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综合课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1-04 17:19:37 作者:HT书生 党团范文 托班综合课教案范文(12篇)

综合性学科是指涉及多个学科内容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具备综合运用的能力。阅读这些优秀的综合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将信息有机地整合和呈现出来。

托班教案

教师:陈瑜。

活动一:游戏看病(角色)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人不舒服生病了,要去医院看病。

2、了解医生看病的一些常用医疗器械,学说:“看病不闹,打针不哭,做勇敢宝宝。”活动准备:

医院场景及医院设备用具。娃娃一个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你们看老师变成谁了?(医生)你怎么知道我是医生?(幼儿凭经验表述:白衣服、白帽子„„)。

二、情景表演。

(一)老师装扮妈妈:我的宝宝不舒服,哇哇哭。宝宝生病了,小朋友怎么办?(幼儿凭经验:上医院看医生)。

(二)让我来问一问:你的宝宝什么地方不舒服?(喉咙疼)。

(三)先让我看看喉咙。出示压舌板,并询问“这是什么”?用压舌板压着喉咙。对宝宝说:不疼不用怕,宝宝张嘴,啊„„呦,喉咙红红肿肿的。问妈妈:“宝宝咳嗽吗?”

(四)让我听一听,用什么来听呢?出示听诊器,并告知幼儿听诊器可以听到身体里的声音。

(五)让我摸摸宝宝的额头。呀!有一点烫,我来给他量一量体温。用什么来量体温呢?(出示体温计让幼儿辨认)放在腋下,并告知幼儿夹住不动。

(六)宝宝发热有咳嗽,怎样才能让宝宝的病好得快呢?(让幼儿凭经验回答)宝宝要吃药打针。宝宝打针害怕吗?(不怕)小朋友,你们害怕吗?医生边给宝宝打针边表扬:看病不闹,打针不哭,宝宝真勇敢。

(七)让幼儿一起表扬娃娃,学说这句话。

三、幼儿模仿看病游戏。

一教师扮演医生看病,一教师扮演护士小姐安排病人等候。幼儿体验看病的感觉。教师随时和幼儿指认看病工具,用“看病不闹,打针不哭,宝宝真勇敢”表扬不害怕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引导幼儿将玩具收拾整理。

活动二:游戏造汽车、修马路(建构)活动目标:

1、对建构游戏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

2、继续学习用拼插、搭高的技能,搭建汽车,并修筑马路。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汽车来幼儿园。

2、各种建构材料、范例若干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汽车谈话,引起幼儿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

(一)结合1——2种汽车,让幼儿观察其造型,请幼儿说说可以怎样建构。

(二)出示范例,教师进行示范建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简单的汽车。

(三)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建构,师幼进行评价。

二、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拼搭自己喜欢的汽车。

(二)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三、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拼搭,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一个作品。

四、师幼进行活动评价。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拼搭的是什么汽车。

(2)幼儿互相欣赏玩具“汽车”和自己拼搭的“汽车”。

五、活动结束。

活动三。

艺术领域。

漂亮礼盒(手工)活动目标:

1.尝试把撕下彩纸,把彩纸粘贴在纸盒上进行装饰。

2.初步学习正确使用胶水的方法。

活动准备:

用色纸包好的纸盒若干、胶水、各色手工纸,已制作好的漂亮礼盒一个。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漂亮礼盒”,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这个漂亮的纸盒可以做什么用?

3.、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想)。

4、.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撕纸、涂胶水、粘贴。

5.、重点示范如何用胶水:打开盖子、调节长度、6、小结。

活动四:安全活动。

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活动目的: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学会与成人走失后简单的自救办法。

2、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

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木偶。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去公园玩》。

2、提问:

(1)刚才谁去公园玩?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亮亮为什么找不到妈妈?(2)引导幼儿回忆木偶表演里的情景大胆回答。

3、再次观看木偶表演,组织幼儿讨论:

(1)问:他应该怎么样做才不会和妈妈走散?亮亮找不到妈妈时应该怎么办?(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亮亮找到妈妈。

(3)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分析同伴提出的各种设想,看看哪种自救办法最好。

3、第三次观看木偶表演,将幼儿想出的好办法运用到木偶表演中,让亮亮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5、提问:

以后我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让幼儿小议)。

1、小结:教育幼儿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综合课教案

1.感受、体验苗族飞歌的代表曲调,能够对它产生兴趣。

2.乐于了解苗族飞歌的风格特点,进而关注一些用飞歌素材创作的优秀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听辨、划旋律线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参与,来认识飞歌,感受飞歌的独特韵味。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苗族飞歌的艺术特点(一种山歌、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滑音级进、徵调式、变化音3)。

