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01:28:03 作者:紫衣梦 文秘知识 最新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大全8篇)

初二教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安全教案范文,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

(学生发言)

cai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学生朗读cai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二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科普文章,该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世间奥秘和人类科技新发展。如对教材钻研不深,目标定位不明确就很容易上成一堂科学课。王老师没有做科学家,她不是帮学生去解开一个个月球之谜,而是牢牢抓住语言文字本体,整堂课关注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特色,关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展示给我们一堂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课始,王老师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遐想”一词,指出“遐”是个生字,揭题时,点出“之”、“谜”的含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题。此外,王老师在课堂中还教给学生多种解词方法。更可贵的是,王老师在解字解词后都把字词放回课文语句中再次朗读感悟,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整体感知课文后王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一开始学生找出的是那些显性的带问号的句子,然后王老师再让学生读书,再找,之后就有学生找出了“……”并说出了理由,教师也进行了板书和强调。至此,学生对省略号在此处的含义有了很深的体会。此外,在学生朗读时,王老师还关注顿号和逗号在停顿时间上的差别,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

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的“重头戏”,什么时候该读?该读多少时间?都是教师所思考的。王老师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是充裕的,读书面非常广,读描写月球之谜的问句时叫了7、8个学生读。她让学生在有求知欲时读,在不懂时,在读不好时读,在该加深体会时读。每次读有目的、有指导、有评价,读得非常有实效性。

以上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此外还有一点思考:《月球之谜》这样一篇科普文章,学生应该很感兴趣,会表现出一种探索求知的渴望。但在课堂中感觉不到学生的这种情绪,使得课堂的效果打了折扣。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三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课文。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着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着列举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意图:在《月球之谜》的教学设计上,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性学习,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并整理的有关月球奥秘的资料以及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等。

教学时间:30分钟

谈话:今天能来给我们三(2)班的.同学上课,老师感到非常荣欣,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老师有一样礼物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导入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们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引入: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时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学生汇报:

2、过渡:是啊,当我们的宇航员坐上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都被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问。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让你的同桌来读课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员又发现了哪些不解之谜?并用笔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体会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

1、课文后也列举了一些诗句,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请把你学到有关月球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四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太阳》、月球的民间传说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一、预习探究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二、合作交流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2、互帮互助学生字。

三、品读领悟

1、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4)汇报交流。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1、出示课件: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五

夜幕降临:夜晚来到。夜幕,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巨大的幕布罩住一样,因此叫做夜幕。

悬挂:挂。

皎洁:明亮而洁白。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古往今来:从古代到现在。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奥秘:奥妙神秘。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宇航员:经过特殊训练,能驾驶航天器,并在航天飞行中从事各项研究活动的人员。

首次:第一次。

奇异:1、跟平常不一样。2、惊异。课文中取第1种意思。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环形山:月球、火星等表面上最突出的一种地形结构。山呈环形,四周高起,中间平地上又常有小山,多数是由陨星撞击而形成。

荒漠:荒凉的沙漠或旷野。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由各种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

微生物等组成的疏松物质,能生长植物。

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通称。

一旦:1、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2、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表示要是有一天的意思。

鲜嫩:新鲜柔嫩。

一连串:(行动、事情等)一个紧接着一个。

费解:不好懂。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六

《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内容简单,但要借此引领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科普文章比较难上出语文的味道,要想上好一篇科普文是比较难的今天听了卢老师的这一堂课,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1、教学做到扶放有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卢老师在教学有关月球的不解之谜的段落时,先教学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方法,完成表格,再让学生自学4~6自然段,独立完成表格。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谜,引导学生解决谜,最后提出还有很多谜等着我们去探索,设计思路从“生疑——解疑”这样的思路展开,脉络十分清晰,环节简洁。

2、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达成目标。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卢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如教学本课第一句时,课件出示一轮明月挂在高空,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美遐想。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加上老师优美抒情的引导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让学生说说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既达成积累语言的目的,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遐想”这个词。同时也给这堂课增加了浓浓的文学味。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完全被带入了一个神秘充满美丽的月球世界。“阿波罗”号探月车和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图片,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体现了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引导语优美,富有激情。

