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 项目验收工作报告(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16:52:24 作者:翰墨 工作报告 最新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 项目验收工作报告(汇总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篇一

一、项目概述的内容应包括:

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来源及立项依据,承担人,研究目的、用途,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案、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等。

二、项目研究进程与主要工作

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工作过程的描述,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取得的结果。

三、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应合同约定的内容,合同规定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及工作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四、项目创新点和取得的突破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和取得的成果突破等。

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包括财政拨款资金,配套经费,自筹经费的'到位情况及支出情况,特别是对市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做必要说明。

六、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项目组成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分工及主要承担并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七、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研究对学科建设、行业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培育及社会进步、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意义;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研究产生的变化。

八、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自我整体评价,对项目应用和转化的设想、建议

九、需要重点说明的内容或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注:本提纲适用于市科委(除基础项目)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编写中应包含以上内容。

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篇二

验收检查组:

现将我校“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报告,妥否,敬请批评指正。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行动。

20xx年秋季开学,康县项目办给我校配发了电脑,我校及时组织教师安装、试用,一切正常。学校把安装该设备的教室命名为“多媒体教室”,并起草了《秧田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教务处制作了《多媒体教室授课记录》,一切使用正常。我校技术支持教师王成同志全面负责我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们收获很大,感受到了先进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学生在里面上课,丰富了孩子的视野,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验了先进的教学模式,感到非常自豪,认识到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作用,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探索在教学点与中心校开设同步课堂、开展网络教研和网络备课,切实提高各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项目教学点,要建立网络亲子热线,增加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交流机会。

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篇三

市区是国家农业部,省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地之一。自20xx-20xx年陆续开始项目建设以来,我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四年的建设已达到项目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现将项目建设竣工自查报告如下:

我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边缘,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系有52万人口的市郊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区有12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交通十分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旅游胜地,为我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区生猪养殖量达50万头,鸡、鸭、鹅、兔等小家禽饲养量达1200万只,生猪的猪瘟预防常年保持密度在96%以上。禽流感免疫密度达100%。20xx-20xx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设施建设的乡镇有:和大面街道等6个乡镇。项目建设乡镇生猪饲养量3年达90万头,小家禽畜达800万只。

(一)西河镇市东部,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区内27个社区,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年出栏生猪5.1万头,牛羊存栏0.32万头,小家禽兔近60万只,养殖专业户近千户,是区畜牧业最发达,饲养总量最大的乡镇,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8%以上。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6人,工作用房10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二)洛带古镇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乡镇,也是市著名的客家旅游点,共有10个行政村,104个组,年畜禽总量50万余头(只)以上。其中存栏生猪0.8万头。奶牛70头,小家禽兔50万余只,是我区蛋鸡生产重点乡镇之一。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农牧市场活跃,成洛路、成南高速公路贯穿该镇。该镇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9人,工作用房6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三)区最北部乡镇,黄土镇与新都紧邻,是农牧渔业生产镇之一,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共有6个行政村,2个社区,118个组,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小家禽商品量212万只,肉羊0.2万只,养殖专业户上百户,是我区规划的畜牧业生产重要发展的养殖园区之一。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5人,工作用房6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四)区最南部乡镇,柏合镇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共14个行政村,2个社区5.3万人,年出栏肉猪5.3万头,羊xx余头,小家禽兔80多万只,距市区仅18公里,紧邻龙泉街办、大面街道、简阳老君乡、双流的太平镇、新光镇、交通发达、通讯畅通。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6人,工作用房9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五)龙泉镇(街办)是区政府所在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区内19社区,4个行政村,年存栏生猪5000头,小家禽存栏3.2万只。全区唯一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坐落在该镇。该站现有职工22人,工作用房30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六)大面镇位于东大门,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共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年饲养奶牛500头,生猪存栏2万头,小家禽存栏20万只。由于该镇交通发达,是成瑜通道必经之路,也是动物运输流通的门户。该站现有职工7人,工作用房167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xx年项目总投资为52万(其中中央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7万元),中央资金45万已于xx年6月、10月份分别由财政局划拨到区农村发展局基本账户并转入专户储蓄,地方配套资金也于xx年7月,由财政局划入农村发展局专户储存,项目资金全部到位。xx年项目总投资2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万,地方配套资金10万(包括追加8万元)。中央资金16万已于当年6月、10月分别由财政局划拨到区农村发展局基本账户并转入专户储存。地方配套资金也于当年7月,由财政局划拨到农村发展局专户储存。项目资金全部到位。

至此,以上20xx年-20xx年两年的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其中中央资金61万,地方配套17万。

康县三河学区秧田小学验收检查组:现将我校“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报告,妥否,敬请批评指正。一、我校对项目实施的认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

康县三河学区秧田小学验收检查组:现将我校“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报告,妥否,敬请批评指正。一、我校对项目实施的认识。“教学点数字......