2、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能用高昂悠扬的音色演唱,唱出飞歌的韵味。

了解苗族飞歌的艺术特点。

1.学唱飞歌曲调,感受飞歌的韵味。

2.感受、体验歌曲《苗岭飞歌》、《苗岭的早晨》中的飞歌元素。

《苗岭飞歌》《苗岭的早晨》歌谱每人各一张、多媒体课件、钢琴。

一、导入。

1、教师用“哎啰哎”等衬词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曲调。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用衬词范唱曲调,让学生关注音乐,初步体会旋律特点。](出示歌谱,教师演唱)。

师:我唱的怎么样啊?哪里好?

生:音很高,很亮。有的音很长。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刚才老师唱的这段旋律音调高昂,有的地方节奏还可以自由延长。

二、新授。

1.引导学生发现曲调中的自由延长和句尾甩音的特点。

师:请大家跟我轻轻的哼唱一句试试看,感受一下,看这音乐能不能走进你的心里。

师:同学们唱了一句有什么感受?

生:气不够了,音很长,最后一个音还“飞”起来了。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自己唱了一下又有了新的感受。

2、指导学生演唱第一句旋律。

(教师指导气息,再唱一次试试看)。

师:有进步,因为有了气息的准备。那刚刚同学们有没有“飞”起来?

还差一点是吧?跟着老师再试试。你觉得这好像是在干什么?

生:在给远处的人打招呼。

(做一次打招呼的发声练习:哎——甩音)。

师:我们把这一句连起来唱一唱。

3、教师哼唱旋律,师生共划旋律线。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旋律线,全面感受整个曲调四个乐句的旋律走向。你肯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在黑板上划,学生空划,画好旋律线。)。

生:幅度比较大。

师:旋律线的走向就像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人们仿佛生活在群山环抱之中,大声的自由的歌唱。

4、民歌类型的探讨。

生:山歌。

师:为什么是山歌?

生:因为曲调高昂,节奏自由,像站在山顶大声的唱歌。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棒。各地的山歌因为产生环境不同,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比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那么这种苗族山歌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飞歌。请大家记住它。(课件出示:飞歌——流传于贵州省东南部苗族的一种山歌。)。

5.教师介绍这首短歌的出处。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演唱的曲调是苗族民歌的典型代表——飞歌的曲调。这种飞歌曲调一般流传在苗族人聚居的苗岭山脉。(课件出示苗岭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用飞歌曲调。)这里山高崖陡、梯田层叠,大大小小的苗寨就隐现在座座大山的山脚、山腰或山顶的密林中,可以说苗族人就是住在山水间。苗族人民在用歌声抒发感情时,往往要让它“飞”到山顶、山腰、山脚或山那边的朋友听。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孕育出了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的苗族飞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贵州苗族歌手阿泡、唐春芳演唱了用这种曲调填词的歌曲《毛主席来了》来到北京。我来唱两句请大家听听。

人们听到后,被它独具特色的优美旋律深深吸引,很快成了作曲家创作反映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音乐作品的首选素材。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苗族飞歌与苗族人生活的联系。]。

6.猜歌词内容,揭示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同学们,你觉得想这么优美独特的旋律,人们还会给他赋予什么样的歌词内容呢?

生:还可以歌唱美丽的家乡。

三、聆听、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继续品味飞歌韵味。

1.聆听歌曲范唱,唱第一句歌词。

教师指导演唱方法: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高亢的音色,拖音,气息支撑。

师:最后的甩音是一下子从低音跳到高音甩上去的,还是由低音开始慢慢的滑进到高音然后一甩。

生:慢慢的滑进到高音的。

师:是的,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专业的音乐术语来形容它,就是“滑音级进”。让我们再次演唱体会一下。

2.体验第二句。

师:第二句的曲调和第一句非常相似,结尾处作了一点小的改变。

(听辨)老师弹两条旋律,请你轻声视唱曲谱,辨别一下哪一句是对的更具飞歌韵味?

生:第二句。

师:是哪个音让你体会到了浓郁的飞歌韵味?变化音3。

(学生练习演唱,体会第二句的飞歌韵味)。

师:不稳定的变化音3可长可短的节奏,时高时低的音高——这些和苗族人自由洒脱的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

(前两句一起演唱,体会段落感)。

3.第三句是第二句的重复,唱一唱第三句。

4.感受第四句。

师:听听第四句有没有飞起来?

