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汇总8篇)

时间:2023-10-15 05:22:06 作者:文轩 毕业论文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汇总8篇)

梦想是生活的动力,让我们充满激情和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为伍,共同成长。以下是一些名人名言,它们鼓舞人心,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拼音教学是其基础,更是其重点。而对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简单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难点。

一年级;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抓好拼音的教学,不单因为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因为拼音是帮助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法。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小学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在年龄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新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非常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例如儿歌教学法的运用。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将一些难懂的音节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拼音教学的中,教师应当赋予拼音以实际生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拼音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便于记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将儿童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向有意识记忆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显得尤为枯燥、无趣,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分享与共勉,共同研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宋洪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探析[j].语文学刊,20xx(19):143,145.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二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脱节”现象,作文教学没有单独教材,没有完整序列化训练的计划。当前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排了读写内容分散于各单元,但有的单元习作的选题与单元主题联系不够紧密,习作中的多项作文题目的选择也容易让师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再有就是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序列未必了如指掌,加之个别教师只管一个学年,年段之间衔接往往没处理好,这就容易导致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出现计划不明,各行其道,无所遵循现象。

这也就不难理解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了: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了作文训练与提高,而三年级一开始就教学命题作文,这就造成了习作训练难度大、坡度大,使得不少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这也导致了教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处于甚为无奈的境地。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反对到了三年级才开始抓作文教学,这起步肯定是晚了。大量事实数据证明:真正的作文启蒙不在三年级,而是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开始的,妈妈对孩子的启蒙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不言而喻,小学生作文训练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予以重视与把关,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建立作文概念,养成爱说话,并能围绕一个中心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和能力。

二、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开始进行阶梯性的训练

平时我们看到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总是话题多多,绘声绘色。但与之矛盾的是,习作课上他们却常常眉头紧锁,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最后不得不应付作业,以凑够字数了事。一线的教师都碰到过的疑惑是: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素材,遣词造句也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习作训练方法的单一、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已经让学生望而生畏了。这就告诉我们,训练内容缺乏阶梯性与系列性,从而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及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因此,小学作文训练可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稳步提高,在阶梯化训练的设计中考虑到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有序的训练下渐次提高作文素质。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熟悉的生活内容也不是完全封闭的,如出现“5·12四川大地震”,出现“小月月”事件,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流畅的、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以日记等多种方式积累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从“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困惑中走出来。学生只有提炼更具价值的写作内容,才能写出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习作。

三、从课外阅读延伸中进行阶梯性训练的引导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绝对不算少,可是学生们习作质量仍旧不尽如人意。仔细分析原因,在于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割开来,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哲总结如斯。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也就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背诵,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关系到阅读水平与习作水平能否提高,这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新教材编写只考虑阅读教学,不兼顾写作教学;只考虑人文主题,不兼顾写作范例。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文体感不强,写出的是“四不像”作文。如果学生没有典型的例文,写作没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也无从谈起。

大家都明白的是,同样是写梅花,宋代王安石这样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诗人卢照邻吟出了:“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大诗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泽东却在《卜算子·咏梅》中高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显而易见,寻找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主题阅读活动、比较阅读活动,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谋篇布局的范式。这个范式除了阅读那些经典作品,这里更倾向于阅读同龄人的习作。经典作品大多是成年人写的,很多文章就像庙堂之上的“大成至圣先师”,对于初入写作之门的小学生来说,还缺少一种共鸣,要把经典化为家常作文还很困难。

作为教学引导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视野,把庙堂之上的“大成至圣先师”变成一位亲切、达观的邻居老伯,而同龄人的习作例文可以搭建经典与家常之间的平台。作文书大多收集了很多同龄人的佳作,与学生们的生活际遇相仿,所发生的事情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而遣词造句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样的文章与学生没有距离,让学生知道“经典原来可以这样写”。

教师精选一些好文章,推荐给学生也可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节省时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在班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为写作引来源头活水。在阅读指导中还要注意,要求学生不只是读,还要做到多种形式的积累,并要注意在阅读中思考,并就思考到的问题乐于与同学讨论、交流。

