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鼠疫加缪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6 19:43:51 作者:雨中梧 文秘知识 最新鼠疫加缪读后感(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鼠疫加缪读后感篇一

经历了100天,约3个多月的时间,一本不算厚重却让人心情沉重的鼠疫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你可以理解成一本小说,也可以理解为一本编年史。并不意外的是对本书的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分裂,认为本书伟大的人大有人在,不遗余力推荐。认为本书平淡无奇的人也从不缺少。对于笔者来讲,我更关注于一部作品他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在世界文学中,我们从不缺乏优秀的作家,更不缺少优秀的作品,然而能够称之为伟大的作品却少之又少。笔者不愿意对本书做出评价,因为作为忠实的读者,任何评价都可能会有失公允,笔者想从4个方面谈谈对鼠疫的感受。

一是鼠疫中的人物。习惯了中国小说的读者可能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认为人物必须个性鲜明,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持有这个观点的读者可能会略感失望,因为鼠疫当中你会发现没有绝对的坏人,而只有栩栩如生的人,塔鲁,朗贝尔,柯塔尔,神父,这些人不是绝对的好人,也不是绝对的坏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挣扎,有彷徨,饱受封城和疾病带来的双重折磨,这里没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也没有国士无双的神医。鼠疫让他们困在了奥兰这座小城,每个人都有一种流放感,有人困住了再也没有出去,有人活下来了却也倍感忧伤,于是所有人心中都有了一种叫做回忆的东西,可是到最后,他们忘记了所爱的人的样子,回忆都变成了一种不可触及的痛楚。或许他们只是渴望回到常态,然而现实告诉他们,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回到如从前一般的日子。

二是关于作品的思想。谈到加缪,所有人都会想到absurd(荒诞主义),经验告诉我的是,所有的主义只不过是为了表达我们不能表达的东西,荒诞才显真实。瘟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所有基于利益做出的妥协,彷徨,无动于衷,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对抗流行病的唯一方式就是诚实和善良。

三是关于鼠疫的写法。作者并没有使用过多的写作技巧,顶多描写了奥兰的喜怒无常的天气,人们心态的变化,鼠疫的发展态势。作者或者说作者的化身,书中的renux医生,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书中引用了大量圣经中的故事,不过往往一笔带过,需要读者细心的发现。可以确信的是作者并不是因为鼠疫改变了信仰,而是借用圣经典故来告诫人们,任何放弃抵抗,认为鼠疫是上帝的惩罚的方式的消极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感染了鼠疫,那么我们就应该勇敢面对,去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身体上的平静。作者用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告诫未来,世界上没有一座可以永远免受流行病传播的孤岛,需要我们认清的是当疾病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冷漠与嘲讽,而是团结与合作。

就连死刑这个话题,作者通过塔鲁之口透露了自己对死刑的思考,鼠疫像是给所有人判了刑,荒诞的是那些死去的人并不都是有罪的。对待鼠疫的态度,也反映了作者反对死刑的态度,正如其在《思索死刑》一书中写到,就算宣称并除掉了某个我们认为“绝对邪恶”之人,这个社会就绝对良善了吗?如果某个群体为了一个被神圣化的国族而杀人、某个国家为了一个被神圣化的社会而杀人,正当性又从哪里来?社会与国家是否拥有绝对的价值标准?是否有资格掌握死刑这种没有挽回余地的惩罚呢?

那么经历了鼠疫的人们,他们会改变吗,正如那个老病人说的那样,不会的,因为我们会忘记,然后反复。

鼠疫加缪读后感篇二

2020年春节,“武汉肺炎”出现并传染性扩大,1月23日,武汉封城。紧接着确诊病例一天天增长,因家妹在武汉读书,18日放假返乡,直至今天社区、乡政府、派出所轮番打电话,测温度、消毒、禁外出成了我们的过年。

自消息发出以来,我家人一步都没有出过门,然而亲戚们打来电话关心安慰,也有长辈竟然斥责为什么从武汉要回来。哑口无言。我看到了莫名其妙的武汉人回不了家回不了国,我看到网络上攻击武汉人、武汉政府的肮脏不堪的污言秽语,我看到给医生吐痰并说谁也别好过的病患,我看到逃离武汉的携带者肆意的`笑,我看到手机前一个个丑陋的嘴脸凝视着这一切。

