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美术桥的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03:16:00 作者:文轩 口号大全 2023年小学美术桥的教案(模板8篇)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编写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二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励志名言)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徐悲鸿画马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励志故事)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三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习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

2、初探尝试,引入新课。

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与研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反馈练习。

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

5、课堂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四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受到外国学生嘲笑后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优秀品质。

认知目标: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子,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理解能力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及做法。

2、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树立立志爱国,矢志报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教学难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体会徐悲鸿是怎样为民族争气争光的。

教学方法:引读法、读中悟,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介绍了徐悲鸿的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能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语句。

1、出示课文片段,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初到巴黎时遇到了什么事?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激怒”、“偏见”是什么意思?

2、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思考:“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徐悲鸿说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又是如何来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想一想:中心句是什么?

2、交流。

3、比较句子。

(1) 徐悲鸿每天坚持画马。

(2)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想一想:两个句子哪一个写的好些?为什么?

4、播放徐悲鸿学习作画的图片。

5、交流:说一说你对“功夫不有心人”的理解。

6、指导朗读课文。

徐悲鸿以自己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作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画界,是欧洲人为之震惊,实现了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愿望,连那位嘲笑他的那位外国人为之折服,让我们听一听外国人对他的评价吧!

1、 齐读课文 想一想: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那位外国人为什么会向徐悲鸿鞠躬?

2、“震惊”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课文。

想一想:外国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说一说:此刻你的想法。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法国留学是因为——而被人瞧不起,最后在徐悲鸿的顽强努力下,是那位外国人认输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徐悲鸿的伟大的爱国精神。

1、 用上下列词语,试着复述课文。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2、 以“徐悲鸿爷爷,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想。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五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两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练习复述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七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看!这六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什么?

a、我读了三遍课文(教师评价激励: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b、我读了五遍课文(真的吗?你是个勤奋小学生。)

c、我标出了课文自然段序号。(教师追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d、我还想了想课文的内容。(看,仅仅读是不不够的,重要的是思考,你是相会思考的孩子,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

e、我查了字典。(你能借助工具书,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f、我在书上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请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达仰嫉 妒礼貌激怒疲倦陈列临摹购买绘画

成绩震惊错误

(1)先自己读读试试。

(2)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难读或容易读错的,需要提醒大家,理解“临摹、嫉妒”的意思。

(3)开火车检查。

(4)把词语齐读两遍

(6)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听出问题了吗?读书就要看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改字。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品读感悟,体会外国人的傲慢。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呢?请大家读1至3自然段。

2、指名说。

3、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国人看不起)谁再来读。

5、如果你是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

6、谁来读,读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

7、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

8、现在谁来回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二)情景再现,感受徐悲鸿的勤奋。

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大家读4、5、6自然段。读书还有一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大家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结合具体词句想想徐悲鸿画画的样子,看能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活的画。

2、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画面吗?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画入迷的徐悲鸿。

3、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读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5、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后从学习刻苦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先总后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研读思考,领悟外国人的变化。

徐悲鸿这样刻苦努力,结果怎样?请同学同们读7、8自然段。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轰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3、看来想要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4、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那个曾经嘲笑他的外国学生有什么表现呢?

5、指名回答“震惊”什么意思?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6、这位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

7、这位外国学生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8、现在你就是那位外国学生,站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徐悲鸿面前,你该怎么读。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其实,在世界上像徐悲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认识一位,下发《一定要争气》。

2、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

徐悲鸿和童第周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为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只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鼓起奋进的勇气,就有克服办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阅读,准备在班内举行故事会。

2、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

板书设计:

为什么? 激怒 学画刻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怎样? 奋发努力

为国争光 结果? 轰动 生活清苦

小学美术桥的教案篇八

教案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看!这六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什么?

a、我读了三遍课文(教师评价激励: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b、我读了五遍课文(真的吗?你是个勤奋小学生。)

c、我标出了课文自然段序号。(教师追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d、我还想了想课文的内容。(看,仅仅读是不不够的,重要的是思考,你是相会思考的孩子,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

e、我查了字典。(你能借助工具书,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f、我在书上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请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达仰嫉妒礼貌激怒疲倦陈列临摹购买绘画

