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读后感(汇总9篇)

时间:2023-10-08 13:51:30 作者:翰墨 活动总结 家风读后感(汇总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风读后感篇一

刘瑞

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

哈密货运中心

“家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代接一代人注重家教传承下来的。”打开书,映入眼帘的这句话无疑成为了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

慢慢浏览每篇文章,那亲切的言语、丰富的艺术配图,使我的内心也随之产生了共鸣。

《阅读与家风》这本书从各个角度深刻细致地定义了阅读与家风之间的关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的书承载着文化沉淀的言辞话语,如细雨微风般吹进我们的心里,启发和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良好的家风是塑造人生形象的根基。拥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家庭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不断完善家风建设。良好的家风也激励我们家庭成员在各个方向全面发展。

我的父亲早年是一位语文教师,我的印象中,家里的书柜永远都是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父亲喜欢读书,一部分源于他的职业,另一部分也是兴趣使然。他珍爱的每本书籍,比如《毛泽东诗词选》《近代文学》《二十四史》等他都会用牛皮纸将封面认真地包好,并教育我也要爱惜每本书。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经常会给我讲那些书中的故事,关于正直、关于爱国、关于诚实……同时,他会告诉我哪些书值得反复品读,哪些书浅尝辄止。受他的影响,我也时常翻阅书架上那些父亲钟爱的书籍。

渐渐地我也爱上了读书,茶余饭后会与父亲聊书中内涵、自己的感悟,一起谈天论地的家庭氛围从我儿时延续至今。有时候想起来也是感慨,父亲从没有强迫我去读书,但正是这种潜移默化地熏陶才能让我彻底把阅读变为喜好。

长大后的我完全能够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样的熏陶对于日后自己性格及人品的修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下班以后我也经常会同父亲一起去书店,所以家里的书架越来越满,越来越宽。

如果说父亲的阅读是坚韧的,那么母亲的阅读一定是柔软的。我的母亲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同样对读书充满兴趣,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的读书素养,但是闲暇时光,她也会静下心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母亲偏爱真实且跌宕起伏的故事,记得有段日子她非常喜欢海岩的作品,《便衣警察》那本小说长时间摆在她的床头。小说中传达的无私、奉献、以爱为根、患难与共的精神,都深深地触动着她的心灵,并感染着她像主角一样勇敢地面对当下。

与父亲不同,母亲会陪我阅读很多通俗易懂却有无限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因为书中英雄的陨落而落泪,也因为无比真挚的感情而深感幸福。到如今,母亲每当看完一本她所欣赏的书,总会兴致蓬勃地分享给我,我们之间因此从来都不缺少共同语言。

对我来说,个人世界观的建立,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淳,则社会风气正”,的确是有其中道理的'。如果每个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熏陶他,树立良好的情操和正气,那么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风气自然会更好。

在这个互联网无限发达的时代,消息与知识的来源渠道层出不穷,但是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越来越零碎,很多人无法拥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手捧图书慢慢感受文字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甚至质疑静心阅读的意义。

之前看到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意义?”的回答,他首先反问了在场所有人“为什么我们要吃饭呢?”。没错,读书本就是如吃饭一般稀松平常的事,从阅读中得到的“宝物”,不一定会形象立体地让我们触碰到,但终究会变成你思想的血与肉,丰富着我们的内心。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提供给我们很多行之有效的娱乐方式,但也消耗着我们应具备的思想深度,挑战着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与底线。“没有信仰”成为威胁着文化传承与道德建设的猛兽。丧失阅读习惯的民族,无疑是可悲的。

再次翻开《阅读与家风》,我更愿意抛开书名而用自己的理解阅读书中的每段文字。历史的一切最初便是先人们用文字的形式一笔一划延续下来,这是我们民族原始的习惯。而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人类思想的飞跃,这是我们的动力源泉。

阅读可以完善家风建设,阅读可以成为家风传承的载体。我希望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每个人都能从书中吸取养分,让好的家风伴随我们成长。

编后语:

阅读这些作品,我们犹如欣赏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可以尽观姿态万千铁路女性的风采。

对待长辈、丈夫、子女,她们温婉柔和,以孝敬亲情和睦家庭,用明理贤德教化子女。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特别是遭遇困难或疾病缠身时,她们乐观豁达,以执着热爱点燃人生,用自强不息谱写巾帼风华。