作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作文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按图索骥地一个单元完成一类作文的训练便可。只要我们立足于阶梯性的训练、点点滴滴的扎实训练、有系统的训练,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更有成效。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三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习启蒙阶段,小朋友们都经过幼儿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但总的来说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因为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四

为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自20xx年起,上海全面推行“零起点”,要求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学之后不用学习,没有一点回家作业。无书面回家作业其实是针对以往简单乏味的抄写、习题训练等类型作业而言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习目标,优化作业设计。

虽然小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充满好奇与向往,但是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那一张张枯燥的纸笔练习。因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就显得举足轻重。

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反应是非常真实的。他们喜欢,就会认真去做;他们不喜欢,那么走神、磨蹭、拖拉是常有的事情。一年级拼音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个抽象的字母,他们很容易把它们和英文字母混淆。一课结束后,如何能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巩固所学知识呢?一份充满“童趣”的作业,学生一定不会拒绝。

1.编顺口溜

2.讲故事

部编版教材在插图设计上非常用心,每一课的拼音都配上了精美的插画。作业布置时就可以从这些图画入手。在《aieiui》这一课,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看着情境图,发挥你的想象,给爸爸妈妈讲个故事。还可以这样提醒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看看aieiui分别藏在了哪里?这样,每一句话里都会涉及到本课学的拼音。比如奶奶带着红色围巾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奶”“围”“给”里分别藏着“ai”“ei”“ui”。学生带着兴趣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刚学的拼音。这样既能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又能收获快乐,一举两得。

3.做游戏

儿童时代,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曾经做过的游戏。能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那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只要巧妙设计,拼音卡片也能成为有趣的玩具。学完声母后,布置做声母卡片的作业,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声母的认识。之后教学生课后玩拼音牌的游戏,比如按正确顺序排放拼音牌,在固定的时间找出固定的几个字母,听音找字母等。

识字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大量的生字集中涌现,让学生一下子全都记住,真的很不现实。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所以学生学习、识记生字并不用局限于课堂,作业的布置也不该拘于书本。

在《日月明》这一课,主要学习会意字。为了让学生积累会意字,主动学习新字,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自己及家长甚至同学姓名中的会意字。

语文学习除了拼音、识字,还不可忽略语言表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四季》这一课,笔者会先让小朋友在父母的帮助下,查一查每个季节都有哪些景物、哪些动物。想一想,这些事物能不能代表每个季节。课后,让学生模仿《四季》的写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然后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读给同伴听,还可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青蛙写诗》这一课前,让学生去了解一些动物的叫声,青蛙是呱呱叫,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等,这样为课上说话练习作准备。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青蛙写诗的样子,用上逗号、句号、省略号,以及学生知道的符号来写写诗。这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除了写诗,我们还可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部编版教材专门有“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简单地布置回家阅读作业,学生也许读也许不读,老师无法检测,学生也无甚热情。本学期,笔者的每周阅读作业是发读书视频。书目不限,只要自己喜欢,但必须认真读。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录下来,可以是站着朗读,可以是坐着朗读,可以是诵读,可以是表演读,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其实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是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不同。能够用表演的方式读,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能够端坐朗读,说明他对阅读的认真态度。

教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更侧重于教学生学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该体现教学生学会的作用。让作业的功能最大化,除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学科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毕竟学科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

部编版《语文》第一册《秋天》这一课,主要对秋天的树叶、天空、大雁进行描写。而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也对秋天进行了描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于是设计了这样几份作业:

1.找找语文和科学课本中对秋天的介绍,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和家人说说:在秋天,你喜欢做什么?

3.采访身边的人:秋天到了,他们喜欢干什么?

4.做树叶画。

其中,一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二、三题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除了与自然科学结合,语文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把美术学科《美丽的鱼》和《江南》这一课结合,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画一画:把鱼儿游到东、西、南、北的情景画出来。

2.小小售货员:想想如何把你的作品推销给家人。包括这幅画的介绍、这幅画的价钱、这幅画的作用等等。

有了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趣多了。这种实践性强、易操作的作业就是利用学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合了各学科资源,让学生处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语用能力。另外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积累语料的过程,这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耘。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3).

[2]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xx(01).

[3]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4).

