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才能老舅(模板16篇)

时间:2023-12-27 20:28:10 作者:笔舞 自我介绍

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准确的论述和丰富的内容。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既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有思辨性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我的才能老舅作文

父亲一直念叨着想去看看他唯一还健在的一个长辈,他的小舅妈,我的老舅奶奶。以前每年父亲都会去一到两趟,只是现在,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长时间的乘车。因此,我们兄妹准备利用假期替父亲去一趟,了却他老人家的心愿。临行前,父亲给了一些钱,又翻箱倒柜找了好多的东西,吃的喝的自不必说,竟然还有一大包旧衣服,我觉得父亲真是糊涂了,都什么年代了,即便是农村条件差一些,也不至于捡别人的旧衣服穿,我一直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旧衣服,怎么好意思拿得出手?但为了不让父亲生气,我们只好一股脑儿全装上车,想着到时候找个地方扔了算了。

出了城,越走越荒凉,大约一小时后,柏油马路没有了,全成了土路,山路崎岖、颠簸。同行的小侄女吵嚷着要回家,招来她爸爸一顿痛斥,她生气戴着耳机听歌不再叽叽喳喳了,车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因为刚下过雨,外面倒是没有多少灰尘,我放下车窗,吹吹风会让因颠簸而引起的恶心感稍好一些。路的两旁都是山,除了一些耐旱的不知名的野草之外,几乎没什么树木,山涧低凹处,偶尔会看见几户人家,院落周围绿树成荫,三三两两的犬吠声,给这贫瘠静默的山脉增添了几许生机。久违的熟悉感将思绪拉回到了童年,记忆深处关于老舅奶奶的一些原本模糊的印象渐次清晰,据说她年轻时非常漂亮,出身于大户人家,家门兴旺,家教严厉。所以当跟她同龄的小女孩都不再裹脚时,她却因为母亲依然崇尚三寸金莲,而不顾她的哭叫果断给她裹脚。十六岁便嫁于老舅爷爷,那时候舅爷爷家也是方圆百里的大户人家,原本门当户对,家境富裕,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不料没几年,各种运动接踵而至,舅爷爷因遭到批斗积郁成疾,不久便离世了。其时,舅奶奶还不到四十岁,一直没再改嫁,用她那一双残疾的小脚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拉扯着七女三男十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说起来,我与她仅仅是一面之缘。

应该是三十年前吧,有一年春节,父亲指派哥哥替他去他的外家(我们管娘舅家称为外家)拜年,因为担心路途孤单,哥哥拉我给他作伴,那时候拜年的礼物就是一包点心或者一瓶罐头、白砂糖之类的,父亲早已算好了,二十多家,满满的两包礼物挎在自行车后座两旁,后座上放一块垫子便是我的座位,我们兄妹二人一大早就出发了,遇到上坡路,我们就推车走,太累了就在路边坐着歇会儿,就这样走走停停,快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虽然是个小村子,三四十户人家,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商店、小药铺,学校等应有尽有,家家门口都贴着红艳艳的春联和五颜六色的门钱,窗户上贴着各种花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挂着纸糊的灯笼,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好看极了。我们遵照父亲的指示,先从年龄最大的舅爷爷家开始挨次拜年。路上哥哥就叮嘱我,这里的习俗,无论到谁家,都得吃顿饭,,所以在每家都少吃几口,别在一家吃饱了再到别人家吃不下了,是失礼的表现,主人会不高兴。很奇怪,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一般,每家都是一碗猪肉粉条,一碗炒猪血煎饼,可都是我不爱吃的,勉强吃一两口就好,最后到了老舅奶奶家,一进院门就感觉和别人家不一样,虽然只有两口窑洞,但院子里非常干净,我们被让进了一口窑洞,窑洞冬暖夏凉,一进门一股热气扑面而至,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个很大的柜子倚墙而立,一张土炕,炕中间摆一个小炕桌,上面放着瓜子花生炸油果,简洁干净,纤尘不染。挨着炕沿边是一个火炉,炉火上坐着茶壶兹兹冒着热气。老舅奶奶对我们非常热情,赶紧让我们上炕,端茶倒水,寒暄一阵后,她出去了,不一会儿,便端来两碗荷包蛋,好香啊,终于不用吃讨厌的猪血煎饼了。也许是因为美味的荷包蛋,也许是老舅奶奶的慈眉善目,也许是她那双怪异又可爱的小脚,反正那次拜年,于众多的亲戚中我只记住了那个小脚奶奶。

在我零零落落的回忆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老舅奶奶的村子,却与我记忆中的那个村庄大相径庭,到处是坍塌的窑洞,无人居住的院落,学校、商店、药铺等的旧址都还在,却已破败的不成模样,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大片的.耕地荒芜,长着密密麻麻的野草,整个村落死气沉沉,让人怀疑是否还有人在此居住生活。还好,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老舅奶奶坐在门前的矮墙上,空洞的眼神注视着我们,走近了,我们打招呼,她认出了哥哥,哥哥给她介绍我,或许是耳朵背了听不清楚,或许是听见了也无法想起我是谁,她只是茫然地看着我笑了笑。我们想搀扶她,她却拒绝了我们的帮助,拿起旁边立着的双拐,腰弯的几乎就是九十度,颤微微地、慢慢的迈着小脚一步一步往屋里挪,黑乎乎的窑洞里,还是当年那几件家具,唯一变化的就是添了一套沙发,那种样式很古老的布沙发,很旧、很脏,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了,哥哥扯着嗓子和她聊天,好半天我才听出些门道,女儿们早已出嫁,经济上好像都不是很好,大儿子十几年前因涉嫌一起案件而逃之夭夭,至今毫无下落生死不明,二儿子在城里,前几年接她去住一段时间,她住不惯也放心不下有点残疾的小儿子,便回来了,如今,母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村子里有点能力的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如她家一样贫困潦倒的十来户人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打算回去,她却坚决不让走,一定要等她儿子回来给我们做饭,吃完饭再走,看得出她绝非客套敷衍,而是真心实意想留我们,无奈,我们只好等,不为一顿简单的饭,而是为那份热情诚恳的心意。等待的期间,我小心翼翼地提出想给她老人家拍些照片,原本想着她会拒绝,没想到她很高兴,很配合。三个小时过去了,她的小儿子,我的小表叔终于回来了,我说就给我们做荷包蛋吧,很快,就做好了,每碗里两个鸡蛋,放了点肉臊子,撒了点葱花,和三十年前的一模一样,遗憾的是却没吃出当年那个味儿,嗓子里似乎卡了什么东西,噎得难以下咽。吃完饭,时候已经不早了。我们赶紧告辞,这次,她没再强行挽留,只是坚持要送我们上车,又一步一步挪到大门外,车开出好远,我回头,看见她依然站在那里,弓着腰,拄着双拐,定格成了一幅画,背景是残破的窑洞,那么凄凉。

回来的路上,我们谁也没说话,也没有放音乐,静静的,只有车碾过路面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像是碾过心脏,那种压抑,无以言说。

我的才能老舅作文

我的舅舅长着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还架着一副金丝框眼镜;一个高高的鼻子下面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别看他文质彬彬的是个硕士,还是一位十足的篮球迷。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姥姥家。一进门,我就听到“哦!太好了,又进球了!”我定眼一看,哦,原来是舅舅在看nba篮球赛啊!我来到我的房间准备写作业,可刚拿起笔,就又听见客厅里传来的叫喊声“太好了,又进了,这队的队员真是太棒了!”我愤怒地走出房间来到客厅,拍了拍手舞足蹈的舅舅的肩膀:“舅舅,我正在写作业,请你不要大喊大叫的,行吗?”他不但没有答应我,反而给我讲起了刚才那个精彩进球的一幕,我马上打断他的话:“舅舅,我要去写作业了,你别再喊叫了。”说罢,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我的`房间,继续写起作业。

