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收获和心得感悟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5-22 19:26:25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_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精选篇7)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习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学习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习。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习校训为动力,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习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学习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习。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习校训为动力,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教育主题鲜明。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___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三、教育理念创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习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四、教学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学习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习。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习校训为动力,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习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学习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习。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习校训为动力,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法律素质是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的必备素质之一。只有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作为一名守法公民,你有什么法制心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道德与法制心得体会初一,希望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两大车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是最可靠的保障,道德是最有力的支撑。以法治国,法礼并重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法治思想的一个鲜明之处。

那么,如何善用这两大车轮而令我们的社会前进得更加快速,这又是一个问题。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多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有这样一个农民工,生活在贫穷的小山村,让他觉得自己就好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猫,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加安适,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怀着这样的无限憧憬他来到城市打工。

有一年,他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他一直抱着美好的愿望,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但是,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他从工地上的高台上掉落,差点跟这个世界say goodbye,由于工友的帮助,他活了下来,却大病了一场,但是老板却不给他看病,只是给了几片感冒药,多么让人心寒。在这里,他的工作是又脏又累又危险,常常是几十个人睡在一间用木板支起来的大通铺上。但是想到5000元工资,那关系全家人生活的钱,他忍耐着。但是,想不到的是,当他满怀希望的去领取那应得的工资时,得到的却只是50元!多么讽刺啊!当初承诺的5000元竟生生的被减少了一百倍。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他所有的忍耐,所有的辛苦都付诸流水。多次讨要,老板却死赖着不给。他本不是一个野蛮的人,他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结果却是令人无比失望。不得已,他再次向老板讨要工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财大气粗的老板不但分文不给,反而骂他像条狗,并伙同其家人和下手将他暴打了顿,淳朴善良、备受欺侮的他愤怒之下向工头举起了报复的钢刀,连捅了5人,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然后去公安局投案自首。这个农民工的名字叫王斌余。也许是所有受欺压农民工的代名词。

在法律上,他无疑要受到制裁,但是,那一个老板就不该接受审判吗?在我看来他的行为不仅仅是道德的缺失,也是人性的泯灭!如果,劳动部门和法院及时出面给予协调解决,维护了农民工王斌余的合法权益;如果,那位老板讲点道德,知道打工者不容易,将人家干下来的血汗钱及时兑付了;如果,老板当时能向民工说句抱歉的话,承诺何时兑付工钱,也许就不会有被杀的悲剧。看来,人格的道德问题,也能酿出更大的灾祸,不守道德,迟早会付出一定代价的。

道德修养若落后于这个时代,那么这个社会必将停滞不前,同时也将给法律带来更多的无奈。近年来,我国政府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快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步伐。道之所至,法之所在。所以,为了道德与法制两大车轮的平衡运转,社会更加和谐,我代表新一代的青少年,将一直将道德进行下去,使它从一个抽象的名词变成实实在在的动词!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心灵的内在,像一片阳光,温暖人心。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规则,没有特别的约束,在行为上是出于内心的。

道德在人们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很起眼的。在道德的行为上,也许会有人是发自内心的,也许会有人是刻意做作的。这些人都存在。但是,一个浅浅的微笑,就是一种礼貌,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同时又显示出一个人的端庄优雅。

今天,我遇到了一件事,让我深有感慨。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到公园散步。我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好像有一个老奶奶蹲在地上。刚开始,我以为她和她的亲属出来,因为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了一个年轻的姑娘。于是我没有再注意她,继续向前走。忽然我看见那位穿着年轻的姑娘带着厌恶的表情转身离开,那老奶奶仍然蹲在那儿,我发现不对劲了。于是我急忙跑过去,看见老奶奶的手一直按住右脚,原来老奶奶的脚受伤流血了,我赶忙扶起她,坐在长椅上,看着老人,一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一双孤独的眼睛要流出泪来似的。过路好心的人们也赶忙过来了,但只在一旁观看。忽然不知是谁说出一句话:“谁有布,帮老奶奶先包扎起来。”“我有,请让开。”一个清脆响亮的声音。迎面走来的也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走过来,蹲在地上,看了一下老奶奶的脚,从裤兜掏出一条全新的手帕,手脚利索的帮老奶奶包扎起来了。最后,还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和母亲,他们只对我说:“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同了,不像往常一样互相帮助,只顾自个儿了。”我也深有感慨:同样是两个漂亮的姑娘,为什么就是这么与众不同呢?这也许就是道德的问题吧!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具备道德意识,并在行为上实现它。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道德,行为做道德,一定能共创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一、惩处犯罪分子,我们引以为戒

今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法治在线〉之〈斩断毒祸〉,介绍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获3.16特大贩毒案的主要过程,看后颇有感触!

