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保洁实施方案

时间:2023-08-16 11:22:37 作者:李Y 方案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绿化保洁实施方案篇一

1、二园: (1)沙沟湖农业生态观光园,按照同济大学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筑单体、二级道路、小品等建设。(2)银杏实验基地。

2、一带: 即六保河风光带,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3、六点: 即北京路与辽河路、长江路节点 、沈阳路与辽

河路、长江路节点、黄山路与辽河路、长江路节点。

4、六路: 即北京路、沈阳路、黄山路、辽河东路、长江东

路、东泰路,设计绿化植物以乔木为主,辅以花灌木及宿根花卉。

1、三园: 即灯桥所游园、和*西游园、阳光游园,在原来

绿化的基础上,增加园路.休闲坐凳等,为市民路人提供相对安静的休息场所。

2、六点: 即*广场绿化、世纪大道与运*路、华山路、恒山路节点、邳新路与东高速,上海路与邳新路,强力抓好节点景观建设,节点景观本着“一节点一特色”的模式,体现不同的风格,形成景石节点,大树节点,花卉节点等特色节点景观。

3、十六路: 其中新拓四条道路:即建设北路延伸段、青年东路、世纪大道慢车道、文苑东路,改造道路十二条,即珠江西路、恒山南路、长江西路、海河路 、工业路、 图书馆北侧、天山南路、辽河西路、建设南路、文苑西路、青年路。

(三) 城区所有绿地苗木普查工作:对所有已建成绿地对照原设计方案进行苗木普查,争取消灭绿化盲点、断带,提高绿量。

(四) 环城绿带建设:环城道路及骨干道路两侧*均加厚50米宽的绿化带,以不同品种的高大乔木片林为主,同时对现有林地加以改造提高绿化质量,形成后将成为一条“景不断链,绿不断线”的绿色景观长廊。

(五) 草坪改造:20xx年我局重点改造人民广场、锦绣广场、邳州公园三处公园绿地的草坪,总面积252亩,借鉴北京草坪种养经验,根据适地适草的原理,清除原有草坪更换为混播品种,草坪更换后将延长其绿色期并大大增强其适应性和观赏性。

(六)单位小区改造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切实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大80家单位小区的绿化完善工作,栽植、大树2600株。

为提高施工质量 降低绿化成本,我局将引进园林绿化施工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北京路、沈阳路等可投标的路段和景点公开进行施工管护招投标,按同等质量比价钱、同价钱比质量的原则,选定优质施工队伍,园林局成立技术总监小组,按照设计标准,一着不让抓施工管理。暂定管护付款方式为施工结束付款1/3,第一年管护结束付款1/3,第二年检查验收付清的付费方式运作,栽植管护保活由施工方一抓到底,打造优质景观。

“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07年,我局所有管护工作将严格依据《江苏省城市的管护标准》进行管护,主干道达到一级标准,其它地方达到二级标准。工作中强化技术指导,实行科学管理。管护以新加坡绿化作参照系,与世界一流接轨,在修剪上强调精品化、艺术化;除草方面消灭杂草及所有非园林绿化种植植物;树木病虫害管理上做到无病虫害,无长势不良的现象;园林形象整理方面做到无一株非正常歪斜与死亡的树木。

在明春绿化中,我局将在20xx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并深化以“责任到人,分片承包,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为中心内容的考核机制。成立由局领导牵头,分区领导及相关科室参加的考核小组,对全城区道路、游园、公园、广场等管护区段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量化打分并与工资挂钩。总之,在07年里,凡是能进行量化考核的一律进行量化考核,不论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不论是领导还是职工,都要做到人人肩头有压力,个个身上有责任。以此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合力、动力。

(1) 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提前挖好春季栽植乔木的树坑,进行土壤改良风化,土质不好,进行客土改良。

(2) 将全城区乔木,灌木绿篱修剪一新,使冬季保持良好的景观,并为来年生长打下基础。

(3)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形象整理、树木防寒、补栽苗木的扶正、卫生保洁等工作。