吃完饭后,我和妈妈准备回家去,刚推开门就看到旁边正在兴致勃勃看球赛的舅舅。如果他支持的球队赢球时,他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输球时,他会垂头丧气,叹声不断。我可真佩服我这个全神贯注的“球迷”舅舅啊!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能体会到一个人对自己喜爱事物的执着追求。如果我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学习中去,我想,我会更加完美。

我的才能老舅作文

我的老舅是个“大小孩”,更是十足的电视迷,就拿那天在他家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舅妈在厨房里准备丰盛的午餐时,发现没有鸡精了,便叫我老舅去买。

老舅像被电视节目勾住了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像尊雕像似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可嘴里却又在叫我:“乖侄子,帮帮忙吧!”“不行,舅妈叫的是你,又不是我!”我不服气地说。

这时舅妈又催老舅快去。老舅悄悄地对我说:“来!石头、剪刀、不,谁输谁就去!”没办法,谁叫他平时老师收买我呢,只好跟他pk一场,没想到老舅输了!他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电视机,一溜烟地跑出了家门。不一会,气喘吁吁地回到了家,吧东西扔给了舅妈,转身又跑向了电视机。就在这时,舅妈瞪着黑葡萄般的眼睛走了出来,对着老舅骂道:“你老糊涂了呀?把鸡精买成了盐。”老舅这时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傻乎乎地望着舅妈一个劲的笑,又朝我伸了伸舌头,弄得舅妈苦笑不得。

我的老舅真像个“大小孩”,他可是我们家最有趣的“生活调料!”

我的才能老舅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人,做着平平常常的事。就是这些普通的人,这些平常的事,却常常发出火花,令人佩服。我的老舅便是其中一位。

我的老舅高高的个子,膀大腰圆,戴着一副眼镜。整天乐呵呵的,好似随时有喜事从天而降。

有一天,老舅钓鱼回来,只见他左手拿着钓鱼杆,右手提着水桶,腆着肚子,像个凯旋的将军。刚走进小区,看见一个小男孩的自行车坏了,小男孩看上去很着急的样子。老舅二话不说,放下东西,走过去问:“怎么了,小朋友?”老舅露出关切的目光。

“车子刹车手卡住了,我掰不开。”小男孩如实地说。

“别着急,我来帮你修。”老舅连忙去车库拿来工具箱,然后,拧螺丝,拆车,组装,累得满头大汗。“车修好了,骑上试试。”老舅用手背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说。

“又灵便又轻松。”小男孩高兴地说,“叔叔,这是给你的修车钱,5元。”

“咦,这小朋友,谁说要你钱了?”

“可……”小男孩脸都红了。

“小朋友,叔叔修车不收钱的,快骑上走吧。”

“谢谢叔叔!”小男孩说,眼神里满是感激。

老舅笑眯眯地看着小男孩离去。

老舅是个热心肠,谁家水龙头坏了,谁家电灯跳闸了……他都会去帮忙。老舅还是个十佳优秀志愿者呢!

世界上的.美无处不在,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我们身边。美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觉得老舅是最美的人。我要向老舅学习,做个最美的人。

我的才能老舅作文

大年初三,我们全都聚集在姥姥家吃饭。

老舅见到了知音——爸爸和老姨夫,那家伙,三个人左一杯又一杯地喝开了。

吃完饭,老舅明显醉了。只见他脸通红,走路摇摇晃晃,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一进屋就向床扑去。他看见弟弟坐在床中间,便用头撞开弟弟。这是老舅自创醉拳的.第一招——头撞金钟。

过了一会儿,老舅要带我们去家乐福买玩具和小食品。栏了辆出租车带我们上车。这时候车颠了一下,老舅使劲推着前面的座位,不满地大叫:“慢点开!”这是第二招——力推华山。

到了家乐福,老舅给我们买了一大堆小食品、玩具和文具。结账时,妹妹的一盒芭比掉在地上,老舅猛地一拎,把娃娃提起来,还酒气熏天地说:“结……那个帐!”这是第三招——鹰拎小兔。

回来时,二姨和二姨夫来姥姥家做客。老舅把我们小孩儿赶下桌儿,和二姨夫大喝一通,还说:“二姐夫,单位谁……敢欺负你,找……我哦!”二姨夫临走时,他不时重复这句话,舅妈一个劲儿地捅他说:“这是二姐夫……”二姨夫没办法,点头说:“是是是……”这是第四招——摸猴肚。

平时温文尔雅的老舅,喝醉了却变成这样。老舅,下回少喝点儿!

我的才能老舅作文

先说说我老舅,他只上了高中,有一次我去他们家,老舅、舅妈和妈妈带我去大地里看老舅家的庄稼,玉米长得非常高,啊!比老舅还要高,舅舅说:“在撒药时很容易落入嘴里引起中毒。”看到舅舅的生活,我问他为什么不考大学,他说:“我是一念之差呀,在你妈妈大学毕业工作后,一个月才挣100多块钱,当时我想,读大学有什么用呢?我不顾大家的反对,高中毕业就回家了,想早点挣钱,没想到没有知识,真是找工作都难啊,哎!我真后悔。”

我问妈妈为什么不考研继续读书,妈妈说:“因为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觉得已经满足了。”

最后是老姨,她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研究所,后来她认为那不是施展她才华的地方,所以就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去了深圳打工,然后边打工边学习,考上了研究生,现在老姨和老姨父在深圳安了家、买了车、开了家自己的公司,生活得很幸福。我问老姨为什么一定选择艰苦的考研,而不像妈妈那样安于一个稳定的工作。她说:“因为我有我的理想。”老姨直到现在还在学习,她又自学了日、英两种语言(她原来学俄语)。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现在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了,而快鱼吃慢鱼,是思维的更新,是观念的改变,思维和观念将决定明天的财富和命运。

我的老舅奶奶散文

老舅大我八岁,个头却不高。我八岁的时候老舅十六,也就长了十三四岁孩子的个头,但却聪明得很,是我儿时最亲近和崇拜的人。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去姥姥家。姥姥家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小龙湾。每当获得妈妈的允许去姥姥家,便头天晚上就开始折腾,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亢奋得跟中了邪似的。第二天天不亮就和大我一岁的哥哥早早上路了。走出县城的土围子,一直向西,一条土路,偶尔见几挂大车和三三两两的人赶路上县城的,到乡下串亲戚的,还有一伙一伙去县城外摸鱼的,捞鱼的,截鱼的,抓蝈蝈的,逗蜻蜓的,剜野菜的,采地耳(地上长的类似木耳的一种菌类植物)的,抓唱雀的,抓蛤蟆的……成群结队的孩子们,走不了几里地,就会隐约望见那棵高大的老槐树,树下就是姥姥家了。

姥姥有很多儿女,这很多的儿女又有了很多我们这样的孩子,年龄相仿的我们常聚在姥姥家,老舅就是我们的“头”。不单因为辈分,还因为老舅懂得多,胆子大又知道护着我们,是个当“头”的料。无论我们谁在姥姥家的村子挨了欺负,老舅都会替我们撑腰。无论我们问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也都能说出个道道来,现在想起来很多都是他信口蒙的。其实,那时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答案,至于正确与否就不重要了。

“老舅,老刘家门口怎么放一个碾盘啊?”

