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汇总5篇)

时间:2023-09-10 13:41:35 作者:JQ文豪 工作总结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汇总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一年来,本人认真履行林业科技xxx的各项职责,真心实意地帮助林农解决急需的技术问题,较好地完成了xxx的各项任务。

一是帮助联系大户吴跃学所在村建新村制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速生丰产纸浆原料林,促进林业产业化进程的规划。该村计划将70%以上的土地用于发展高效林业。

二是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撑绿竹3号及其栽培管理技术,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在县林业局为该示范基地争取到抚育用复合肥4吨(无偿支持)。20xx年2月,该示范基地间伐鲜竹260多吨,产值万元。该示范基地为铜梁县发展以撑绿竹为主的速生丰产林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深入建新村,对吴跃学等30余户农户开展了撑绿竹抚育施肥技术培训和施工指导,并进行了现场示范,对吴跃学等农户科学管理撑绿竹基地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是帮助吴跃学开展竹料购销业务,提高了吴跃学的致富能力。

问题及建议:

由于科技xxx的工作经费未直接划拨到xxx头上,加上多数科技xxx属于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又未兑现,使帮扶工作有一种心有余而财不足的感觉。建议市里将工作经费数量予以明确,并且落实到xxx人头上,我们一定将这些经费全部用于帮扶联系专业大户工作中,确保该活动取得更好效果。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黄湾镇属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发展农林水果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由于农业设施基础条件差,生产技术水平低,商品意识和科技意识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入驻黄湾镇以后,为收集镇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我就马上深入黄湾镇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相关部门对镇总体现状的介绍,通过接触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反复与当地的干部和农户座谈交流,对黄湾镇的农业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了乡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地阻碍经济发展的原因。在调研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果蔬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出了一系列初步的建议和思路。

为充分发挥黄湾镇农林水果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20xx年,利用海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机会,向市科技局申报了“葡萄大棚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课题,市科技局予以立项,为本项目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础。

课题经市科技局批准立项后,课题组及时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商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明确课题责任分工,以形成良好的协作机构。课题组还定期召开协调交流会,检查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共商解决良策,确保课题正常运作。

课题组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试验和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开展了与葡萄栽培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提出了一系列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季节茬口的安排、播期安排、定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培训、田间指导、发放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通过栽培试验和研究,项目组基本上掌握一套葡萄栽培的原理和技术,摸索出了一套该品种的生长习性、园地选择、土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与措施。该项目引进的品种具有早结果、早丰产、早收益、易栽培的特点,解决了葡萄生产上市集中、不耐储藏、不耐运输的问题,达到果实提早上市20~60天或延迟上市60天的目标,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减少了葡萄在开花授粉期间遭受低温、降雨及大风危害,通过对大棚内温度湿度及合理适度的水肥管理解决坐果不良、产量不稳定的问题,从品质和产量上实现提升,其产量可达1500~20xxkg/亩,产值可达3万元/亩以上。

通过对该品种种植基地进行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有利于黄湾镇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农业从业人员现状看,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其基本素质已与现代农业很不相适应。他们接受运用农业新技术、新科学的能力较差,与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不相适应;市场意识、商品意识薄弱,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开展农民培训和科技服务活动十分重要。

下派期间,本人积极协助项目承担单位,陆续开展了葡萄、草莓等果蔬种植技术指导,这些工作一方面给农村农业产业加强科技指导,提高农户的素质,另一方面增加了科研院所与农村的合作机会,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水平。

此外,还积极把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传播到农村,传播给农民,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树立大农业和创新意识,帮助农户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水果品牌,为农产品的效益转化提供平台。

黄湾镇的农业产业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差,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意思差,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业合作组织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刻不容缓,本人开展工作以来,配合农办工作,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深入田间指导,丰富农民科技知识,帮助村里种植大户和产业带头人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另外,想方设法为黄湾镇引进一些特色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深感科技xxx是一项综复杂的技术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任务,一个挑战、一个机遇,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加油站”。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接下来我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把下一步的工作做好。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7月1日,20xx年湘乡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在潭市镇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任务。湘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郭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文华良主持会议。

湘乡市自20xx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先后组织了496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业和医疗服务,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农业进步、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20xx年,科技局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一手抓科技攻关与示范,一手抓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原有水稻经作、畜牧水产、林业果木和医卫服务四个团队的基础上,全市组建22个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下派科技特派员385名,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1名,湘潭市级xx名,本级368名。团队累计举办专题讲座20多次,研讨共性技术课题47个,特派员共计引进新品种52个,推广新技术66项,争取项目引导资金700余万元。湘乡市被评为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当天,湘乡市科技特派员首先来到湘乡市潭市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强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场观摩。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潭市镇、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卫生局、科技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先后发言,表示对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会议还宣读了《关于表彰20xx年度湘乡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特派员的通报》。

