“爸爸”就由汤潇宇来担任了。两个人一会给娃娃喂东西吃,一会又给娃娃换新衣服的,忙个不停。最后好不容易停下来了,汤潇宇“爸爸”想要带娃娃出去玩玩,只见娃娃只穿了一件毛衣,线面就穿了一条单裤,汤潇宇就抱在怀里要往外走。这时候陆诗宣“妈妈“看见了,“现在外面这么冷,你怎么只给娃娃穿这么点啊,要感冒生病的呀!这里不是有新的围巾、手套和小被子嘛,快点来给娃娃戴上!”只见陆诗宣抱过娃娃有模有样给娃娃穿戴起来了,可是在给娃娃帮小被子的带子的时候出现问题了,两只手拿着带子在不停转动交叉,可是没有成功......

分析与对策:

从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有了与材料的互动性,知道娃娃家的妈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但是在妈妈系带子这个点上,我们也发现了孩子虽然有这个打结的活生活常识,但是打结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动手技能,而且往往我们的家长更注重的是系统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起来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师作为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游戏过程中孩子碰到这个问问题时,我们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可以以客人的角色进入,并以儿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怎么打结。

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篇二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角色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对于刚进入集体社会的上小班幼来说,脱离了原本独个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集体小社会,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营业员、医生、理发师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娃娃家”游戏堪称是学前教育中角色游戏中的“经典”。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因如此,幼儿教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的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以下截取所带教小班一年间10个主要时间段的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九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是学前前儿童喜欢并善于模仿学习的角色游戏。2-3岁的托班孩子,在游戏表征上水平大都只是停留在摆弄玩具上,进入小班了,为了丰富游戏的情景,教师增加了角色的扮演(爸爸、妈妈、姐姐、宝宝等),孩子们对此非常的感兴趣。

游戏行为实录:

俊俊和馨馨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俊俊哭了,我走上前问“俊俊,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俊俊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游戏行为反思:

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与调整:

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慢慢少了。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十月份

游戏背景:

角色游戏是小年龄孩子表现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可以产生许多的互动。今天的角色游戏开始了,琪琪和楠楠来到了娃娃家,戴上了妈妈和哥哥的牌子。“妈妈”抱起了娃娃,给小床整理,哥哥则在一边看着,一会儿帮忙,一会儿进入厨房,开心的玩起了“过家家”游戏。游戏行为实录:

“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自己到厨房里去烧饭好吗?”妈妈琪琪对哥哥楠楠商量道。“我不会呀,烧饭应该是妈妈的呀。”哥哥楠楠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我们是一家人呀!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学了呀。”“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哥哥开始愣在那里,后来哥哥反应快让我请坐。“妈妈”这时也停止整理,来到厨房胡乱的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一起笑着“吃”东西了。

游戏行为反思: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得行为习惯。例如: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得样、烧饭的动作等。一般孩子认为烧饭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当妈妈提出让哥哥做时,哥哥百般不情愿。这样就容易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将游戏僵持。教师适时的进入,可以帮助幼儿缓解矛盾,以自己小客人的身份提醒和丰富游戏情节。

指导与调整:

这个阶段幼儿年龄小,虽然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一些孩子也意识到这是游戏,是假的食物(游戏中妈妈提醒我不能吃是假的)。在游戏评价中,老师可以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十一月份

游戏背景: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因此,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的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游戏行为实录:

珊珊拿着锅子和勺子十分投入地在煤气灶上烧着饭菜,不一会儿,就看见在锅子里装满了小小的五颜六色的塑料积木。“吃饭了”她把香酥纸做的小馄饨放在小碗中。放了几个还不满足,乐此不疲地又用小碗盛了饺子、汤圆,小小的桌子上放满了食物。这时,坐在一旁的“姐姐”静宜说“娃娃要吃奶了”,马上拿来一个大的奶瓶,端坐在垫子上,一手抱着娃娃,一手轻轻的将奶瓶朝娃娃嘴里送。珊珊叫她来吃馄饨,静宜没有理会,继续喂娃娃。珊珊只能自己管自己吃。“爸爸”旭捷则自顾自的摆弄饮水机。

