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小班教案(模板20篇)

时间:2023-12-11 06:43:23 作者:文锋 祝福语

通过编写小班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小班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班美术小绵羊教案

教学目的:

1、幼儿萌发爱护小绵羊的情感。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3、知道绵阳的外部特征,知道人和小绵羊之间关系密切。

教学准备:

绵阳模型、彩笔、画有绵阳轮廓的纸等。

教学分析:

由于幼儿很少见到绵阳,所以对绵阳不是很熟悉,对绵阳的外形特征不清楚,本次活动我们让幼儿认识到绵阳的外形特征,知道绵阳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互动汉中,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加深幼儿对绵阳的了解,如:绵阳长得什么样子的呢?绵阳的头上有没有角呢?引导幼儿观看绵阳的头、身体、四肢,并询问绵阳身上都有什么呢?小绵羊爱吃什么食物?绵阳是如何叫的?教师采用启发、提问、鼓励等方法引导幼儿。

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开着小汽车进入教室,把“车位”停在自己喜欢的位置。

2、请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猜谜语,幼儿对绵阳产生兴趣。

学习词语:绵羊,英文:sheep。

3、带领幼儿仔细观察绵羊。

(1)小绵羊长得什么样子呢?

(2)小绵羊的头上有什么呢?绵羊头上有两只弯弯的羊角,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

(3)小绵羊的身上有什么呢?绵羊身上长着长长的卷卷的羊毛,有四条腿,一条尾巴。

4、教师总结绵羊的外形特征。

5、提出问题。

(1)小绵羊是如何叫的?

(2)绵羊喜欢吃什么食物?

6、绵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绵羊的毛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绵羊的皮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绵羊的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4)绵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什么功能?

7、幼儿萌发爱小绵羊的情感。

教学总结:

1、老师总结本次活动。

2、教学延伸:添画小绵羊。

小班美术《毛茸茸的绵羊》教案

1、在认识绵羊的基础上,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表现。

2、能够合理构图。

环境创设。

绵羊图片,范例一张,幼儿绘画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重点与难点。

在认识绵羊的基础上,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表现。

一、谈话导入。

1、师:“咩咩咩,是谁呀?”出示绵羊图片。

2、说说看绵羊长的怎么样的?

3、师小结。

二、感受理解。

1、师: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小绵羊,好吗?

2、根据幼儿说的绵羊的身体特征,教师绘画绵羊,幼儿感受。

3、着重讲解羊毛的螺旋画法。

4、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教师讲解。

5、师:你们想不想也画画可爱的小绵羊?

6、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绘画能力弱幼儿。

三、欣赏交流。

1、幼儿互相欣赏同伴作品。

2、教师点评。

幼儿园小班《小绵羊》教案

2、综合训练。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歌声来表现小绵羊的可爱形象,抒发对羊群、对家乡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感受单音、同时发响的双音和三个音的不同音响效果;按要求进行节奏时值合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写作能力。

用活泼、亲切的歌声演唱。

录音机、磁带。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

1、集体演唱曲谱。注意速度的变化。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教师范唱歌词,请学生跟着小声哼唱。

跟琴唱歌曲。

3、处理:

讨论:你认为怎样演唱这首歌曲更好?

速度应该怎样处理?

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在键盘上分别弹奏各音。

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组?

讨论:单音、双音和三个音的有什么不同音响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3、讨论:两人为一小组,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请同学们回家准备节目。

板书设计:

幼儿园小班《小绵羊》教案

2、在动作的帮助下,尝试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3、乐意参加集体歌唱活动,并较快的站散点进行游戏。

白色木偶一个。

绵羊一只。

洋娃娃一个。

1、教师出示洋娃娃,向大家问好。

2、教师;大家好我是从国外来的小朋友,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教师持洋娃娃来到幼儿的面前打招呼)。