郭兰在讲话中指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科技项目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产业团队彰显了机制创新的优势;乡镇工作站促进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纵深发展;对口支援增强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创业服务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

就下阶段工作,郭兰要求,要明确任务,完善制度,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水平。以构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为契入,培育地方优势主导产业;以科技特派员带教帮扶为推动,大力培养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以提高创新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以湘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实效。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考核;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深入联系群众,真情服务,为湘乡市实现率先统筹城乡发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幸福湘乡进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直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人、科技专干、市级科技特派员、农业类新派驻单位的负责人、先进单位代表、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特派员参加会议。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根据科技部、人事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科技特派员总结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创新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市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64项,推广新技术104项,引进新品种9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5场次,培训农民27.65万人次。由于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着,20xx年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科技局局长赵全玲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市科技局、马家乡土人才超市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李太平、胥树高、龚一鸿、王德元等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一)通过科技培训,传播了先进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技活动,深入到160多个场镇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200余万份,赠送种养殖书籍1300余册。畜牧科技特派员团队到基层举办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健康养殖技术、生态鹅养殖技术、xx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粮油科技特派员到各村镇开展技术讲座培训,召开现场会共计120余次,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蔬菜特派员到蔬菜基地开展培训20多期,果树、中药材、水产等团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2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40多万人。果树、蔬菜团队还在电视台“红土地”栏目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和各种养殖业的专题技术讲座,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二)通过定点技术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派员以农户、种养殖业主为服务对象,进行种养殖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畜牧特派员每人联系5户养殖户,帮助联系户人平增收200元,帮助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圈舍设计和健康养殖技术,有力地推进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蓬溪特派员则采取定人、定目标的方式强化服务。蔬菜科技特派员在定点服务中,为兰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市法国青刀豆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对生产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果树特派员为定点服务企业可士可果公司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春阳公司建立“植物快繁中心”等,粮油、水产、中药材特派员都有自己的联系基地,坚持进村入户、到基地、粮农、药农、水产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科技特派员总结这些深入定点的紧密结合服务,为全市粮油、畜牧、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他们帮助农民、业主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工作中,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培育千头猪场172个,万头养猪场13个,猪肉加工企业高金、美宁、南大、超强、射洪食品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高金公司成为全省生猪产品加工最大的龙头企业。粮油团队实施的“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模式,创建小麦示范区10万亩,油菜6万亩、水稻5.8万亩、大豆8.3万亩,马铃薯3万亩,平均增幅在10-20%。水果团队在全市建立沙田柚、黄金梨、清见等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中药材团队建立起白芷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7600亩,在仁里、保升、玉丰等建起连翘生产基地,在香山、广兴等乡镇建立起麦冬生产基地近5万亩,药农户平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蔬菜团队建起青椒、红椒、科技特派员总结田藕、胡萝卜、榨菜生产基地,20xx年蔬菜团队在蓬溪和船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国青刀豆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欧洲,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水产特派员团队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在蓬溪发展了1500亩无公害稻田养殖鲈鱼基地;在大英发展3000亩虾、蟹、江团、丁桂等名优鱼养殖基地,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收。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在水果上引进了杂柑“天草”等新品种,并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蔬菜上引进法国青刀豆,以色列黄瓜,樱桃蕃茄,台湾苦瓜及有色椒等名特优品种,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销往香港、欧盟等。粮食引进美国甜玉米、罐头红薯,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上,引进野猪、黑鸡等特色养殖,并探索出了种-养-加和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增加了农业收入。

(五)加强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注重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以提高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畜牧团队指导建立了10个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总结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如高金具有丹麦式现代养猪的特点,齐全具有科技孵化器技术扩散的特点,建立了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共同致富模式,还有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等模式。为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科技特派员组织养殖大户、企业进行相互参观交流,年终特派员召开工作总结会并进行交流,加速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农业上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20xx年共规划落实小麦、油菜、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片、点等,面积达44.9万亩,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3%。中药材、果树、蔬菜科技示范园同样发挥了技术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为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科技局、人事局、农办领导任副组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制定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市电视台、日报等新闻部门进行经常性报导。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中,农业、畜牧、水利、林业、蔬菜部门给时间、经费、交通上的大力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坚持“双向选择”的选派原则,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上,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掌握了各科技示范村、产业基地、种养殖大户、科技特派员总结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要后,反复征求各特派员团队行业小组及个人意愿,选派了市级科技特派员5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00名。这种生产需要与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助农增收的作用。