一个案子的破获,从长远看来,就是对中国整个巨大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直接地看,本案的破获,不仅表现了我们公安干警与违法犯罪分子斗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对观众是一种警示。它向公众展示了公安机关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贡献,必然增强人民对警-察的信心和信任,爱戴与拥护。该案子的破获,通过过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场生动地直接地让坏人望而却步,使观众引以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不管谁触犯了法律,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会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贩毒运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会罪人!生命是宝贵的,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拒绝毒品,遵纪守法!莫象节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终落个绝望下场!

案子的告破,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民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贩毒女子的丈夫已经因为毒品的违法行径而蹲守监狱,而她却不知悔改,一些民众竟然如此愚昧混沌。这些例子令人内心沉重,使我们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教导公民遵纪守法实乃当务之急,而且时时刻刻不能放松。我们国家也许还存在更多象她这样愚昧的人们,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自己要时刻想到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而我们也许还有更多的底层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阳光的普照,对于有关部门,我们的普法工作任务艰巨,有关法律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啊!

二,三女孩落网,我们深思

在抓获“张大哥”的过程中,引出了三个女孩子。最小19岁,最大22岁,都是阿坝藏族自治州财贸学校的毕业生,被一个老乡介绍认识了犯罪团伙中的一个女子。该女子说是能给她们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给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云南贩运毒品,并且许诺一次就可以挣七、八千块钱,是她们平时打工两年的收入。就这样,刚走出校门的稚嫩学生,一心想着七,八千块钱,被别人蒙骗也不知情,蒙蒙懂懂地在唐姓女子指使下吞下可能致死的毒品,担当起人体藏毒的运毒工具,最终走上不归路。

节目中的三个女孩子,全身带着清纯朝气。与其他犯罪分子接头时候,依然是面带笑容,也许正欢声笑语的。殊不知,灾祸在等待着她们。被抓获后,三位女孩面露土色,黯然得令人觉得可怜,尽失刚毕业学生应有的胸怀美好前途的昂扬气概,尽管未曾找到工作。就连办案者也为它们惋惜遗憾,同样令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悲哀同情。

节目一开始,就是一位穿着囚服的年轻女孩的哭诉忏悔,哽咽不断,哭鼻子抹眼泪的,说话几近模糊。看得出已经成为罪人的她面对记者和镜头很真实,毫无掩饰。且不论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体是什么罪名,单从节目开始时候的这位女孩子的哭诉就可知,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她们所犯的罪行已经无法挽回。观众的同情归同情,惋惜遗憾也无济于事,因为法律是不相信眼泪的!

如果说其他没有经过教育,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的贩毒马仔和运毒女子,为了金钱,铤而走险,情有可源。可是,接受过教育,有着高知识高素质,起码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刚毕业的学生也踏入危害社会的领域,实在令人感叹于接受过教育的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我想,不仅是因为蝇头小利的诱-惑,寻找工作的紧迫,也不仅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败导致三个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可以说,除了家庭,社会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导致三位女孩成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学校单一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涉世不深,对社会了解不清楚,思想单纯单一。恰恰使得心怀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并能很好对其欺骗引诱。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个农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许多分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呢 ?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责任心。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