如果没有医生护士来拯救这一切,如果没有国家的力量来调控这一切,如果没有全体人民的意志来抵抗这一切,那么占据统治地位的不是细菌就是病毒。我为奋战一线的他们热泪盈眶,我为毅然请战的他们潸然泪下,我为善良平凡无惧的他们泪流满面。那天,我看到那张图,上面写着“我的城市病了,我们会治好她,等春暖花开时,欢迎你们再来”。止不住的泪泛滥啊,谁不是无辜无奈却仍然拼死拼活?太多太多的人啊如蝼蚁生活在生活里,存在本身又那么毫无意义。

话说回来,《鼠疫》是一场现实的鼠疫,死亡恐怖笼罩全城,尸体堆积,整车整车拉出去火化或掩埋,城门关闭,患者被隔离等待死亡,亲人离散,人们几乎失去所有;以此,更是一场人性的疫病,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鼠疫患者,都可能给人伤害或致人死亡。神父给人以上帝,而信仰是生活帮助建立的。在艰难的岁月里,人才看清生活和世界的真相,才会在见证美好与历史时保持批判的力量。同时,对物与文化的世界保持超然的敏感,并形成独立强大的自我。

加缪并不苛责人性的弱点,他温柔地理解个体的困境。鼠疫是我们每个人,是每个人身上的妥协与软弱。书中提到,和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是诚实。若诚实让你无法加入喧嚣,那么就写下让你哑默的东西;若诚实让你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两难,那么就袒露你徘徊的脚印;若诚实让你将要开口便觉空虚,那就让虚空自己说话。对未来某个时刻将要经历“鼠疫”的人群来说,诚实的记录总是有用的。

书中,神父是他,觉悟者是他,志愿者是他,医生是他,那个患哮喘病的、被认为疯了的老人也是他。鼠疫究竟是什么呢?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

鼠疫加缪读后感篇三

“人不止有一种想法”!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人让我念念不忘,神父和朗贝尔以及科塔尔。

神父的故事从一个儿童的离世开始。帕纳卢神父的布道便从“你们”换成“我们”。儿童遭受折磨带来的恐惧不禁让所有人思考:永恒的喜乐真的能抵消人类一时的痛苦吗?但我们只有相信一切,才不至于需要全面否定信仰。

但最后,怀着对上帝困难重重的爱,帕纳罗神父拥有了一张写有“可疑病例”的病历卡。

朗贝尔和科塔尔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则一直在交织,他们就好像是一张牌的ab面,当一方占据上风时另一方就注定要失意。

造成他们这场邂逅的正是这场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瘟疫。朗贝尔因为瘟疫被困奥兰城,科塔尔则因为城市停摆可以短暂地长舒一口气,继续他那见不得人的营生。

对于朗贝尔来说,这是战胜鼠疫的欢欣,是痛苦的结束。他站在站台上终结了始于同一个站台的令人肝肠寸断的分离。贪婪地拥抱,依偎着回家,窃窃私语且情意绵绵。

对于科塔尔而言,则是被抛弃的开始,这不是新生活的开始,除非行政系统会发生改变。但就像我们被暗示的那样,并没有炼狱这回事,没有折中可言,没有可赎之罪。或者有罪,或者无罪。全有或全无。时间一到,偷来的要还回去。所以他宁愿这场很适合他的瘟疫持续,不惜成为塔鲁定义的那种无辜凶手。

在这场瘟疫中,谁都没有赢,但朗贝尔好好,敬每场瘟疫中休戚相关的每一个人。

鼠疫加缪读后感篇四

翻看《鼠疫》的前一章,我是迷茫且惊愕的。一场瘟疫不期而至,所有人都事不关己,官员渎职不屑,人们糊涂不醒,直到瘟神夺去众人生命,人们才从错愕中惊醒。仅有里厄医生等少数人在奔走呼喊,却无人声援。

读完全书,我才深刻理解了作者阿贝尔.加缪在《鼠疫》中想表达的意思:“鼠疫就是救赎,就是对世人的教育。”

它教会我们去同情理解人类的可悲,生命无常,世事变幻。至亲,爱人和朋友,都会在一场不期而至的意外中,离我们远去,我们会悲痛失落,但时光最后会帮我们抚平一切伤口。

人就是这样,经过一个又一个坎坷后,终于学会接受现实,学会心平气和。

01、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刚萌芽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想到,它会迅速成为一场蔓延全国的灾难。