“哦,那是生产队放的,是来压老刘家的。”

“为什么压他们啊?”

“老刘家是大地主,是个坏东西。”

“地主都坏吗?”

“嗯,狗地主,没好东西。”

“那他家的二凌子怎么长得那么好看啊,不像是坏人啊。”

老舅的脸腾地红了,说话也有点结巴了:“她……她应该不坏……坏人长不了那么好看。”

“老舅,你是不是稀罕她啊。”

“……别瞎说。”

“我知道你稀罕她,昨儿黑,我都看到你拉她的手了。”

“……不许对别人说啊,尤其是你姥爷,说了我就再也不带你玩了。”

“嗯,我知道,我不说……那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老舅会讲故事,绘声绘色的,还会出谜语,都是姥姥教他的。

“那就猜个谜语吧,猜对了再讲……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

“桌子,这个猜过了,出个新的。”

老舅的眼睛在院子里转一圈,想了想,摇着头说:“石头层层不见山,道路弯弯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雪花纷纷不觉寒。”

……。

见我猜不出,他就提醒,“在下屋里放着的,石头的。”

“磨!石磨!”

……。

“我给你讲个石磨盘的故事吧,就是咱这龙湾河(辽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小龙湾村,状似一弯月牙)的真事儿啊。”

……猪丢了,鸡跑了,房子冲倒了,大家怎么也想不出张子孝家有什么宝贝了。

这时,年长的自言自语地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了,子孝,快用门板把你娘抬来。’于是,张子孝领着大伙把老娘抬了来。老娘从门板的缝隙里摸索着抠出一粒麦子来,放到磨眼里,张子孝轻轻一推梨木的推把,磨自己就转起来了,雪花般的.白面哗哗地磨出来了。从此,张子孝就成了方圆百里响当当的大户,盖了房,买了地,又娶了媳妇,又有了孩子。”

“老舅,那个磨呢?现在还有没?”

“这样过了很多年,张子孝的老娘无病无灾地睡着觉就走了,安安详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盘磨也像两块石头长在了一起似的,不转了。张子孝把他娘连那盘磨都埋在龙湾河的沙丘里了”。

老舅是个孝子,我们这些晚辈也都懂得孝顺父母,不知是天生的还是被这个故事熏陶的。

老舅和二凌子好了很长时间姥爷也没有发现。老舅很聪明,什么事做得都妥帖。但终有一天,这个事还是暴露了,而且暴露得很悲壮,豪情万丈的,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老舅当年的举动佩服得五体投地。

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7、8月份,家家存粮少,新粮又没有下来。大家都饿肚子,但都勉强能挺过去,可刘地主家就不行了。他家自留地少,分的粮也少,还是地主成分,上头偶尔有救济也没有他家的份儿,四个女该,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过了正月就上顿不接下顿了,反正没饿死就是了。二凌子饿倒在路上,是老舅把她救活的。7月下旬,地里的玉米刚定浆就开始被人偷了。一直偷到一个月后事发的时候。开始是隔着丢,这块地丢点儿,那块地丢点儿。后来就成片地丢。姥爷是队里的队长,看丢得厉害了就自己去“看青”,不定时地出去,有时是凌晨,有时是前半夜,有时是后半夜,下足了功夫,可无论怎么“看”也没有抓住偷玉米的。姥爷和队里的头头们弄得灰头土脸,懊恼不已。最后没办法,只好采用下策,挨家挨户地搜,看谁家有不正常的扒下来的玉米皮和啃过的玉米芯。最终,这个点在刘地主家爆发了。在刘地主家房后挖出的一大堆啃过的玉米芯湿乎乎地堆在队部的堂屋里,刘地主脖子上吊个重重的牌子,低着头站在玉米芯堆的后面,接受着批斗。

“说,这到底是不是你偷的?”姥爷气呼呼地指问他。

“不是啊,真的不是。”刘地主吓得哆哆嗦嗦的。

“证据就在面前你还敢抵赖!我看不给你点厉害你也不会说实话啊。”姥爷说着,一脚踹在刘地主的屁股上,一帮民兵也呼地一下蹿上来要动手。这时,老舅涨红着脸站出来,“住手!”大家都被惊住了,“你们别打他,和他没关系,都是我偷的,偷完了我就放在他家的院子里……”那时总看打仗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什么的,老舅活脱儿电影里面的英雄一样。后来,姥爷才知道老舅是为了二凌子才去给他家偷玉米的,知道老舅喜欢二凌子,再不阻止就要出事了,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和一个天天挨批斗的地主家庭是不可能做亲家的。姥爷在“抗战”时就参加革命了,解放前因负伤回家的。满脑子都是革命,都是党、国家、老百姓,满脑子都是路线、斗争、阶级,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私利,或者根本就没有私利的概念。全国解放后,他为之负伤的原部队首长来沈阳,特地来看他,问他,要不要搬到县城去啊,县里的同志都在这,让他们帮你办下,再安排个工作。姥爷说,不,现在挺好的,比我苦的乡亲们多的是啊,我要带领他们继续战天斗地干革命!首长说,要不把孩子都办成县里的户口吧,将来也好能分配个工作。姥爷说,不,他们也不能特殊,我干革命是给穷人打天下的,又不是给他们争享受的。首长又说,要不让县里为你们家盖个大点的房子吧。姥爷说,不!现在比过去强多了,我是个党员,哪能给国家找麻烦,我过去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没有毛主席,哪有俺的今天啊!说着,热泪盈眶的。后来,首长走了,官一直做到了部长。姥爷到死一直做着生产队的队长,兢兢业业的,充实得很,从未听过姥爷有丝毫的抱怨。

老舅带着二凌子跑到县里的第二天就被姥爷带人给“抓”回来了。依姥爷的性格宁可把老舅打死也不会让他娶二凌子。姥爷逼刘地主把二凌子嫁出去了,嫁给县里一个剃头的老光棍儿,一个40多岁却有着60岁模样的男人。

老舅手巧,做什么像什么。编席子,扎篓子,织网子,插笼子,弄得快又好。二凌子还没出嫁的时候,老舅便和大舅学木匠,别人三年出徒,他半年就能自己报大工的活了。二凌子出嫁后,他再没摸过锯子。后来,姥爷做主给老舅娶了个媳妇,成分自然是好得很,人也老实,老实得不敢见人儿,家里来了个外人她就躲在门后不出来,不敢说话。后来包产到户了,放开搞活了,村里人因为离县城近,多做起生意来或到县里的企业去做工人了,渐渐地都把日子过得不错了。唯独老舅几十年守着那几亩地,自己拴了一挂车,偶尔拉点儿脚贴补家一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舅对此不以为然,见谁都随意笑笑便不吱声了。

几年前我来看他,舅妈说,你舅在龙湾河遛马呢。

龙湾河也许是这些年这里唯一没有多大变化的地方了。两匹马在河岸上悠闲地啃着草。河岸的一棵树下,草地上,老舅蜷着身子躺着,和龙湾河一样的姿态,弯曲着,静静的。看着老舅,我的鼻子酸酸的,又想起老舅不止一次讲过的龙湾河的故事。