首先,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心中想着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而且不能在上课时才想到学生,而是要在备课的时侯就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他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讲台只顾想当然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头雾水”的问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必须关心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抓好学生的纪律。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如果有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找他谈心,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问题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许多学生由开小差、旷课发展到厌学、逃学,最后流失,非常可惜。如果教师能及时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很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年龄小,是非观念模糊,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吐痰,不能随便丢弃果皮纸屑,不能打人骂人,见到废物要主动捡拾起来,扔到果皮箱里。在校外,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草地,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到旅游胜地,不胡写乱画,不损坏公物。在家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在一起玩,讲着标准的普通话;孩子们拿着废物能主动扔到果皮箱里;孩子们乱闯红灯的现象少了,主动站在斑马线前,等待过马路。看到这些情景,作为教师的我,心里感到无比的兴奋。孩子们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今后,我将认真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处处按照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道德是什么?它是社会一般道德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特定职业行业中的具体反映。道德是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一刻都不能离开的生活和工作准绳。良好的道德可以拨正人生态度,激励人生进取,优化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素质,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人活在世,就要以德立身,以自律为前提。道德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性格基石。“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才”也有品质的含义。凡具备才华和优秀品德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终将会超越平凡,大多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都能在物质的种.种诱惑前保持气节。

职业道德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步形成的道德状况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人的一生都要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因此职业道德将伴随你走完人生从业旅程。

社会上有一种正当的职业,就会有一种职业道德。医生有医德,自古就有“医乃仁术,仁爱救人”的言论,强调“德为医之本,仁乃德之源”;教师有师德,“以身立教”,“传道,授业,解惑”;商人有商德,“诚实守信,买卖公平”;艺人有艺德,德艺双馨如邓丽君就以孝顺父母,为人谦和而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心企业,当好主人。

关心企业,对企业有深厚感情,摆正自己与企业的位置,树立主人翁责任感,认识到企业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企业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把本职工作的成就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转一行,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题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对员工职业道德最基本要求,也是员工自觉搞好生产的前提。

二、刻苦钻研业务,一专多能

在企业生产中,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为企业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加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这是员工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道德,每个人必须终生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遵章守纪,执行规程

员工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章、技术规范、各生产操作规程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保证前后工序协调运转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遵章做事,爱护设备工具、材料、产品,杜绝跑冒滴漏。同事之间礼貌相待,共同维护和谐的工作氛围,牢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我尽责”。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是以血的教训换来的,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所以遵章守纪、执行规程是每位员工应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四、团结互助,尊师爱徒

团结互助反映的是集体的友谊和凝聚力。每位员工要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作上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搞好生产,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尊师爱徒是传承至今的美德,也是员工职业道德重要的内容,青年人要尊重老师傅,虚心求教,认真学习技术。师傅也应爱护徒弟,搞好传、帮、带。师傅不仅在技术上培养徒弟,还应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徒弟,使之健康成长。

企业不断深化发展,就会不断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等。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突出品牌,站稳国内市场,开辟国际市场。我们员工要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超越,为企业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更应勤于自省吾身,自我完善,成为企业优秀员工。

有一句话: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同样没有典型的群众也是没有战斗力的群众。历来先进人物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模范,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我们企业先后涌现出市劳动模范,区劳动模范和先进班组。在生产中心,就不乏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其中,田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被评为铁西区劳动模范的他,正值壮年,踏实稳重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深受青年员工的拥护。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次被采纳,为生产提供了好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公司于2015年通过了gmp认证,这是兴齐发展之路的又一起点,是许许多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田巍担当重任,由青涩向成熟蜕变的开始。多年来,他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乐观敬业,在工作上,在生活上成为同龄人中的模范。

从一个企业的理念,也能看出了其所重视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康,诚信,务实,进步”,这是每个兴齐人来到公司,走上岗位前上的第一课。在今后的工作中,它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信念和精神,引导我们踏实做人做事,拒绝浮夸,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今,经过努力,我已经从一名中专生成长为本科毕业生,这段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我由衷感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生命中遇到一个或几个优秀的人,他们的观念、言行、思想、感情将影响着你,推动着你,令你的人生从此不同。在此,我真诚的感谢所有在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和扶持过我的人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良师益友的熏陶下,我日益成熟进步着,在这个重视品德与重视才能兼具的集体里,只要有心、用心,每天都能收获着物质和精神的财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正当青春年华,也有幸从事在一份良好的职业,还有什么理由要浑浑噩噩的虚度时日?的确,我们可能不是社会上称之为“精英”的那一群之一,但我也不会觉得一个称谓就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也许,倾尽我一生之力创造出的财富很有限,但我兢兢业业无愧于心。珍惜光阴,珍惜在兴齐的日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感,用真心报效企业,让职业道德的信念伴随自己一生。

“众人捧柴火焰高”,只要员工们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以真心奉献企业,必将与企业共同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