绿化保洁实施方案篇二

充分认识到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培养和熏陶师生员工健康、高尚情操的重要性,将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和创建绿化花园单位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和常规工作。形成管理网络和各级领导小组。

1.绿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徐岭副组长:彭国华张建谆

组员:朱金高、马琪梅、张玲、郑刚。

2.绿化工作小组

组长:张建谆

组员:张玲、孙玮芸、徐霞、陈品华、王美芳、王玉辉。

结合校园绿化的实际状况,本着“实用、经济、安全、美观、整齐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原则,认真做好规划设计,确保每一分投入都有实效,体现特色。

规范领导小组例会,并通过教职工大会、升旗仪式、集体午会等途径,加强宣传,全校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师能有意识地把校园绿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之蕴含更多的知识性和教育性,努力促进各门学科的教学,在考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能充分考虑校园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实施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教育。

4.学生能认识到绿化与和谐生命的关系,主动关心绿化、爱护绿化。

校园绿化工作计划(2) 三、强化护管,做好长效管理工作。

1.完善绿化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2.专人进行护管花木,定期做好施肥、除草、治虫、造形、浇水、移栽等工作,并注意护管工作的科学节能。

3.明确绿化环境保洁班级责任区,把校园养花护草纳入德育考核、文明组室评比。

4.整合总务处、大队部和卫生室力量,加强绿化卫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

5.加强值班维护,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1.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都要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绿色环保”教育主题也必须列入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之中,让师生通过认真学习,明白创建绿色学校的重大意义,明确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

绿化保洁实施方案篇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校园的生态设计就应该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格局及过程的充分利用和最小破坏 ( 生态规划 ) ;园区交通系统的规划以人的步行为先,减少汽车的使用 ( 绿色交通 ) ;建筑单体和群体设计过程中对自然包括光、风和水等的充分利用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 绿色建筑 ) ;整体景观和具体场地的环境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乡土植被,以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 景观的生态设计 )。光和水资源的节约是校园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包括雨水和太阳能的收集利用,水和物质的循环使用。

一、 绿色校园的内涵与建设思路

1、绿色校园的内涵

绿色校园可以定义为在校园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实用的空间,既满足当代师生及社会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也不危及后代师生及社会满足他们接受教育需求的能力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

绿色校园既注重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材料及土地资源等)的集约利用,同时也关注校园舒适环境的营造,强调校园建设应按照自然生态的法则,实现校园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创造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境界。

2、绿色校园的建设思路

正是由于绿色校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设计理念,因此,在研究思路上,需要跳出以往形式化、经验主义的壁垒,强调一种以场地诊断为基础、结合校园建设特点及实用需求,提炼形成绿色校园指标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通过专项设计分析,落实指标要求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完善指标体系。具体思路如图 1 所示,本文结合某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园项目进行分析介绍。

图1绿色校园研究思路

二、绿色校园场地诊断-----以某学校为例

1、场地地形诊断

考虑校园建设用地广阔、场地地形复杂,为保证建筑单体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在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前期,应对场地内部河流、明渠、绿地、高差、既有建筑等空间生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图 1)。规划阶段在现场诊断踏勘的基础上结合 gis 软件进行 gis 分析建模,将已经确定权重的生态因子在 gis 分析模型中进行生态因子叠加,分析空间数据和格局,得到各因子叠加后的分析,如图 2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规划区多因子加权叠加的综合适宜性评价值,得分越高表示规划区域内生态开发建设难度越高,越不适宜建设,应该控制该区域的人类活动,而得分越低表示场地适宜建设。 通过建设场地地形诊断分析,可以明确校区生态建设适宜性,并以此指引校园建筑科学选址。