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篇四

市区是国家农业部,省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地之一。自xx-xx年陆续开始项目建设以来,我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四年的建设已达到项目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现将项目建设竣工自查报告如下:

我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边缘,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系有52万人口的市郊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区有12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交通十分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旅游胜地,为我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区生猪养殖量达50万头,鸡、鸭、鹅、兔等小家禽饲养量达1200万只,生猪的猪瘟预防常年保持密度在96%以上。禽流感免疫密度达100%。xx-xx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设施建设的乡镇有:和大面街道等6个乡镇。项目建设乡镇生猪饲养量3年达90万头,小家禽畜达800万只。

(一)西河镇市东部,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区内27个社区,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年出栏生猪5.1万头,牛羊存栏0.32万头,小家禽兔近60万只,养殖专业户近千户,是区畜牧业最发达,饲养总量最大的乡镇,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8%以上。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6人,工作用房10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二)洛带古镇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乡镇,也是市著名的客家旅游点,共有10个行政村,104个组,年畜禽总量50万余头(只)以上。其中存栏生猪0.8万头。奶牛70头,小家禽兔50万余只,是我区蛋鸡生产重点乡镇之一。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农牧市场活跃,成洛路、成南高速公路贯穿该镇。该镇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9人,工作用房6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三)区最北部乡镇,黄土镇与新都紧邻,是农牧渔业生产镇之一,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共有6个行政村,2个社区,118个组,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小家禽商品量212万只,肉羊0.2万只,养殖专业户上百户,是我区规划的畜牧业生产重要发展的养殖园区之一。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5人,工作用房6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四)区最南部乡镇,柏合镇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共14个行政村,2个社区5.3万人,年出栏肉猪5.3万头,羊xx余头,小家禽兔80多万只,距市区仅18公里,紧邻龙泉街办、大面街道、简阳老君乡、双流的太平镇、新光镇、交通发达、通讯畅通。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6人,工作用房9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五)龙泉镇(街办)是区政府所在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区内19社区,4个行政村,年存栏生猪5000头,小家禽存栏3.2万只。全区唯一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坐落在该镇。该站现有职工22人,工作用房30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六)大面镇位于东大门,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共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年饲养奶牛500头,生猪存栏2万头,小家禽存栏20万只。由于该镇交通发达,是成瑜通道必经之路,也是动物运输流通的门户。该站现有职工7人,工作用房167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xx年项目总投资为52万(其中中央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7万元),中央资金45万已于xx年6月、10月份分别由财政局划拨到区农村发展局基本账户并转入专户储蓄,地方配套资金也于xx年7月,由财政局划入农村发展局专户储存,项目资金全部到位。xx年项目总投资2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万,地方配套资金10万(包括追加8万元)。中央资金16万已于当年6月、10月分别由财政局划拨到区农村发展局基本账户并转入专户储存。地方配套资金也于当年7月,由财政局划拨到农村发展局专户储存。项目资金全部到位。

至此,以上xx年-xx年两年的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其中中央资金61万,地方配套17万。

验收扶贫项目工作报告篇五

根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通知》37号文件,下达我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项目建设于20xx年5月启动建设,总投入322.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00万元,整合资金投入93.3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投入129.2万元。在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精心指导和乡、村、组的共同努力下,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已于20xx年4月完成,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色产业发展:

1.种植特色优质水稻,在全村1一6组,规模规范计划发展川优6203新品种面积1100亩,完成发展1100亩。(含计划招投标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完成招投标采购28吨)。

2.发展稻田养鱼;在1.2.3组计划发展稻田养鱼100亩,整治田坎2200米,按砖砌体,高0.8一1.5米,厚0.24米要求,完成2546.3米。

(二)基础设施配套:

