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报告(实用18篇)

时间:2024-01-14 08:30:38 作者:QJ墨客 文秘知识

通过报告可以携带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以支持观点和建议。下面是一些优秀报告范文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敦煌莫高窟报告【】

莫高窟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后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和壁画得以完好保存敦煌地处戈壁滩中,虽然干燥的环境使这些艺术瑰宝得以保存下来,气候干燥没有微生物和有害病菌滋生且人少人为破坏避免了很多地下水活动规律而缓慢,不会引起太过严重的酥碱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这种矿物质抗腐蚀性很强但风沙等恶劣气候也对石窟及其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莫高窟》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了敦煌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这里保存着两千多尊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仙女们“有的臂跨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波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那行云流水般的优美姿态,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只会的结晶和伟大的创造力,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

课文《莫高窟》不禁让我体会到“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而且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我为中华民族而自豪!

敦煌莫高窟报告【】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西方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8月2日早上,我们一行人坐车来到莫高窟,游人真多呀,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才买到票。

进去之后,导游发给我们每人一个讲解器,因为窟太大,讲解的声音小,为了听清并且不互相干扰,就采取了这个措施。

导游告诉我们: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沿着小路进了一个洞窟,这个洞窟真大,里面有五僔佛像,洞窟壁上画着精美的壁画。顶部壁画是彩色的飞天,洞窟四壁画了千僔小佛像,画工十分精致,整齐。这次我们一共参观了十个窟,最着名的是第十七窟——藏经洞。这个窟虽然小,但出土文物有5万多件,大部分流失到国外,中国仅仅留下了8000多件文物,非常可惜。

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古代人民真是聪明绝顶,这么高的洞窟,居然还能上去涂画颜料,创造出那么多精美的壁画,并且塑造了高大雄伟的佛像,这可是现代人都难办到的事情啊!古老的中华文明就是靠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来的。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大家好!

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导。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景区内不乱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美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象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物的和睦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臂放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这一个飞天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惜有的土地。它不仅是游览胜地,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共同祝愿: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欢迎大家再有机会到这里来游玩。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初次来西北,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很是陌生,只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纯朴,大气而不张扬。而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更是让我神游已久。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从敦煌市出发,赶到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岩泉西岸的莫高窟。路上听导游介绍,对莫高窟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我国的三大名窟中,莫高窟最为著名,它气势宏伟,内容丰富。石窟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创立于公元366年,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迄今保存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历时1600多年。

窟在无声无息中给人带来了震憾和冲击。进入每一个洞窟细细品味每尊佛象和雕塑的韵味,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更惊叹这鬼斧神工,俨然置身于美伦美奂的世界中,置身于“飞天”、“反弹琵琶”的丝路花雨中。

莫高窟的规模看似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品味到它一点一滴的内涵,不仅要花费许多的时间,更要倾注些许精力。初到这里,虽然是“浅尝辄止”,但我确为云岗宏大的气势、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所叹服。可惜有相当部分已经被风化和破坏,1600年的风霜,洞窟没方法守住永恒,但正是这一切才组成了现在的充满了苍桑感和成就感的莫高窟。

站在深遂的洞窟中,我苦思冥想:历史是什么?少不更事时以为是文字图片,再以后就以为是经历教训,现在才知道它都不是,也都是。有莫高窟一样经过沉淀的事物都是历史。洞窟的佛像站得高,见得多,可是它却在历史的过往中保持着一贯的沉默,象尘埃一样,淡化着自己的存在,在更为深远的历史长河中显现着不可磨灭的荣耀。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进去之后,导游发给我们每人一个讲解器,因为窟太大,讲解的声音小,为了听清并且不互相干扰,就采取了这个措施。

导游告诉我们: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上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沿着小路进了一个洞窟,这个洞窟真大,里面有五僔佛像,洞窟壁上画着精巧的壁画。顶部壁画是彩色的飞天,洞窟四壁画了千僔小佛像,画工十分精致,整齐。这次我们一共参观了十个窟,最著名的是第十七窟——藏经洞。这个窟虽然小,但出土文物有5万多件,大部分流失到国外,中国仅仅留下了8000多件文物,非常可惜。

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古代人民真是聪明绝顶,这么高的洞窟,居然还能上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古代人民真是聪明绝顶,这么高的洞窟,居然还能上去涂画颜料,创造出那么多精巧的'壁画,并且塑造了高大雄伟的佛像,这可是现代人都难办到的事情啊!古老的中华文明就是靠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来的。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文档为doc格式。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

