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书法培训心得(模板5篇)

时间:2023-09-29 07:01:20 作者:ZS文王 毕业论文 2023年教师书法培训心得(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书法培训心得篇一

作为书法爱好者,一直深感自己的字写得不够好,常常想要学习更高水平的书法技巧。所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了支点书法培训机构,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书法培训。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

支点书法培训机构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耐心细致,课程设计合理,让我收获颇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到了规范的字体结构、恰当的用笔姿势和掌握了毛笔书法中必备的基本技巧。同时,老师还时常讲述一些书法背后的历史文化,让我对书法更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

第三段

除了老师的教导,支点书法培训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具齐全,课堂气氛很轻松温馨,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很多,这种氛围让我感到非常的舒适和温暖。

第四段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所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和价值。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是养心修身的好方式,还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历史意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书法学习和书写过程中自我领悟和体会。

第五段

总的来说,支点书法培训机构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书法的地方,这里不仅提供了优秀的教师和教学环境,还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书法的蕴含精神和文化内涵。我相信,在这里学到的技巧和理念,定会让我在未来的书法创作和实践中更上一层楼。

教师书法培训心得篇二

10月16日听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刘小龙老师的讲座,刘老师的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富于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次收获颇丰,由于接收的信息量太多,不能一一消化,害怕遗忘,回来总结了一下,及时记下感受。

一、要想学好书法必须要注重文学修养

由于书法是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以古人的诗词和文学作品作为主要书写内容,因此,刘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作品内容多为诗词文赋。我不是很喜欢古文,以前学的那点东西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刘老师不管拿起哪一张,说到相关的文章,总是信手拈来,可见他的文学修养之深。他强调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应具有双重美感,不仅表现在其笔墨技巧、结体和章法上,书法内容的选择是否妥当,格调高下与否,是否能体现作者的情趣也是极其重要的。而作者对其所书内容的理解越深,学养越好,给人的美感就越好越多。

我们常说写字就是写性情,写修养,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写不出意境,举例:《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这就是写性情的一个最好的证明,刘老师说:我们没有这种感受,也写不出这样的字,而作者写到后来的几个字,“呜呼哀哉”,已经写不下去了,可以说泪水和墨已经混合,手也发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心情导致创作者没有写完,我们只能凭大致的感受是写的这几个字而已,更加衬托出作者的心情,书法和情景的高度融合。我们只有对历史、文学等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文学修养,不然就会闹出笑话。

二、临摹有技巧

写书法的人一开始都是临摹,这个我们都知道,但是我总临摹不好,不明白个钟原因。这次刘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临摹技巧:

1、一眼看去,找到字的五官,占得位子大小,笔画的粗细对比。想来这是个简单的是,但我在临写时,学习字帖,把字帖看得很“死”,不懂灵活,往往看字的部件占在田字格的哪里,过细过死。当天回来我就用刘老师的方法指导孩子,效果不错。

三、学会创新

我们平时都是在格子里写字,或者折纸来写,格子里的字整齐,但有点呆板,不用格子呢?看起来有不怎么好看。刘老师的小楷写完后,把一排一排的字折叠起来,用毛笔在折痕处轻轻描线,如果字的笔画超出线条,则短线,横排过了有描竖排,打开一看,不但格子整齐,而且字显得灵动,比呆板的格子漂亮多了。这些都打破了我们平时的常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次培训学到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没有一一整理完,我还需要边学边实践,边实践边学,恨不得现在就去体验一番再说。

教师书法培训心得篇三

我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书法技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邀请了书法技能高超的老师为我们培训,为教师们创造了学习硬笔书法的机会、此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从未想过还有机会去接触硬笔书法。

以前的我都不知道写字还有那么多讲究,还要讲究平衡以及笔法、通过培训,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字体存在不少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写字要写方方正正、写工整,现在才发现写字还有很多讲究,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的书法老师从基本笔画入手,为我们讲述了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并演示了书法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同时教给了我们正确的习字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姿势、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横、竖的写法、每一个笔划都需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写竖画有垂露和悬针、看似简单的笔划,写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加以更多的练习、我们边听边加以模仿练习,老师为我们的字给出指导,帮助我们很好地明白应该如何标准地写字。

此次培训对于我的影响很深、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由于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书写习惯,我感觉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会多加练习,我要学着去体会练字的技巧,扎实地练习、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教师书法培训心得篇四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教师书法培训心得篇五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盲人书法培训班,这是我生活中的一次难得的体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不仅对盲人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这次盲人书法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培训前的疑虑

首次报名参加盲人书法培训,我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掌握书法技巧,担心自己在漆黑的世界里是否能够通过触觉来感受到笔墨纸砚。然而,当我走进培训班的第一天,我的疑虑很快就被冲散了。

第二段:触觉的奇迹

在盲人书法培训班里,我遇到了许多盲人书法家,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和作品向我们诠释了触觉的奇迹。他们告诉我,触觉是盲人书法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触摸笔、墨、纸的质感,他们能够感受到字迹的笔锋肥瘦、纸的水分湿润程度,从而准确地掌握书法技巧。他们的故事让我对盲人书法充满了敬意,也让我明白了残疾并不意味着无能。

第三段:盲人书法的艺术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盲人书法的艺术内涵。盲人通过手部的触觉来感知材料的特殊性质,有效地运用厚重的墨迹、粗细相间的笔触和灵动的用笔,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盲人书法家们告诉我,盲人书法注重笔墨的纵横运用,力求呈现出一种内敛而奔放的美学风格。这让我对盲人书法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

第四段:盲人书法的乐趣所在

学习盲人书法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升华,更重要的是找到其中的乐趣所在。在盲人书法培训班上,我发现许多盲人书法家在创作时充满了自由和快乐。而这种快乐正是来自于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热情。通过盲人书法的练习,我也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快乐,无论是画一幅字还是一幅画,都让我沉浸其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焦虑。

第五段:盲人书法的启示

盲人书法培训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努力和锻炼,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果。我看到了盲人书法家们不畏艰辛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了优秀的书法家,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勇气。同时,这次培训班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无私奉献和友爱的重要性。在培训班中,盲人书法家们不仅愿意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经验,也乐于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这让我明白了友情和合作的力量。

总结:

通过这次盲人书法培训,我对盲人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盲人书法的触觉奇迹,认识到盲人书法的艺术内涵,发现盲人书法的乐趣所在,同时也从中收获了关于努力和友爱的启示。通过这次珍贵的学习经验,我深深感受到盲人书法的魅力和力量。我相信,将这些心得体会付诸实践,我一定能够在书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