在这点滴笔墨中,表达了她们纯真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品德和朴素的情怀,洋溢着她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渲染出了浓厚的“书香铁路”气质。

家风读后感篇二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个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做人的尊严》这一篇故事。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见了一起卖香烟老板偷梁换柱的把戏,而被骗的爸爸并没有因为老板的强势而退缩,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证据和众人质疑中向爸爸道歉了。这位爸爸并没有因事小而不为。我特别欣赏这位爸爸说的这名话:钱是小事,可如果我让步了,我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须保住爸爸的尊严。爸爸说的没错,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儿子的小小心灵就会种下失败的种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无家教无规矩。无论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养自己的良好家风。

家风好,社会风气便好,国家风气也就好了!而如何培养好的家风,曾仕强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家风就是在家里能发挥多少儒家的思想。千家万户来实践、落实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儒家思想,我们才能去实践,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等经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以在我看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读儒家经典。因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我们才能依照经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把儒家思想学到了,并去践行练习,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家庭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所以我说,培养好家风,从读好经典开始!每天去读经典,假以时日,整个家庭的风气必然有大的转变。

而读经典在塑造好的家风的同时,是在修养个人,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齐家,而读经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不读经典,个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养成好的家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形成家风的本和基础,而读经是修身的途径和不二法门。

为何现在的家风不和,是因为修身不够,而修身不好,是因为读经不足。那么读经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很久都没有读经了,不读经,不知儒家先贤思想,何以践行儒家思想,何以养成好的家风?现行教育在培养好的家风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现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资质,全部用一个标准答案去丈量,学校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标准件!

家风读后感篇三

雨越下越大了,我站在屋檐下,看着四周灰蒙蒙的一片,无可奈何地叹着气,老天真是恶作剧,从家里出来时都还好好的,半路上却忽然下起雨来!我羡慕地着看旁边撑着伞的行人,就这样呆了几分钟。突然发现裤管全被雨点溅起的污泥围满,这实在不是躲雨的好地方!该死的雨也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我咬咬牙,一头扎进了灰色的雨幕中。

很快,我便被雨淋湿了。我一边跑一边诅咒着这可恶的天气,雨更大了,我加紧步伐飞奔着,风声、雨声一阵阵灌入我的耳鼓,大地浑然一片,隐隐约约听到尖尖的的喂!喂!

声,我更反惑了:有事没事跑到街上来叫什么?简直制造嗓音!难道这城市被污染的还不够厉害吗?然而那噪音并没停,而且还有了下文的:喂!你别跑!别别跑哇,我我跟你共伞!我鬼死神差般停了下来。扭过头,发现一个女孩朝我跑来。她跑的很急,手中撑着的伞也因为剧烈震荡而飘摇不定,她终于跑到我身边,忙把伞盖过我,气喘吁吁地说:你你跑的真快,我追追都追不上,你不是喜欢淋雨吧?这样淋下去的话会生病的。我定睛注视着,这个女孩她个头和我差不多,长得并不出色,但很清秀,她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眼睛流露的却依然是平静和善的目光。她舒心地笑着,像是完成了什么重任,脸上的喜悦使得她看起来出奇的美。我忽然自惭形秽了,刚才我还在骂她呢!谢谢你,我没带伞,不知会下雨瞧着她那因为奔跑而淋湿了一大片的衣服,我讷讷的`挤出几句语无伦次的话来,突然感到眼眶湿润了。

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仍然被刚才的一幕感动着,一个声音吓了我一大跳——瞧瞧你这狼狈样,简直比落汤鸡还落汤鸡,走走走,去我家换衣服,五分钟就能到,你这样不生病才是怪事!——是我的同桌!在我反应过来之前,他己连拖带拽地把我拉出教室。

从他家里出来时,雨已经停了。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显出一片生机。操场上,嫩绿的小草挺直了腰,

捧着晶莹的水珠闪烁着不定的光芒

,像在骄傲的宣告什么,又像是想奉献什么,样子生动极了,可爱极了,

也美极了,俨然大自然的宠儿。

好美!他在低呼。

美?谁说不是呢,美就在我们身边!