(三)制定激励政策,初步形成利益驱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政府鼓励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中,并取得合法报酬。每年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评选省市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射洪、蓬溪对考核称职以上者,每月给80元交通通讯补贴。市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的科技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安排和评审。蓬溪县还创新了定点、定产业、定项目、定目标、定奖励的“六定”服务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为确保特派员下得去,到基层舒心,创业时用心,用人单位放心,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权益保障制度;二是工作服务制度;三是汇报交流制度;四是项目管理制度;五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六是绩效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保证了特派员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促使服务形式的创新,包括技术讲座、指导咨询、专业培训、技术攻关、信息提供等方式。

一是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实质性政策和措施支撑。二是与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投入不足,影响特派员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特派员队伍的结构,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宣传力度。科技特派员总结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报道先进典型,组织成果展示,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党政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抓好特派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聘任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对科技特派员队伍采取选贤用能,能出能进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的社会效果。对选聘的科技特派员,根据目标责任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并奖惩。并定期开展检查交流,对工作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投入。一是积极支持科技特派员申报国、省科技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二是争取各方面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加强科技经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投入。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自2018年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我市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黔南州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和动员科技特派员,围绕我市优势特色茶产业、中药材、蔬菜、畜牧、特禽养殖。根据都匀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科特派”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抓住“两高”(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过境新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把市场推向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展创业行动,充分依靠科技支撑力、政府推动力、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带动力。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到企业、到乡镇、到村寨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指导传授新技术、新科技,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1、扶持科技特派员创业6个以上,对优秀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奖励。运用传、帮、带、推等方式培养下一级科技特派员,至2011年12月底止,全市在岗科技特派员共培养、带动下一级科技特派员82人。

2、巩固完善8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健全服务机制,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完善13个中介服务机构及专业技术协会各项制度,以“企业+基地+协会+农户”形式,带动农民致富。

3、充分发挥8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技术支撑作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农村专业技术能手,带动产业健康发展、助农民致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或专业技术协会7个,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收入550元。

4、至2011年底,邀请省级专家开展科技特派员重点培训2期,科技特派员对农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500人次以上,内容为茶、中药材、蔬菜、养殖等。

5、科技特派员在茶、中药材、蔬菜种植示范建设3万亩,带动农户8000余户。

6、通过科技特派员项目带动农民增收,户均达5500元以上。

7、引进、推广的18个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科技项目立项,扶持运用到生产第一线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8、带动农户引进、推广面积120000亩,实现农民增收。

选派190名 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茶叶、特色养殖、中药材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8个、新设备22台套,实施项目31项。种植示范建设12.5万亩,带动农户8000余户。户均增收1800元。推广面 w w 积120000亩,通过以上科技特派员“驻村入企”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示范、带动,形成高位嫁接”将先进适用技术项目通过特派员等方式导入农村企业,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

1、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促进特派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为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科特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的“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并随着人事变动,不断调整充实领导小组,为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工作中做到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并举,使下派的科技人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调动了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并先后出台了《都匀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都匀市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都匀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规范特派员的行为,保障科技特派员工资、职称、考核等的落实,激发了特派员的热情,解除了特派员的后顾之忧。

小组会议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讨论研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要点、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和科技特派员年度工作计划等具体问题。实行成员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考核,严格奖惩;切实做到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使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按照科技特派员所从事专业和特长,找准科农结合点,将科技特派员安排到最有利于其发挥专长的地方,实行科技人员自愿报名、单位推荐与组织审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选派。选派的158名各类科技人员,他们都是单位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通过产业发展带动,重点扶持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项目,对派驻单位要求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作为开展工作的载体,实现优势技术与优势资源的有效对接,构建利益共同体,将知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整合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原则,把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都匀毛尖有机茶、半夏中药材、野山鸡、豁眼鹅等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都坚持了这一原则。

长期以来,科技人才资源大量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结合严重脱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使科技人才来到农村,把科技触角直接延伸到农户,让科技的光芒辐射到各村落。实现了科技工作重点的整体下移。与此同时,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沟通和中介作用,与贵州大学等高等学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形成“高位嫁接”,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和生产开发性项目导入农村,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

检查,有效防止了乱支乱花。到2012年统计我市已选派出190名科技特派员到生产第一线去创业和为企业服务。共领办和承包项目16个,。培训农民1.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培养下一级科技特派员80人。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2.8万余亩,创建了“专业技术协会”13个。投入资金1500万元。

科特派专项试点工作项目的实施到位。首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以及黔南州科技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协调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使物资和资金的投入落到实处,计划落实,人员到位,要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项目合同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不可能的;其次,离不开全市精心选派190名 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茶叶、特色养殖、中药材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转化以及科技局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和潜心研究;第三,离不开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科技局的领导及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实施,只有各方面齐心协力,协同攻关,才能使科学技术效转化为有效可行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