很多年前,村里来了一识文断字的先生,一家几口落户到这里。建了一个大宅院,买了几十垧好地,靠收租过活。男的会算命,算命也不要钱,家里有花不完的钱。女的细皮嫩肉的,干不来地里的活,又没有仆从,只好自己学着做,其实,只为和邻里处处关系。孩子跟着先生读书。人们问他,怎么称呼您啊。他想了想说,你们就叫我龙先生吧。这龙先生扎根在这里就再没有离开过。人们猜测他是前朝的太子,是皇兄,是王爷什么的。反正不是凡人。龙先生去世的时候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对儿子说,我马上就要走了,我们家终于要出头了,记住,我死后,不要给我穿衣服,用白布裹着抬到村东的湾河,展开白布给我光着身子丢在河里……说完,龙先生就咽气了。两个儿子办着龙先生的后事。按龙先生的交代,把他用白布裹了,抬到湾河来。到了湾河,两岸早已层层叠叠地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兄弟俩犹豫了半天,总觉得不该把父亲光着身子丢到河里,让这么多眼睛看着光着身子的父亲,我们这两个儿子不成逆子了吗。于是就搭了个席棚,给父亲穿上了一条裤子。展开白布,龙先生顺着布面滚落到了湾河里。一会儿,只见湾河上腾起一道白光,白光里,一条小龙腾空而起,直向天空冲去。到达半空的时候,小龙便飞不动了,只见什么东西死死地缠住了龙的尾巴,原来正是龙先生穿的那条裤子。小龙拼足了力气也无法摆脱那条裤子,最后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一头栽进河里,慢慢地化成一片白雾消失在水面上。从此,这湾河就成了今天的龙湾河,湾河边上的这个村子就叫小龙湾了。

看着河岸上躺着的老舅,我想,老舅尽管不是龙种,但和那个传说中的龙先生很有几分相似。人都有很多潜能的,只要给他适合的土壤,也许人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至少是可以风风光光地活着。那么,同样缠住老舅的那条裤子是什么呢?我说不好。假如他出生在那个首长的家庭,假如姥爷到县里去工作了,假如老舅有了县里的户口,假如姥爷不去干涉老舅和二凌子的恋情,假如有个高人能开导一下颓废中的老舅……老舅也许都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我听着这些近乎哲理的话,真不敢想这是从老舅嘴里说出的,看来我的肤浅是没办法读懂老舅的。

如何才能让我的网站更受欢迎

例、《红楼梦》有一句流传的话:“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可见,失却诚信,何谈信任?相反,人有诚信,朋友,朋友间便可产生信任。课文《记王忠公逸事》讲王忠公用木盒为友人保存珍宝,友人来取时“封识宛然”。诚信是信任的基础,当朋友有诚信时,他许下诺言是会遵守的,他是你心底最后防线,你会为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放心、骄傲。(《人要有诚信》)。

借用法一: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名句、语句、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我们学过《红楼梦》中的节选《葫芦僧判葫芦案》,故而引用了“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而这句话中的“信口甜人”又与“诚信”密切相关,故而引用。

例、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中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我却觉得我的那四年,洋溢着树叶成长的味道,不经意时感觉到,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陈滢《树枝成长的味道》)。

借用法二:先简要的有选择性地叙述课文故事,后面一是用叙述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正面或反面(往往是反面)谈体会,从而与中心思想或话题相系,如例2中简单地回忆了《更衣记》中的故事,指出“甜而稳妥”、“甜而怅惘”,再联系自己的“那四年”,“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再具体在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那四年”:“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二是用议论将所揭示的话题与主旨相结合,产生一种论证的气势,如例1用《记王忠公逸事》中王忠公为友人保存珍宝之事,简洁明了,再在后面加上一小段议论,就把“诚信”这个话题展示了出来。

三、将课文内容翻新,重新造写。

例、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黄广川《过清论》)。

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基本上来源于《六国论》开头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而标题《过清论》却来源于《过秦论》,从而显得新奇独到,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深厚的文言功底。

例、客不在多,有“长”则名,菜不在新,有鳖则灵。斯是醉室,惟吾嗝馨。不辨叶子绿,但觉红花青。谈笑尽靓女,哪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经”。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实是醉鬼窟,自诩“醉翁亭”。厚颜曰:“何醉之有?”(《醉室铭》)。

这是一则将课文内容翻新的典型材料。我们已经学过《陋室铭》,作者利用这一体式,结合现实,又“仿写”了一则《醉室铭》,可谓绝妙。它不仅带有《陋室铭》的韵味,更有现代气息:“谈笑尽靓女,哪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经’”(好一个权钱色三位一体的昏官形象!);“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好一个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嗜酒如命的酒徒形象)。最后还厚颜无耻地称自己的小屋为“醉翁亭”,说自己“何醉之有”。这篇《醉室铭》主要是用来讽刺当代的一些贪官污吏,吃喝玩乐全线出击,却不解决劳动人民的实际问题,却不务正事。

例、常记酒店日暮,喝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屋,误至垃圾深处。呕吐,呕吐。惊起苍蝇无数。

例、学校考试无数,学生应考有术。深夜答案书,误被父母擒住。好苦,好苦。明日考试没谱。

这两首词均是在学习了李清照《如梦令》后填的较成功的词。第一首讽刺酒鬼喝醉后误入垃圾坑,弄得蓬头垢面,真是让人“呕吐”,最后一句“惊起苍蝇无数”则是神来之笔,形象生动而多有警示作用。第二首则直接批判一些学校考试的佳句,开头两句点明了无数次考试也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知识,注意这不是正面的东西,而是如何作弊的技巧。晚上回家翻答案书直接抄写答案书,却被父母看见,真是“苦”啊,这样,第二天的考试肯定没有谱。实是批评不学无术的学生,同时也对学校教学工作中重应试教育的局面进行了较隐晦的批评。可见这两首词都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

例、网络空间,自由身在,虚幻缥缈。看聊天室内,美眉多娇;网络游戏,刺激奇妙;论坛上下,交流技巧,欲与世界过过招。须某日,若离开网络,心痒气躁。

本例是作者将现代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情况用《沁园春》这个词牌来填的一首词,显得雅致有古典情味,而且押韵也较成功,是一首相当不错的“词”。暗用《沁园春》这个词牌的格式,对网络中通用语言把握得非常准确,寓贬于恢谐之中。

文档为doc格式。

如何才能让我的网站更受欢迎

美容护肤专家提示,每个人的面部五官都不可能十分完美,或多活动会有一些小瑕疵,例如鼻型不是很精致。那么,如何做才能让鼻型更完美呢?今天,就为你介绍几个化妆技巧,让你轻松拥有完美鼻型。

小编告诉你必备妆前技巧。

1、清洁肌肤后,使用滋润的护肤品,不仅可以滋润肌肤,为肌肤锁住水分,让肌肤由内而外散发自然的光彩,还能让妆容更持久。

2、在上底妆前,使用毛孔修饰产品,特别是有黑头和毛孔粗大问题的肌肤,它可以达到毛孔隐形的效果,让妆容更看上去更完整、更精致。

stepa:不同色号的粉底修饰。

技巧:先在鼻梁上涂抹浅一号的粉底液进行初步修饰,再在鼻梁两侧涂抹深一号的粉底,在底妆上就开始打造鼻子轮廓。

tips:不同色号的粉底分别涂在鼻梁和鼻翼两侧。

stepb:高光更显立体。

技巧:底妆后打亮t区肌肤,令脸型看上去更立体。然后在鼻梁上以打圈的动作扫高光,注意扫的方向一定要纵向,因为这能够从视觉产生直直的线条感在延伸的效果,以此打造高挺笔直的鼻子,突出立体感。

tips:直扫高光粉可以令鼻梁显笔直,鼻子更显立体标致。

stepc:鼻翼两侧打造阴影。

技巧:先在眉头和眼头之间的凹陷处,使用修容的产品,制造该区域的凹陷感,让眼睛更深邃,鼻子就会更挺拔了。再在鼻翼两侧扫上阴影粉,配合打了立体高光的鼻梁,鼻影能令妆感更自然,呈现360度的立体妆感,而不是平面的观感。