游戏行为反思:

3岁左右的幼儿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萌芽,直觉行动思维,注意不稳定。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可在游戏活动中,三个带着角色身份的幼儿独自行动,各自管各自烧饭或喂娃娃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才开始分工合作烧饭和菜、喂娃娃吃饭,可见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因此在初期的交流分享中,以教师示范,孩子模仿为主,促进和激发幼儿的简单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放材料上需要考虑投放一些半成品,促进新的游戏情节发生,提高合作的频率。

指导与调整:

游戏中,教师以客人角色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珊珊笑眯眯地做开门状。教师说:“谁在烧饭呀,菜怎么这么香呀?”珊珊连忙很自豪的说:“这是我烧的饭菜”!教师接着说:“我是小客人,我带来了汉堡包,我们一起吃饭吧!”就这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的做出吃的模样。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十二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游戏已经开展了大半个学期了,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星的娃娃家游戏的经验,她是很多孩子喜欢去的好地方。孩子们在娃娃家中尝试着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从最初的分配角色要引导孩子认识娃娃家的格局布置和角色任务,再到过程中的指导和教育孩子材料整齐收放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预示着孩子对角色游戏的不断了解,从“喜欢玩”转化成“有角色的玩”。

游戏行为实录:

天天吃完点心就急着去了小阁楼,他带上了爸爸的牌子将烧饭的材料全都拿出来,自言自语的说:“我今天要给烧许多好吃的`菜。”说完就开始动手烧起来了。果果觉得无所事事,她今天是姐姐,看到有“爸爸”在烧饭了,没有事情做了,就站在阁楼角上和下面的孩子打招呼。我进入娃娃家,看到小床上的若干娃娃和衣服比较凌乱,就建议她去洗一洗,晒一晒,顺势模仿了洗衣机洗衣服的动作。果果果真也将一件件的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做好后,她跑到爸爸那儿一起端饭菜。我以“阿姨”的角色表演给他们看如何做一个小客人,游戏结束时和他们一起参与整理。

游戏行为反思:

1.一段时间的开展,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已经比较了解,但孩子们的游戏行为似乎只局限在给娃娃烧菜、给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没有了更多的发展。有的只是停留在摆弄材料上,例如果果一开始的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她也觉得理所当然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进一步的情节发生。因此教师在观察和指导中要有提示,有重点,并且以鼓励为主,进一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的角色。

2.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我们老师都是孩子模仿的镜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教师要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就像今天,老师的参与使孩子变得积极了,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积极参与。

指导与调整: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一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游戏深受大家的喜爱,可是每一次玩好后,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有的孩子将材料搬到东搬到西,一些材料因此散乱不堪。等到游戏结束,有时顾不上整理好就匆匆下楼,弄得娃娃家每次都要再次回头整理并且花上好长时间。

游戏行为实录:

将碗、灶头等东西搬回到厨房间,忙碌了一阵子,一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摆放了,于是我帮着他们一起整理。最后我们看着整洁的娃娃家说:“我们夸夸自己真棒,现在干净了。”游戏行为反思:

老师是孩子模仿的一面良镜,抓住小班孩子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教师要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像今天,老师的参与使孩子变得积极了,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去整理。同时老师也可以把一些整理的要求,方法在共同的游戏中教给孩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有了老师的指导,孩子就尝试去整理。在慢慢的学习中,孩子的动手整理能力就提高了。永远记得这句话:“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以提高孩子的动手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整理能力也在一天天的练习中得以进步。

观察时间:小班第二学期二月份

游戏背景:

我班的娃娃家经过一学期来的不断开展和调整,最近根据孩子活动的需要,重新进行了娃娃家布局的划分、材料的增添(有玩具煤气灶、厨具、可操作的大嘴巴的娃娃、各种喂娃娃吃的‘蔬菜’、‘勺豆豆’等)。孩子们出于对生活的模仿和探索,出于对新鲜的玩具的感兴趣,一有空就三三两两到娃娃家中玩。

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娃娃家的厨房里有三位小朋友—‘妈妈’敏敏、‘爸爸’琦琦、‘姐姐’媛媛。‘妈妈’敏敏的样子很足,她将水杯和碗叠叠好。如老师预设的那样,取出篮子里的‘食物’放在砧板上切起来。

‘爸爸’琦琦在娃娃家中无所事事,也不愿意成为妈妈的副手,或端饭或打扫卫生。刚开始只是站着看她们,然后站在阁楼上面和别的角色区的孩子搭讪,并将家里的东西递来递去。见此情景我提醒他说:“你也去给娃娃准备吃的吧!”他听了也没有动手。最后他自己也到厨房去拿了一个炒菜锅,重复摆弄炒的动作。

‘姐姐’媛媛很用心给娃娃喂奶瓶,见此情景我称赞道说:“你是娃娃的姐姐了,真会照顾它”。媛媛听了很开心。我继续观察,建议帮助妈妈勺小米,她也照做了,不过在按点子勺小米的过程中发现媛媛有漏数的想象。“你勺的小米给谁吃呀?”我问。“等烧好了,给娃娃吃”说着她便找了个碗,把勺好的盛进去等着妈妈来烧。‘妈妈’敏敏烧好饭后拿出三个碗,将烧好的食物盛出来,提醒姐姐来吃饭。对于爸爸的无动于衷也没有办法,就两个人吃。游戏行为反思:

1.教师对于孩子的活动应该懂得去观察、等待、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应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及时支持鼓励幼儿的表达,不能把我们的一些思想,想法强加给我们的孩子。例如游戏中教师试图引导‘爸爸’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是材料本身吸引了孩子,这也说明材料是游戏中重要的支撑框架。教师要根据主题或其它即使调整,使娃娃家的生活鲜活且具有实质的可操作性。

3.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我们身边的幼儿,对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新鲜的事情,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的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快了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更加的积极投入。

指导与调整:

组织幼儿交流和讨论不同角色的任务,使孩子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对一些简单游戏行为的孩子要给予启示和示范。也可将娃娃家可以做什么事拍成照片布置出来,这样让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启发,知道可以做的事情有许多。

观察时间:小班第二学期三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是小班孩子都喜欢的游戏内容,他们每天都希望能够到娃娃家里去摆弄玩具,特别是当老师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不断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情景时,孩子们对于娃娃家更是乐此不疲。

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天天和佳佳一吃完点心,就来到了娃娃家,天天是爸爸、佳佳是妈妈。天天看看妈妈佳佳在烧饭,他看了许久,说:“给我烧一会儿,好吗?”佳佳将玩具递给了天天,这下天天可起劲了:“炒炒,炒萝卜,我喜欢吃萝卜。”“那我烧条鲫鱼吧,我喜欢吃鱼。”妈妈说。天天装作没听见,一边管自己烧一边嘴巴里在嘀咕着。佳佳看了会儿开始眼红起来:“天天,你烧了很长时间了,该我来了,我烧的菜最好吃。”天天可不让:“你去做别的,我会烧的,我的菜也很好吃的。”“我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呀?”见商量不成,两个人就要起冲突了,目睹这一情景,我马上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引导天天继续烧饭,佳佳可以去洗衣服、折衣服,还可以去拖地板。战争终于结束了。

游戏行为反思:

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已经比较了解了。但是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情节仍局限在给娃娃烧菜、给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没有了更多的发展。有时因为游戏情节的不丰富而导致争抢玩具的事情时有发生。

指导与调整:

1.我们拍了一些娃娃家里可以做什么事情的照片布置在娃娃家,让孩子们看了以后,不断尝试新的游戏内容。

观察时间:小班第二学期四月份

游戏背景:

