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实用8篇)

时间:2023-09-11 17:33:18 作者:温柔雨 工作计划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实用8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一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的公共场所,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进行查缺补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核心。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同学主意识的;寝室是我家,爱护靠大家思想。坚定不移的推进学生公寓管理工作。重点提高公寓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公寓管理制度,打造一个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变过去松、散、懒的现象。以学生为主, 通过之前公寓出现的不良现象加以总结和规划,以长补短, 不断改善。把公寓管理的有条不紊。确保公寓中心各项服务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工作重点: 进行一系列的项目检查,包括宿舍内务建设情况、公寓楼环境卫生、足苏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 公寓楼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学校及公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执行情况 进行规划。

安全方面:

(1)为保证学生公寓用电安全,学生公寓严禁带入和使用容易引发事故的电炉、电吹风、直板夹、 电热棒以及其他带来安全隐患的电器。

(2)严禁学生个人私拉、私接电线。

(3)严禁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带入宿舍。不得在公寓内吸烟。

(1)学生应妥善使用和爱护公寓内水电设施、门窗玻璃、柜子、桌椅。

(2)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离开公寓时。关闭水电。

(3)自觉保持公寓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在公寓不得酗酒闹事。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二

1、每月组织各单位5s办负责人、各部门5s管理员、内训师参加,内容主要是精益思想以及改善的专题讲座(或邀请老师讲授)。

2、在科务会、月度总结会上,总结分析工作中不精益的做法和行为,制定改进措施。

3、每季度,组织精益管理专题讲座,公司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参加,邀请外面老师授课。

4、每次参加各单位培训时,把精益思想作为必讲内容。

1、按照标准流程办事,没有标准流程的,及时建立;标准流程不合理的,及时修改。

2、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到每件具体的事情,落实到每一天,落实每一个人。

3、对没有执行计划的,每周进行考核。

4、坚持每周四下午,全科室进行学习改善活动。

1、建立精益思想传播、精益工具方法推行等管理流程。5月底前完成。

2、每周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出没有建立标准的工作和标准不合理的工作,制定建立完善计划。

3、结合问题管理,将有效对策固化到标准流程中,每周跟进。

4、建立5s精益管理推行手册。12月底前完成。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三

今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共提出了七条措施,概括包括“强重视、保时间、防干扰、提质量”12个字。

《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思想认识。

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作息时间方面,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同时强调,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就寝时间方面,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通知》提出了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第一个是作业“中断”,要求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第二个是校外培训时间“中断”,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第三个是游戏“中断”,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相关部门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确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四

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今年9月起,小学和初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做菜做饭的本领,还要会设计营养食谱。

1―2年级

要会择菜、洗菜和削皮

《课程标准》要求,这一阶段的学生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食材粗加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削水果皮,用合适的器皿冲泡饮品。初步了解蔬菜、水果、饮品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科学的食用方法。可以做水果茶、剥毛豆、择韭菜等劳动。

3―4年级

要会制作凉菜和面食

3―4年级学生要会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配,按照一般流程制作凉拌菜、拼盘,学习用蒸、煮的方法加工食材。例如用油、盐、酱油、醋等调料制作凉拌黄瓜;将几种水果削皮去核并做成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

5―6年级

要会做家常菜并设计食谱

5―6年级学生要会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

7―9年级

要会营养搭配一日三餐

7―9年级学生应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

要了解科学膳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增进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

会做饭的儿童青少年摄入更均衡

中小学生掌握烹饪和营养搭配的能力,益处颇多——不仅能让自己和家人吃得健康,还有益于心理的发展。不论是自己全程动手做,还是协助家长准备饭菜,都有积极的影响。

国际学术期刊《食欲》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跟那些不参与烹饪的孩子相比,那些帮助父母准备食物的孩子可能会摄入更多的蔬菜。

在实验当中,研究人员要求47对父母分别与6―10岁的孩子一起准备一顿饭。这顿饭包括各种食材,比如裹着面包屑的鸡肉、沙拉、花椰菜和意大利面。实验中有一半的孩子参与了烹饪过程,比如把沙拉搅拌在一起、帮助父母给鸡肉裹上面包屑等;另一半孩子则在父母做饭的时候在一旁玩耍。

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干活只是玩的孩子相比,那些参与干活的孩子食用蔬菜沙拉的量更多,多出了76%。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帮助准备食物改善了孩子对食物的感受,特别是一些他们曾经不大喜欢但有营养的食物,使他们对这类食物摄入更多;同时也表现得更加积极和自豪。

儿童青少年学烹饪,有益于心理健康

对于这次教育部的新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张妍表示,儿童青少年通过感知食物的颜色、软硬、味道、气味和形态等特性,了解食物的加工和营养价值,学习烹饪技法和饮食礼仪等,有助于促进语言、感官、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从而使儿童青少年拥有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五