tips:在鼻梁两侧涂上阴影粉,从视觉上与鼻梁形成对比。

上文介绍的化妆技巧,虽然不能像整形一样让你一劳永逸,但只要你掌握化妆精髓,想要让鼻型更完美也就不是难题了。如果你的鼻型不是很完美,那就赶紧来试试这些化妆方法吧。

亲人的作文:我的二老舅

我的姐姐是一位高2的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17岁在班里当学习委员。

她虽然学习的担子很重但再别人需要帮助是他总是挺身而出。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看姐姐,姐姐与一位女同学做在位子上,只见姐姐用手指点这那位女同学,女同学一边听着一边点头,我与妈妈大声的叫姐姐,但她似乎是着了魔似的,坐再位子上与那位女同学说的正投机,我们怎么叫姐姐都无动于衷,我终于忍不住了,走进了姐姐的教室拍了一下姐姐的肩膀,姐姐似乎吓到了,惊叫一声,回头一看是我,说:“你们怎么来了?”“你说我们能不来吗?像你这样一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的人,我们全家人都担心着。”姐姐看着我们这么着急的样子,不知怎么她扑到了妈妈的怀里。接着说:“妈妈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妈妈听了姐姐的话轻轻的抚摸着姐姐的头似乎再说:“没设么只要你愿意我们都回支持你的。”

看我姐姐就是一个爱学习又是,热与助人的人,她经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老舅奶奶散文

在满目的翠绿中、终于铺展开了老舅生命里的大红地毯。穿着簇新挽着如花似玉的新娘,和天下所有的新人一样幸福的接受着人们的祝贺。

那一刻,他挺直了一米八零的身板,象一棵参天的白杨树,洒脱、帅气,略闲疲惫的神情自信地充满着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虽然与身边这个尚还稚嫩的脸庞有着几多的不和谐,但很快就被那炸响的鞭炮、和期待很久的热闹场面所代替了。这一天让我们等的太久了……老泪纵横的母亲终于喜笑开颜了。

和对弟弟的愧疚。

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时,就常常听起母亲泪水涟涟的说起不得不离家的往事。幼小的脑海里便经常有一个瘦弱的身影浮在我的`脑海里。没有经历过贫穷的年代,也没有经历过因饥饿而产生的那种前胸贴后胸的切肤之痛的我,能体会到当年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孤苦无助的困境。那时还是半大孩子的老舅自己浮肿的没了型,却忍饥挨饿把省下的粮食和衣物送给饿的哇哇大哭的外甥们。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多么希望漂泊多年的他早点有一个能够歇息的港湾。

多年后老舅一直却没能够娶妻成家,尽管这几年出外打工有了点积蓄,但不久姥爷就病世了,临终前他老人家紧紧地拉住心爱地小儿子的手,却没能吐出半个字……老舅诠释了那双弥留之际的眼神中的全部内容,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后来白发的母亲气愤的面容、手中的拐棍不住的捣着地,使他看清不知什么时候父母的屋里东西已经是被搬的空无一物了。办完姥爷的后事,老舅再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搀着此时哆嗦个不停的母亲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这个令他们伤心不已的家。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艰苦中却倾尽所能地为老人营造出了一个祥合、平静的晚年。而这时候就更没有姑娘肯嫁给他了。

最终在30好几的年岁里,债台高筑的迎娶了这来自偏远山区,年龄相差悬殊的“金凤凰”。对于年过三十好几的老舅,爱今天的不易,疼惜着年龄还小的妻子,从此在满足中轮开了臂膀,在厚重的土地里无度的“挥霍”着还算结实的身体,极力证明自己的能力来,来回报着支持牵挂他的亲人,弥补对娇妻的愧疚。农家婆姨,有几个不下地,不做活的?可我这个年轻的舅妈就是幸运的一个,也就越发显得水灵起来。可怜老舅没日没黑的劳碌,身体早已严重的透支,短短几年中,典型的老夫少妻的形象目不忍睹。沧桑无比的他笑的很灿烂很无奈也很满足。那生在穷山沟的金凤凰,却无农人的朴实与勤快,好吃懒做,不知疼惜丈夫,虚荣心已不能满足现状。她不断的迫使老舅写信给我们索要钱物,可是照样没能锁住她的心,贫穷的小院里喜悦还没散尽,便最终消失在令人绝望的一个清晨里,留下了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

就这样善良朴实的他任凭挣扎还是注定要被命运所嘲弄,原本血气方刚的汉子,在无奈中苦苦挣扎,折磨的直到失去了形状和尊严。

于是他的苦难和无奈又一次的成为浮在我们心头的阴云。

对老舅的感激之情,母亲一生都没法释怀。年已七旬的她为了尽可能为可怜的弟弟做点帮衬,整日佝偻着身子,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都将她所有的光阴锁在70平米的房间里,埋头忙碌着,一针一线,倾尽了一个年老体衰的姐姐对弟弟所有的关怀。生活上过的很简单,记得她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无论是什么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咽下七寸喉咙都是一样的。母亲眼里省下的一分一粒觉着都能给弟弟办上大用场。我们苦笑着看着她做的一切,难以向老人解释无情的现实,寄点钱,寄点物,是无法扶平老舅内心的惆怅和苦闷的。

母亲为弟担忧中日渐衰老。

在这一年的冬天,我们又见到了老舅。。

虽然十年的分别说短也不短,但我还是感觉他的样子似乎跟以前没有多大变化,肩挑手拎着农村人带的农产品。

初冬的落日最后一抹余辉撒在他满是风霜的身上,疲顿中透出千里探亲的寒酸,憨厚的笑容绽放在狭长瘦小的脸上,象朵憔悴的山菊花,让人看了难受,只是挺拔高大的身躯,已变得弯曲了。无情的岁月镂刻出几多沧桑。年迈的母亲早知道他的兄弟要来看她,激动得竟像个孩子一样的大呼小叫、跑前跑后;惹得一旁的孙子孙女们捂着嘴“吃吃”偷笑。

一个多么动人的场面,好久没见到老人家这么开心了!

欣慰的是侄儿已长大成人了,并且早已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一砖彻顶的二层楼也已在村落里建成。“好了、一切都好了”在喃喃的话语中,我们喷涌而泻的泪花,交织湮没在的那袅袅腾起的浓重烟雾中还有他的惆怅和叹息里。

我的老舅奶奶散文

老家有一句谚语:“立夏小满,盆满钵满。”,意味着已经进入夏季的多雨季节。而昨夜那场雨,来得确实有些突然、有些猛烈,像是天河决了口,瑶池穿了底,哗啦啦地倾泻了大半夜,直到四更天,她那狂暴的气焰才渐渐收敛。

时值拂晓,一阵阵凉风从山口那边奔袭而来,横扫了多日来残留的热浪,令人顿感清新凉爽。太阳被厚云遮盖,晨曦再也没有显露出来。近处,蒙山暗岭,难辨是云还是山,河水漫过了稻田,塌了好几处高高的土坎;远处,山岚环抱,好似山脚连着海,山顶连着天,曾经干涸的晒场也在一夜之间增加了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水潭。

这一天我起了个早,从爷爷住的老屋出来,到村口的桥头等班车,第一次翻山越岭去一趟长陵,在一个叫长安的地方去看望我的老舅公和老舅婆。

天空终于发白,东方泛起几朵红红的云霞,大山经过龙舟水的洗礼,显得分外的翠绿,土墙屋的小青瓦冲洗得一干二净,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养眼,河对面的那座寺庙在晨雾里忽隐忽现,幻觉里有点像韩国总统府——青瓦台。