人们从震惊到难以置信,像极了《鼠疫》中的情景。医生里厄在奥兰市的街头发现了一些死老鼠,死鼠的数量与日俱增,整个城市有六千多只老鼠死去,市民开始恐慌。

人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些老鼠身上,并对政府当局提出了灭鼠要求。为了平息百姓的不满,政府发布通知,正式开始灭鼠行动,就在通知发布的当天中午,里厄就发现了一个痛苦的病人。他高烧、不停呕吐、身体的淋巴结肿胀,腹股沟长出硬邦邦的疙瘩,剧痛不已。

里厄通过诊断,感到病人的症状有点不对路,他怀疑和鼠疫有关。他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派出所,结果对方认为他是无理取闹,破坏社会安宁。最后,这个病人在极度痛苦中死去,没有人认为他的死亡和鼠疫有关。市政府继续报道死鼠的处理情况,绝口不提死去的病人,老百姓们也时刻关心死鼠,无视那些病死在家的人。

里厄参加政府举办的会议,他和其他医生认为,大量老鼠死去以及病人发病去世,这些症状像极了鼠疫。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相信,认为这只是巧合,虚惊一场。政府官员明确要求医生们不能声张这个事情。同时,他们又不得不提前防备,为了提醒市民留意,他们在报纸最不起眼的角落上,刊登了一则小小的公告,语言上避重就轻,三言两语,丝毫没有重视这个情况。

直到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医院人满为患,连学校都被改造成医院后,市政府的高官们才清醒过来,他们不愿意相信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得已,他们承认奥兰遭遇了鼠疫,向上级部门请求封城。这一刻,所有人从抗拒中醒来,鼠疫袭击了他们生活的小城。

02、加缪在《鼠疫》里,如同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平静而又冷淡地讲着所见所闻。

书中没有特别紧张的桥段,也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故事按照一线医生里厄的视角展开。从鼠疫爆发以来,里厄一直在奔走,竭力救治那些病入膏肓的病人,他也见证了奥兰这座城市在鼠疫中的变化。

即便封城了,很多人依然不愿意接受鼠疫的事实。市政府强制市民申报病情,但是很多病人家属拒绝开门,拒绝隔离,宁愿和患病的亲人相守也不愿分离。

神父公开宣称,鼠疫盛行是人们罪有应得,要跪地反省。人们成立了民间服务机构,让健康的人参与救护,这本来是好事,却引发了市民不满。鼠疫之下,本该沉重收敛,却有市民反其道行之,开始了生活的狂欢。他们喝酒聚会,把生活热情彻底释放在这个不恰当的节骨眼。

正是这一场意外的灾难,像照妖镜一样把人性照得无所遁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理解所有人的想法。生活就是一条河,它是千万人用千万种想法,组合在一起碰撞出来的水花。人性的善恶,就在这些水花中尽情绽放。

03、加缪在《鼠疫》中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饱满,很有现实冲击力。

第一个是医生里厄,他是个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在鼠疫事件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鼠疫刚扩散时,是他向政府提出了隔离建议。他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关键。”在他身上,折射出很多平凡人的共同点,比如爱岗敬业,与人为善,坚守底线等。

里厄像极了你我,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英雄,却是真诚勇敢的平凡人。第二个人物是约瑟夫·格朗,一个卑微的市政府职员。白天上班,晚上做志愿者,私下爱写小说。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很早就加入了防疫组织,为对抗鼠疫,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第三个是记者朗贝尔,因为鼠疫被迫滞留在奥兰。得知封城后,他曾打算出逃去见巴黎的女友。最终,他放弃了逃离,加入了救援队。做为一个被困在异乡的人,他一面思念爱人,感到恐慌和孤独,一面他又积极面对,接受现实。

加缪没有否定朗贝尔这个人,也没有评判他。逃离这座城,亦或是留下帮助那些可怜人,这都是朗贝尔自己的选择。朗贝尔的抉择也体现了我们主流价值观的闪光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让·塔鲁。他在年轻时目睹法官父亲对犯人判死刑,从而对法庭产生了恐惧和排斥。他甚至认为父亲是个冷漠的刽子手,他因此离家出走,自我放逐,一个人生活在奥兰。