[4]卢梅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17(08).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五

【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汉字是人们最基本的认知单位。只有攒够了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正常地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而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为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识字是语文老师在授课中最主要的讲课重点,但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有些波动,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们记不住汉字,搞混汉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用了“纠错板”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纠错板;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其自身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需要将他们从幼儿园的游玩、散漫的状态慢慢地变为有纪律、有组织的学习状态。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就需要由老师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状态上进行相应的指引,帮助他们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小学一年级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在这其中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是帮助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最佳助推器,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特点就需要利用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来分析一下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由8个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基础之上,人生发展的8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学龄初期(3—6岁)过渡到学龄期(6—12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自身的由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转变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一个过程。进入到学龄期,学生们就需要开始接受教育了,最佳的地点就是在学校。作为训练学生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校在这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如果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学校的课业学习,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以后更深层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有信心完成自身所背负的任务。一旦在这个阶段学业问题出现了失败,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根据埃里克森的定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这一品质。而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所以,在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获得勤奋感、掌握能力是老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其中学生要学会并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是远远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的。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生们少不了对新环境的探究与好奇,那么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也就十分常见了。这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有些学生明显在状况外,对老师的提问没有明显的参与性,甚至有些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再加上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识字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而是找寻其他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进而导致学生在分辨汉字的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吸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二)老师在识字授课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小學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积累。只要学生将汉字积累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在以后课文的阅读中几乎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课文阅读。但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就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记住汉字,选用较为严厉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由于其课文的字数较多,而且在新的汉字的认知难度上也较为困难,老师可能在课堂的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严厉起来。如果让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课堂环境中对汉字进行相关的熟读认知,即使是在课堂上记住了,也难免在课后就会遗忘。更不用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力这方面是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识字授课的方法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汉字,减少学生错认汉字的程度。

(三)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数量问题

根据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册首先是先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5节),接下来是拼音(13节),最后就是课文(14节)。前面两个部分,很明显还是比较简单的,有着一定汉字与拼音基础的。学生在这两部分的学习上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进入到第三部分,汉字数量就明显增加。前几篇课文还可以保持在60—90字之间;但越到后面课文的字数越多,而且也不再是全篇课文标注汉语拼音,而是在陌生的汉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方便学生们进行阅读,例如《乌鸦喝水》《小蜗牛》。虽然课文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熟读认知,但在阅读中学生还是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吃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念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他们对陌生的汉字没有理解弄明白,仅仅是似是而非的一种认知状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造成汉字的认知混乱、汉字错认等相关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安排课本的教学进度是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识字中错认汉字的问题,我们选用“纠错板”来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正确认读与错误修正。接下来,我们就老师在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使用“纠错板”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一)犯错不可怕

在選用“纠错板”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教学前,首先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也不例外。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都认为犯错就会受到惩罚,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学习中就容易造成学生回避犯错、不承认犯错的一种心理。但是在课堂上很明显,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如果学生出错了老师不去对其进行纠正那么学生就会将“我刚才说的是对的”这种想法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时不会改正,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深入学习时十分不利的。因此,让学生知道在课堂的识字教学上,错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只要认识并改正就可以了。摆正学生对犯错的态度,为以后的课堂纠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上对“纠错板”的使用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学生在某些难以分辨的汉字上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汉字辨别提问,如果遇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认错的汉字,老师就要将其写在“纠错板”上,并对其进行形象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识字部分的《对韵歌》中,“柳”与“桃”这两个字,由于很多学生在念读时都是按照顺序来读的,一旦将顺序打乱,学生可能会依照阅读的惯性,按照原来的顺序来读,没有分清是哪一个字。因此,当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这两个字分别写在“纠错板”上,分别对这两个字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对该汉字的意思清楚明白地为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在意思上也清楚后加深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在今后念读的时候就可以将其区分开来。

“纠错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课后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记清汉字。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潜力上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帮助他们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永锋。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2]白雪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9).