今天,我上娃娃家做客,刚一入座,就有三杯茶(妈妈怡怡,爸爸轩轩、宝宝果果)送到我的嘴边,一定要我喝他(她)的那杯茶,活动中,我看见孩子们将菜放在了桌上,掉在地上的菜捡起来送到了我面前。

游戏行为实录:

我不做声响,将掉在地上的菜假装吃了几口,就装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肚子疼要吃药的,还要挂盐水的。”我说:“我现在疼地很厉害。”‘妈妈’怡怡说:“不要紧的,我先帮你揉一揉吧,揉了就不疼了。”‘宝宝’果果说问:“你怎么会肚子疼的?”我说:“刚才你们把掉在地上的菜洗也没洗就拿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爸爸轩轩把菜端到厨房洗了一下,‘妈妈’怡怡给我揉揉肚子,‘宝宝’果果则给我端了一杯热开水。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娃娃家这下又变得整齐了。

游戏行为反思:

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教师通过扮演角色,参与游戏进行暗示,支持了幼儿游戏的发展。指导与调整:

游戏中除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可提供些半成品或是在游戏中可用来替代的

材料、道具等,放在柜子中供幼儿自由选择,同时也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使角色游戏更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兴趣。

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篇三

娃娃家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孩子的一种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小班孩子不可缺少的活动。孩子们对吃饭、睡觉这些内容很熟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因此,游戏的内容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发现他们在“娃娃家”中的角色扮演表现不足,大多数的能力都较差,缺乏生活经验,角色之间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进行游戏。《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这表示孩子们是游戏中的小主人,而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在活动时要以适时适度的指导为主要策略,指导时必须以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让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参与游戏,使游戏能更加生动、有趣的进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区角游戏开始了,洋洋一走进娃娃家,看到布娃娃躺在床上,一把抓住布娃娃胸前的衣服,甩来甩去,从这边走到那边,又从那边走到这边,还一边问:“谁有好吃的?给布娃娃吃点儿东西吧!”其他的孩子在娃娃家里打电话的打电话,烧菜的烧菜,就是没有人回应他,都自顾自的玩。他只好把娃娃扔回小床上,也不管娃娃是否回掉到地上,转身就走了。

我走过去以客人的语气说:“洋洋,你的宝宝摔倒了,正在哇哇大哭呢,你听到了吗?”洋洋马上跑过去把娃娃捡起来。我又说:“娃娃哭得好厉害啊,你刚刚弄痛她了,哄哄他吧!爸爸妈妈是怎么哄哄你的,你就怎么哄哄你的宝宝吧。”然后,他把布娃娃抱在怀里,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轻轻的一边拍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爸爸给你做好吃的。”洋洋去拿来水果,喂给娃娃吃,过了一会,才将布娃娃轻轻地放在床上,去打电话了。

洋洋还没有角色意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当“爸爸”的感觉,没有照顾别人的经验,也不会把平时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经验转换到自己照顾娃娃身上,所以就出现了刚刚的一幕。提醒洋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引导其进行角色转换。洋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马上就想到了应该怎样照顾娃娃,于是就轻轻地哄哄她,给她拿吃的,出现温馨的一幕。

厨房里,歪歪把“蔬菜水果”全部倒进锅里,再从锅里倒出来,如此反复很多次,还把锅敲得叮叮当当响,桌上、地上、锅里、碗里、灶台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物品,一会又跑去打电话,小桌子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蔬菜、水果等,然后乐悠悠的唱着歌去抱娃娃了,厨房里一片狼藉。