睡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提高课堂的效率,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的睡眠情况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积极做好和改善学生的睡眠情况,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睡眠质量并宣传睡眠重要性和睡眠不足的危害性,从而达到家校共识,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睡眠管理小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员:xxx、xxx、xxx各班主任。

责: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1.立足学校作息时间,整体考虑学生居家的作息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系统、科学、合理制定学生的睡眠计划,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形成习惯。

2.学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睡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睡眠动态。

3.全校班级开展睡眠专题班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5.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提前开门、妥善安置。

6.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7.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8.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

9.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1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将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

1.加强学生睡眠时间的监督。班主任通过家长加强对学生睡眠情况的监控,把好关,形成学生个人备案。

2.定期开展有关睡眠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意见。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本校学生的睡眠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抓规范要求,从制度上规范家长和学生睡眠情况的落实。建立学生睡眠常规检查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形成以班主任和家长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注重对学生睡眠质量的反馈,确保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要求。

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学校将班级睡眠开展情况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将学生睡眠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六

小学生的睡眠时长达到10个小时,才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家校协作重视孩子的睡眠健康,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

学校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卫生大课、教师培训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各班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学生提早到校。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各班妥善安置。

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教师与家长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

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家长应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七

组 长:张建生

副组长:李浩然 王思敏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学校发挥主导责任,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师生教育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关注学生在校的精神状态,建立学生睡眠及时反馈机制。引导家长发挥学生睡眠管理的主体作用,避免跟风报班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家庭作息时间,家校协同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1.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规定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2.统筹学校作息时间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执行新的作息时间。上午8:20上课,11:15放学,下午2:35上课,5:30放学,老师上午7:50到校,下午2:15到校,待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离校。各班严格执行学校作息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不要在校外徘徊聚集,及时进校,由班主任妥善安置。学校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调整作息时间。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就寝时间

小学生就寝一般不晚于21:20,家长应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1.规范作业管理

一是学校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优化作业设计,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的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要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体育、劳动和实践类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强化作业统筹,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二是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三是规范作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学校统一征订的教辅资料为主,其他课后的探究性学习、习作练习、阅读及书写训练等学业安排布置,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及课程实施情况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教学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特别是教师不得通过微信、qq、钉钉等班级交流群布置家庭作业。

四是严肃作业批改。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要求学生对错误作业及时订正,及时做好向学生的反馈、答疑等工作。特别是要注重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好答疑辅导工作。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2.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挤占学生休息时间。

3.加强手机管理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要防止学生因沉迷手机影响正常睡眠,损害身心健康。

4.加强读物管理

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学生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切实履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的主体责任。落实好教育部规定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12条负面清单,指导学生养成健康阅读的良好习惯,保障睡眠时间。

5.加强体质管理。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指导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生活方式,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管理工作计划篇八

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的重要意义。学校将把科学睡眠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教师培训和家校协同育人内容中,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要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睡眠管理,营造良好的家庭睡眠环境,家校联合共同关注和改善学生的睡眠状况。

睡眠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陆一鹏

副组长:陆春怀、朱春凤、高维达、孙勤

成员:各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

各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生活老师、家委会成员

1.规范学生的睡眠时间要求。明确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睡眠要求,家校共同努力保证学生的充足睡眠时间。

2.加强睡眠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联合家长引导学生适度运动,按时安静就寝。

3.规范执行学校作息时间。立足学校作息时间,整体考虑学生住校、居家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系统、科学、合理制定学生的睡眠计划,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形成习惯。切实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每天大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使学生在校时间张弛有度、科学合理。

4.指导家庭规范安排就寝时间。学校、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睡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睡眠动力。一般情况下,晚自习结束后,附校学生均能完成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班主任应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1.强化作业管理。附校不断完善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强化有效监管。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的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切实提高作业效度,防止因作业负担过重挤占学生睡眠时间。

2.强化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指导家长加强家庭手机管理,提倡家长做好榜样示范,防止学生因沉迷手机影响视力及正常睡眠 损害身心健康。

3.强化读物管理。规范做好学生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切实履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的主体责任。落实教育部规定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12条负面清单,指导学生养成健康阅读的良好习惯。

4.强化体质管理。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落实学生体质管理方案,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全面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保证校内每天做眼保健操,创新学校健康教育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睡眠。

立足学生睡眠时间、锻炼时间增加,在校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缩短的实际问题,聚焦教法学法、习惯养成、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着力开展教学“减负增效”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减负不减质。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附校学生的`睡眠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抓规范要求。建立学生睡眠常规检查制度,形成以班主任和家长协调配合的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睡眠质量的反馈,确保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