生:没有飞起来,但是她好像跳起来了。

师:这一句节奏紧凑,显得活泼跳跃,我们来唱唱,唱出这种舞蹈的感觉。

5.浏览式地哼唱曲谱。

师:出现了哪几个音,出现最多的是哪个音。

生:1356最多的是5。

(教师介绍四声徵调式,只作了解。)。

6.跟琴完整演唱(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演唱唱出飞歌韵味,并作评价)。

7.欣赏歌手阿幼朵苗语演唱片段。

师:下面徐老师给大家欣赏一段苗族歌手阿幼朵演唱的飞歌片段。请同学们关注苗族人演唱歌曲时的表情和状态。(播放歌曲)。

师生谈话总结:演唱者演唱时的状态非常积极,面带笑容,眉毛抬起,嘹亮的音色让声音传的很远。(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9.播放伴奏,学生再次完整演唱,教师评价。

10.小结。

师:刚才我们学唱了一首典型的苗族飞歌曲调。请你来说说你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了苗族飞歌哪些音乐特点。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说到一点,老师出示一张字条。)。

三、拓展:感受、体验歌曲《苗岭飞歌》、《苗岭的早晨》中的飞歌元素。

师:你以前有没有听到过类似这种风格的歌曲?

师:有很多作曲家用飞歌的音乐素材创作过很多成功的歌曲。再由歌唱家精彩演绎后,歌声飞遍神州大地,甚至飞向世界。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两首歌曲。

1.《苗岭飞歌》《苗岭的早晨》。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两首歌曲,对照我们刚才一起总结的飞歌的艺术特征,找出这两首歌里用到的飞歌的音乐元素,用笔做好标记。

(出示曲谱,课件播放音乐)。

2.学生听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听完后请学生回答。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并演唱了她。有一句话说得好:亲近她才能懂她,懂她才能喜欢她。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课,同学们能喜欢上苗族飞歌。

第一张:歌谱、词条。

第二张:歌谱、苗岭风光、背景音乐。

第三张:歌谱、歌曲范唱和伴奏。

第四张:《苗岭飞歌》歌谱、音频。

第五张:《苗岭的早晨》歌谱、音频。

第六张:结束语。

托班的教案

1、培养幼儿喜欢美工活动的兴趣,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知道将“水果”贴在“篮子”里.

2、体验亲子活动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挂图第6号。

2、制作一棵画有树干和树枝的大树(面积是挂图的3~4倍)。

3、固体胶人手一份,树叶、蝴蝶、小鸟、苹果图片若干。

4、录音机、磁带。

1、欣赏挂图。

教师:“这是一棵很开心的大树,为什么开心?”(让幼儿猜猜)“因为它有许多朋友,说说都有哪些朋友?”

2、从另一棵大树处发出哭声,引导幼儿倾听、寻找。“这棵大树为什么哭呀?它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帮它找一找好吗?”启发幼儿自己发现和拾捡小图片。

3、请幼儿把“朋友”送到大树身边。“大树和它的朋友怎样才能手拉手地在一起呢?”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固体胶,将图片粘贴上去。教师个别地指导幼儿将图片贴到大树身上。

4、教师:“这棵大树也找到朋友了,它很高兴,大树谢谢小朋友,小朋友要说什么呢?

5、欣赏大树及其朋友,为大树找到朋友而快乐。

6、教师播放《大树妈妈》的音乐,请幼儿变成大树的朋友——蝴蝶、小鸟,与大树一起唱歌跳舞。

幼儿园托班综合活动《鸭妈妈请客》教案幼儿园托班综合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学说短句:“**,你好”、“**,我喜欢你”,懂得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客人。

2、能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讲话。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鸭妈妈的家。

2、材料:小兔子、鸭妈妈头饰,削好的苹果每人一份,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师生问好!宝宝你好!老师你好!向每一个宝宝问好,对声音响亮的宝宝击掌表扬。

小结:宝宝真有礼貌,老师待会带你们去!

二、借鉴角色,学说短句。

你们喜欢吴老师吗?那谁会对吴老师说一句好听的话?

小结:宝宝说的真好,如果以后我们看到喜欢的人都可以对他说:“我喜欢你!”

宝宝现在有点会说这句好听的话了,我们准备去鸭妈妈家吧!

