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07:32:21 作者:字海 毕业论文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通用8篇)

宣传语是公司进行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能够提升公司的业务表现。公司宣传语的创作要突出独特的卖点,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公司宣传语案例,希望能够为你的企业宣传提供参考。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一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动追求,它对于课程优化以及学生成长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学策略的完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1做好教学导入,实施课前渗透:教学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引导环节,它能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学导入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的导入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2]。就小学语文而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情景导入法、背景介绍法等,这也是都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首先,就情景导入法而言,它指教师将课文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等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情景导入还能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提供帮助。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圆明园的复原图与当前的实物图展示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今夕对比中感知其昔时的繁华与当前的没落,从而牢记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其次,就背景介绍法而言,它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做一些背景介绍的工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减小学生阅读文章的阻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认知。比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笔者就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屈辱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建国对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激发其爱国情感。

2.2完善教学活动,创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主要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它对于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何如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方式:

(3)情感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选篇感情真挚,如《慈母情怀》等,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分析的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2.3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课后渗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终端,对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除此以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且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课后德育教育渗透。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展开实时评价,评价的重点不仅需要包括知识学习的内容,还要包括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使课堂评价更趋于综合化,提升其评价效用;其次,教师要做好作业评价的工作。练习作业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业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效果所作出的具体评价,教师要突破那种单一性的作业评价模式,在评价环节中纳入德育教育的因素。就以写作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布置过《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样的命题论文,笔者在评价时,并未仅仅着眼于文章的文笔或叙事结构,同时加入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的评价,对那些有着正确价值取向的文章,笔者给予必要的赞扬与肯定。

3结语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从教学导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

参考文献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二

语文课堂中艺术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叶燕芬

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生活是生命的亲历和体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命价值的追寻和实现过程,语文课堂正是这样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它不仅是激荡、抒发学生情感的海洋,更是滋润、净化学生心灵的仙境。在这里,学生可以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高尚的人格,得到美与善的生命滋养。而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艺术”,以艺传情,以情感人;以艺点亮语文课堂,以情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

《说文解字》中指出:艺,种也!可以看出,“艺”最初是种植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赋予了“艺”两层意思,一个是比喻性质的,指教学的方法技艺,生成灵活生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即“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主要成分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层面。“艺”的另一层意思是它的本义,即“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文学本来就是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小学语文的教材文本,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综观一篇篇的课文,跳跃着音乐、绘画、戏剧、书法等许许多多的艺术元素。各种艺术元素以其生动性、直感性,与学生好奇喜新的心理特点相契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歌德也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研究也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重点,这是水之源、木之本。课堂中,教师有机地挖掘一些富有吸引力和感化力的艺术元素,往往能使难懂的知识易学,枯燥的内容有趣。同时,因为兴趣的掺入,学生心智大开,思维活跃。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自如地运用艺术元素,使求真求实的语文课堂同样流光溢彩,动人心旌。

一、书法艺术的拓展之美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书法艺术通过用笔的方圆转折、速度的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等来表现其“形”的线条韵致。“字如其人”,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丰满人物个性,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感受了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后,教师补充了周恩来少年时的书法作品与阅读链接。

师: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这种抱负与理想不但体现在他的言论中,还蕴含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请看。(出示“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与“大江歌罢掉头东”两幅书法作品)说说你的感受。

生:周总理不但书读得好,字也写得很棒。

生:周总理的字苍劲有力,很有气势。

生:这幅作品让人感受到周恩来少年时的英姿勃发。

师:是啊!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周恩来那沉着凝重的行书与毛泽东奇逸开张的草书堪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书法艺术中的两朵奇葩!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战乱,周恩来总理的早期墨迹流传甚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幅1917年东渡日本前夕作的七绝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作品融诗的磅礴与书的雄浑于一体,相得益彰,气度非凡。当时的周恩来,虽年不及弱冠,但其书法的风格已经为中年的“书风形成”作了坚实的铺垫。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七绝诗。

(生齐诵)

师: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吧。

生:第一句以“大江”开头,气势磅礴。

生:我知道“面壁”出自达摩大师的一个典故,形容刻苦钻研。

师:你知道的真多。是啊,这里表示周恩来总理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再请大家自由朗诵,感受总理从小的豪迈壮志和远大抱负。(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师:其实,周恩来总理小时候还有许多故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我们可以参观周恩来故居,搜集总理的书画、文章、小故事等,以全面地了解总理成长的足迹。

好一个“字如其人”!它把一个人一个时期的精神风貌或成长状态呈现出来了。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让书法艺术与文本教学有机整合,这不但可以提升书写中技术层面的艺术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人物品格的美育内涵。

二、绘画艺术的运用之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因此把绘画艺术引入语文教学,能让抽象思维变成具体感知,对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乃至篇章结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在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的初读设计中,我巧妙地以绘画艺术点亮了课堂。当学生初读课文,给课文插图排完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后,我安排了生字新词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飘荡、漂流”的学习作了这样的设计:

师:课文写了谁在哪里飘荡呢?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风筝在天空飘呀飘,很快乐。

(教师立即用简笔画勾勒出湛蓝的天空)

师:谁能让风筝在蓝天上飘荡?