1.沟渠整治:在5组丛木林计划新建沟渠250米,按照沟宽0.4米,高0.2米砖砌体要求,完成250米。

2.山坪塘整治:在4、5组计划整治山坪塘3口,完成2口。

3.公路整治:计划在1一6组整治泥洁石公路5.4公里,完成5.4公里(其中配套农综项目硬化2.68公里)。

4.建设生产便道:在1、2、4、5组计划硬化田间生产便道5.4公里,按宽0.8一1米,厚0.08一0.09米要求,完成5.991公里。

(三)生活基础改善:

1.危房改造:在2、3、4、5、6组计划贫困户新建住房9户,完成9户。

2.计划完成9户贫困户进行小庭院建设,实际完成1户。

3.农户三改:对9户贫困户进行改厨,完成9户;对9户厕所改造,完成5户;对9户进行圈舍改造,完成0户。

4.建田间蓄水池:在果园区计划新建20立方米蓄水池4口,按长4米、宽2米、高2.5米的要求,完成4口。

(四)农户技能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在20xx年2一4月完成500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通过自查验收,村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100万元,完成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00万元,已申请划拨资金40万元,已兑现资金40万元,验收未兑现金60万元,项目节余资金8.7876万元。

(一)特色产业发展:

1.种植特色优质水稻,规模规范计划发展川优6203新品种面积1100亩,(含计划招投标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完成招投标采购28吨)。计划财政资金18.288万元,按照招投标政策,集中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实际使用资金9.5万元,结余项目资金8.788万元。

2.发展稻田养鱼:在1、2、3组计划发展稻田养鱼100亩,整治田坎2200米,按砖砌体,高0.8一1.5米,厚0.24米要求,完成2546.3米。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2.16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2.4394万元。

(二)基础设施配套:

1.新建沟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7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75万元。

2、山坪塘整治:计划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万元。

3、整治公路: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7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7万元。

4、建生产便道: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6.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7.97万元。

(三)生活基础改善:

1.危房改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9万元,实际使用资金9万元。

2.建小庭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4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05万元。

3.农户三改: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3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75万元。

4.建蓄水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8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8万元。

(四)农户技能提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500人次的水稻、玉米、特色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万元。

(五)剩余87876元拟用于4口人饮水池管道购置(涉及2、3、4、5组)。

1.整合农业综合项目硬化村內道路2.68公里,整合资金50万元。

2.整合农业项目整治黄金沱提灌站,整合资金30万元。

3.整合农业综合项目新建150立方米人饮蓄水池2口,整合资金12万元。

4.整合农业项目建沼气池9口,整合资金1.35万元。

(一)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通过整治提灌站,山坪塘,沟渠,及人饮蓄水池,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彻底改善人饮水,农业用水困难的现状,受益面积1000亩,受益人口1200余人。二是硬化村组公路和院户路,形成了农村交通网络格局和特色产业环线,极大地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方便农副产品运销,推进优质水稻、发展稻田养殖,特色水产和特色林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村民致富增收能力。

(二)人居环境逐步完善。通过实施五改三建、院户路、新建微水池和沼气池等项目,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的村民吃了上安全放心的山泉水或机井水,用上了清洁、干净的沼气能源,摩托车、电瓶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呈现出一片幸福、和谐、安康的景象。

(三)致富增收能力大大提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余期,培训人次500余人。特别是针对新发展的优质水稻6203新品种和特色水产业,稻田养鱼产业,更是邀请农艺专家,将栽培种植,养殖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讲解,手把手教学,切实增强了农民的后续管理意识,让农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

(四)实现扶贫效益。通过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一是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302户,1289人,其中:贫困户85户,293人,贫困户100%覆盖。二是扶贫先扶志。开发智力扶贫,实现贫困人口素质和致富本领大提升,文明村风民风形成。三是实施整村推进增加产业培育,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丶贫困户向富裕富、小康户转变。

(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劳力不足,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未能根本改变。

(二)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举步维艰。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脱贫的步伐,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做到:

一是切实利用好项目的节余资金,将资金用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二是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后续管理工作。强化宣传动员工作,强调农民要科学化管理,认真做好养殖业的饲养管理,种植业的肥水管理、防病杀虫、除草等工作,确保三年内大面积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三是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把公路、山坪塘等固定资产移交给村组管理,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村组直接管理维护,镇上强化监督,让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四是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邀请农业站农艺师、等技师专家,不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切实让农户抛弃落后观念,树立科技致富,技术增收的理念,真正提高贫困农户致富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