村与村之间的土路,被雨水彻底的浇透,到处都是深浅不一的水坑,还有很多雨水漫过路面,是渠还是沟,一时间很难以辨认和区分;在通往村口的那条小道上,有了不少泥路上行走,赶去农田排水,或者清洗禾苗的农民,一个个焦急不已地穿着裤衩,打着赤脚,行色总匆匆。

经过村子的那条小溪,虽已爆满,却还是那么清澈,咆哮着向下游的濂河奔腾而去;旷野的空气依然是那样的清新,因为被雨水清洗过,饱含大量的水分,有着丰富的负氧离子,深吸一口,舒服得如同喝了一碗泉水兑蜂蜜。

山里人都有早起的习惯,村子里不时地可以听到孩子的啼哭,老人咳嗽发出的时轻时重的呻吟。而在村口桥头的那颗老槐树下,却还显得格外的寂静,只有三三两两几个准备去赶集的人,跟我爷俩一样,来到这老樟树下等车。

去长陵的中巴车每天只有两趟,错过早上六点的那一趟,就得等到下午二点。长陵镇距我们家的老屋约二三十里,少数年轻人那时就有了单车,他们赴圩都会骑单车前往。老人们为了节省很少搭班车,一般会选择抄近路步行。象我爷爷这样的老人,一年也很难得出去几趟,需要点啥,都是由年轻人去买,或者请人捎过来。

车来了,一辆老掉牙的柴油中巴车,爬个上坡浓烟滚滚,面色陈旧不堪,许多地方掉了油漆,刮上黄色的腻子膏,象个破旧的衬衫打上的几块补丁,车窗玻璃也残缺不全,用几块木板背上去也是一种替代,破损的几块玻璃用桐油石灰黏上,看上去也色彩斑斓。车上没有现代所谓的真皮座椅,只有硬邦邦的木头硬椅,尽管垫了几块海绵,但都残缺不齐,露出木底板。更为搞笑的是有张单人椅竟然放了二块红砖当坐垫。车上稀稀琅琅坐着七八个乘客,好在是下了雨,要不然,一个个总会灰头土脸。

中巴车一路颠簸着,跌跌撞撞的向长陵开去。尽管说路途不远,但尽是翻越大山,那个竹篙岽,鸡笼嶂,太阳关,可是出了名的九九八十一弯;在这样的路段开车就像走钢丝,老司机都不敢怠慢,若是初来乍到的外地司机,没有几个不颤巍巍,大抖擞的。

经过约莫一个多小时的慢牛式的攀爬,我们终于到了长陵镇。没想到的,这里竟然也是山,而且比我们老家更大的山。在那个年代不像现今,能够看到漂亮的县际豪华大巴,在那个叫车站的地方,稀稀拉拉停靠着几辆跟我们乘坐的这辆车同一个档次,开往周边省市和县域的线路少得可怜,在那里候车的人群,看上去也少之又少,且多为肩上扛着扁担或者竹篙。

听说到了长陵,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这时候,两个叫表叔的男子推着单车正在向我们靠近,笑嘻嘻的跟爷爷寒暄着什么。不久我们爷俩上了表叔的“车”。车子在街上徐徐骑行,因为没遮挡的,我们就在烈日下暴晒,此时最想的,是能够有一顶草帽。单车爬上了一个山岗,再骑过两条横排,下了一道陡坡便是老舅公的家。

老舅公一家九口人,除了老舅婆和大表婶两个女性,其余皆为男人,而且全都是“光棍”。一栋土坯房不算大,但也分为楼上楼下八间,厨房与楼宇是分开的,设在主楼的左侧,在楼房与厨房的连接处有一道不大长的雨廊,即便是下雨也能进出方便。楼房的正面有一块大大的泥土平地,既是门坪也是晒场,此时门坪里晒满了烟叶,一块块拱合着,橘红色的烟叶散发着一阵阵刺鼻的辣味,看不见一只蜜蜂,蝴蝶起舞翻飞。据爷爷说,老舅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靠种田为生,这种晒烟是他们唯一能够变换钱财的经济作物。所以,这里的所有农家都是种烟的老手,晒烟的行家。

到老舅公家里以后,我们自然就成了稀客,老舅婆、大表婶,进出匆匆,忙忙碌碌地张罗着。从第一餐晚宴开始,一共三天都是酒肉招待,山珍伺候,而且还特意为我们宰鸡杀鸭,舂粄推磨。爷爷喜欢两杯,每餐都喝得醉醺醺的,与老舅公聊的合拍,谈得甚欢。但在我听来,海阔天空的也聊不出什么精华来。每餐上了饭桌,老舅婆总会特意给我盛饭,帮我夹菜,外加一个肥大的鸡腿,或者鸭腿。我似乎有点受宠若惊,总是不敢轻易动筷,看看爷爷的脸色,生怕事后挨骂。

听爷爷说,这是乡下人接待郎分女婿的最高礼仪。那些鸡啊鸭的,可以吃,但不能吃得太多,只能是象征性的夹一夹,真正下饭的还是那些蔬菜,或者是野生菌类。还处在饥荒时月的我,当然不在乎有没有肉,只要香喷喷的米饭,填饱了肚皮,那才是最大的快乐!

次日一早我就起床了。因为我起早还受到了老舅婆的表扬!心里甜滋滋的。此时的东山顶,有了一大片红彤彤的朝霞,好似这里的天空是被一片红云烘托着,不温不火,让人感觉暖暖的。我随老舅婆来到她家的菜园,与其说是菜园还不如说是山坡。但令我惊讶的,是这块坡地上的泥巴全都是黑土,与旁边的山脚的红土形成鲜明的对比。我问老舅婆,这土为何是黑的呢?老舅婆告诉我,这是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种菜改良过来的',是有机肥起作用,让红土变成了黑土。这是我第一次有了“有机肥”的概念。

次日早餐以后,老舅公带我祖孙俩到长安圩去看看。从家里出发,我们步行了十几里山路,抵达长安圩已经是晌午了。跟在爷爷和老舅公的背后,我俨然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长陵镇位于赣粤两省的交界处,属于武夷山山脉北延的一部分,十多个自然村,百分之百是客家人。因为毗邻我的老家,早在数百年前就开始通商、通婚,生活习俗小异大同。当你走进长陵镇,有血缘关系的表哥表妹比比皆是。

长陵镇除了与我的老家所拥有的香菇、茶叶、蜂蜜、烟叶等等,他们这边还盛产山楂、板栗,这些山珍,是山里人主要的贸易资源,也是当地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据爷爷说,长陵人,一年有两个季节是最忙的:五月的端午节,八月中旬的中秋节。远来在长陵的大山深处不但栽种有成片成片的油茶树,而且还生长着许多珍奇而又名贵的药材,在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前后,山村里除了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主要劳动力都上山采药,进山摘茶子去,这个时候若是谁来做客,会被认为是不谙时节,不食人间烟火。

那时长陵镇的长安圩只有两条街,一条通向漆粉河的河边,还有一条就是我们往来于长陵时的必经之路——大洋关岽的岽脚下,如果站在鸡笼嶂的山顶鸟瞰长安圩,街道是呈十字形展开的,街道两旁的商铺也很特别:坐北朝南的,皆为木板房,雕梁画栋的煞是好看;坐东朝西的,全都是青砖碧瓦的小平房,做工也很精细,在街道东西的尽头有一处古老的厕所,厕所两旁有两颗千年古红杉树,这也是长陵镇长安圩最明显的标志。虽然街道古老而狭长,却商贾如云,店铺林立,好一派岭南山区的富足,武夷山乡的繁荣景象。

每周两圩,是客家人赶集的老规矩,而长安圩却不同,即便是闲时,这里人来客往也显得很繁忙,全国各地的客商不期而至,常常是三更半夜也不打烊。这一天,老舅公带我们从南至北,从东到西,从店铺到地摊,再从地摊到店铺,我们走遍了整个圩场,其商品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一样的品牌,从山货到海鲜,从生鲜到干货,从百货到南杂,从针头线脑到烟嘴火柴,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琳琅满目使人充满了购买的欲望!