(一生板画)

生:老师,我有意见,他的风筝是悬在天上的,没飘起来。

师:谁有本事让风筝飘起来呢?

生:我来!(在风筝的尾巴上画了长长的飘带,很有动感。)

生:柳树枝。

师:(板画随风飘动的柳枝)是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枝在风中飘荡。

生:雪花也会飘荡。

师:(板画随风飘荡的雪花)雪花在空中飘荡。风筝、柳枝、雪花都随风而飘,自在而荡,飘呀飘呀,悠闲自在,所以“飘”字是风字旁。读――飘荡。

师:谁在哪里漂流呢?

生:是纸船啊。纸船在小溪里漂呀漂,也很自在。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古人造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并且把意思也包含在里面了。随风而飘的“飘”是风字旁,顺水漂流的“漂”是三点水旁。

师:是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课文中描写风筝悠闲飘荡、纸船自由漂流的句子。

词语是思维的基本概念,又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绘画的手段记忆词语、辨析词语意思、理解词语表达的意境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又如人教版第二册的《识字1》中,可利用绘画的形式,把词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表现出来,使学生对“万物复苏”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从词语的形象感知到理性思维搭上一座天桥。这种理解词语的方式,既具情趣又含审美价值,对低年级学生特别适宜。

三、音乐艺术的衬托之美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情感功能的。”因此,一些经典作品,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将音乐作为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能把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巧妙地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多次尝试以音乐作为媒体进行朗读指导,效果是明显的。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小珊迪》一课,我选取了二胡曲《红河水》,那类似哭腔的引子、缓慢而缠绵的旋律,配上富有感情的朗读,显得异常凄凉悲伤,使读者动情、听者动容。学生被小珊迪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更感其在此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诚实、善良之品质的高尚,不少学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又如一位教师在《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中,用名曲《高山流水》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指导学生朗读。

(生欣赏音乐并想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挺拔险峻的泰山。

生:我仿佛看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感受配乐朗读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继续鼓琴,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播放《高山流水》中“流水”这段音乐)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流水?(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指导配乐朗诵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采用配乐朗读的教学形式,能令学生心驰神往、兴趣盎然,容易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对枯燥的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想象、创造,达到娱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激发其情思的教学实效。

四、表演艺术的`穿插之美

或教师演,或学生演,或师生共演。通过表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一举多得。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成功运用表演演绎课堂高潮,堪称典范。

师: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这些词你们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学生到前面来)

(生从四面八方把于老师围住)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

生:(叉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学生)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该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哦,厉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一片)

五、戏剧艺术的开掘之美

戏曲是一种说、唱、演的艺术。我国的戏曲和曲艺,来自于民间百姓,又广泛流传于民间。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欣赏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能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人心的“善”和艺术的“美”。

1.“净角出场”式走路。

初读课文后,出示“净角”等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什么叫“净角”?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净角’就是干净的角落。”其他学生似懂非懂地看着屏幕。这时视频出示了京剧脸谱,教师介绍“净角”:“净角”是国粹艺术京剧中的一个扮相,脸上的色彩很浓重,画面很夸张,因此也叫花脸,指性格豪放,说话声音粗重的成年男子。因为这是京剧中的一个角色,所以“角”在这里念“jue”,指导学生读准“净角”的“角”。

接着,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找有“净角”一词的句子来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学生虽然读正确了,但是没有净角出场大模大样走路的感觉。

于是,教师出示剪辑的“净角出场”视频,给学生以感性的视觉、听觉的冲击,随着浑厚、雄壮的京剧锣鼓声的响起,学生都进入了“包公”出场的现场。在乐曲声戛然而止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颇像’是什么意思?”“看了净角出场你对鹅走路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的感受非常感性与具体,纷纷觉得净角很高傲;走路很稳健、从容不迫;架子十足,像个老爷一样;派头大模大样的。教师适时小结:这就是那只高傲的白鹅,它走路的样子非常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心中那只高傲的、可爱的白鹅吗?进而指导朗读:净角很高傲――读得慢,读出它的傲气;走路很稳健――读得稳,读出它的从容不迫;架子十足――像个老爷一样,读出它的老爷派头;大模大样――出场大模大样的,读出它的官架子。