成绩震惊错误

(1)先自己读读试试。

(2)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难读或容易读错的,需要提醒大家,理解“临摹、嫉妒”的意思。

(3)开火车检查。

(4)把词语齐读两遍

(6)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听出问题了吗?读书就要看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改字。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品读感悟,体会外国人的傲慢。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呢?请大家读1至3自然段。

2、指名说。

3、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国人看不起)谁再来读。

5、如果你是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

6、谁来读,读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

7、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

8、现在谁来回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二)情景再现,感受徐悲鸿的勤奋。

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大家读4、5、6自然段。读书还有一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大家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结合具体词句想想徐悲鸿画画的样子,看能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活的画。

2、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画面吗?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画入迷的徐悲鸿。

3、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读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5、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后从学习刻苦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先总后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研读思考,领悟外国人的变化。

徐悲鸿这样刻苦努力,结果怎样?请同学同们读7、8自然段。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轰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3、看来想要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4、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那个曾经嘲笑他的外国学生有什么表现呢?

5、指名回答“震惊”什么意思?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6、这位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

7、这位外国学生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8、现在你就是那位外国学生,站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徐悲鸿面前,你该怎么读。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其实,在世界上像徐悲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认识一位,下发《一定要争气》。

2、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

徐悲鸿和童第周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为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只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鼓起奋进的勇气,就有克服办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阅读,准备在班内举行故事会。

2、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

板书设计:

为什么?激怒学画刻苦

7、徐悲鸿励志学画怎样?奋发努力

为国争光结果?轰动生活清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两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练习复述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应该说思路比较清晰,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写:为什么要励志学画?怎样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是什么?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教学。事实是什么?生读课文之后都能得出来,那就是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过程,那么在徐悲鸿的眼里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呢?课文正是这样深入进去的,这就是紧抓课文的一个切口。真正的中国人,在教学中,一步步,一层层的剖开来,徐悲鸿用自己的行动折射出的美好品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学生也在一步步、一层层的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感动于徐悲鸿的努力,感动于徐悲鸿的清苦生活,感动于徐悲鸿不屈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学生的感受越深,参与的激情越高,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

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真正感悟徐悲鸿的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我采用以下两个板块来教学:

1.以“励志”为主线

2.以“外国学生的态度”为辅线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外国留学生两次对徐悲鸿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阅读,并分组进行朗读,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志向。

不足之处:

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典故的理解,学生在表述时还是有点机械。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受到外国学生嘲笑后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优秀品质。

认知目标: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子,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理解能力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及做法。

2、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树立立志爱国,矢志报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教学难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体会徐悲鸿是怎样为民族争气争光的。

教学方法:引读法、读中悟,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介绍了徐悲鸿的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能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语句。

1、出示课文片段,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初到巴黎时遇到了什么事?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激怒”、“偏见”是什么意思?

2、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思考:“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徐悲鸿说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又是如何来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想一想:中心句是什么?

2、交流。

3、比较句子。

(1)徐悲鸿每天坚持画马。

(2)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想一想:两个句子哪一个写的好些?为什么?

4、播放徐悲鸿学习作画的图片。

5、交流:说一说你对“功夫不有心人”的理解。

6、指导朗读课文。

徐悲鸿以自己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作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画界,是欧洲人为之震惊,实现了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愿望,连那位嘲笑他的那位外国人为之折服,让我们听一听外国人对他的评价吧!

1、齐读课文想一想: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那位外国人为什么会向徐悲鸿鞠躬?

2、“震惊”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课文。

想一想:外国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说一说:此刻你的想法。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法国留学是因为——而被人瞧不起,最后在徐悲鸿的顽强努力下,是那位外国人认输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徐悲鸿的伟大的爱国精神。

1、用上下列词语,试着复述课文。

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

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

2、以“徐悲鸿爷爷,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想。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