[3]沈玉桃。溯文识字教学探析——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4]季芸芸。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六

【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汉字是人们最基本的认知单位。只有攒够了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正常地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而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为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识字是语文老师在授课中最主要的讲课重点,但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有些波动,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们记不住汉字,搞混汉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用了“纠错板”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纠错板;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其自身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需要将他们从幼儿园的游玩、散漫的状态慢慢地变为有纪律、有组织的学习状态。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就需要由老师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状态上进行相应的指引,帮助他们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小学一年级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在这其中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是帮助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最佳助推器,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特点就需要利用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来分析一下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由8个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基础之上,人生发展的8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学龄初期(3—6岁)过渡到学龄期(6—12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自身的由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转变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一个过程。进入到学龄期,学生们就需要开始接受教育了,最佳的地点就是在学校。作为训练学生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校在这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如果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学校的课业学习,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以后更深层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有信心完成自身所背负的任务。一旦在这个阶段学业问题出现了失败,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根据埃里克森的定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这一品质。而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所以,在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获得勤奋感、掌握能力是老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其中学生要学会并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是远远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的。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生们少不了对新环境的探究与好奇,那么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也就十分常见了。这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有些学生明显在状况外,对老师的提问没有明显的参与性,甚至有些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再加上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识字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而是找寻其他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进而导致学生在分辨汉字的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吸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二)老师在识字授课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小學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积累。只要学生将汉字积累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在以后课文的阅读中几乎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课文阅读。但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就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记住汉字,选用较为严厉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由于其课文的字数较多,而且在新的汉字的认知难度上也较为困难,老师可能在课堂的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严厉起来。如果让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课堂环境中对汉字进行相关的熟读认知,即使是在课堂上记住了,也难免在课后就会遗忘。更不用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力这方面是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识字授课的方法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汉字,减少学生错认汉字的程度。

(三)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数量问题

根据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册首先是先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5节),接下来是拼音(13节),最后就是课文(14节)。前面两个部分,很明显还是比较简单的,有着一定汉字与拼音基础的学生在这两部分的学习上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进入到第三部分,汉字数量就明显增加。前几篇课文还可以保持在60—90字之间;但越到后面课文的字数越多,而且也不再是全篇课文标注汉语拼音,而是在陌生的汉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方便学生们进行阅读,例如《乌鸦喝水》《小蜗牛》。虽然课文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熟读认知,但在阅读中学生还是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吃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念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他们对陌生的汉字没有理解弄明白,仅仅是似是而非的一种认知状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造成汉字的认知混乱、汉字错认等相关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安排课本的教学进度是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识字中错认汉字的问题,我们选用“纠错板”来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正确认读与错误修正。接下来,我们就老师在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使用“纠错板”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一)犯错不可怕

在選用“纠错板”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教学前,首先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也不例外。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都认为犯错就会受到惩罚,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学习中就容易造成学生回避犯错、不承认犯错的一种心理。但是在课堂上很明显,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如果学生出错了老师不去对其进行纠正那么学生就会将“我刚才说的是对的”这种想法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时不会改正,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深入学习时十分不利的。因此,让学生知道在课堂的识字教学上,错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只要认识并改正就可以了。摆正学生对犯错的态度,为以后的课堂纠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上对“纠错板”的使用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学生在某些难以分辨的汉字上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汉字辨别提问,如果遇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认错的汉字,老师就要将其写在“纠错板”上,并对其进行形象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识字部分的《对韵歌》中,“柳”与“桃”这两个字,由于很多学生在念读时都是按照顺序来读的,一旦将顺序打乱,学生可能会依照阅读的惯性,按照原来的顺序来读,没有分清是哪一个字。因此,当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这两个字分别写在“纠错板”上,分别对这两个字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对该汉字的意思清楚明白地为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在意思上也清楚后加深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在今后念读的时候就可以将其区分开来。

“纠错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课后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记清汉字。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潜力上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帮助他们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永锋。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2]白雪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9)。

[3]沈玉桃。溯文识字教学探析——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4]季芸芸。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七

为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自2014年起,上海全面推行“零起点”,要求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学之后不用学习,没有一点回家作业。无书面回家作业其实是针对以往简单乏味的抄写、习题训练等类型作业而言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习目标,优化作业设计。

虽然小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充满好奇与向往,但是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那一张张枯燥的纸笔练习。因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就显得举足轻重。