卢老师的语言优美,每句过渡语都精心设计,她那优美且富有激情的语言,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导入新课时,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接着,我展示了几幅关于月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她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课文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总面言之,本节课比较成功,把一节科普文上得生动有趣,并且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索欲望。值得我好好学习。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美称、诗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月球是什么样的世界?课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通过利用资料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相等,所以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这仅*课本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那么,通过怎样的一种有效方式去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地掌握课本以外的更多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关于月球,人类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它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不断探索,也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对神秘的月球,心中一定充满了数不尽的好奇和幻想。这正是“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契机。但美好的想象不能只是凭空的幻想,要让想象合情合理,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这就要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去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去作一番探究,展开美好的想象。在《月球之谜》的教学设计上,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片断一:

师:听说,302班的同学特别会猜谜语,老师出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可要仔细听哦!“有时圆又圆,有时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

生:月亮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一个一个地来。

生:玉兔

生:夜光

生:冰轮

师:“冰轮”出自陆游的名句“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生:阿斯泰罗

师:这是古叙利亚人对月亮的称呼。

生: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

生:……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背的真有感情。

生:明月出天上,苍茫云海间。

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师:这么多同学都知道李白的诗句,不简单。

生:……

师:诗人笔下的月亮各有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奥秘。(板书:之谜)齐读课题。

片断二:

师:你认为哪句难读?谁来读读?

生:“是呀,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呀!”

师:这句话确实有点难读,谁来帮帮他?

再指名生读这句话。

师:你读的真有感情!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这句话很长,确实不好读,谁再来读读?

指名生读

师:你把3个带拼音的字,都读准了,真不错。

师:我想听听女同学读读这句话。

师:读的可真有感情!

生:……

片断三:

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片,谈感受。

师:是呀,多么迷人的月色呀!老师眼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副画面:

生:月色真美呀!

生:这幅画面真迷人!

师:是呀,皎洁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望着这迷人的月色,你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生:我想看看月宫中那位仙女和她的玉兔。

师:你还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

生:我想到了中秋节我们全家在庭院里赏月的情景。

师:品着美味的月饼,望着美丽的月色,多么惬意呀!

生:我想到了有很多诗人留下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月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师:你还能背诵孟浩然的诗句,可真了不起!

生:我想要是我们能到月球上去住那该多好呀!

师:你的想象真大胆!(师播放人类遐想的内容,边看教师边解说:古人对月冥思,曾写了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还留下了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现代人对月球也充满了向往,介绍未来月球的图片,学生观赏)

片断四:

师:这是人们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那我们就从书中找找答案,同桌对读第二自然段。

生: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是呀,黑沉沉的,谁再来读读这句。

(再指名读)

(再指名读)

师:我想听听男同学读读这句话。(男生齐读)

师:读的真不错!还从哪些地方知道了月球的景色?

生: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空气。

师:月球上的景色这么奇异,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是呀,月球上是一片荒漠。我们请左边3组的同学读读这句话。

师:月球上还有环形山,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介绍月球上的环形山。

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坑洞,这就是环形山。

生:我还知道月球上的环形上还有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命名的了,有张衡,石申,祖冲之,郭守敬。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读课后的资料袋知道的。

师:这几位同学可真会学习,结合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到了这么多知识,我们要向他学习,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课外我们也要多看书,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评析:结合资料袋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师:请男,女对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答:想!

师:播放有关月球的照片。

片断五:

五、合作探究,小组探秘

1、分小组探究月球的不解之谜

师:咱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景象和在月球上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它到底还隐藏了哪些不解之谜呢?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3-6自然段,找一找,勾一勾,看看书上写了哪些不解之谜?(生分小组学习)

三年级月球之谜教案篇八

今天我上了一节家长开放日的课,课上下来我的自我感觉还不错。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收集了非常内容丰富的资料,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使学生在交流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最可贵的是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把冗长的网上文字资源提炼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练明了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输入大脑,使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师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在资料的展示中,样式灵活,有教师展示,有学生自展,还有全班展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