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朗诵工作总结(精选9篇)

时间:2023-09-14 19:22:17 作者:HT书生 工作总结 最新朗诵工作总结(精选9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朗诵工作总结篇一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要进行初试面试和复试面试。下面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播音主持艺考考什么?,供你参考。

播音是为了向公众传递消息、知识和观念。朗诵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主要的以情感的感染力达到感染提升净化受众心灵,给受众一种审美享受。

播音者是公共媒体的代言人,他代表政府或某团体在说话。由此,他是非个人化的,同时,由于其目的是传递信息,所以,他的事件的剧外人、旁观者、叙述者和评论者。而朗诵是个人化的,朗诵者是剧中人,他是事件中叙述者、评论者,更是事件中的多个角色和抒情者、行动者。

播音排斥个人情感色彩,其情感是公众性的,类型性的、旁观者的。而朗诵则需要个人情感的融入,朗诵的情感有时是旁观者的情感,有时是剧中人的情感。同时,播音的情感仅仅是一种基调的表现,而朗诵的情感是细节化的具体的变化着的情感。

播音不属于艺术,更不是表演。而朗诵则象话剧、象声乐、象相声快板一样,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表演类型。

播音主要通过语音来表达,朗诵除语音外,其语流中的气息、气口、空白(停顿)、配乐、形体动作、表情都是传情达意的元素。由此,产生了朗诵和播音语流上的不同。

播音的语流是串珠式的,语流中的字音强调颗粒性。而朗诵的语流则不同。

播音的语流是相对匀速的、相对平稳的。而朗诵的语流则是变速的、波动起伏的。

相对来说,播音更多的是语法和生理需要的停连,而朗诵更多的是情感需要的停顿。同时停顿的时值上,朗诵较之播音要更富于变化。

朗诵的字音与字音的时值差,要比播音大的多。主体及主体的身份的不同、语流的状态不同,带来了对声音的不同要求。

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和语流状态提供的可能性,朗诵的音色变化要比播音大的多,对音色的使用种类也宽泛的多。

朗诵工作总结篇二

根据学校研究,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开展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利用体育的多功能特征,为学生健康服务。

1、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3、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

人员:篮球爱好者(每班6人)

地点:篮球场

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星期一、三、五,七八年级训练;星期二、四,九年级训练。)

1、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2、篮球的运球

3、传接球练习

4、学习各种秃技术动作

5、学习进攻的技战术

6、学习防守的技战术

7、综合练习篮球比赛

1、篮球的发展、身体综合素质训练(中长跑1000米跑,变距折返跑,助跑摸高,半场多种运球上篮、半场移动对目标传球与秃、全场综合)

2、篮球的基本技术。

(1)运球。包括高低运球、变向、转身等。(体前运球,运球接力,运球上篮技术、半场z型折返运球、全场多种变向运球)

(2)传接球。包括原地双手胸前、移动中双手胸前、单手肩上、行进间等。(两人一组胸前传接球,半场移动对目标传球、全场移动对目标传球)

(3)秃。包括原地双手、原地单手肩上、行进间单手肩上、行进间单手低手等。(定点秃、多点秃)

3、篮球的竞赛规则。

4、简单的防守技术。

5、简单的进攻技术。(传切配合,空切配合,挡拆配合,全场比赛。)

篮球40个以上

1、加入要求:

个人向各班主任老师申请,取得同意后到徐老师处报到。

2、活动要求:

(1)服从老师的管理,分配。

(2)按时上课,有事不能到需向老师请假。无故无假缺席累计达到5次者开除活动小组。

(3)活动中需服从老师的要求,不得在训练中做出危险性的动作。

3、离组要求

需向老师说明情况,经同意后方可离开。

第一学期达到:

第1月、各种运球技能的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2月、个人简单运球上篮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3月、两人各种传球训练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4月、多人传球和定点秃练习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二学期达到:

第1月、各种秃练习的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2月、简单半场3人制比赛(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3月、掌握半场比赛规则和防守技术(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4月、简单全场5人制比赛(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以后训练根据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朗诵工作总结篇三

