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09-29 10:16:25 作者:ZS文王 文秘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一

大船小船总人数1417人2319人

生汇报,师适时提问。师:你怎么知道小船是4只呢?能坐多少人?你怎么想到大船要变成2只呢?(大船太多了;一只大船比一只小船能多坐2人…….)师:哦,我明白了,你就是把一只小船——换成了一只大船。现在要坐21人,怎么办?(再把一只小船替换成一只大船)课件演示过程。师:这时候,大船是几只?小船是几只?能坐多少人?问题解决了吗?齐答。小结:刚才,我们先满足5只这个条件,想大船1只小船4只,发现总人数17人不满足第二个条件,就用替换的方法,把小船替换成大船,直到两个条件都满足为止。其实,我们就是假设了大船是1只,小船是4只来思考的。你还有别的假设方法吗?(还可以怎样假设?)(2)假设全是大船师:那也就是说大船几只?小船呢?总人数25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5×5=25人)师:需要5只大船吗?为什么不需要?(因为还有4个空位)4个空位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5-21=4人)怎样才能减少这4个空位呢?(把大船替换成小船)师:哦,把大船替换成小船,替换1次,结果会怎样?(减少2个空位)2个空位你是怎样得到的?(板书:5-3)师:可现在有4个空位,要替换几次?2次可以怎样算?(板书:4÷(5-3)=2)师:我们把大船替换成小船,替换了2次就可以得到哪种船的只数?为什么?(大替换成小,替换了2次就有2只小船。)(板书:小)(3)假设全是小船师:也就是说大船几只?小船呢?15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3×5=15人)你怎么知道还有6人没坐到船?该怎么办?(把小船替换成大船)为什么要把小替换成大?(能多坐2人)替换几次?可以怎样算?(板书:6÷(5-3)=3)替换了3次就得到3只什么船?3、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什么策略?有的同学用了一一列举、列表、画图……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三、巩固练习1、师:你们都比较喜欢这种方法,那你能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呢?出示师:260件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把大展板替换成小展板?替换6次是怎样想的?替换6次就有6块什么展板?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师:你能用假设和替换的策略解决下面一题吗?出示:学生汇报做法,说明每一《www.》步的想法。师:可以怎样检验?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策略?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我们在解答时可以灵活选择策略。像今天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找到解答的方法,就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先满足一个条件,再进行替换满足第二个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三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曹冲称象》的flash动画片,设想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所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看完后,都认为曹冲非常聪明,也有一种非常想运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冲动。课前观看,学生非常惊奇,效果较好。

教学例题时,我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条件和问题,学生找到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很快就会算出小华买5本需要多少钱?我追问:你平时用哪些方法进行整理信息并解答问题的?学生不作声,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不用什么方法,只要懂得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能解题。

对于班级中聪明的孩子来说,有些题目老师不讲,他们都会做。为了照顾到全体同学,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我向同学们介绍了一种用列表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表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呈现简洁的文字摘录,学生感觉很清晰,很简便,学习兴趣逐渐加浓。我指出如果再给它们加上边线会怎样呢?操作后形成了表格,学生十分兴奋,并认为这样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更清晰了。此时,学生对列表整理的优势有了直观的感知,再通过分析表格中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全体学生都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安排几次对比,比如将列表整理与凌乱的情境图进行对比;将列表整理与学生的文字记录整理进行了对比,那就更好了。尤其是要将列表整理与文字记录整理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列表整理”清楚、简便、有条理,形成自愿运用“列表整理”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细致,只注重分析了表中的数量关系,如从条件出发,要求5本笔记本多少钱,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再求出5本的价钱;再如从问题出发,要求5本的价钱,必须先求出1本的价钱……看似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解答得非常正确,但是感觉此节课还应该突出如何进行列表整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以帮助学生解决今后出现的更复杂的题目。

在教学中,给我的感觉是单独出现条件和问题,要学生自主列表解决,问题不大,但如果几个条件和问题同时出现,有些学生就会茫然……这在教学两表合并成一张表时,感觉特别明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四

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手段,让学生感受“一一列举”解题策略的数学与生活价值,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有几个亮点:

一、情境的创设贯穿全课,使得本课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层次性,又实现了完整性,为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板书出自己的不同做法,与其他同学的做法想比较,让学生自己不断的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再总结解题策略。

三、拓展练习的设计有利于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本课教学时,所以留给学生体会和回顾策略价值的时间不足,有些结论应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

所有的好课都要通过不断的“磨砺”,我相信,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比课堂中的亮点更容易促使教师的进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五

今天下午,我有幸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同课异构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课,对我感触非常大,两位老师上的都相当好,我今年带的也是五年级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现在还没有上,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课不太好上,能做到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运用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两位老师做的比较好!