2.“三眼一板”式吃饭。

出示词语“三眼一板”(如今的“三眼一板”只有比喻义,比喻做事古板,这里形容鹅吃饭死板,不会变通。它的本义究竟是什么?一追溯,巧得很,又是一个京剧术语。真佩服作者的博古通今。)

师:“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学生面面相觑)它是京剧里的一种板式,也叫一眼三板,板是指强拍,眼是弱拍,一强拍、三弱拍,或一弱拍、三强拍。通俗地说就是音乐课中的4/4拍。

师:会打4/4拍的节拍吗?谁先来试试?(教师指导学生按“三眼一板”的节奏打节拍,并打出强弱拍。)

师:读读课文中的句子,鹅是怎样按“三眼一板”的节拍吃饭的?

生:鹅是这样吃饭的: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师:(多媒体出示文本)鹅吃饭要哪些食物?(指名读: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师:有水有泥还有其他的吗?(指名读:先吃一口冷饭,再……)

师:(小结)明白了先吃一口冷饭,再喝……然后再到别处吃……这种吃饭的方法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三眼一板。

师:文中“三眼一板”指的是什么?

生:吃饭的东西不能少,吃饭的顺序不能打乱。

师:多有意思呀!鹅就是这样三眼一板吃饭的,就是这种吃饭方式惹来了不少的麻烦。(引出第六自然段,通读。)

师:对于鹅老爷的这种吃饭方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鹅傻得可爱!呆板中透着有趣!

生:鹅老爷吃饭程序很复杂,样子很大方,让人忍不住要发笑。

生:作者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只白鹅,心甘情愿地服侍它。

学生在理解京剧术语“净角”“三眼一板”的同时,解读出了鹅走路的可爱模样和有趣的吃饭方式,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刻板模式,努力与艺术元素一路同行,达到以语文学习情趣为核心的艺术化教学的效果。语文艺术化、课堂情趣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文字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语文课堂不是抽象概念堆砌的仓库,而是艺术之花盛开的乐园,它并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着情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三

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网络资源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技术已经变成老师进行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小学语文的课堂内容十分丰富,使用网络资源去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将小学生的视野进行开拓,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简要分析一下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持续进步,使网络技术获得广泛运用。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获得优秀技术的支撑。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清除语文学习里的障碍。网络资源极具丰富性,运用起来非常便利。以网络资源进行小学语文讲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给小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体验。

1、理论依据

1.1学习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觉得不是经过老师传授才获得知识,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者依靠他人的帮助,使用必需的学习资源,经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得到[1].首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注重以学生为重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信息加工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可以主动地为学生的积极学习提供有效的条件,给予多姿多彩的学习资源,而网络环境有利于资源的创建。其次,老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变成学生积极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这和当代的学习论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是帮助者、指引者、推进者、组织者相符合。

1.2学习心理理论

所有学习进程中的主体就是学生,应该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所有资源与教学,让学习者拥有很高的学习动机,完成有效教学。多姿多彩的网络资源不断出现,把拓展学生视野的知识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变成高效的课程资源。老师运用网络资源,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吸引学习者的关注力,创建情境,保持与调动学习者在课程方面的兴趣与动机,完成学习者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技能。

2、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作用

2.1拓展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学生技能的培养

语文存在于生活各处并且不可以脱离生活,在语文学习与教学中,许多都需要联系生活。可被知识面、阅历、资料等多方面因素所限制,一般教参会禁锢老师的思维,许多老师的思维会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所控制,尽管明白其约束性,可是因为多种客观原因的存在依然没办法走出来。最近几年,在语文的学习、教学活动里,网络渐渐施展着其重要、特殊的功能,网络根据其开阔、自由的空间以及浩瀚、丰富的资源内容,推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2].网络从文本、静态、无声分别到影像、动态、有声,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促进语文教学逐渐迈向“大语文学习”的道路,不再被教参与课本限制,而是面向整个世界与社会。老师使用网络在输入关键词搜索后可以检索到的有关网页资料就有几百条,这是“教参”可望不可即的。于是,在进行教学时,老师不应该被课本内容约束,应该适当地根据网络进行有关材料的引进,来补充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培养其语文技能。

2.2拓展语文课外阅读,进行学生技能积累的提升

正所谓:“得益于课外,得法于课内。”长时间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被很多因素所限制,于是很难形成技能。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与家庭报刊、藏书的数量与品质都很难与学生渐渐增长的阅读需求相适应,伴随着网络书库的广泛运用,学生能在网络上很好地阅读自己有兴趣的书目,不仅进行了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而且进行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通常老师也利用有关扩展作业的布置,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有机地延伸至课外领域,利用网络进行有关资料的搜索,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非常有利[3].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网络阅读与规范、科学地训练,让学生学会了速读、泛读、精读还有比较阅读,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技能。