莫高窟就在我们眼前了!莫高窟,又称千佛洞,相传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开始凿窟造佛,历经隋朝至元代,现尚存壁画4500多平方米,彩塑2100余座。现在我就带你们去莫高窟看看。

第一眼见到大佛,我们一定会惊叹不已。它是隋朝时修筑的,造型雄伟,仪态丰满,面容雕刻十分精巧。我们来看一看它的手,尤其是这个放在腿上的左手,被称为“天下第一美手。”而它的右手,由于是宋代人修补的`,显得呆板,不协调。再看大佛的脚下,有两个供人出入的洞,通过这两个洞可以进入大佛的脚,据说,这是古人用“钻脚法”来求福的,大佛头上长有肉瘤,脖有三道肉环,手有四节,这种设计充分展现了佛的特点。

好了,朋友们,我们都该吃饭了,下面大家都去餐馆吧,记住,不能乱涂乱画,做一名文明游客!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大佛前集合。拜拜!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敦煌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资料。

自19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还被称为千佛洞。也是我国四大古窟之一,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中有神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突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颈项的长度,濒骨显露,用日之间的距离牧觅,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彻成为风流潇洒的“秀骨治像”。金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的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嘿——欢迎大家来到"宝心旅行社"我叫崔宝心,大家叫我小崔好了。今天的“莫高窟一日游”就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如有不周的地方,还请您多多包涵。

大家看前面的那座建筑物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了,它背靠沙鸣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有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有栩栩如生的彩塑,大的有33米,小的仅仅有10厘米。有的像威风凛凛的天王,有的'像力大无穷的勇士。婀娜多姿的飞天,在天上翩翩起舞,有的轻弹银弦;有的从天而降......

现在我们进入洞内参观,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不要破坏。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密多年的“藏经洞”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还有不周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大家再游览一个小时,注意安全,注意保护文物。

谢谢大家!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导游徐,我很高兴来为大家做导游。现在,请大家拿好贵重的物品,我们就来参观一下我们要去的景点吧!

请看,这里是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朋友们,请仔细观察,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的智慧和才干。

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闻名天下的莫高窟。莫高窟地处敦煌,它和鸣沙山、月牙泉一样是敦煌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29处景观之一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鸣沙山东麓。洞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一千年。莫高窟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建筑,是绘画和雕塑之宫,是中国现在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石窟。

游客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莫高窟的大门,在我们眼前有二座双塔,背后整面山体都是一层层藏洞,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座高楼,一屋屋、一间间。洞里藏有许多宝藏、经卷、文书等。最多最醒目的是壁画,特别突出的`是飞天壁画形象。

各位游客,你们有没有发现壁画大多是残缺不全的,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曾经遭到过几次劫难,被外国人盗走许多珍藏,现在给人们留下许多的遗憾。我在这里也要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好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

各位游客,因时间关系,今天的游览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大家不虚此行,通过这次参观游览,对莫高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想要更深地了解莫高窟,欢迎你们下一次再来。

我很高兴为大家做导游,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敦煌莫高窟这个全世界人民的财富,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叫我陈导好了。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具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的莫高窟。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鸣沙山东麓。洞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一千年。莫高窟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建筑,是绘画和雕塑之宫,是中国现在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敦煌莫高窟诗歌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叫我小崔好了。今天的“莫高窟一日游”就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如有不周的地方,还请您多多包涵。

现在我们进入洞内参观,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不要破坏。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密多年的“藏经洞”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还有不周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大家再游览一个小时,注意安全,注意保护文物。

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导。伴着徐徐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面前。

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的四周布满沙丘。莫高窟的洞窟数量有735个,分南北两个区,南区492个,北区243个。洞窟里面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堪称无价之宝的藏经。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大家请跟随我到内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历史悠久的壁画。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大家看,面前的这一幅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其中一幅。这幅画的描绘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国王叫尸毗王,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吧,尸毗王就是它的前世。尸毗王十分的诚实、善良和仁慈,他一心求佛。天上有两个佛想要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心求佛。他们一个变成了鸽子,一个变成了老鹰。老鹰追逐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的怀里。老鹰恶狠狠地说:“把鸽子还给我!”因为尸毗王十分善良,他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鹰,来换取鸽子的性命。两个佛看尸毗王果然是真心向善,这时,天空下了一阵香雨,国王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他成了佛。这个故事就讲完啦。

下面,大家看一看壁画上的飞天,洞窟里有成百上千幅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请拨琴弦。有的倒着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扬,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游客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莫高窟,听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被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震撼呢?下面,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体会莫高窟的奇妙之处。

文档为doc格式。

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19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19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2019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19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19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2019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