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通用

时间:2023-05-17 16:38:20 作者:曹czj 材料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篇一

;

按照召开度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要求,我于近期仔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检视,不断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仔细思考强化与改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与举措。在此,结合思维与工作现实,谈谈个人的体会与感悟。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致辞、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安排,为我们当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要坚强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检视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刻了解了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现实要求,完整治解新形势下党的民族政策,准确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并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检视,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致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在思维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以现实行动与工作实效践行“两个维护”。要深入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的要求,深刻反思民族工作是否存在认识与实践偏差,进而把民族工作放在统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精心细致地当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更加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公路。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立的第一项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所有工作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阿拉善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与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要始终坚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政治领导、思维领导与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责任,不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维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安排上来。要仔细落实盟委关于强化民族工作的有关决策安排,把全面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引导力度,仔细细致当好政策阐释解读工作,全力营造理解支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浓厚氛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统计系统民族工作的主线,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学习与民族团结教育,完善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思路举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干部群众心里牢牢扎根,推进全盟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相关热词搜索:;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篇二

;

中央民族工作研讨材料

按照本次学习研讨要求,会前,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能力水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结合工作职责,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部署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同寻常,影响重大而深远,是一次指方向、定政策、鼓干劲、开新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形势,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下大气力领会透、理解深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归。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各民族一律平等写入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显著优势,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深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在全体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把握主线、着眼长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政治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我们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二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增进国家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是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增进各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我们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扎实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党员干部,要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切实将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文化文艺工作落到实处,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对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和学习,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落细落小、转化为我区宣传思想工作务实举措和具体行动。

二是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教育。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宣讲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求实效。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把握讲话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以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从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抓起,构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头脑。要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社会面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搞好社会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四是坚持做好维护民族团结新闻宣传报道,以凝聚思想共识增进民族团结。要精心搞好宣传阐释,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结合某地区的红色历史,传承草原儿女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图文报道、宣传片、微视频等,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民族理论创新成果的传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某地故事,营造形成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

五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建立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机制,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全区展陈场所和文化场所排查整治,加强舆情监测和研判分析,清理整治网上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错误言论,切实把工作做在前,把问题解决在前,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六是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立足我区文化建设实际,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积极提供优质文化产品,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文化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篇三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这一时代的重大课题,对其开展深入研究,促使其形成理论体系并以之指导实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既有学术成果就其概念、内涵、特征、渊源、形成机理、功能意义、培育路径等开展了多角度的细致分析。从研究情况看,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历史渊源、重要意义及建设措施等基本达成共识,但对其概念和内涵的见解却众说纷纭。概念和内涵的提炼是理论阐释的基础,既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知识体系,又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

一、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基于对我者和他者的相同及差异的认识,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民族归属和利益有所感悟,由此形成民族意识。因此,民族是一种拥有自我认同的人们共同体,认同则是民族意识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体现为一种群体认同意识,是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取得一致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但也有学者认为将意识的核心和关键界定为认同窄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从汉语字义辨析认同的涵义,先认后同,认表示认识、分辨、认知或承认,同表示相同、共同、参与,可见认同本身就具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状态的层次递进从心理学视角看,主体基于认知产生归属感,认识到他者与我者的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于是有了情感上的承认或价值取向上的认可,进而赞许和遵守,再到行动上的支持,构成一个从内隐的心理归属到情感依附再到外显的行动卷入的过程从认同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来看,认同并不是独立的、单一的、与世隔绝的,而往往是交叠重合着其他认同,相互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种认同也可能在某一个或某一类主体中和谐兼容、共生共存。那么,产生于社会存在的认同具有动态变化与相对稳定相结合、多元与共存相结合的特征,实际上可以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就是认同问题

正是由于认同的多元性和可兼容性,认同的内容和维度也是宽泛多样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以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有研究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五个认同,并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持相同观点,但没有进一步论述,还有学者对二者的逻辑关系有不同见解,诸如认为五个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捍卫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线,或者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方式。回到本体来分析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决定着认同的关键维度。

二、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疆域内的若干民族,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滋养中,经过从自在到自觉的交往交流交融结合而成,发展到今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的人们共同体。若干民族是组成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内部单元,其结合方式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拥抱在一起,是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属性。无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还是特色各异的个体民族文化,几千年中华文明已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成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而这一本体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国内事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毋庸置疑的政治属性。因此,民族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

那么作为本体主观反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的关键维度应该由这三个基本属性对应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是对与主权紧密相关的最高层面的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对作为国家民族组成部分的56个亚层次民族的认同,还是56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可。文化认同同样包含三重意蕴,是对中华共同文化、精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及相互之间的认可和欣赏。政治认同则包括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要素,那就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政党。

对国家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政治认同,与现代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历史数千年未曾间断,其中王朝国家交迭更替,国家边界随着中原和草原、海洋、高原等边疆的互动而变化,国家称号随着不同朝代国家登场退场而变化,而自华夏起就出现的中国却始终存在,中国这一名词的涵义就是祖国。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对国家的认同是祖国意义的认同,既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现代国家,又是对在长时段历史中存在的中国这个曾经以松散政治文化为特征的文化体的认同,蕴含了更多的文化情结和情感传承,更容易引起人的共情。对制度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显著的成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对中国的政治权威或政党的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其所具有与的中华民族最广大群众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合理价值体系和有目共睹的历史执政业绩,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坚强政治保障。

这样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与五个认同不谋而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

主要矛盾支配和决定着事物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关注主要矛盾,紧抓核心内容,着眼于培育和提升五个认同的具体要义,落实于建设政治领域有力的领导核心、设计包容共治的合理制度,实现经济领域的共建共赢和社会领域的公平共享,凝聚价值共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以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等措施。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包容共治的特征,承认多民族的存在及平等地位,并且以设计合理机制保障各民族共同参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各民族群众平等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各项关乎自身利益事业的合法形式和途径,维护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系中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国家事务和建设,表达并实现自我意愿,是新时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也是共同体政治凝聚力的根源,能有效增强各民族对国家、执政党和政治制度的认同。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互利共建的经济制度有助于建立平等互惠的共同利益联系,确保长期稳定发展,彼此相向而行,产生深层次的认同,组成稳定的共同体。第三,实施机会均等、体现社会平等正义的社会政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共享的社会福利让全体国民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和保障,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也由此自然累积,培育公民对国家的主动认同和忠诚。第四,发挥文化的民族凝聚力,构筑团结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以文化认同为核心,以各民族优秀先进文化组成的中华文化为基础,不同层次精神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价值系统和意识范畴即为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又反过来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平等及和谐发展,有利于提升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升级道德体系的调节功能,使其跟上社会结构的变化速度,实现有机团结,维护现代社会整体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与中国国家建构多重逻辑紧密相关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与人心工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对于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增加、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环境中,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自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力,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先进和纯洁的政治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篇2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