2.3扩宽语文作文空间,进行语文作文情境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难点。在网络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网络来进行作文水平的提升呢?第一,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进程中,经过依据多媒体进行指引,制止了呆板的说教,强化了作文指导的目的性,生动、直观与形象。第二,将作文课上简单的“教--写”课堂形式进行转变,就是让学生为主体,老师能够提供给所有学生一个机会来进行小组探讨。依靠开阔的网络资源与平台,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受与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第三,进行评价体制的改革。网络作文,能够有效地进行评价体制的改革。不但老师可以实时将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而且学生能够加入到评价的进程。能采取同学间互改互评、作者自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习作进行简便的反馈,学生评价的进程渐渐成为提升学习的进程。还可以促进家长也加入到孩子评价、写作的进程中,进一步联结起家校互动的纽带。

3、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

3.1以网络媒体为前提,建立教学情境

在教学进程中,老师创建的情感氛围就属于教学情境,课堂教学的基础要素之一就是教学情境。小学生还处在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初期,意志品质极易受到影响,关注力与兴趣也极易受到影响。于是,在课堂中创建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得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丰富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这对小学语文的讲堂教育来讲非常重要。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视频、声音、文本等多种方式的媒体信息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创建教学情境,可以产生生动的声音、多姿多彩的画面,这些都可以展现出语文知识的灵动与精彩,使学生经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进一步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讲解《我们爱你啊,祖国》时,我们能够在当代远程教育资源库里面寻找到媒体素材或者收集网络素材,缩短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感知范围,就能够经过多媒体网络的方式来创建祖国锦绣河山的教学情境[4].学生看到太阳从东海碧波中徐徐升起,帕米尔高原上的星星在闪烁,看到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与桂林山水的山清水秀,看到长江黄河的破涛汹涌与黄山庐山的云雾缥缈,看到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高耸,学生都发出感叹与惊奇。这样就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把学生的关注力引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

3.2以网络资源为素材,降低语文难度

小学生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小,具有直观的思维,针对部分与生活距离比较远的信息与事物理解得不够深刻与全面,老师会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学习成效也不好。于是,对于这种状况,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适当地改进教学策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经过当代化信息技术对空洞的语文知识实行动态化处置,让其可以变得直观,有利于小学生接受,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化,也可以突破空间与时间的约束,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比如,在讲解《卢沟桥烽火》时,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讲,近代战争距离他们非常遥远,只凭课本上的文字内容难以联想到当时战场上激烈的战况。经过网络采集卢沟桥事变还有卢沟桥的有关资料来进行课件的制作,课件就如同导游一样,把学生带到情境氛围中,经图片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所有进程,对比而言,视频是一个非常好的介质,经过影像资料可以使学生对战争的激烈进行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深处。在这个前提下实行教学,学生的心里充满了积极学习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样的课堂有趣生动,老师可以自如地实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对放松,可以非常容易地学习语文知识。

3.3以网络素材为基础,激发学生积极性

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很大,老师的课堂教学素材一定会非常丰富,老师可以经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转变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中粉笔与黑板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转换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里饰演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变成主体,可以主动积极地学习。小学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在现实运用网络资源的进程中,把小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使他们变成语文课堂的欣赏者与观看者,变成教学信息的分享者、参与者与搜集者。经过结合各类网络资源实现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目标。在网络资源中,小学生可以在学习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鉴赏语文知识。老师应该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转变自己的身份定位,变成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这就要求老师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创建出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占有主体性[5].在讲解《钱学森》时,在初读课文以后,能够支持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有关人物事迹,自主介绍人物,筛选与查阅文章需要解读的资料,并能够实行进一步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自然就会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

4、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网络资源,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品质的主要方法。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技能,创建真正的语文教学情境,引进新鲜的教学血液,把创新教学活动和传统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是建立高效小学语文讲堂的关键。不断开发网络资源运用策略,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2]黄志泉。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12).

[3]王静。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1):44.

[4]吴萍。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6).

[5]孙金丽。网络大世界学习新平台--浅谈小学语文中网络资源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7(26).