一种结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萌芽

对中学的好奇早被常来的寂寞

涂上空白的颜色

向往中的绚丽色调

好像只属于美好的记忆和浩淼的想象

那些一架自行车

载着三个人还想要飞的日子

那些在操场单杠上

一起吹风的日子

那些在路灯下谈论男生的日子

那些一起翻墙

下馆子庆祝生日的日子

那些……

诸如此类的日子

满满的搁在每根头发里

真的很多

我都会在斑驳的时间吹着淡淡的风

从中汲取似水流年的影子

而对于现在的日子

是否应该用无知来讽刺自己

成长不是单独的旅行

在默不作声的同时

其实我们所寻觅的活力

正在从指缝里溜走

此时我已明白

我会不停的追逐

直到能够紧紧抓住

那片美丽的风

朗诵工作总结篇四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的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同学们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特开展小学高段语文兴趣小组。

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主题鲜明,弘扬爱国精神。我作为负责人在这次课外活动中将以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为基础,带动学生其他课程的提高。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生动的知枢活动,培养学生爱好语文的情趣,从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丰富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

1、通过多媒体进行少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和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认识。2、开发汉语言文字的感知力,体验语言文字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少儿文学作品,乐于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

4、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友爱精神。

5、通过播放学生优秀作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兴趣。6、从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活动时间:每大周星期五晚读(18:20—19:00)。

活动地点:五年级班教室

第一大周:听故事、讲故事比赛

第二大周:古诗朗诵比赛

第三大周:朗读比赛

第四大周:背诵课文比赛

第五大周:好书大家读第六大周:语言万花筒

第七大周:说话用词要恰当第八大周:全学期作品展示

四年级:普丽梅、李艳芳、黎华波

朗诵工作总结篇五

或许名字里有个海字的原因,对于那用苦涩咸味凝身的水盆,自小就极其神往。她顶着苍穹,情到极处,无以形容只能简单描述,更深的蓝。她守着边陲,有着宽阔的胸膛,有着惊涛骇浪。高尔基说过,海面狂风暴雨雷鸣折电交错中,一个精灵闪过。中国某个村落里,有个小男孩叫小海,正张开臂膀呼唤: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小海,小男孩,在高尔基《海燕》陪读声中长大。童年脑季中的神灵忽隐忽现,在神明力量庇护下正义的踢了长官的牙,狠狠摁住处座脖颈问,你有沒有良知,有沒有人性。而正是这一踢一问,从此,凤凰落了毛,光秃的鸟沒了前程。苦恼复加的小海,要去寻片海,要去依附心中驻守的生灵。

回忆如可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初冬的傍晚,我带着莫名的苦恼,提着破皮箱踏上火车,一夜呆若木鸡的沉思,晨光熹微中到了上海。坐上大上海郊区的老爷车,吱吱呀呀来到芦潮港,陈总的人接过行李,笑曰:欢迎你!深水港快到了。

中午小憩中,处长电话来了足有十次,短信铺天盖地。真烦,索性关了手机,一个人踱步来到码头。一条二通道的马路直伸海中,被载重卡车碾得支离破碎。两边枯黄的芦苇在萧瑟秋风的肆虐下,头蒙在海水中一丝不抬,正如我的隐忧惴惴难安。马路尽头半个足球场大的场地上堆满了货物,起重机一刻不停的轰鸣着,聒噪着它的辛劳。滴滴声中我们的货车开了过来,阿拉懒得看一眼,直接上了机帆船。

不知觉中我睡着了,醒来已是黑幕拉开。机帆船突突呻吟着、吃力地匍匐在东海之上。夜,很静,海面波澜不惊,她也睡着了。我们穿行在她的美梦里,她竟毫无知晓,间或闪烁红色的航标,一眨一眨,调皮有加。我笑了,裹紧黄大衣枕着她的酣声同醉了。

幸福是短暂的,美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陈总是个大气的老板,给我们一行接风过后,只道辛苦。的确,两夜一天的行程,腰酸背痛。既来之则安之,忘了在某某地的愤懑,那里再呆下去,就会变成我的刑场。

我们居住的小岛,名曰:小洋山。四面环海,一望无垠,对面哥哥大洋山默默常相望。岛上土著都已欢天喜地去了花花世界的十里洋场,开洋荤去了。这里,过去大概是小渔村,一概的石墙、石屋顶,屋里阴暗潮湿,一米阳光从墙壁细缝中钻了进来,映射在墙角的蛛丝上,熠熠生辉,蛛儿忽上忽下忙得欢,箍紧猎物享用着大餐呢。出了空荡的石屋,沿着光亮的石径,斜刺里缓缓爬上了小洋山。山上郁郁葱葱,深秋的肃杀踪影全无。通信的双塔高耸入云,脉脉传递着人们的深情。极目远眺,杭州湾跨海大桥蜿蜒而去,神龙见首不见尾,天际处犹不能寻。俯瞰,东海之面,机帆船黑星点点,如蝌蚪游离于承台四周。三十吨的红色重卡甲壳虫般的来回蠕动于近岸,打桩的汽笛声惊醒了海鸥的睡梦,它也盘旋起舞,嘶鸣着附和大建设的交响曲。哦,这就是我要为之奋斗的洋山深水港。