图1场地环境

图2 生态要素叠加原理

2、绿色校园指标体系

对于涵盖多种建筑功能的综合性绿色生态校园,国内尚无相应的评价体系和配套的技术规范。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绿色校园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列项的量化和分解,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落实各项绿色技术,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场地诊断的基础上,结合校园建设特点及实用需求,通过发现问题、对比归类、汇总提炼等方法形成的。南方科技大学绿色校园指标体系注重借鉴节约型校园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场地环境诊断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校园的教育功能及规划设计特点,在规划设计阶段提出“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营造、规划合理布局、人行空间设计及校园绿色人文”五大指标体系群,具体如图 3所示。在指标体系的指引下,项目已形成以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营造为重点,结合校园绿色规划、交通设计,核心突出绿色人文的绿色校园雏形。下面分别针对规划设计阶段五大指标体系群进行工程设计,以求在实践中落实指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完善指标体系。

图3绿色校园指标体系框架

三、规划与设计对策

1、整体规划布局,整体规划布局遵从自然地形、强调绿色体验的功能布局,避免新建校园对周边世界遗产地和山林景观带来不良视觉和生态环境的冲击,同时使场地的空间利用节约集约。规划之初即明确场地中作为绿色校园永久保留和可以成为校园绿地和场所的景观,对场地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给以充分的尊重。保留场地原有地形和树木,包括场地中的土沟,建筑因势布局,使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 包括施工过程 ) 都达到最小。

2、规划总体结构为“三带两区一中心”。“三带”为生态景观带、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完全结合地形而规划;“两区”为体育运动区和培训服务区,位于场地西部,相对独立 ;“一中心”指学院中心广场区。校园的最大特色是以中部的生态景观带为纽带,分割 ( 也是连接 ) 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自然景观带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中部原有冲沟,作为雨水收集和中水过滤净化的设施 ;利用地形使其形成逐渐跌落的水体景观,既可改善校区小气候,又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景观体验,是学生每天来回于教室、餐厅及宿舍间的必经之路。教学办公带位于校区主路以东,主要建筑物顺山势依次而下,分别是图书馆、教学楼和办公楼。3 栋主要建筑结合地形布置,建筑物基底或局部下挖,或部分悬挑,对学院中心广场形成通透的围合关系,既达成环境、空间和师生活动场所的交融,又遵从场地整体格局,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共同围合成中心广场。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 18m 以内,教学楼和办公楼沿主路呈东西向布置,既顺应地势,又使各个房间都能享受到光照。图书馆半藏于山间,仅面向校园部分完全展露,对外部分隐于山林之间,对内则展现富有现代气息的立面,虽内敛却极富时代气息。由沈棋路南眺,教学办公带建筑群仅仅显露出最小立面,与景区风貌之和谐由此取得。生活带呈带状布置在校区的东部边界,生活服务中心串起来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餐厅、超市、银行等功能均布置于此,解决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拥有良好的景观界面。建筑物依山而筑,部分屋顶覆以绿化,达到隐筑于山的目的。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建筑结合地形,呈东西向布置,既能使每个房间享受日照,又能达到仅以最小立面面向外部主要道路的效果。生活带通过若干跨水景观桥联系校园中心广场区,使用方便又为校园景观增色。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的西北角,由运动场、训练场和警体馆组成。规划中利用校区西北部的平缓场地布置运动场,结合山体布置训练场,警体馆则局部悬挑在山体上,利用悬挑部分布置地下射击场,最大限度利用地形。培训服务区位于校区西部。规划在充分保护山体植被的同时,利用现状植被营造了幽静,深远的氛围。

3、校园中心广场位于校区中部谷地,利用现状场地中面积最大的平缓场地设计,是全校师生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中心广场东西两翼为山体及建筑所围合,整体呈现台地缓缓跌落态势。包含北校前区广场、图书馆和教学楼之间的主广场、校史广场和南校前区广场,广场群由北至南布置在本区域内,通过景观桥跨越东侧的自然景观带联系生活区。现代的设计语言抽象表达台地式的地形,使校园中心广场宛若山峦的一部分。野花和高大的乔木呈带状布置在各个台地上,广场隐于绿化之间,由场地上望去,建筑浮于一片野花和禾草之上,保留的历史建筑于郁郁葱葱的林木间与现代建筑对话,历史与未来在环境中融为一体。各个开放空间节点都拥有极好的景观视点,变化连续的视景变换为师生带来了属于学院自身的独特生态景观体验。

