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音乐教案(实用11篇)

时间:2023-10-16 07:09:41 作者:XY字客 文秘知识 最新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音乐教案(实用11篇)

职业规划是一个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以下是一些规划计划的重点和要点,希望可以对大家的规划计划制定提供一些帮助。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一

1、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2、做听音填空创编旋律

3、听《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1、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录音机、磁带。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副歌的合唱和谐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

1、出示练声曲

2、演唱:a、舒展优美b、跳跃轻巧

那你们能用这样的练声曲告诉我们“春天到来了”吗?你准备怎么做?

a、歌词b、声音要求

春天来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呀!当我们结伴同行时,走在大道上时,一路欢歌笑语,是多么高兴呀!还有可能追着、跳着呢!当看到柳树冒出了绿芽时,心中是多么惊喜啊!

二、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一首二段体的儿童歌曲,有主题和副歌两个部分,4/4拍,大调式,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构成,基本节奏为“”,具有欢快的舞蹈性,旋律中多次出现533533、556等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进行,使曲调更加显得欢快活泼、跳跃,表现了少年儿童吹草哨儿时的欢乐情绪。副歌部分为二部合唱,以1—6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节奏较为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由于二部和声的出现增加了歌声的厚度,使情绪更加饱满充实,满怀激情地唱出了春回大地的田野景象,也唱出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生活情趣。

1、揭课题、听感受

2、奏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欢快的舞蹈节奏感。

3、视唱练习。

(1)出示旋律。1=f4/4

(2)学唱旋律。跟着琴声唱准有“”记号的旋律。

4、学唱歌曲。

(1)听范唱。体会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所表达的情绪。

(2)学唱歌曲。

(3)歌曲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演唱时主歌部分要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去演唱,副歌部分前两句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最后一个乐句回到轻巧跳跃,形成前后呼应。

a、主歌:(采用听唱法,六度、八度大跳可跟琴声模唱)

b、副歌:a、第一声部(跟琴声模唱带有升记号的旋律)b、第二声部

c、合唱(听、唱与歌谱结合)

(4)歌曲中有两段,这两段我们都一齐唱?可以有些变化吗?你想怎样设计呢?(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

用多种形式演唱《竹乡娃娃爱竹林》,看着老师指挥的手势唱好结束句。

真好,那我们按照领唱合唱的方案来完整的表达歌曲吧!谁先来说说按怎样的顺序演唱?(提醒反复记号、延长记号)

次开发有延长记号,就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来唱,好吗?来合作一下!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现在怎么来演唱吹草哨儿,你理解了吗?用你们的歌声告诉我。

三、总结下课

一首竹乡娃娃爱竹林,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

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

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四、作业:复习《竹乡娃娃爱竹林》。

安全小常识: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做听音填空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填空,初步学习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并感受和声魅力。

2、旋律的创编,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对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听记旋律音与创编旋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3、二部合唱能够做到音准、和谐。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等,用丰富的手段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一派生机的景象。

5、最后一句旋律中有一个延长记号,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动作整齐地延长、整齐地结束。

6、完整地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节奏

那我们就从基本的节奏着手吧!你能拍一拍这样的节奏吗?

出示:2/4xx|xxx|xxxx|x—||

那你再来听一听在下面的几条旋律中,哪一条才是这样的节奏呢?(用doremifasol五个音创编的`旋律)大家的耳朵真好,那你们也来用doremifasol来创编旋律吧!

2、创编交流

比一比谁的旋律更好听。真是各有千秋哦!(师生互动)

3、自主创编

怎样,创编旋律很有意思吧!还有一个3/4拍的,大家也来玩玩吧!

三、听音填空

要想创作旋律,还得有些基本功的,比如耳朵要特灵,为了训练自己的耳朵,最常见的练习是听音了!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自己的耳朵吧!

(出示旋律谱)

完整的旋律是这样的,仔细听——那我们跟着琴声来哼一哼,当括号中的音,你不肯定时,可以就用些母音唱一唱。呵呵,其实老师在括号处弹奏了个双音,但我发现同学们不是能听出上方的音,就能听出个下方的音。恩,还不错!(唱旋律)分乐句来听!(单旋律音)那现在我们在完整的听一听!呵呵,一个提议,唱一唱吧!

四、总结下课

有兴趣的同学到是可以也来创作一些简单的歌曲哦,当然别忘了可以合作完成,更别忘了与我分享哦!如果学生有课堂乐器的话,就可以更方便了哦。

安全小常识: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弯弯的月亮》,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通过听《念故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欣赏重点: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欣赏过程:

(1)出示两首乐曲的名字,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名字想象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或使用以前学过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大自然的声响,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有所对比。

(2)欣赏两首乐曲。两首乐曲均有打击乐器参与演奏,音乐旋律明显,情绪热烈。

(3)注意加强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想象,再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结构以及乐器的音色等方面加以总结。

(4)注意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如:挂图、板书、讲解、听辨、讨论想结合的手段,理解音乐,了解管弦乐知识。

(5)再次听赏。师生讨论。

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念故乡》)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感受风格的不同)

