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岩石书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3 06:00:17 作者:文锋 工作总结 2023年岩石书教学反思(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岩石书教学反思篇一

在进行本课的时候,我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以便在这节课用到。这点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然后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做百宝箱。咋做之前,我们和同学们首先了解和掌握一些岩石的知识和内容。在我讲之前,我让学生进行介绍一些岩石的知识。然后我在不从一些岩石的识别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掌握岩石的特征,并且能够识别各种岩石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去识别和利用岩石,为下一步制作岩石的百宝箱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在介绍岩石的知识的时候,注意介绍常见的花岗岩,石灰岩,大理石等岩石,当然还有砂岩。学生在我介绍的基础上,识别岩石。现在想来我这里设计的不是很合理,是否能够在介绍每种岩石的时候,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准备的岩石找到自己的岩石,这样学生就真正的掌握辨别岩石的方法了。但是这样的话是是比较的.费一些时间的。而且需要学生在平时搜集许多种岩石。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辨别岩石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岩石百宝箱。首先学生进行观看别人制作的岩石百宝箱,然后,我再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四年级的学生有着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经常的不携带材料,不参与活动。我想这部分的学生在教学和指导学校学习中应该着重予以注意。

岩石书教学反思篇二

成功之处: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准备充分。课前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摆放在实验台和教室的讲台上,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好像置身于一个岩石展览馆,我还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海边、河边、山上、路边岩石的照片,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为每一组学生准备了一个水槽、一块摸布、一个展示岩石的方盘、一张报纸(铺在实验桌上,把岩石摆在上面避免把实验桌弄脏)、一张白纸(用来做观察记录,记录观察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一个放大镜。这样教学具准备充分,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

2、不仅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而且注意指导学生做到观察有序。在第一次上《各种各样的岩石》时,由于我没有强调观察要有顺序,所以学生讨论提出观察方法(用眼看岩石上的颜色、花纹、形状、大小、有没有气孔,用手摸岩石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掂一掂岩石的轻重,用鼻子闻一闻两块岩石敲打或磨擦前后的气味儿、潮湿时干燥时两块岩石敲打或磨擦的气味儿有什么不同,用耳朵听一听敲打岩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把岩石砸开或在地上摔开看看岩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和猜测可能观测到的现象后,便开始分组实验。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把岩石放到水槽里观察,还有的用两块岩石敲打闻气味,总之怎样做的都有。造成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说不清说不全,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实验现象。第二次上《各种各样的岩石》时,在学生说完观察方法后补充了一问“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这样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认识到观察顺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预定的顺序观察、汇报。这样在分组交流观察记录时比第一次上《各种各样的岩石》时,不仅节省了观察时间而且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说得有条理且说得全面准确。

3、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利用对比观察突出不同岩石的不同特征。我在巡视时发现学生用两块岩石相互碰撞,其中一块被砸成两瓣,这时我对学生说“正好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在学生汇报鱼化石特征时,我拿出一块鹅卵石让学生对比观察,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鱼化石是一层一层的且很薄容易碎,鹅卵石卵圆形坚硬不分层质地细密有的颜色单一有的上面有花纹。

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适时给学生补充观察材料,造成学生给岩石分类时种类较少,学生只想到按大小、颜色、形状、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分类,没有学生想到按有的岩石是一层一层的,有的岩石没有层来给岩石分类。学生由于身处大城市搜集来的岩石多为沙子堆中找来的鹅卵石或从小区地上捡来的煤和石灰石。这就要求教师在巡视时及时把教师准备的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分发给学生,补充学生的观察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时若给学生一些页岩、板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有棱角、表面没有磨擦过的岩石让学生观察,相信学生的分类会更多一些。

2、另外在学生观察岩石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加强,必要的引导不能省掉,适时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当学生把岩石放在水里观察之前,应引导学生看一看岩石的颜色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把岩石放在水里后,看一看颜色花纹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发现?应使学生明确水槽在这使用的用意是什么,不仅是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轻重,而且水可以使岩石颜色加深花纹更清晰。在学生闻岩石气味时,教师应多问一句“除了敲打岩石后能闻到气味外,还有其他方法也能闻到气味吗?”用两块石头摩擦试一试。

3、学生交流观察记录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应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每节课学习探究科学的收获,以此来规范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

岩石书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猜岩石的'游戏过程中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节课前松后紧,拖堂了,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课堂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处理好。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我让学生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并对照自己的观察记录,修改自己的记录表,在学生修改完自己的记录表后,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岩石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岩石书教学反思篇四

《岩石书》这篇,通过小朋友和跟勘探队员的,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语有的在前,如: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有的提示语在中间,如:“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有的提示语在后,如:“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有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如2、3、4、5自然段的对话。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

岩石书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选自浙科班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水、空气、岩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水和空气的特性。本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岩石的世界。岩石和水、空气等物质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本课将启发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以及观察、分类方面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活动:

一、观察、描述岩石。

二、给岩石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充足,时间紧凑,教学内容间的逻辑性强,但是整体的教材安排比较难以创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贯穿于整节课之中,是我着重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

1、导入虽有趣,但还不够深入。

浮石的导入,与学生的元认知发生了冲突,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但是,却不免有些让人产生疑问:“这节课是要上浮力吗?”导入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导入将学生的思绪拉去了与本课内容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或许就是画蛇添足了。

2、导入部分使用的浮石片段和后面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岩石展示,有些重复的地方。

教材中学生使用的岩石是自己从各地找回来的,而本节课由于是公开课,因此我选择了提前准备好岩石,因此,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地球上的所有角落几乎都有岩石的存在,特别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其实也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岩石,再结合课堂快结束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于岩石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让学生非常直接地意识到:即使是身边非常常见的“石头”,其实也有许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但是如此一来,的确有点略显重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