[6]王淑萍。合理应用网络资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四

摘要:语文课程不仅是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德育教育的可靠力量。笔者立足于此,首先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做好教学导入、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学生智力开发的重任,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要兼顾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而学生也只有在知文(智)、知礼(德)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也没有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这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效果。笔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做了相应的探究。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五

琚民英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中学)

新课程改革很多年以来,讲授教学一直被作为批评的对象,让教师都谈“讲”色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所以被否定,是因为老师们没有把握好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的内容作为讲授内容。在海量信息的社会,教师作出“高”于学生的讲解,“贤于弟子”才能真正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所谓“高”水平的讲解,简单地说,就是“高”于学生的讲解,关键是要把握好哪些内容是需要讲授的内容。

一、语文课高效的讲解关键是要把握好哪些内容是需要讲授的内容

“文以载道”,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有些情感是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无法理解的。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讲解苏轼乐观、豁达的胸怀。苏轼二十一岁刚过弱冠,便踏入京都,金榜题名,让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惊叹,让宋仁宗惊喜:“大宋何幸,得此奇才!”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达到苏轼的高度就足以让人仰视了,然而苏轼却“诗、词、文、书、画”五绝天下,是大宋文坛翘首等待了千年的日月精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样是面对风雨,多少文人一蹶不振,苏东坡却能正视现实。面对苦难和逼害,他开始了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寻找立身处世的方法。儒家的治世、佛家的修心、道家的养身,被苏轼信手拈来,却让他更加乐观豁达。走近真实的苏轼,在与伟人的时空对话中,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用20分钟的时间讲解苏轼乐观、豁达的胸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二、语文课高效的讲授体现在启发学生研读课文的过程中

阅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语文课标对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没有进行深层研读的习惯和能力,在阅读中只能浅尝辄止,所以常常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一些古怪的回答。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我问学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什么用?”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种地、养鱼、采桑杏、喂熊猫……”学生的回答无可厚非,可是,他们真的是没有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只是信中开河。研读课文,提出独特理解,是体现老师高水平讲解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研读习惯养成的重要过程。研读之后学生就会明白:良田能产粮,美池能吃水,桑能养蚕吐丝织布穿衣,竹子能盖房子、做家具、做农具,总之是能解决吃、穿、住、行的生存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外仙境。陶渊明虽栖身田园,仍无法逃避现实,自然灾害和社会**仍困扰着他。现实的黑暗、丑恶,自身的经历的痛苦和艰辛以及农村的凋蔽、荒芜,便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连政治家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陶渊明作为一介书生是很难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出路的,只能幻想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的桃花源理想社会来自我安慰。从文中所描写的发现访问桃花源的离奇经过可以看出,陶渊明自己是否定了这种理想社会的存在的。

三、语文课高水平的讲解体现在引导学生解决易争论而难定论的问题

在新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课堂争论,甚至争吵是常有的事。当学生相持不下的时候,老师应该抓住教学“契机”,作权威的裁判者,及时提出一种高于学生感性认识的理性见解,既显示出为师者高水平的讲解,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能以“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这样的话草草了事,更不能盲目地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课下去解决。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针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是不是愚蠢的?”这一问题学生有了激烈的争论。一组学生认为愚公不愚,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一组学生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蠢,两组学生理由充分,争论激烈。老师只要抓住“山”的本义和象征意义这一关键点一点拨,学生就理解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讲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在现代课堂中,讲授教学仍然是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只要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教学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教学作用。我们只要把握好大方向,用好它,用对它,讲授教学同样能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高永洁。讲授在语文新课改实验中的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六

摘要:通过梳理2006-上半年间我国学者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总结思维导图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将来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0、引言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时,由达・芬奇的笔记获得灵感,于20世纪70年代被创造出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和使用。在英国,思维导图已经被纳入“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墨西哥等一些国家已将思维导图列为中小学必修科目,其中新加坡教育部尤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对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为每个学校提供了思维导图软件“inspiration”,拥有全球为数不多的博赞中心之一。此外,韩、俄、日、美和德等众多国家都开始了对思维导图课题的研究。由于思维导图的效果显着,推广思维导图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列为教育改革的项目之一,我国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研究虽然相对较晚,但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当中,且在中等教育中的应用占很大的比重。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文献,对思维导图在我国初等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不足,并进一步阐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出发点和新思路。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研究