我马上介入,以“娃娃家”的客人的身份说:“我来做客了,你们欢迎吗?”“欢迎欢迎!”(我假装惊讶状)“呀!你们家怎么这么乱呀?怎么满地都是乱七八糟的呀?餐具应该放在哪里呀?他们回不了家会伤心地。”他们说:“我把它们都送回去。”然后把锅放回灶台上,又把水果蔬菜捡起来放在盆子里。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较少,自控能力差,对游戏材料缺少整理的技能。在幼儿园虽然有整理积木的经验,但是一个人主动要求整理的,基本上是没有,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帮忙收拾,自己动手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养成了东西随便乱扔的习惯。我以客人的身份适时介入,孩子更容易接受,引导其知道东西不能到处乱放,要摆放整齐,有规律,这样才美观,也更方便下次玩。

开始时,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感兴趣,抱抱娃娃,给娃娃喂饭,打打电话等等,非常热闹,一段时间后,娃娃家就比较冷清了,辉辉进入娃娃家转了一圈,走了;典典去摸了一下娃娃,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不要玩娃娃家了,我要到楼上去买肯德基。”我看到湘湘无聊的摸摸这个水果,摸摸那个蔬菜,不知道做什么好,整个娃娃家非常冷清,连一句简单的语言交流都没有。

我想:让孩子们走出娃娃家,再回来娃娃家继续玩,这方法不是很好吗?我马上就对典典说:“好啊,你真会当爸爸,去买点肯德基回家给娃娃吃吧,他们好像好久都没吃过肯德基了,赶紧去吧!”典典高高兴兴的去了。我又对辉辉说:“辉辉,你是哥哥吧?去看看妹妹是不是生病了,她的样子好像很难受呢!”辉辉马上走过去,看看娃娃,又摸了摸娃娃的额头,说:“好像发烧了,我带她去看医生吧!”说完就去隔壁的`小医院了。湘湘说:“那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等你们回家哦!”过了一会,娃娃家里有充满了笑声。

娃娃家里由于长时间没有新的材料加入,导致孩子们逐渐失去兴趣,大多数孩子都不要去玩。我想,让娃娃家的孩子出门去别的区角添置自己所需物品,并且加入新的材料,让别的区角的孩子可以去做客,这样,娃娃家的人数增多,也给娃娃家的孩子们新的挑战,学着怎样去接待客人。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再利用晨间接待和离园时间,和孩子们交流一些娃娃家里的一些问题,如: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陌生人来了我们能让他进去吗?如果我们要去娃娃家做客,我们应该怎么说等等。

看到孩子们开心笑容,我由衷地高兴。我也以客人的身份加入了他们,他们热情地跟我介绍他们都在做什么事情,在吃什么,什么东西最好吃。结束时,我说:“客人们回家了,这些东西怎么办呢?”他们都说:“整理整齐。”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开心的笑了。

本次活动游戏的内容有所丰富,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小朋友们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下次游戏中鼓励孩子们学做文明的小主人、学做文明小客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积累孩子们的经验,并且增加一些半成品材料供孩子们操作,逐步增加材料及难度,以保证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区角游戏是将生活中的活动模式缩小到幼儿园的各个板块中,让孩子们体验生活,它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游戏中,孩子们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就逐渐对此游戏失去兴趣。此时孩子的兴趣即将消失,我们就要参与进去,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以后,我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定期调整、投放新材料,适时的指导,并引导孩子们与其他区域互动,以丰富游戏内容。还要以多重身份进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开展有价值的游戏内容和情节、促进孩子们在积极愉快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只有认真观察、了解孩子们的需要,适时的引导,才能丰富幼儿游戏,增加游戏情节,促进交往,才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孩子们健康地发展。我们只有对孩子们的兴趣、需要、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并进行材料补充、扩展,给孩子们一定的发挥空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游戏,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游戏中的小主人!

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篇四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晨晨说着,便伸手去接庭庭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庭庭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晨晨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庭庭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庭庭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晨晨。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晨晨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庭庭说完,将娃娃递给晨晨,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庭庭“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晨晨“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3——4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小班语言鸡蛋变娃娃教案篇五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班幼儿。它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角色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对于刚进入集体社会的上小班幼来说,脱离了原本独个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集体小社会,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营业员、、理发师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