朗诵工作总结篇六

甲:我们家拉纤,已经好几百年了,传到我这辈啊,已经是第九代了。如今我老了,喊不动号子,也拉不动纤绳了,老啦,没用啦,那些木船纤绳头帕子都没用了。老啦,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有使不完的力气,唱不完的歌。那一天,我记得,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急的水啊!那水,像是要吃人一样。

乙:一二三,嘿哟,一二三,嘿哟,一二三,嘿哟!

丙:我在江边洗衣服,听见远方传来男人们雄浑有力的号子声。

乙:看样子像是要下雨,好在这是今天最后一趟活了,拉完这趟就能回家。

乙:“知道啦,快回去吧!”可我还不能回去,得赶在大雨之前把船靠岸,我一个人放手剩下的二十九个弟兄就要遭殃!

丙:雨越下越大,可他们的号子却越来越响!

乙:号子越急越响,情况也就越危险!我的脚好像被水缠住迈不开步子,我的腰好像被人拖住使不上力气,我有点喘不过气来!

丙:我看见紧绷的纤绳勒紧他们的肩膀,湍急的水流让他们左右摇晃,可他们还是抓住纤绳死死不放。!

b:弟兄们,咱们什么时候怕过!来吧,肩膀子撑起来,腰杆子顶起来,号子喊起来!

甲:我不知道,那天的雨是多久停的,只记得肩头上勒出的红印子,一个月都没消。我们纤夫身上有三宝:纤绳、头帕子、旧布条,全身就这三样,没有啦!

乙:全身就这三样,没有了,不能穿衣服,穿衣服在水里使不上劲,而且脚边的石头尖的很,穿着裤头两下子就磨烂了!

甲:其实,走出几十里路也看不到几个人,有时路过一个村子,我们就会大声的喊“来咯,跑江路的来咯!”那一天,我记得,她盖上红盖头坐上花轿,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看啊,说我命好,娶了个这么漂亮的婆娘!

乙:谁家愿意把女儿嫁给我们纤夫啊,还不是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丙:你每天日晒雨淋不都是为了咱的家么?我也没啥盼头,就盼着你能平平安安的回家!

丙:1965年,机器动力船开始取代人力船。

乙:1968年,趸船也安上了马达,人力全部退出了历史长河!

甲:1977年11月8日,三峡大坝截流,长江水位提升,大量古纤道永沉江底!喊了几千年的川江号子,消失了!

乙: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丙:目前在世的纤夫只剩十一人,而川江流域的纤夫仅剩8人!

乙:流血了不松手,跌倒了爬起来,没喊过苦,没说过累,甚至把号子当作最大的乐趣!

甲:喊一声号子,是面对江流无所畏惧的呐喊!

丙:喊一声号子,是对家中的思念是为了追寻更好的明天!

乙:喊一声号子,让世界都能听到我们民族的声音!

丙:也许,我们不会记住他们的摸样,但我们不会忘记•••••

乙:打夯号子

甲:抬实号子

乙:筑城号子

甲:捞公号子

乙:停水号子

甲:上潭号子

乙:下潭号子

甲:剑潭号子,听命~

甲、乙、丙:号子!

朗诵工作总结篇七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的基本技术、战术组成的,是在快速、多变、激烈对抗的复杂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它能全面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通过教学与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蛀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缓球,所以为了丰富开展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学校的气氛,发展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增强体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东街小学篮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_精神及科学发展观,落实上级教育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抓好思想作风建设,狠抓纪律;

2、提高身体素质:重点提升队员的体力、身体对抗性以及手腕力量;

3、狠抓基本功:重点抓秃、一对一防守、传接球、移动;

4、以赛代练:每周争取1—2场以上的教学比赛,通过比赛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1、组建校篮球兴趣小组。

2、加快学校各年级梯队的建设。

3、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4、全面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

5、不断提升篮球训练的新理念,科学训练,全方位提高篮球训练的质量。

6、狠抓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术,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1、身体训练:

(1)力量:四肢力量与腰部力量为主。

(2)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结合快速运、传接球练习、球场各种跑与防守训练。

2、秃:

(1)罚篮。

(2)近距离篮底擦板秃。

(3)三分线外远投。

(4)中锋要掌握转身秃动作。

(5)各锋、卫队员要有自己的熟悉秃点。

3、篮板球:

(1)强化篮板球意识、掌握原地起跳抢篮板球动作。

(2)提高弹跳力,学会先挡人后抢篮板球。

(3)注意抢到篮板球后第一传的处理能力。

4、积极防守:

(1)提高个人防守能力,不断提高封堵快攻路线、积极抢断、补位、调位的防守技术。

(2)掌握各种防守步伐练习,防守重心要降低,移动速度要快,学会扬开双手去扩大防守控制面积,做好防投、传、切的准备。

(3)掌握半场、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方法及破解方法。

(4)注意战术的变化,巩固和提高区域联防(2—3、2—1—2)

5、快攻和防快攻:

(1)注意培养学生发动快攻的时机,并打成功率。(抢到篮板球的发动、对方得分底线球和发边线球出现紧逼的情况)

(2)长传快攻和短传快攻相结合。

(3)造成以多打少(3—2、2—1)和以少防多的方法。

(4)快攻一传的接应与前锋快下位置选择的配合。

6、阵地进攻:

(1)增强个人进攻能力,首先要敢主动进攻。

(2)阵地进攻内外结合,以外线为主,大胆突破及中远距离秃。

(3)多运用小配合练习(掩护、策应)。

(4)组织后卫的发动配合。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从基础的技术入手。加强球性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对篮球的认知。

2、在篮球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合作的习惯、发展体能。

3、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对一般的技术动作能熟练掌握,作到不犯规。能运用一定的技战术打出一定的配合。

1、时间:每周一的课外活动到放学时间。

2、地点:学校篮球场。

3、人员:学校篮球兴趣小组成员。

第一至三周:

1、组建兴趣小组。

2、纪律以及安全教育。

3、绕篮球场运球10圈,鼓励做动作。

4、分组自由秃练习。

内线队员(以篮下秃为主)与外线队员(中远距离为主)分开练习。

环球篮定点跳投,篮下打板,罚球线成队秃前进后进比赛,3分钟中距离秃破记录赛。

教师对秃动作进行指导。

5、移动。

6、篮球场折返跑。5人一组,共4组。要求全速跑比赛。

7、原地控球练习。

8、放松练习。

第四至六周:

1、绕篮球场运球10圈,鼓励做动作。

2、分组秃练习。

自由分散原地跳投;成队学习45度角跨步接球即停跳投,注意脚步动作,脚尖指向球篮等;3分钟中距离秃破记录赛。

3、复习滑步移动技术,4点滑前移动触球。学习侧身跑,后转身跑,变向跑,注意眼睛看来球方向。

4、纵场传接球上篮(2人/3人),2人时加一人进行一防二练习,只防有球者。

5、学习抢断球。2人一组,持球者背对,自抛球跳起接球转身,防守者上前抢球。注意上前一步手前伸,手腕用力打球;3人一组传球断球练习,断球者位于侧后约2米。

6、篮球场折返跑。5人一组,共4组。要求全速跑比赛。

7、原地控球练习。

8、放松练习。

第七至九周:

1、绕篮球场运球10圈,鼓励做动作。

2、秃练习。

2人一组,外线运球挡人后分球秃;运球即停即起秃;3分钟中距离秃破记录赛。

3、运球过障碍柱上篮/跳投。

4、休息

5、纵场3打2攻防演练。进攻第3人在过半场后加入。

6、篮球场折返跑。5人一组,共4组。要求全速跑比赛。

7、原地及行进间控球练习。

8、放松练习。

第十至十二周:

篮球基本功练习(一)

1、原地低、高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行进间直线运球,原地单手传、接球。

3、行进间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秃。

4、多项球感练习。

5、半场比赛。

第十三至十五周:

篮球基本功练习(二)

1、原地低、高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行进间直线运球,原地单手传、接球。

3、行进间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秃。

4、多项球感练习。

5、全场比赛。

第十六至十七周:

秃训练(一)

比赛、调整、休息。

第十八至十九周:

秃训练(二)

比赛、调整、休息。

朗诵工作总结篇八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技巧,极大限度地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和教师现状特制定语文兴趣小组计划。

1、选材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传授要讲求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相结合。

上学期:

1、听故事、讲故事比赛

2、古诗朗诵比赛

3、偏旁加部首

4、朗读比赛

5、组词赛

6、背诵课文比赛

7、好书大家读

8、看谁演得好

9、我们成功了

10、语言万花筒

11、说话用词要恰当

12、大同小异近义词

13、多音字拼读接力

14、绕来绕去

15、小小展示台

16、帮小鸡找家

17、全学期作品展示

通过本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朗诵工作总结篇九

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

以《囚歌》为例。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对利诱而不惑,豪情壮志、气贯长虹。

人的身躯与狗洞,"自由"与永生,简洁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在朗诵时,必须提挈全篇,以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发挥意境的感染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诗歌的朗诵有貌无神。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在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知,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期待着,

地下的烈火升腾,

让我和这活棺材,

一齐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比如,"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是诗人转述自己的所听所感,而并不是由一个说客出面,所以,在表达中充满了憎恶、否定的态度感情,从而也更增添了诗人赤诚的内心。如果朗诵者忽然以敌人的语气,甚至某种怪腔怪调表达,那意境便顿然消失。还比如,"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本是表达诗人的热烈期望,深沉内在,自励自勉,如果朗诵者为加重语气分量,采用上扬语势,像是在发出号召,就会破坏应有之意境。

因此,意境,必须从整体把握,避免落人图解式的歧途。

基调是指全篇总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显露出来的色彩和分量,是总的态度、感情的倾向,节律就是指诗歌及其朗诵的节奏和韵律。基调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既要注意总体的色彩,即基本的态度、基本的感情,基调总的色彩制约着每个具体的句、段、行的表达色彩;同时,还要注意总体的分量,即态度的轻重程度,感情的浓淡程度。把握准了基调,也就把准了朗诵的总的色彩和分量,即总的倾向、方向和意向。

基调的确定,特别强调对文字作品的整体感受,然后细化为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感受。最终形成整体对个体的统摄关照,个体对整体的呼应。

基调的声音表现,虽然离不开音高、音长、音强,但更强调音色的变化,如明暗、松紧、抑扬、顿挫的自如弹动,鲜活铺陈。

把握准了基调,朗诵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就不会偏离基本的方向。

节律是诗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诵成功的关键。

格律诗由于字数一定,在朗诵时应体现出这一特点,使听者感觉出这一点,这很重要。停连不能打破她的格式,不能打乱重新安排,也就是说,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诵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一定的样子来。

另外,格律诗还应体现出语节一定。语节含有音步、节奏的意思。语节一定,在诗的格律上表现为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语节安排,也不能乱来。

如五言绝句分为两个语节: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如七言绝句,分为三个语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除了字数一定,语节一定之外,格律诗的朗诵还要注意韵脚呼应和平仄相合。在字数、语节、韵脚一定的情况下,平仄相对应,于是就可以变得更为错落有致,节奏的抑扬回环更加鲜明,这就使人感到音韵铿锵,倍觉动听。

自由诗因为它字数不定,语节不定、平仄不定,甚至韵脚不定。把握节奏、重视诗味就更显重要。朗诵时,如果不把握节奏,只剩了"自由"而丢掉了"诗",而诗味,恰恰从节奏中来。自由诗朗诵的节奏,既体现着意境美,也显示着音韵美,善于把握节奏,诗味便彰显出来。这里一是要注意呼应对称,二是要善于起伏跌宕、灵动停连。当然,要避免主观随意的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使得语节、诗行、诗节杂乱无章,听似起伏跌宕,大停大连,实则破坏了诗的形式,打乱了诗的步伐。因为朗诵者的主观随意性处理,有可能会破坏诗人严谨的构思和布局。

第一,重点,如画龙点睛,他解释诗歌的精神的实质、感情的高点、意义的趋向、艺术的分寸。

第二,重点要少而精,不宜散乱,不宜杂多。只有少而精干,能突出也才会深刻。

第三,重点不是单纯的理智产物,必须同时是感情产物,不仅是"语意的解读",还应是语趣(理趣、情趣)的表露。

第四,重点不是单纯的加重声音,但那声音一定与众不同,那效果一定不同凡响。重点是轴心,是路牌。

第五,非重点相辅相成,在比较中仍存在,在对比中显现。

考生朋友:诗言志,诗传情,动真心,传真情,有章法,定成功。

诗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二,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

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情景再现定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朗朗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一)理清头绪: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开头是?----接下来的变化?---如何发展?---结果?---那里是特写?---要心中有数,不温不火。

(二)设身处地:处于事件的情理之中,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三)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朗读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具体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四)现身说法: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再现",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朗诵者在脑中再现了文章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