11月,段维清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核心期刊上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一文中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教材中的视觉信息,作者把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一种工具,尝试应用在小学低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为生字词学习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并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涵义、写法的理解,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得出思维导图在拼音、字词的识记方面应用效果不明显的结果,但作者认为这与实验时间、教师的应用侧重点有关系[1]。6月,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晓楠在其《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文中,针对生字词的学习提出识记型、归类型、自由型字词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2]。康绪清、韩燕在其合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文中指出:低年段生字词的学习存在识字量大、识字方式机械化、识字回生率高,由此导致学生存在厌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字词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使识字过程充满趣味、加深趣味,且在字词复习阶段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辨别和加深记忆[3]。王颖怡、铁木尔在其合着的《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汉语拼音教学》一文中指出:当前拼音教学存在着城乡两极分化、拼音字母易混淆及拼音规则掌握不牢固等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有利于教师形成系统化的拼音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并利于识记,易淆字母的有效辨析以及有助于拼音规则的形象识记[4]。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如果设计了适当的应用策略,可提高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辨别和加深记忆,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段维清在其《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一文中,分别将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结论:知识可视化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果,而且作者通过实证发现,概念图适合讲授类似于“事物的组成”类型的说明文,而思维导图更适合讲授“事情的经过”类型的记叙文[5]。6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俊珂在其《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基于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将5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以及思维地图分别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模块中,发现知识可视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作者指出,只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学习结果的评判标准带有片面性,而且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种类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扰乱他们的思路,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建议小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一种即可[6]。5月,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边会艳在其《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模式并实证,通过与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绩、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但是仍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用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7]。206月,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晓楠在其《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文中,针对不同类型阅读材料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应用策略,并总结出因阅读目标不一样,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演绎类目标需要演绎发散策略、归纳提炼类目标需要归纳聚合策略、分析记忆类目标需要递进链接策略等,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策略有效性,同时指出在思维导图的实现手段上,也可将手绘与软件两种方式相结合[2]。康绪清、韩燕,王艳伶,张洪榜在其文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都指出传统线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思维的放射性特征相违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对该问题可有所改善;具体的实施可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初步绘制,然后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不断完善。不同的是,康绪清和韩燕指出可在课外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以拓展课外阅读和促进小组交流;王艳伶指出可在复习阶段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体系;张洪榜指出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记忆效果[3,8,9]。高建华在《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可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方便组织和分析文章内容并进一步把握文章主题[10]。梁健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一文中指出了群文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论述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阅读内容,并进一步与“以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方式的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能力[11]。樊金梅和钟桂芳在其文章《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都指出思辩性阅读的需要和重要性,思维导图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思维“看得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搭建思维框架,促进学生导航自我学习[12,13]。

由此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适当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建立阅读知识框架体系,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

1.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4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段维清在其《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一文中,将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一种工具,应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内容的延伸,思维的批判性、灵敏性及条理性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提高[5]。206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俊珂在其《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基于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将5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包括思维导图)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模块中,发现知识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立题、选材构思和结构安排[6]。204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侯改芳在其《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情境作文教学对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写作兴趣缺乏,畏惧写作和无话可写”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思立意,提供支架为促进“言”与“意”融合,提供真实有效的写作环境并融入情境,使学生写作有话可说[14]。年9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谢素彬在《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引入思维导图工具帮助提升学生写作构思能力,指出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以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写作实践分析,作者结合很多的教学案例和对实验结果的收集、分析,得出思维导图有帮助学生拓宽习作选材面、谋篇布局和辅助写作内容具体以及大阅读实践相辅相成的作用[15]。2月,鲁东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刘炳霞在其《思维导图辅助解决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研究》一文中,针对当前作文存在“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技能匮乏,难以迁移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缺乏思维训练”的一系列问题,指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材编写者顶层设计、帮助教师梳理建构作文体系、帮助师生作文教与学(低中年级手绘,高年级软件绘制)、帮助学生培养写作思维能力,并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写作教学模式、建构了思维导图辅助解决作文难题的训练体系,应用到实践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16]。邵胜男在其《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一文中阐述了思维导图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知识结构化、立体化,以及增强学习信心,并提出了思维导图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7]。牟晓燕受《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的启发,在《学生思维透明化的点滴思考―――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例》一文中指出,很多学生在写完a作文后,又不知道如何写b作文是因为教师不够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作者接着又阐述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作文构思、顺序编排、理清重点,即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透明化,从而助力习作教学[18]。张洪榜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阐述了思维导图在辅助想象、对作文进行合理加工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价值[9]。李会云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支架式教学比传统的习作教学更关注学生在习作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支架、细分主题[19]。康绪清、韩燕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可拓展写作思路、理清头绪,锻炼学生想象力[3]。刘继芬在《浅谈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有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创设情境进行审题,以及选材、构思和创作[20]。段维清和王艳伶分别在其文章《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和《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作文构思的外显,以及作文的取材和内容的充实[1,8]。高建华在《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材料并进行谋篇布局[10]。王亚楠和仇山奇分别在其文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提到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以及通过提问教学的方式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21,22]。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一文中,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流程和作文技巧训练体系并经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得出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的结论[23]。

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的时候束手无策,具体表现在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以及没有合理的写作框架,对写作怀有恐惧心理以及写作时无话可说。在写作中引入设计适当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拓宽选材面、谋篇布局以及写作内容具体化,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发展,增强学习信心。