家风读后感篇四

印象中以前是没看过风声》这部片子的,也许有看过吧?但时隔多年目前是一点模糊的记忆都没有。今天我翻开这本小说,很认真的看着,在书上划着重点(人名、职务以及其他重要的提示点)几个小时候终于看完了,小说大致情节算是了解了。

这部谍战小说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谍战片,它主要讲述了我党几个卧底在汪伪政权情报站的地下工作者在或被抓或被杀或被严密监视或被严重怀疑的情况下,最终以死明志并成功传递出情报使我党其他地下工作者免被抓获,为我党保留了众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使我党的情报组织免受摧毁。

小说情节看似平淡实则一波三折,充满想象力。我觉得最出彩的应该是本文的架构比较特别,面对同一段往事,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回忆”,读者先要听潘老的“东风”,再听顾小梦回忆的“西风”,最后还要跨越时间去感受作者的所叙述的“静风。”这种“回忆录叙事”的特征,让我们读者很难辨别其真假。

最近老是看到某机构工作人员被境外反动势力所策反,足见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多境外间谍在活动,企图盗取我国的机密情报进而威胁我国的安全。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时刻都要警惕境内外一切反动势力。我们当知有今日的幸福和平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我们能在全球走动不受欺负的坚强后盾。不论你在哪个岗位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家风读后感篇五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得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而灵魂将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风声》这本电影以抗日斗争时期汪伪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打击共产党为背景,六位相关人员——顾晓梦、金生火、李宁玉、白小年、吴志国,被困在裘庄四日只因为要找出代号“老鬼”的共产党员,用尽威逼利诱却没有审问出任何结果,最后用“排除法”才有了结果。

电影中共产党员坚忍不拔的形象跃然在我心中矗立。不管是利益的诱惑还是酷刑的拷打,他们钢铁一般的意志,不让敌人得到丝毫讯息。

顾晓梦家财万贯,哪怕还在民族存亡之际完全可以逃到国外,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甚至可以个人有所发展。而她,为民族,为国家的存亡,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有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走访于无人区,只为让动物与人类共同生存;有的是抗灾英雄,为了他人的安危,依然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有的……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守护我们的生命、生活,建设我们的祖国。

他们的背影,坚定毅然,让人们永远的铭记心中;他们的背影,血汗交织,让人们永远敬仰他们;他们的背影,矗立不灭,让吾辈以他们为榜样为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努力!

家风读后感篇六

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虽然他很淘气,但是他很诚实。

就在一天,小男孩的父亲送给小男孩一把崭新的小斧子。他边拿着那个小斧子,边心里想:爸爸的大斧子能砍倒大树,那我的斧子也能砍倒了。说着,小男孩找到了一株刚成熟不久的小樱桃树。他走到小樱桃树面前,只听见“咔嚓”一声,小樱桃树被劈断了。他高兴地叫着,并把小樱桃树的枝叶都砍掉了,玩起了骑马的游戏。

不一会儿,爸爸回来了,他看见他的樱桃树的树干在地上扔着,感到十分伤心。便怒气冲冲地去问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你用我给你的斧子,把那株小樱桃树砍倒了。”小男孩见到父亲如此大的火气,心想:这回肯定得挨爸爸揍了,但是我知道他是个爱听别人讲实话的人。然后就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那个小樱桃树是我砍倒的。”爸爸听完后,不但没有揍他的孩子,而是摸着孩子的头说:“没事,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后可不能再乱砍树了。”

十几年后,那个小男孩以诚信赢得了美国总统的位置,他就是乔治·华盛顿。

一个诚实,让一个淘气的孩子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物。我们虽然成不了名人,但是风气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懂事的人。

记得在几年前的晚上,我和妈妈吃完饭后,我们在外面散步,正在我们说得正热火朝天时,我听见脚下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当我抬起脚看时。我才惊讶地发现,那原来是两张100元。当我正要拿起钱跑时,妈妈一把抓住了我,对我说了一句话:儿子,这不是我们的钱,我们不能把他拿回家,要是拿回家的话,那就是偷了。咱不能这样做。”听完妈妈这句话,我立刻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等待着失主来找。

时间过了5分钟,我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羽绒服,脸上带着失落表情的男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时他抬起了头,恰巧看到了我们,他走过来。沮丧的地问我和妈妈:“你们有没有见到两张100元的钞票,那是我这两天帮别人开车才好不容易赚来的钱。”说完,那个男人低下头来,忽然,他的脸色变好了起来,“啊!我的200块钱。”他看着我手里的两张钱激动地说,“啊,谢谢你,好孩子,要是别人,看见我的钱早就跑了。”

