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实用16篇)

时间:2023-10-15 19:40:05 作者:薇儿 口号大全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实用16篇)

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一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二、初探数射线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12345678910

(2)012345678

(3)12345678910

(4)02468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三、深入探究,强化数射线认识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练习:___,6,______,3,___4,___,______,___,2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12345678910

小老鼠:012345678910

小袋鼠:012345678910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四、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第22页

板书设计: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二

: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口算题卡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三

8和9的组成p55p603、4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8和9的组成

一、引入

提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2、p603456

34小黑板出示

6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四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xx的后面是xx,xx的前面是xx。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五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8和9的组成。

3、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

2、难点: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书的大小,掌握8、9的组成。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一共有几朵花?

2、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和9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认、读、数8和9。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图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2个小桶,2个喷壶,2把小铲,8棵树,1块黑板,黑板前有9盆花,9只蝴蝶,8朵花…..)

(2)、请大家用小木棒摆出和花一样多的数量,再添上一枝是多少?

出示计数器,请大家拨7个珠子,再添上几个是8个呢?几个珠子,再添上1个是9个呢?

2、数的顺序。

出示直尺图。问:第一段从什么数开始?再看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1)、7和8比较大小。

8比7大应该用什么符号?7比8小应该用什么符号?

8>77<8

(2)、8和9比较大小。

9比8大应该用什么符号?8比9小应该用什么符号?

9>88<9

4、认识8和9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1)、让学生找到教科书p54的蝴蝶图,按要求用彩笔给蝴蝶涂色。

(2)、通过给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5、指导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教科书p53的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然后看教科书p54中8的书写顺序图,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最后,请同学看着黑板上的“8”字书空,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在教科书p54的写字格里描写9。

(3)、完成教科书p54的“8”、“9”书写练习。

6、操作感悟,学习8和9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个数大于7,小于9,这个数是几?

(2)、9的前面第4个数是几?

(3)、比6大,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2、作业:把数字8和9写在作业本上(各写5行)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789

7<8,8>7

8<9,9>8

7<9,9>7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六

75+264+372—238—345—()=4296—()=91

39—()=3149—()=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86—2037—2026+2074—2034+40

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

56+30=8656—30=26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七

验。例题在比较46和38的大小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并在交流中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教材倡导学生把估计与比较数的大小结合起来。46是四十几、38是三十几,这里面有估计的成分。四十几比三十几大,是联系生活经验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题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会完全相同。教材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较,不强求全体学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励比较方法多样化。

例题先让学生比较十位上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然后在试一试中比较十位上相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和比较100与两位数的大小,既包括了比较两位数大小的各种情况,又体现了由易到难,逐渐完善比较方法的意图。想想做做第2~6题逐步提高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第2题结合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直观形象;第3题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方法;第4、5题比较三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开放题,而且是逆向思考。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八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九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式来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1、抽背乘法口诀。

2、口算。

师:乘法口诀是我们学习乘法、除法计算的基础,孩子们一定要熟记于心。现在我们就运用乘法口诀来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先计算,再说出你用的是那句口诀。(开火车)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口算题最后一道除法算式举例。72÷8=9举例

师:同学们看,在72÷8=9这道除法算式中,72叫做什么?8叫做什么?9呢?(课件出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分析例1题意,列式解答。

师:孩子们,快乐的节日里,总是有鲜花的陪伴。丽丽班要开联欢会,她们要去搬鲜花布置会场,我们看看她们搬了多少盆花?怎样去布置会场?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段动画。(课件出示例1)

师: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在草稿本上做)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要告诉你们的是: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不过,除法竖式有些特别。想知道怎样列除法竖式吗?我们接着看动画。(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

师:你学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列除法竖式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2分钟)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教教大家列除法竖式?(请一组学生上来,有的拿话筒说,有的板书,配合列出除法竖式)

3、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师:集体的力量就是强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写出了除法竖式。在这个竖式中,15叫做什么?(板书:被除数)它在这道题目中表示什么?(花的总盆数)5叫做什么?(板书:除数)它表示什么?(每组的.盆数)3叫做什么?(板书:商)它又表示什么?(摆的组数)3要对齐被除数的哪一位?(个位)为什么?(它表示15里面有3个5,而不是30个5)被除数下面的15怎么来的?(板书:5和3的乘积)它要和被除数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它表示每组摆5盆,3组一共摆了15盆花。最下面的0怎么来的?(被除数15减去5和3的乘积15所得的0,它表示这15盆花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师:你们想不想动笔写写除法竖式?来,拿出草稿本,跟着老师在练习本格子上规范地写一遍。(师用练习本带领孩子们一起写一遍,强调格式。)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427÷3

师:会写除法竖式了吗?到底会不会呢?我们来做两道题检验一下。(先在草稿本上做,再指名板演。)

师:检查一下自己做的,看看做对了吗?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师: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会了,但我想其中肯定还有一些小马虎不会做。你们看,这是3位同学做的题,当中就有一些小马虎,我们一起帮帮他们。

课件出示题目,先判断对错,再在草稿本上改正错题。组长检查批改,帮助不会做的同学。

3、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师:知道了除法算式当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我们基本上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竖式,可如果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没有完整地告诉我们,你能根据其他条件将竖式补充完整吗?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题目。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一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二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三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五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篇十六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