我最爱吃长安圩那木板棚里的油炸米果。比如那个油炸糍粑,它的疏松香脆成了长安圩油炸米果之中的一大特色,只要你坐下来,老板娘就会首先给你提来一壶热茶,然后是一小碗黄橙橙的蜂蜜,再端来刚刚起锅的油炸糍粑,热乎乎,软绵绵,香喷喷,爽脆脆的令人赞叹不已,品尝中如吞咽玉粒金纯般地不停口。此时,老板娘会过来劝说客人:“请贵客慢慢用,不用担心油腻会反胃,过量会涨肚,我这糍粑多吃几个,少吃几个都一样,保你畅然舒适,消痰化气。吃得香,吃得好再吃,万一不好吃,吃了反悔,本摊主概不收钱。”。这话,听起来显然有些夸张,然,老板娘所言还是有她的道理。因为糍粑的主料是糯米,加上武夷山才有的板叶陀树烧成的灰水,经过浸泡半个月才起缸上饭蒸,用猛火蒸上一个多小时,起锅以后,将糯米饭自然冷却,然后放到石舂里,由两位壮实的男子进行反复的舂打,使得糯米饭看不见米粒即可下油锅煎炸。那天,我可是放开肚皮来吃的,爷爷很是担心我被撑坏。然而,爷爷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不但没有被撑坏,反而让我食欲大涨,回到老舅公家,晚上照吃不误。几十年了,依然念念不忘,回味悠长!

光阴如梭,一转眼就五十多年过去了,老舅公和我的爷爷早已作古,但对于长陵镇长安圩那时的情景,记忆依然是那样的清晰。曾几何时要旧地重游却一直未能如愿。退休了,这一夙愿得以实现,无论想去哪儿,拔起腿就可以走。

今年的“五一”我终于可以自由驰骋,再度赴长陵一游,老舅公不在,可以走访一下老舅公的后人——表侄子,表侄孙。希望能在长安圩重新寻觅到那个童年的自己,重温一下那时候的童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山里的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不但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就连那时做梦都不曾想到的高速公路,也修到了村口,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过去,我们要去一趟南昌少说也要两三天,而如今可以朝发午至,早去夜归;在一个地区的县与县之间,更像是厨房踏进餐厅,无论自驾游,还是乘坐班车,都安全舒适,方便捷达。

一向非常珍惜时光的我,一早便来到县城的汽车南站,乘坐由故乡开往长陵的班车。这天,外出旅游的种田老表很多,尤其是跟我这样年过半百,或者年逾花甲,时近古稀的老人,他们和她们成群结队,在旅行社导游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去周游世界。

我和很多的大哥哥,大嫂嫂一样登上了开往长陵的班车。车内的闭路电视正在播放谢雨欣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请你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左右……”车内的气氛与窗外浑然一体,人为还是天成,机缘还是巧合?我不得而知。远处,满目青山,在阳光照耀下,翠绿葱葱,生意央然,充满着勃勃生机。路旁树木,电线杆向身后滑过就在一瞬之间,让人目不暇接。溪水依旧流淌着,透过车窗还能看见,岩石下面的一个个小漩涡,大大小小的瀑布群,在高高地挥洒,飞瀑的水花还不时地能够溅到巴士的挡风玻璃。石拱桥凌空架在溪流之上,成为连接两岸的枢纽。一路风光无限,脑海里又一次再现和蔼可亲的老舅公,和慈爱有加的老舅婆!此时此刻似无心赏景,访心似箭的我,恨不得大巴生出翅膀,尽快抵达,看看那栋土房现在的模样。

从地图上看,肖屋坝位于安远,寻乌,会昌三县的交汇点,属于三县的枢纽,不可多得的交通要塞。亦是兵家必争之地。小时候不懂事,爷爷也没有跟我说过,原来这里是一个古老的军事交通驿站,后发展为商贾驿站,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行人可旱路,亦可水路。古时贩私盐,买山货的骡马帮均在此落脚、歇整、囤货。水路也从这里起坡,改走旱路进山。出山则由此乘船,顺流而下三百余里,可至虔州——如今的赣州。

据当地县志记载:长安圩还在唐朝末期还是一个村庄,到了宋朝中期发展的全盛时期,这里才渐渐形成一个小小的贸易场所。唐代的村民智慧过人,他们靠山背水而居。靠山者劈山建房,背水居者立木于水中,形成吊脚之势。屋屋并排而建,靠山背水者相向而居,不自觉形成街道,号称“长安圩”。老街宽约三四米,百十来米长,麻青石板满铺街面,一层或二层的木质结构,镶板墙壁,多半门面板可拆、装,木板刷桐油。小青瓦屋面。老街居有六、七十户人家,多半姓肖。当年的老街,那个热闹,有茶坊,酒肆,驿站,杂货铺,红楼,花船。穿红的,戴绿的,推米的,打磨的,叫卖的,吆喝的;更值得称奇的,还有不少的手工竹器、石器加工坊,农家兄弟家里使用的磨石,谷砻等等,据说多产于此地。在当年,这里俨然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老舅公的家离长安圩虽然有十多里的山路,但当年他总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的走出家门到长安去做生意。等我长大以后,爷爷曾经告诉我:“老舅公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石匠,这长陵乃至赣南南部山区所使用的石磨,大多出自老舅公之手。”。

我的球迷老舅四年级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爸爸是球迷正文:

我的爸爸是个超级大球迷,一个小小的“篮球”将他的生活填得满满的。

一到晚上,爸爸总是习惯地打开电视机,调到中央5台的节目预告,看看什么时候有篮球比赛。精彩的节目到了,爸爸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时不时地还“啪”地拍一下大腿,大叫一声好。看他那如痴如醉的样子,我们知道今天他准又不会吃饭、睡觉了。妈妈很生气,常常和他吵,可爸爸置之不理,仍我行我素,妈妈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前一段时间,中国队被韩国队打败了。中国队比韩国队打得好,怎么就输了呢?爸爸气得火冒三丈,饭量减少了,整天喝着闷酒,抽着枯烟。妈妈以为爸爸生病了,叫爸爸到医院看看,爸爸不去。还说:“我以后不看篮球了,谁叫中国队打败了。”妈妈对爸爸的话嗤之以鼻,她压根就不相信牛会不吃草。果然,没过几天,爸爸对篮球的兴趣之火又点燃了,而且越烧越旺。原来,中国队队员姚明到美国nba去打篮球,打得十分出色,轰动了整个篮球界。爸爸迅速成了姚明的忠实球迷,姚明的每次篮球比赛,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错过。每次看完比赛后,他都会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向姚明好好学习,为祖国增光。”看到我点头,他就显得特别高兴。

最近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国队把日本队打败了。爸爸看了,比自己中了五百万大奖还兴奋还高兴。又是笑又是叫,手舞足蹈地像个小孩子。随之,生活中的一切也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喝的.酒甜了,吃的饭香了,连那恼人的绵绵小雨也别有情趣了。妈妈见了,忍不住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球迷心窍’。”可是,爸爸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懂,我这根本不是‘球迷心窍’,而是‘心中有祖国’。”