“快把钱给他吧。”妈妈说道

听到妈妈的话后,我立刻把钱给了那个男人。然后那个男人就一路小跑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内疚,如果不是妈妈要教育我拾金不昧,我早就跑了。让那个人两天挣的钱全泡汤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家庭的风气能使我们更加茁壮成长,就像孟子说的一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的教育,是我们前进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家风读后感篇七

读这本书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4月8日,在村委会看到了这本书,耳目一新,于是借来一读,工作之余用了5天的时间读完,读得还是挺快的,看来“书非借不能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读过之后,感触很深,书中40个人物故事,可以说大多数耳熟能详、如雷贯耳,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这些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关系家族的兴衰,有的甚至关系整个民族的兴衰,很多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这是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作为普通人,要一个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同样离不开好的家风家训。而要形成好的家风家训,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中,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书中从“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处世之道”四个方面,分别通过10个故事,对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进行了介绍,其结果发人深思,很多家风家训的故事可以说是振聋发聩!

开篇用的是“颜之推:平实家训传大义。”作为颜家人,虽然《颜氏家训》读过两遍,但还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本通俗易懂的《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让我明白《颜氏家训》的精髓就是以平实家训达到修身齐家的目的,作为颜家人努力学习传承颜氏家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为人之道,书中还列举了司马迁、苏洵、王祥、陶渊明、李鸿章、刘备、方孝孺、高攀龙、杨继盛等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通过他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对我们普通人也有很好的启发。我想作为普通人做到王祥的五德:诚信、谦虚、孝顺、团结、大度,也就做到了高攀龙:做一个好人,杨继盛:人当立志做君子。总之,为人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

做官与为人密不可分,相辅相存,历史在做官与为人上有很多经验与教训,书中10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家风家训对做官的重要性,周公、司马光、范仲淹、李世民、包拯、杨震、曹操、曾国藩、彭玉麟、郑板桥,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家风家训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历史也证明了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是何等的重要。从这些名人的家风家训中,让我们明白做官要守住法纪的底线。

求学之道,从孔子:家师同道文脉传,到左宗棠:求学切勿为功名,共10个故事,共同之处在于好学,孔子自然不用说,儒家思想影响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如今更是走出国门影响世界。除孔子之外,其余,9位名人,既有韩愈、欧阳修、王守仁、严复等文豪大儒,也有刘邦、康熙、诸葛亮、胡林翼、左宗棠等帝王名臣。这些文豪大儒、帝王名臣,都将好学作为家风传承,作为普通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读书呢?好学才能明理,明理才能知大是大非,修身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在当今社会“好学”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家风,通过“好学”的家风促进整个社会“好学”的学风形成。

10个故事10种经历10种启发,纪昀、马援、白居易、于成龙、陆游、梁商、太史慈、林则徐、刘向、朱熹的家风家训故事,给予了世人太多的启发和教训,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深深的感到,处世之道,才是立身之本。作为普通人,在现实社会中,为人处世我们要做到:谨言慎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人相处要谦虚谨慎、包容理解。

阅读该书收获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良好家风家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传承。

二是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必须言行一致,身教大于言传。

三是好学明理传家久,良好的家风家训离不开良好的学风,培育良好家风家训需从良好学风开始。

四是修身齐家人之本也,加强自身修养,构建和谐家庭,是良好家风家训形成和传承的最基本要求。

家风读后感篇八

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

当我读到《读书亦如生活》、《读书唯高家风继》时,我读懂了“书香”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身边的家风实例。

前些日子姨爷爷的十年祭上,困扰了我许久的谜团终于解开。原来秘诀就是姨爷爷家的家风——书香。据表哥表姐说,姨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喜欢读书、看报、写字,每年春节前还要写春联到集市卖,家里文化氛围浓厚,姑姑大爷们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欢读书。同样,表哥表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书香”的传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长辈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不需要刻意,它是无形的优良传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传。家风,虽短短两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

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正是凭借着这点滴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家风读后感篇九

你们知道我的家风家规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妈妈经常说:“你一定要报答祖国!”有一次,她竟然说:“咦,为什么电视里面的战争戏都没有说一些关于爱护祖国的话。”我震撼了,我并不知道妈妈有这么大的爱国精神,我为有这样的妈妈骄傲!

我们家有许多规矩,如:家务妈妈做、爸爸要工作、我要上好学……

我们家的家规家风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