一、听《弯弯的月亮》

1、初步聆听,感受

《念故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

(播放小提琴《念故乡》、木琴《弯弯的月亮》)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总结

二、欣赏《念故乡》

(一)导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二)欣赏《弯弯的月亮》

1、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4、小结

安全小常识:过马路、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复习八孔竖笛曲《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二、常规练习:1、师生礼仪。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

1、复习《弯弯的月亮》《念故乡》。师生评议。

2、学习《无锡景》。

(1)教材分析:《无锡景》是一首歌唱无锡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传统

小调。音乐富有江南特色,曲折婉转的旋律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

(2)出示旋律:1=c2/4江苏民歌《无锡景》

(3)练习重点:

a、此曲以连音为主,要演奏得圆润、连贯。

b、第十八小结中演奏2535时,在指法的连线上对高音孔的开闭要

较高,左手拇指要迅速、准确到位。

(4)练习吹奏。教师指导。

四、作业

安全小常识: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以免有危险。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二

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三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

了解歌曲中重复、副歌等表现方法。

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1.课件:包括歌曲欣赏、短句练习、歌谱。

2.卡片:剪羊毛、听、想、唱、演、重复、副歌。

教学常规:师生问好、律动、音阶手势(用lu哼唱音阶)。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有个很重要的节日就快到了?(学生答: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展一次“音乐之旅”,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异国他乡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的音乐。

2.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群美丽的纺织姑娘,随着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一起来学纺织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纺织动作。师:多么甜美的歌声啊,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3.接下来看,大海边的人们将带我们去做什么?(捕鱼拉网)就让我们随着日本民歌《拉网小调》也来做一回渔民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拉网动作。师:那铿锵有力的歌声给渔民们增添了劳动的力量,你有什么感受?)

4.猜一猜,草原上的人们要带我们去做什么?(学生猜)就让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带着我们去剪羊毛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剪羊毛动作,这是一首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歌曲,喜欢吗?)

5.看来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在澳大利亚稍作停留,一起来学唱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亚的绵羊们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吗?(播放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要点: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间长了会腰酸背疼,为了减轻疲劳,人们就一边哼唱歌曲,一边剪羊毛。

2.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播放录音)(关键词:白云、雪堆、皮袄、发抖、劳动、幸福)然后“接龙”读歌词。

3.人们在劳动中,有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记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这次要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关键词:附点、副歌、延音线…学生说后,媒体展示)

(三)哼唱旋律

1.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琴,看着歌谱轻轻地用“lu”来哼唱歌曲。(钢琴伴奏)

2.听到我们的歌声,歌曲中的主人公小绵羊们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媒体出示身上有曲谱的绵羊)引导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附点、重复)(学生回答后,师:在音乐中,重复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书“重复”。)

3.在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采用了重复的方法,你能看出来吗?(找一找,媒体展示)

(四)练唱歌词

1.但是歌词重复吗?现在老师来唱歌谱,(板书:唱)请你们唱出不同的歌词。(分组进行)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回答,并单独练习)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着再跟着歌曲flash唱一遍。

(五)小组展示

1.老师准备了四只可爱的小绵羊,小绵羊的背后有歌词,现在我把它们送给各个小组,请各小组按平时排练的队形来进行练习。

2.请各小组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分段进行表演。

4.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四

教学目标知识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难点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五年级第十册音乐教学设计13.2

课题百花园

?课时第一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目标知识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难点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五年级第十册音乐教学设计14.1

课题百花园

?课时第二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标知识扮演民歌《盼红军》,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盼红军》等音乐作品和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难点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编花篮》

三、聆听《花之歌》

四、扮演《盼红军》

五、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欣赏《花之歌》。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2.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竞赛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

3.聆听《花之歌》

4.收集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一局部同学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心情。

生扮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设计舞蹈动作。

并翩翩起舞。

聆听并回答问题

听辨

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当自身感到有掌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设境激趣

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同学听辨选择。)

培养同学听辨能力

(“”)

(供老师掌握同学自学的情况,和时调控。)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五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七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表演《盼红军》

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八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九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清晨》

1、导入:

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1、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十

一、导入:

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生:雨!

师: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

师:下雨的时候,你们在雨中玩些什么?

师:当天空下着小雨时,发出怎样的声音?(滴答滴答)

雨越下越大,这时候你觉得雨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声音变大了,哗啦啦啦)

师:你能用身边的东西或肢体表现大雨或小雨吗?

(学生表现得很棒!)

师:你们瞧,有一个小朋友正在路边踩雨玩呢!你们想不想加入他?

(生初听音乐边律动)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题《踩雨》

2、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说说听后的感受。

3、用视唱法学唱歌谱,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

4、完整唱歌谱。

5、跟伴奏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唱第一段歌词。(提出注意点,并正确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生说说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天里,踩着雨花玩耍的情景,塑造了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意境。

三、创编与活动

提出要求: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表现儿童在绵绵细雨中踩雨的情境。

1、生小组讨论合作(多种形式表现)比一比哪组表现最棒!

2、小组展示,、表扬。

四、、作业

师: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家们用他们的笔,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雨景,他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学过许多关于雨的歌曲,回去以后搜集一下,下节课交流,看谁找到的关于雨的歌曲最多!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十一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