鼠疫爆发后,塔鲁和医生里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塔鲁主动要求加入防疫队,和里厄一起帮助更多人。加缪给塔鲁的结局是在鼠疫终结前死去,看似冷酷的手法,实则是教会我们认清现实的无情和生活真相,它们不会因为我们的情感喜好而改变结局。

04、在《鼠疫》的结尾,鼠疫结束了,奥兰这个城市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热闹和繁华。

人们的生活恢复了常态,似乎那场血腥凶猛的疫情从未发生过一样。只有里厄医生明白,这不是什么胜利,医生们甚至所人在这场战斗中都没有取得丝毫的胜利。

城市的解禁只是因为鼠疫的自动撤离。这个瘟神突袭城市,把人们捉弄一番后,又潇洒离去。加缪告诉我们,当疫情过去,一切都会继续,生活如流水,缓缓奔流不停歇,鼠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鼠疫》这本书,不是单纯为了记录当年的一场疫情,加缪的本意是教会我们认识到生活的多变和人性的复杂。

灾难和危机到来前,悄无声息,毫无预兆,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未知。人们会本能地抗拒厄运,这是人之常情,但抗拒于事无补,学会面对并且积极应对,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阿尔贝.加缪在《鼠疫》中说: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不论悲喜,生活总要继续。人的英雄主义光芒,总要在苦难中,才能被敲打出来。平凡如你我,也能活成自己的英雄。

鼠疫加缪读后感篇五

《鼠疫》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加缪最有影响力和社会意义的作品。作品描述了在一个叫奥兰的小城发生的一场持续将近一年的鼠疫之灾。“鼠疫”曾被指代为当年的法西斯恐怖,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喻为人类过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和象征的缩影。该书在战后的西方社会一经面市就引起了巨大轰动,并使作者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在书中结尾处说过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他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结尾,因为现在来看,它是一个准的可怕的预言。时隔奥兰城鼠疫的53年后,2020年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冠病毒像那个手持红色长矛,头上长角的撒旦一般,带着邪恶的微笑,在夜间披上摄人心魄的罩头黑斗篷,横行在人世间。看着生病痛苦死亡的人类,看着城市被封闭,人们被禁足家中,各国家经济衰退引发的大量失业,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指责。看着人类惶惶终日的样子,他仰天长啸。似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他总是要以教主的样子,将类似的疫情,传播给不跟随他的正义的信徒们。

在本书中,看到的是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和奥兰人民面对瘟疫不同时期的状态。将奥兰人民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疫情严重时的人心惶惶、最后到疫情无故褪去之后的欣喜若狂展现得淋漓尽致。鼠疫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成群的老鼠死亡,对老鼠极度憎恶的老门卫成为了第一个受害者。在之后爆出来的死亡人数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政府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报出鼠疫这个让人生畏的名字。这让我想到了当时疫情在武汉发生时,当第一个吹号人说出了真话,没有人愿意去相信那是真的,甚至强加打压。奥兰城的政府也做了相同的举动,理由是在事态没有明确,没有发展到足够严重的情况下,谁都不想引起满城的骚动,有时候动听的谎话永远比刺耳的真话让人愉悦。其实听信者有时候也会怀疑真假,甚至对真话假话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宁愿选择在假话带来的轻松愉悦中麻醉着自己和欺骗着别人。渐渐地大多数人也把假话当成了真话,最终自己也变成了那个散布谣言的人。

任何时期的疫情中,医生都成为了拯救人类的英雄救世主。刚开始,人们是配合医生的,主动汇报病情,配合治疗。可是,随着疫情蔓延,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城里的电车变成了运送病人和尸体的交通工具,炼尸炉被烧的锃亮,病人要被强行隔离时,人人心生恐惧。大夫去往人们家中确诊病例,患者的家人总拒绝让病人进行隔离。因为只要被带去隔离医院,他们之间除了死亡和康复之外就不可能再次相见了。医生也是人,他的夫人出城医病,和医生两地分隔,通信的不便,医生无法第一时间援助妻子,那个最需要他在身边陪伴的亲人。医生对病人及家属的同情心,被越来越残酷的现实硬生生的挤成了铁石心肠。善良和操守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因为那点一时的同情心使公众承担风险?还是自己咬牙负重前行,用克制的理性,担负全城百姓的安危?这永远都会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有人说:“真正体现博爱精神的圣徒般的人物,我发现他们往往看上去像急诊外科医生一样动作迅捷、注重实效、表情冷漠、态度生硬,在他们脸上看不出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和柔情,也找不到一丝直面苦难的恐惧,这些没有一点温情的脸,这些乍一见令人反感的脸,却因其真正的善良而变的那么崇高。”