三、在做客路上,巩固短句。

咦!这里有许多老师,来!向老师打个招呼!“老师,你好!”;老师都笑眯眯的看着我们,你好喜欢这些老师吗?那你会去跟老师说一句好听的话吗?引导宝宝说:“老师,我喜欢你!”边说便跟老师抱一抱,亲一亲。跟老师再见,去鸭妈妈家。

四、在鸭妈妈家,运用短句。

谁的家到了?到别人家先怎么样?(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敲门,并介绍“我们是小小班的小朋友”)(鸭妈妈开门)引导幼儿向鸭妈妈问好“鸭妈妈,你好!”;这个鸭妈妈长的真漂亮,你想对鸭妈妈说什么?引导宝宝说:“鸭妈妈,我喜欢你!”。

到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不能大声讲话,也不能推挤,不能抢东西。

鸭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在宝宝们吃东西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宝宝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教育,教育宝宝吃东西时,不要讲话,要对鸭妈妈说:“谢谢!”

五、离开鸭妈妈家。

我们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要回家了。(引导宝宝和鸭妈妈说:“再见”。)(听音乐)带领宝宝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特别适合小小班的宝宝。因为小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鸭妈妈游戏情景贯穿,运用宝宝喜欢的生动形象的小兔子、老师、鸭妈妈做角色,在去鸭妈妈家又设计一些游戏情景,钻过山洞、爬过垫子、跳过小水沟,始终让宝宝保持浓厚的兴趣,将宝宝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托班的教案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一场雪使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这大概是孩子们第一次亲眼看见雪花纷飞的情景,他们欢呼雀跃。他们奔向室外的空地,有的伸出小手去接住一片片飘落的雪花瓣,有的昂起头用小脸感受着它的冰凉……看着他们那陶醉的样子启发了我设计这个《雪花》的综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究和发现,从而感受生活中的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目标:

1、体验玩雪花的乐趣;

2、通过探究发现雪花的特征,并学会听音乐唱歌表演动作;

3、发展手部小肌肉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出‘雪花’主题(冬景图)。

2、 自由探究和感知雪花特征(雪花模型)。

3、 幼儿找出‘小雪花’头饰,看一看再带在头上。

4、 音乐起,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雪花》做动作。

1、 做‘雪花’:幼儿将纸片撕成小纸屑

2、 洒‘雪花’:随音乐边唱边洒

3、 游戏《滚雪球》:幼儿与老师一起蹲走,将气球上粘满纸屑

综合课教案

1、鼓励幼儿进取参与游戏。

2、引导幼儿根据隐藏了动物的特征或局部信息,找出对应的动物。

1、谁藏起来了游戏图1张。

2、小猫、小狗的大卡片10张。

3、幼儿操作动物卡片。

1、教师出示5张小狗的大卡片,让幼儿认识小狗,并学学小狗叫声。(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去发现它们的明显特征。)。

2、教师出示5张小猫的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狗小猫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去发现它们的明显特征。)。

3、教师小结小狗,小猫的各自特征,不一样的地方。(小猫有长胡须还喜欢爬上,小狗不会爬上也没有胡须)。

(1)教师任选几张小狗的大卡片,给幼儿观察后用遮挡纸遮住,幼儿从自我的卡片中找出这几张动物卡片。

师:小狗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瞧!不见了,请小朋友从自我的卡片中找出这只小动物卡片。

(2)教师再任选几张小猫大卡片,给幼儿观察后用遮挡纸遮住,幼儿从自我的卡片中找出这几张动物卡片。

师:同上二、幼儿操作,"谁藏起来了。"出示"谁藏起来了"的游戏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教师任意选一张动物大卡片,请幼儿从游戏图中找出相应的小动物,并把小动物卡片,放到游戏图中对应的位置上,并学学该小动物的叫声。游戏进行多次。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活动准备:小手能干的照片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本领。

刚才我们用什么做游戏了?你觉得小手能干吗?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吃饭、玩游戏、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总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戏。

下面,我们再用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拍拍手,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4.教师悄悄地走到幼儿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个幼儿的手,提醒他们尽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5.游戏反复进行。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好看的花。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好看的花。

就出来了.然后换个地方再印一下,拎起来又一朵小花长出来了.(2)请宝宝徒手和老师一起做印一下拎起来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说.4宝宝操作,教师指导宝宝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印画.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宝宝大胆的印画.

丢手绢托班教案,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丢手绢》歌。

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地上画的圆围成圆圈坐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那首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

(5)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4、提出游戏规则。

(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5、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

(1)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帮助还未理解游戏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6、放松活动:

在《丢手绢》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托班教案

美术《漂亮的花灯》2014年2月26日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花灯。2.学说:“我喜欢什么颜色的花灯”。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花灯,画有花灯轮廓的图画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赏灯,激起幼儿涂色的兴趣。

请幼儿观察室内的花灯。“这些花灯五颜六色的,都有哪些颜色?”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灯的颜色,知道色彩均匀很好看。

