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20:40:11 作者:念青松 条据书信 最新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篇一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级学生11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所学习的操作项目相同。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组。建立一个护理人员的模拟环境,这是进行实践的重要基础。模拟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能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提升职业使命感,提高学习兴趣。模拟体验的具体操作是,现有教师进行真人示范,再由学生分组进行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演练,让学生在护理人员与病人两种角色间进行体会。

2.对照组。对照组就是传统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将关键内容,学生机械的对其进行记忆,教师不做过多的引导。

(三)评价标准

此次实验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教师根据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人员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定。

(四)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用到的数据均用spss22.2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p0.05时,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患者认知程度对比

对照组学生在角色认知上普遍较差,不能体会患者的痛苦,能够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人数占29.09%,而实验组通过体验,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占98.18%,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对护理人员的认知

通过体验,实验组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能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责任。

(三)团队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需要同学们分组,互帮互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对照组则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两组学生在团队协作上具有很大的差距。

(四)动手能力

实验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亲自操作,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而对照组同学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三、结语

通过此次试验,实验组同学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学生在角色认知、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动手能力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对照组同学则无明显提升。对比两组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应用体验式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实际情景模拟,在角色扮演的时能亲身体会到患者感受的痛苦,明白护理的重要性,只有规范操作,患者所受的痛苦才能最小化,这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完成护理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团队协作意识,学会配合他人,达到效果最大化。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心态。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应当在护理教学中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未来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篇二

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文章作者]郭善渡[文章来源]网络科技时代教育部已正式发文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何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何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某些讲话或文章中也把它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电脑初学者可以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比如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等(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1、2、3、4几个步骤,进入某个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环境,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文章就可以了。“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习者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而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从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2.“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电子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二、“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特点

为了便于老师和同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和学,我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计算机教材逐步形成了“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或风格。这些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1.兼顾两个结构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脚本。教材的编排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的体系结构,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一般的教材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较少重视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这样的教材往往单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先以大量篇幅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与应用,再以一章甚至两章讲解某个操作系统。这样一来,十几个课时过去了,学生还不能在计算机上做一件具体的事情,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难怪学生反映计算机难学,枯燥乏味。应该看到,人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未必都是线性的,而常常是跳跃式的和“超链接”式的。按“任务驱动”思想编写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较好的克服了这一弊端。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学习伊始就可以上机操作,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了。

2.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教材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应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去发现,要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例应该能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

3.前后呼应,循序渐进

为了适应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需要,以任务驱动方式编排的计算机教材,某些单元知识常常被分开介绍。例如,信息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可能在第一章做初步介绍,在最后一章再做较深入的讲解;操作系统的知识与使用在讲应用软件前做一点铺垫,在学习过几个应用软件后再做较系统的讲述和练习。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前后呼应,循序渐进。这里的“序”,一般不单纯是知识的线性展开,而含有部分“超链接”的“序”,这种循序渐进才是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

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篇三

摘要: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是人才,只有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求高素质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但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发现此项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对此,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探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篇四

摘要: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任务驱动法是很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起源于建构主义,它的宗旨是以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积极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类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基础薄弱等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养成自主的学习的习惯。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会帮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变主动的学习,由不会学习到会学习,加强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设定教学目标,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成为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恰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设计和操作计算机,就会想方设法寻找一些规律和可行性路径,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为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寻找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设置学习任务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社会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培养实践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当作主要目的。教师在教学目的的设置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循。

2.教学任务的设置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来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并依此为学生设定任务。教师在为学生设定任务时,要规定任务完成时要掌握的方法,要完成的目的,以及完成任务后产生的结果。

(2)教师根据大纲外的内容设置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去向是面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置时除要规定教学大纲内的教学任务外,教学大纲外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很主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配合当前工作形势,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熟知当前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学习与工作的对接。

(3)教师提出教学要求后,由学生来确定教学任务

这个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级形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提出要求,而由学生确定任务目标、任务实施过程、和任务评价方式。这对学生是个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想像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时的具体方法

1.案例式

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好一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参照这一案例进行设计,让学生设计出如何设计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方案。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学生要完成任务的完成过程演习,评价任务的过程等项目,然后由教师评判,这样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完成教学任务。

2.设计新任务

教师设计一个新任务,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可以允许学生在课内完成或课外完成,可以允许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多采纳别人的意见,开动脑筋,使任务的完成具有创新性。例如,在讲《计算机应用基础》一门课中“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一章中的动态效果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有关圣诞节的演示文稿作品,学生们会被精美的图片、动态的文字和优美的切换效果所吸引,然后布置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欢乐圣诞”演示文稿动态效果的编辑,看哪组的作品最漂亮。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再结合课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虽然有挑战性,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够完成的。

3.教师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设计与完成,这次的评价是为了下次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因此,评价时一定要分清优缺点,指出优势与不足。可以说,评价也是一次任务的实施与完成,也是学生们的再一次学习。评价进行的好,对于任务的完成也是有益的。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提高制定任务的准确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也需要学生全力配合。因此,它要求整个过程的准确性,不能有疏忽。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ppt方法,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教学的设计过程,教师设定目标时,要紧密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设计水平,让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设计出任务,并完成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法要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程度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不同班级上课会发现不同问题。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设计出能符合所有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这样一个教学法的教学下能够掌握技术并完成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设计初、中、高等不同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完成任务。

3.任务驱动教学法要设计出可操作性的任务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学理论性太强,不适合高职学生;任务的目标,实施手段和方法不明确,学生无法操作;任务脱离实践,学生无法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要使教学目标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切实落实实践的操作性,使学生真正能够操作起来,完成任务。

五、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任务目标,设计任务步骤,并进行综合评价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淑红.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02).

[2]高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

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篇五

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3类,根据各类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针对内科护理课程特点与学情,在遵循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五部曲”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增加课前自学环节,促进自立学习型教育的转变。教师、学生、任务三者互动,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3.1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

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借用来自生活中的知识和已学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适用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首先,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知识和技能。适用教学内容类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例如,儿科护理课程学过肺炎患儿的护理,其与成年肺炎病人的护理有共同之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护理学基础学过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经验来完成任务。

3.2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

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教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要点,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对学生而言是新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应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例如,教师讲解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完成护理评估任务。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图2。

3.3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

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需要将之前学过的常见病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迁移,然后针对目前病情进展补充护理计划,以完成任务。适用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由各系统疾病导致的严重综合征,病人病情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也较多。学习这些内容前,需要具备该系统常见病的相关知识,进而根据病人新出现的症状、体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适用教学内容: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在内科护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贯穿始终的引导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探究、加工并内化的过程。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真正做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