在奥兰城中有一位外省青年记者,被封城后一心想要回到远在巴黎的未婚妻身边。为此不惜花重金聘用地下黑团伙。经过了几次冒险,当那日一切安排妥当,他马上就能出城见到他的所爱时,他竟然选择了留下来帮助医生救治病人。是他对爱人的思念减少了吗?他对医生说过,人要为自己的所爱而活着,为所爱而死去。医生告诉他,人不是一种理念。当眼里所见皆是被灾难折磨的同城中人,我觉得那是青年心里不可磨灭的人性开始了发光发热。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和这个城市毫无关系的外城人,他经历着大家一样的感受。对爱人的爱,和对生命的拯救来说,谁重谁轻?疫情再一次给他留了一道很难选择的选择题。“爱要求一点儿未来,而我们只剩下一些当下的瞬间了。”

由他父亲宣读判决书给予被告死刑。他父亲的原意是想让他明白权力的美妙和光明的未来。可是他却只认识到他的父亲和一切参与庭审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意志来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塔鲁觉得对于一个生命的冷漠,最终导致死刑犯们被抢手在距离胸口1.5米处射杀而死和患鼠疫而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人类的冷漠也是促使他人死刑的共犯者。最终他在全城鼠疫得以控制,在人们看到希望的时候,患上了鼠疫死掉了。对医生来说,塔鲁的死亡是他在那么长时间同鼠疫的战斗中,一点点变得麻木的情感中,最难过的一次。塔鲁在共同抗击鼠疫中得到了灵魂上的自我救赎,最终他在上帝的面前得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安宁。这是我看到的第三道艰难的选择题: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人们以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决定了非正义将被惩罚,正义将被赞扬并得到补偿。而死刑则是这种意见的终极形态,大多数人的态度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属于他自己。这样做不对吗?这是对的,扬善惩恶。这样做是错的吗?我暂时无法回答。年纪越大,越觉得事情都有两面性,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要学会一分为二,可是自己的知识浅薄,往往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哲学思想太博大精深了。

在阅读第四部分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情绪被带动的很强烈,源于一个孩子在极度痛苦中死亡的描写过程。瘟疫不会放过任何人,不管是否是上帝的信徒。即使是神父也逃不过死亡的结局。加缪用了很多文字描述了神父的布道。我不是上帝的信徒,对基督教了解甚少。所以无从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对于宗教在疫情当中作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我很明确,那就是不管灾难是不是上帝要给人类的警醒,人类都应当时刻警醒自己。在疫情面前,个人的悲欢离合,爱的死去活来,都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灾难消灭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回想起过去的几个月来,我们封闭在家的日子,感受到以前的生活被人为弄的很复杂,聚餐,购物,洗澡,健身,美容都可以没有,学生必须去学校上课吗,我们必须去单位工作吗?对,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疫情的人,一定会同意我的这个观点:什么都可以没有,活着就是上帝告诉我们的真理。

《鼠疫》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是文末那位哮喘病老头说的“鼠疫是什么?鼠疫就是生活。”汉娜·阿伦特在评论加缪的《鼠疫》时说过,“有一种加缪式的英雄主义,就是平凡人因为朴素的善良而做出非凡的事情。”

这本书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带着巨大的穿越时空的能力,道出了2020的全球疫情当前,共通的人性。1947年有里厄医生、朗贝尔和塔鲁这样的平凡英雄,为抗击鼠疫而战斗。今天,与那个时代不同的是,我们国强民安,通讯和高科技的便利帮助人们免受思念之苦。可是,在任何一个年代,说真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当灾难过后,城市渐渐复苏,希望重新被点燃时,希望不管你是谁,都要怀揣感恩,好好品味这来之不易的安宁。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在那些看似平淡的时光里,请认真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因为有些再见就是诀别。

最后向葬身于车祸的,年仅47岁的加缪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