怎样才能留住您,我的母亲散文

大江是个民营企业家,他最近遇到了烦心事,几位创业时的老师傅集体向他提出了辞呈,虽然他一再挽留,可这些平时很好说话的、一向以企业为“家”的老员工好似商量好了,谁也不收回辞呈。一晃20多天过去了,老师傅们放话说:“等法律规定的30天一过,咱和这里就两清了……”

听到这些令人心寒的话,大江有些纳闷:“是外边另有单位高薪聘请他们,还是他们自己要做老板?”困惑中的大江倚着沙发一个劲地抽烟,缭绕在屋中的余烟把大江带回创业时的回忆中。

那时,启动资金不足,是这几位老师傅主动提出:“创业初期,老板可以只管吃饭,不发工资,等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时再补发。”就这样,整整一年的时间,老师傅们愣是没拿企业一分钱,坚持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迎来了企业的春天。

产品打开市场后,许多同行业的老板用多种关系和方法,想把这几位老师傅“挖走”。面对外面的诱惑,老师傅们谁也没动心,还开玩笑说:“只要老板不辞我们,我们绝不会辞老板……”

想到这,大江对自己说:“老师傅们不是见钱眼开,背信弃义的小人,肯定是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师傅们,还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他约老师傅们一起进行“沟通和调适”。心理咨询师说:“走与留,是你们劳资双方做决定的事,心理咨询师不替任何一方做决定,但心理咨询要让双方弄清‘为什么走’和‘为什么留’,让彼此不再存有遗憾和不满,以平常心看待走与留。”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前,大江和老师傅们的坐姿和空间距离,让心理咨询师看到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能就是这双方都没说但实际存在的心理距离,让双方的心从默契走到了疏远,从疏远又引发了猜疑,从猜疑导致了辞职。

后来,还是大江打破了僵局说:“我反思了一下,我做得不好,

首先,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个想法‘我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一切都是我努力奋斗的结果,忽视了老师傅的付出与贡献,特别是最近公司来了一批新员工,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还是硕士。我在工资福利和奖金分配上的‘一刀切’做法,损害了老员工的利益,伤害了老员工的感情。请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

听了大江的肺腑之言,老师傅们握着大江的手说:“说心里话,我们也不愿意走,可是不走,心里实在别扭,刚来的大学生没付出什么,只是学历比我们高,就和我们拿一样的钱,还可以外出学习。我们不在乎那点钱,我们在乎的是在你大江心里的位置,你心里还有我们吗?还有一起打天下的那份情谊吗?”

看到大江和老师傅们双方的空间距离在缩短,心理距离也似乎近了许多时,心理咨询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话,你们以前说过吗?”大江说:“没有意识到,所以没说。”老师傅们说:“因为越看他的做法越生气,懒得说。”

心理咨询师说:“看来,除了你们刚才说的那些事,主要是你们之间没有沟通,在没有沟通、双方信息受阻或是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彼此没有换位思考,造成了隔阂。在双方有了隔阂后,听彼此说的话、看彼此做的事,就会越加看不惯。”

以实用心理学的视角看这些老师傅们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现象一旦出现,不仅会影响团队工作绩效,也会使个体觉得在团队活动中自己的贡献被忽略,大江公司的老师傅们集体辞职就是这个原因。

建议大江的公司,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如果有条件,聘请专业人员进驻企业担任专职的“员工心理状况观察员”,早期发现员工的异常心理现象,及时化解矛盾。树立“员工是第一财富”的理念,杜绝“社会懈怠”现象的发生。给员工提供舒心、快乐的工作环境,促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员工自然就会留下不走。

亲人的作文:我的二老舅

每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人,我也不例外。俗话说“天天想,夜夜梦”,这是真的。快看!那天晚上,我最想念的人——二姨,来到了我的梦里。

那天晚上,很安静,到处都是黑暗。我一个人在角落里,很累。晚上,静得可怕。我刚刚做了个噩梦。梦见二姨来了。我亲眼看着她倒在血泊中。我哭着让路人打120,没人理我。我一个人跪在二姨面前,无助地哭了.然后我从梦中醒来。我用一双惊恐的眼睛环顾四周。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我兴奋地跑过去握住她的手说:“二姨,真的是你!你没死,对吧!你没死,我一直相信你没死,你一定会来看我的,对吧?”我含泪看着这张熟悉的脸,觉得很安心。二姨习惯性的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轻轻的把我搂入怀中,轻轻的抚摸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二姨当然会来看你,只是在梦里。”我抬起头,盯着二姨,问:“为什么?我现在是在做梦吗?”我疑惑地看着二姨。我面前的这个人是如此的熟悉和真实。我不相信这只是一个梦。我双手捧着头,激动地说:“不,我不信!我不信!”二姨见我这么激动,不知所措。她盯着我看了很久才慢慢开口:“好!既然这样能让你开心,那就这样吧!”然后他叹了口气,然后装出一副笑脸对我说:“加油!莉莉,我二姨给你讲个故事。睡觉去!”我乖乖的躺在床上,可是我的手紧紧的抓住二姨的手不肯放手,生怕我一放手,二姨就不见了。正当我思绪起伏的时候,二姨开始说话了:“从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二姨的声音美得像催眠曲,谁也抗拒不了。渐渐的,我睡着了。但我隐约听到二姨说:“做个好孩子,以后开心的过每一天,知道吗?”我大吃一惊,突然睁开眼睛。此时,天空一片光明。那是一场梦!但是为什么这个梦这么真实呢?想着想着,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我想起了二姨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快乐的度过。于是,我强忍着眼泪,装出一副笑脸起床去上学。

二姨,虽然你已经离开了我,但你还活在我心里。我会永远记得你。我会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请放心!我知道你没有离开我,而是一直站在我身边。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的老舅奶奶散文

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医院给老舅下了病危通知书,心里不禁一颤。

老舅是地道的关中农民,有着关中人的勤劳和朴实的作风。外祖母去世时,母亲已经出嫁,家里只留下双眼失明的外祖母和年仅十几岁的老舅相依为命。

听母亲说,当时农民要靠挣工分养家糊口,她干完我们家的活,还要帮老舅给村里割草,不是老舅干得慢,而是他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工。老舅硬是靠自己的努力盖起了一间半土房,并娶了我舅母。

两个表弟的相继降生,为老舅带来了无限喜悦,也成了他奋斗的动力。他开过面粉厂,跑过运输,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肉鸡,他在农村到处打零工。土里刨金的他虽没有挣太多钱,但生活还算殷实,盖起了三间崭新平房。他的'两个儿子也算争气,相继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听村里人说,老舅曾在村里风光了好一阵子。一是老舅孝敬长辈,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外祖母,外祖母一直活到了97岁,县里给戴了大红花,颁了奖;二是老舅教子有方,在农村能让两个娃都考上学,是让人十分羡慕的事。镇里教育局邀请老舅到各个中小学还做了报告,让全镇学生向两个表弟学习。

表弟们毕业后都在西安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成了家。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舅,为了两个儿子能在城市里生活得更好一点,想再努力一把,给他们添补添补,又没日没夜地在田里劳作,又要开收割机,又要种自己的十几亩农田。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正在农田浇地的他累倒了,幸亏自己还能拨120急救电话。

老舅脱离了生命危险,我对他说该休息就休息,别老想着挣钱,人年纪大了,身体已不如从前了,看这次多危险。他却只是憨憨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