1.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其他模块中的应用研究

5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赵英芳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三种策略:问题质疑教学策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六顶思考帽教学策略,将其应用到实践并取得良好实验效果;其中,作者主要将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应用在了展示新课、复习、指导学生创造、小组协作这几个教学环节当中[24]。年5月,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琦在其《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构想及实施策略》论文中指出应树立单元教学观念,加强教材单元内课文的排列组合,提升单元教学效益,作者建议应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目标进行梳理,进而使一线教师能够宏观的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形成单元教学整体观的意识[25]。王艳伶,张海秀,高天萍,张颖分别在其论文《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试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技巧的讲述、总结以及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不同的是,王艳同时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方便即兴演讲[8,26,27,28]。张洪榜和高建华分别在其文章《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因其便于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方便后期的复习[9,10]。嵇玲玲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四化”课堂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四化―――集散化、精品化、多样化、高效化方面的建议[29]。林明彦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中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思维导图有利于结构化知识的形成和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从而优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系统思维[30]。郭建文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一文中分别从阶段教学和教学流程的角度,描述了思维导图在低、中、高年级教学中,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应用,并提出相关的应用建议[31]。林建才、董艳、郭巧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新加坡华文教学当中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最终发现发现接受思维导图训练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显着的进步,在《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介绍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32]。赵永忠在《图将好景话语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常见课型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不同的课型当中:(1)阅读课为文章划分层次;(2)表达课为口语表达列提纲;(3)写作课为作文打草稿;(4)复习课帮助构建知识体系[33]。钱瑾在“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思维培育方式的“最佳路径”》一文,结合案例介绍了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以及多样性思维[34]。江伟英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一文中,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5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包括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5]。

可见,思维导图能够应用到教学的不同模块、不同阶段中,有助于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和结构化知识的形成,以及为口语表达理清表达思路;在促进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思维导图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晚,但目前的研究趋势仍呈上升趋势。根据笔者对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同时,笔者也注意到,首先,思维导图在写作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要多一些,后研究者或许可以加强思维导图在其他模块的研究;其次,很多研究者已经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应用到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成果,但目前取得的实验结果是相对整体而言,忽略了其中存在的个别差异,后续的研究者或许可以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思考,研究具有不同学习特点、不同认知结构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效果差异,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最后,目前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建立在没有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后续的研究者或许可以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思考,以探究不同性别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差异。

参考文献:

[2]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5]段维清.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6]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

[7]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8]王艳伶.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9):173.

[9]张洪榜.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1):95.

[10]高建华.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3):52.

[12]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5):67.

[14]侯改芳.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5]谢素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16]刘炳霞.思维导图辅助解决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

[18]牟晓燕.学生思维透明化的点滴思考――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2).

[21]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62.

[24]赵英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5]张琦.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构想及实施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6]张海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177.

[34]钱瑾.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思维培育方式的“最佳路径”[c].张家港: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2013.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七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多重的必要性。首先,就语文课程自身而言,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具德育教育的优势,因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凝聚着大量的美好品德,如团结、友爱、爱国、敬业等,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德育教育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其次,就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流话语,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纲”的弊端,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尽一份力[1];最后,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才者德之师,德者才之帅”,才与德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缺一不可。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篇八

医学谦语必须发挥其功能,才能在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发挥作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交谈的愉快进行也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命的质量;进而改善医患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深刻地说明了医学谦语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语言可治病也可致病。

因此,医务人员还应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语言艺术,加强医患交流,多用谦语或者委婉的表达方式,从中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消除疑虑、焦虑、紧张情绪,达到整体最佳的治疗效果。

谦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古汉语中,谦语词被称作“曲语“,指在说话时采用迂回、含蓄、隐晦的方式,不直说某人、某事、某物,却能产生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禁忌语之所以成为禁忌语是因为它所指的对象是被禁忌的,在社会交往,语言交际中,又不可能不谈及它们,于是就必须寻找到另外的表达策略来替代禁忌语。

这种用来替代禁忌语的语言表达式。

离开谦语,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禁忌语就难以成为禁忌。

同样,假如不是需要禁忌,许多谦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是禁忌语的存在刺激了谦语的产生,推动了其数量的扩大。

两者有着互为依存的关系。

只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发展成为不同的语言形式,具体功能自然也就各不相同:禁忌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某种敬畏心理的回避;谦语则出于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交际需要。

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两件东西能用于治疗,一是药物,二是语言”,说明医生语言的重要性。

医患之间的交流是一种技术,同时又是一门艺术。

交谈是否成功会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影响到病情资料的收集,影响到诊断治疗能否顺利和圆满成功。