二、学习涂花灯。

重点:强调顺着一个方向涂。

难点:手部用力要均匀,涂色时速度要快。

3.幼儿徒空练习,边涂边念儿歌:涂灯笼涂灯笼,一个方向用劲涂。

4.激发作画的愿望。“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干的双手,大家一定会把灯笼涂得很漂亮,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的颜色涂得最均匀。”5.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议。

将幼儿的画全部悬挂在作品栏或放置在作品袋中,请幼儿相互欣赏。

音乐《你在哪里》2014年2月27日。

活动目标。

1.尝试简单的歌曲问答2.乐意参与音乐活动。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你在哪里》活动过程。

音乐游戏《你在哪里》。

一、活动过程:1.以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这些新伙伴你们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吧。2.欣赏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你在哪里的这首歌曲。3.理解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这首歌曲问你在哪里。要回答我在这里。4.师幼一起唱。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唱一遍。

师:小朋友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曲在唱一遍。5.游戏你在哪里。

师:小朋友我们来玩你在哪里的游戏。当老师把歌曲中小朋友改为班上某某小朋友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就要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老师,您好!”.(鼓励幼儿大胆的参与音乐游戏,重点指导幼儿能尝试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老师,您好!)。

师: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玩你在哪里的游戏。

语言《元宵乐》。

活动目标。

1、喜欢和同伴一起念儿歌。

2、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和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各种花灯若干。

2、图片。

活动过程。

2、教师利用图片与幼儿共同回忆灯会的快乐情景,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归纳。

——过什么节玩灯?小朋友在干什么?

——玩的是什么灯?

——小朋友心情怎样?

3、幼儿园看挂图学念儿歌。

《元宵乐》。

正月十五元宵到,小朋友么拍手笑。

提着花灯闹元宵,大街小巷真热闹。

幼儿园综合课活动教案

1、理解对称的概念,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

2、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对称美。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若干对称和不对称的图片、物品。

2、投影仪、大屏幕。

3、各种操作材料。

1、初步感受对称美,请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麽?

2、游戏:“找翅膀”。

蝴蝶妹妹很伤心,因为她丢了漂亮的翅膀,她想请你们帮她找找。

蝴蝶妹妹非常的高兴,她把漂亮的翅膀送给你们表示感谢。

3、利用投影仪,欣赏对称美。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多是对称的,请看!

小动物们也喜欢对称,你看不光是蝴蝶,这支可爱的甲壳虫他身体也是对称。

4、教师小结。

我们看到的这种颜色、大小、形状、花纹一样的图案就叫做对称。

你看到对称的图案后又什麽感觉?(整齐、庄重)。

5、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案。

想一想,我们的活动室,家里还有那些对称的地方?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对称的图案藏在哪里?

6、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表现对称美。(装饰、印染、剪纸、插塑)。

你们想设计师对称的图案吗?快动手吧。

托班教案,游戏托班教案

1、练习双脚行进跳的能力。

2、复习1—4的数数。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若干(与幼儿数相同),蘑菇教具若干笔幼儿数多3—4倍,小筐(篮子)若干。

【活动玩法】。

将许多蘑菇散放在地上,小兔提着小篮子双脚行进跳着采蘑菇,直到把场地上蘑菇全部采完,而后把自己采的蘑菇倒出来,数数采几个,告诉老师,比比谁采的(蘑菇多)。

【活动规则】必须行进跳着采蘑菇。

【注意事项】。

1、蘑菇散开放,防止碰撞。

2、为引起幼儿兴趣,小兔采蘑菇时可放音乐。

《托班》教案

1.能模仿动物醒来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2.感受春天来了的喜悦之情。

能模仿动物醒来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1.“故事”《醒了,醒了》。

1.师:冬天好冷好冷,动物们睡了好长时间的觉,现在一个一个地醒来了。

2.鼓励宝宝大胆猜测会有哪些动物醒来。

3.师:熊爸爸和熊宝宝醒来了,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向我们走来了。

4.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引导宝宝模仿熊抬头、张大嘴、手捂嘴的样子。

5.师:醒了,醒了!

6.边指画面边模仿松鼠醒来的样子。

7.师:谁醒来啦?呱呱呱,青蛙醒来啦!

8.引导宝宝学一学青蛙的叫声、跳一跳的动作。

9.师:雪融化了、草绿了、春天来啦!小熊和爸爸在草地上散步、小松鼠和妈妈在树上捉迷藏,小青蛙和妈妈在池塘中游泳。

1.鼓励宝宝模仿动物醒来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2.第二遍读前,可引导宝宝回忆都有哪些动物醒来了。

3.可引导宝宝比较第一页和第八页,感知冬末和春初景象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