我认真听了他们上的课并做了笔记,还聆听了领导的点评,下面主要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

1、王老师的课前导入形式多样,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很好的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刘老师的导入比较直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为后面的重难点教学预留足够的时间。

2、王老师的新课教学部分采用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就想学生身临其境一样,这样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而且问题提出后老师不是急于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用画箭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通过出示数据推倒整理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老师用再整理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使教学更加的清晰,学生更容易接受;刘老师的新课则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设计了很多的'疑问,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王老师在课堂最后添加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非常好,这是我(可能也包括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忽视的环节;刘老师在教学中的缺项设计也很独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里重点的变化过程这一项,这比老师的讲解学生来的深刻的多。还有刘老师不忘解决问题时细节的地方:检验,检验既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也是检验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最好方法,所以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也非常重要!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听课感受,可能不太全面,希望大家给予指导!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六

上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法解题,在学习练习十一时,有几道题通过学生讨论、倾听发言后我感觉:孩子们和我都有不少收获。

这题我是处理的:我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先做,再校对答案。(教师巡视是发现结果是6面和9面的答案都有,而且结果是6面的占据大多数)我一贯认为,错误也是一种资源,但作为教师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学生错误,教师要善于组织孩子倾听、分析错误,让其“自纠”或“他纠”。于是,我请两个代表板书出结果:

生1:红、黄、蓝、红黄、红蓝、黄蓝。六种

生2:红、黄、蓝、红黄、黄红、红蓝、蓝红、黄蓝、蓝黄。九种。

讨论的.火药味十足,大致记录如下。

生3:红黄和黄红重复,我同意六种答案。(其他答6种的学生一呼百应:对对对……)

生4:大家不要急,请问:如果先升红旗,再升黄旗与先升黄旗、再升红旗,挂在旗杆上会一样吗?它们能表示一种信号吗?上下不同,信号也不同。(其他答6种答案的同学大部分开始动摇。有道理……)

生5:我反对,题目上讲是升上旗杆,如果是两个旗杆不就没有上下区分了吗?(我认为:这个孩子再为自己开脱而强调理由,但我没立即反对,把球抛给其他孩子)

生6:如果是两个旗杆,书上应该说明。即使是两个旗杆,也会有左右之分。所以我们为一个旗杆。(大多数学生频频点头。我认为:这孩子的答话太精辟了!窃喜)

大家所有目光都盯着我了,看来我要做裁判了。

师:你们同意生6的观点吗?我认为升上旗杆默认为升上一个旗杆。(其实我真佩服生5的狡辩行动,出乎预料但似乎有点道理。我个人建议:修改教材时加上“一个”两字,变成“升上一个旗杆”。)

反思:教学生成有很多火花,咱们教师要多倾听,多捕捉,多欣赏,多品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七

1、课前沟通不到位。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有一些老师听课,孩子们本来就紧张,课前不仅没有做到及时与孩子们沟通,帮助他们减压,还用录播开始无形中又增加了压力,以至于原来在教室里积极活跃的孩子们,一个个下的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到前面板演时腿发抖。作为教师课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状态,及时做出调整。

2、课堂预设不到位。

在让两个孩子板演计算过程环节用时过长,以至于虽然完成了研究、总结、提炼出了解决两个未知量的问题可以用假设策略,但是没有时间做一些相应练习去加深印象。如果在学生选择方法书写环节意识到这一点,调整成投影展示,不仅可以完成强调步骤的完整条理,也可以空出时间加大练习。

虽然本节课没有完美落幕,虽然课堂练习度没有达到,但是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比较提炼假设策略等环节中,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假设,假设的关键是什么,假设的目的是什么,在假设时什么量不变,什么量改变。书写巡视中发现虽然步骤不是太完整,但是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假设策略表达出来。课堂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本节课只要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在下节课着重强调书写格式是不是会更好!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反思篇八

一、解决问题(一)

其实有关解决总是的思路分析,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本课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而言是计算的巩固练习课,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二、解决问题(二)——用进一法、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本课内容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他们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课。

为使其意义突显,我在课上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进一法”与“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为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我让学生直接写出近似数,而把计算放在练习本上。当务之急,还是加强笔算除法能力的训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