而交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又往往取决于交流方式是否恰当和措辞是否得体。

所以说交流信息不但是医患交流的关键和核心,而且也是维持医患关系的过程。

由此可见,医患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也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

如:

病例一:

a1:你不会失明的,你的眼睛没理由。

a2: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你的眼睛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力障碍。

这两句话的基本意思一样,区别就在al没用谦语,而a2中用了谦语,两者都传达了病人不会失明的信息内容,均有利于病人,也是病人希望得到的答复。

此时,因为病人更注重言语内容是个好消息的一面,一般并不计较医生在al中没有用谦语,相比较,a2中用了明显的视力障碍,拐弯抹角地传达出了同样的信息内容。

病例二:患者约20岁,大学生,女,突然四肢痉挛。

医生:好像好点了哦?前两天是差不多每天都发的啊?

患者:嗯。

上个星期三开始的。

医生:那我问你,你自己觉得你的性格怎么样?内向还是外向?

患者:比较内向吧。

医生:比较内向,有事情喜欢憋着还是和朋友说说?

患者:在宿舍说得比较多一点,在外面和家里说得比较少一点。

医生:因为你这种情况好像是焦虑发作,但是从你的性格,你现在的状况,没有心理因素影响,所以不太成立,知道吗?省略也是一种避开使用不愉快和忌讳的策略。

在此对话中,医生除使用问句的形式外,还用了省略的策略。

比如:“好象好点了哦?内向还是外向?知道吗?一等等。

他为什么会使用这种方式呢?因为他遵循了利奇的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因为对于患者来说,在医院中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所以对于患者有必要给予其同情。

医生的问话听起来让人感到真切,因为医生遵守了同情原则。

尽管言语交际双方都希望给对方留面子,但某些言语行为本身存在潜在的威胁。

在医院经常会面对死亡,无论对医护人员还是对病人及其家属。

在中国医院里,经常会看到医生从手术室里出来,对病人家属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

”或者说“对不起,病人已经不行了呢。

言外之意,病人已经不能活下来了。

前文提到的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表达,都是出于对病人的尊重。

在汉语中,人们常说“去世“、“仙逝’’、“驾鹤西游”。

人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体魄,然而患病是难以避开的。

在谈及疾病时,需要很多模糊的表达,谦语就充当了这一恰当的角色。

疾病方面的谦语主要分为三种:(1)为避开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惧,医护人员查房交流时常常把“癌症”婉称为“肿瘤”;“心脏病”婉称为“心脏不好“,这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

(2)为缓和人们对某些疾病的忌讳心理,医护人员恰当地使用谦语可起到安慰患者,辅助治疗的作用,并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

比如“精神崩溃”、“精神健康理由”婉指“精神病”、“耳疾”婉指“耳聋”;“眼睛不好”婉指“色盲”。

(3)为避开不雅的称谓,医患交流中对某些器官或病情的谦语,也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

在谈及疾病时,为避开不雅、不适和饰讳含蓄的需要而有很多委婉的说法,这时婉语就充当了掩饰的角色,起到掩饰安慰作用,特点是故意缩小事态,轻描淡写,以减少人们对某些疾病名词联想引起的不快。

“意外事件一,实指“中风”,因中风为意外发生,难以预料。

对疾病的淡化如“社会病一,婉称“艾滋病”“发烧”,婉指“猩红热,白喉”;“汉森氏“病,婉指“麻风病”:“精神崩溃’’,婉指“精神病”;“中断妊娠期”,婉指“自然流产”;“行动不便的”,婉指“残疾的(人)”;“特殊的”,婉指“痴呆、弱智”;“听力有缺陷的”,婉指“耳聋”;“被剥夺视力的`”,婉指“双目失明一;“色觉缺陷一,婉指“色盲”“美人痣一,婉指“疣、麻点一等等都体现了谦语掩饰安慰的功用。

诙谐幽默的谈吐是有修养、有学问的标志,特别在交际场合,适度的幽默可以调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特别对那些郁抑忧伤的患者,这样间接的谦语无异于一剂良药。

例如,“快步舞”婉指“腹泻”,形容腹泻患者快步如厕的生动情景,“富贵病”婉指“高血脂”等等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为谋求理想的社交目的而创设的一种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谦语反映出了各个民族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医学中的谦语同样具有各种语用功能。

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今天,在医疗水平提高的今天,谦语的合理使用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同样,了解了医学中的谦语的使用,医护人员尽量在医院内外创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环境,既可以尊重病人,又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曾孔生.语言学:医者的利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04).

[2]梁峰霞.浅析临床医学语言的语境[j].医院管理论坛,(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