图4校园建成总体实景 :左为学生中心和宿舍,右为教室和办公楼 ( 北望南 )

图5 校园核心区,正面为教室和办公楼

校园绿色人文绿色校园的设计宗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将绿色校园的点点滴滴通过展示、宣传、体验等形式进行传播,让绿色、生态设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绿色校园技术通过设计手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图 6)。师生可以漫步校园,感受连续遮阴连廊的便利,体验户外良好的声光热环境,能够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在绿色展厅内体验和学习绿色校园技术知识,从而将绿色校园的理念传播开去,形成浓郁的绿色校园人文气息。

图6绿色校园人文体验

结术语:

绿色校园建设的研究思路建议以调研为基础,以绿色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各专项研究为理论支撑。校园建设指标体系不应单纯强调资源的集约利用,还应包括物理环境营造、规划合理布局、绿色人文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绿化保洁实施方案篇四

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提高校园绿化美化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优美的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

二、规划原则:

校园绿化美要遵循为教育的服务的原则,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建议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我校是老校,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不雷同,力求做到“我校一景观、我校一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挥植物的降温、滞尘、减燥、增加空气潮湿度等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特点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

成立绿化美化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四、绿化、美化规划内容:

1、校园绿化方面。因我校属于村小,在校园绿化方面我们没有绿化基础。所以,本期拟建好校园绿化带,在校园四周栽种桂花树、香樟树等观赏树木。

2、学校前院建小型花园,内种高大树木及花草。修建花园格局,花园中间铺设扇开路,中间有花坛。四周植被化路面,以达到整个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怡人景色,融花园、学园、乐园为一体,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增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营造校园绿色地面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3、认真开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证学生饮食安全,让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延伸到校园之外的各个角落。通过校园内外环境的综合整治,做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使校园形象更美、校园环境更优、校园品位更高。

五、工作措施:

1、学校分年度、有计划地投入绿化美化资金,发动全校师生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工程。

2、发动学生搞好捐花献草活动,让校园更绿、更艳、更美。

3、充分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工程,支持学校的校园绿化工作。

4、加强对绿化成果的管理,养护工作,建立科学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把抗旱、排泄、施肥、除草、松土、修剪、保洁、病虫害防治关口,运用科学,艺术手法修剪乔、灌木,提高植物观赏效果,达到树绿,花鲜,草美及绿地内无杂草,无杂物,无病虫害标准。

总之,我们将通过校园绿化美化,让大自然的美景走进我们的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春天般的温馨;大家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工作。

绿化保洁实施方案篇五

1 指导思想

本文以现有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再造秀美山川”为目标,从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绿色产业化基地建设、绿色家园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地力培肥等方面讲解了未来5年永吉县农业生态环境规划治理做法与目标,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努力把永吉县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美丽的生态县。

今后一段时期,永吉县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再造秀美山川”为目标,以现有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中心,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大力抓好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绿色产业化基地等项目的建设。

2 奋斗目标

永吉县生态农业建设总的目标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档次,深加工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努力把永吉县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美丽的生态县。

3 采取措施

生态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计划2011年-2013年,在口前镇建设生态农场绿色家园一处,主要内容是:建设太阳能采暖房300栋;太阳能畜禽舍800m2,太阳能淋浴室100m2;标准“四位一体”生态温室10栋;养殖畜、禽、鱼,种植经济林、绿色蔬菜等。年可出栏肉牛50头、猪300头、鱼20t、无公害绿色蔬菜45吨,节约优质煤150。总收入50万元。

星星哨水库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对星星哨水库灌区进行渠道护砌、整修和示范区建设,2011年-2014年完成。工程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节水250万立方米,多灌田500多公顷,直接经济效益416万元。

地力培肥工程

计划 2011年-2015年,在全县实施地力培肥工程。通过秸秆直接还田和饲料过腹还田、过池还田,广积有机肥,五年培肥3万公顷农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永吉县“沼气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