一、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反应是非常真实的。他们喜欢,就会认真去做;他们不喜欢,那么走神、磨蹭、拖拉是常有的事情。一年级拼音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个抽象的字母,他们很容易把它们和英文字母混淆。一课结束后,如何能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巩固所学知识呢?一份充满“童趣”的作业,学生一定不会拒绝。

1.编顺口溜

2.讲故事

部编版教材在插图设计上非常用心,每一课的拼音都配上了精美的插画。作业布置时就可以从这些图画入手。在《aieiui》这一课,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看着情境图,发挥你的想象,给爸爸妈妈讲个故事。还可以这样提醒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看看aieiui分别藏在了哪里?这样,每一句话里都会涉及到本课学的拼音。比如奶奶带着红色围巾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奶”“围”“给”里分别藏着“ai”“ei”“ui”。学生带着兴趣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刚学的拼音。这样既能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又能收获快乐,一举两得。

3.做游戏

儿童时代,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曾经做过的游戏。能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那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只要巧妙设计,拼音卡片也能成为有趣的玩具。学完声母后,布置做声母卡片的作业,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声母的认识。之后教学生课后玩拼音牌的游戏,比如按正确顺序排放拼音牌,在固定的时间找出固定的几个字母,听音找字母等。

二、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识字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大量的生字集中涌现,让学生一下子全都记住,真的很不现实。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所以学生学习、识记生字并不用局限于课堂,作业的布置也不该拘于书本。

在《日月明》这一课,主要学习会意字。为了让学生积累会意字,主动学习新字,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自己及家长甚至同学姓名中的会意字。

三、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学习除了拼音、识字,还不可忽略语言表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四季》这一课,笔者会先让小朋友在父母的帮助下,查一查每个季节都有哪些景物、哪些动物。想一想,这些事物能不能代表每个季节。课后,让学生模仿《四季》的写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然后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读给同伴听,还可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青蛙写诗》这一课前,让学生去了解一些动物的叫声,青蛙是呱呱叫,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等,这样为课上说话练习作准备。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青蛙写诗的样子,用上逗号、句号、省略号,以及学生知道的符号来写写诗。这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除了写诗,我们还可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部编版教材专门有“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简单地布置回家阅读作业,学生也许读也许不读,老师无法检测,学生也无甚热情。本学期,笔者的每周阅读作业是发读书视频。书目不限,只要自己喜欢,但必须认真读。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录下来,可以是站着朗读,可以是坐着朗读,可以是诵读,可以是表演读,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其实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是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不同。能够用表演的方式读,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能够端坐朗读,说明他对阅读的认真态度。

四、整合学科,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教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更侧重于教学生学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该体现教学生学会的作用。让作业的功能最大化,除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学科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毕竟学科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

部编版《语文》第一册《秋天》这一课,主要对秋天的树叶、天空、大雁进行描写。而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也对秋天进行了描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于是设计了这样几份作业:

1.找找语文和科学课本中对秋天的介绍,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和家人说说:在秋天,你喜欢做什么?

3.采访身边的人:秋天到了,他们喜欢干什么?

4.做树叶画。

其中,一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二、三题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除了与自然科学结合,语文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把美术学科《美丽的鱼》和《江南》这一课结合,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画一画:把鱼儿游到东、西、南、北的情景画出来。

2.小小售货员:想想如何把你的作品推销给家人。包括这幅画的介绍、这幅画的价钱、这幅画的作用等等。

有了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趣多了。这种实践性强、易操作的作业就是利用学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合了各学科资源,让学生处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语用能力。另外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积累语料的过程,这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耘.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3).

[2]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3]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4).

[4]卢梅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8).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篇八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其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文章就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阅读习惯;阅读教学;

兴趣是人前进的动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不多,让其独立阅读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其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有帮助。

小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去想象课文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文章的表达和想象,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职能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怎么阅读,如何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阅读兴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读,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选择朗读,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新接触一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可以选择默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从阅读方法及阅读量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并且阅读量要适当,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来提升其阅读的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前,提出相关问题,这个问题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方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自寻找答案,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自由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另一方面,为学生合理安排阅读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阅读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汉字的积累量及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内容以短小精悍为宜,内容最好简单易懂,可以插入大量图画来保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为其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定时向学生推荐符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起来,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起步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情,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