3、玛丽讲述绵羊的谜语,引导幼儿猜测答案。

教师,我有一个好朋友今天和我一起来的,它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请你们猜猜它是谁,——身穿大棉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教师玛丽和可爱的小绵羊,在一起回发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带领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念歌词。

幼儿尝试听音乐自己进行演唱。

根据音乐进行创编,结合可爱的动作,听完音乐,鼓羊的活波与可爱。

小班美术《小绵羊》教案

锻炼幼儿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制作绵羊。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小绵羊底图、双面胶、棉花若干、范图一张。

一、出示小绵羊范例引题。

二、介绍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我们要把白白的棉花贴在小面羊身上,让它们觉得暖和。

2、讲解制作方法:先把底图上的双面胶撕开,再黏上棉花,轻轻地用手按一按,才不会掉下来。

3、交代要求:双面胶的纸要装进盘子,保持卫生。

要把整个羊身上都贴满棉花,并用手按一按让它更牢固。

三、介绍其他区域内容及要求。

1、建构区《路、围墙》、《房子》。

2、生活区《整理袜子》、《包糖果》。

3、益智区《找尾巴》、《一起跳舞吧》。

4、阅读区《森林运动会》、《老鼠阿姨送礼物》、

四、幼儿进区活动,师指导。

1、提醒幼儿保持轻声;

2、重点指导么美工区的幼儿进行黏贴。

五、交流、评价。

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贴羊毛皮的?

2、播放其他区活动照片。

表扬轻生活动、物品整理好的幼儿,指出不足之处。

六、活动结束。

小绵羊美术教案小班

一、授课班级:

小班。

二、内容分析。

可爱的小绵羊》是小班主题《我的动物朋友》中的一节课,幼儿都是喜欢小动物的,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小绵羊是被幼儿所熟知的小动物,通过小绵羊可爱的造型调动幼儿认识小绵羊外形的兴趣,并能尝试想办法帮助小绵羊,围绕“羊毛”展开一系列的想象,将会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内容的选取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精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以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幼儿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因此对小动物可爱的造型更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兴趣。他们的心灵是非常善良的,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本次活动设计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环节,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四、设计思路。

小绵羊毛茸茸的可爱造型是被幼儿所熟悉的,幼儿在生活中也对小绵羊有。

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小绵羊,激发幼儿帮助小绵羊的情感。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撕贴小纸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五、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以老师为幼儿请来好朋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小绵羊的基本外形特征,今儿观察羊毛的特点。

2、想办法:

让幼儿了解绵羊的羊毛做成了羊毛衫为大家带来了温暖,引导幼儿想办法使小绵羊变暖和。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他们是非常善良的,在知道小绵羊为人们带来的温暖之后,一定会积极思考为绵羊保暖的办法,是他们乐于参与的想象活动。

3、学习制作羊毛。

请幼儿说说用纸做羊毛的方法,并自己动手尝试撕纸,说说自己是怎样撕的。

教师讲解并示范撕纸做“羊毛”。同时,提醒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双手配合协调的撕纸。

4、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撕出的羊毛粘贴到小绵羊的身上,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并大胆为绵羊设计造型。

5、赞赏激励,激发设计绵羊造型的兴趣。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创新想象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呵护幼儿的创新灵性,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升华。

六、活动目标。

1、认识小绵羊,愿意想办法帮助小绵羊。

2、能够撕贴小纸条,体验制作“羊毛”、粘贴造型的乐趣。

七、活动准备。

1、“小绵羊”课件。

2、胶水、纸、调色盘、棉棒、“小绵羊”轮廓图、背景图。

八、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谈话并出示课件。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老师小绵羊是长得什么样子的呢?(两只羊角、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四条腿、一个小小的尾巴、全身还长满了羊毛)。

小绵羊的羊毛有什么特点呢?(白白的、长长的、卷卷的)。

2、想办法:让小绵羊变暖和。

师:现在天气变冷了,可是小绵羊的'毛被送到了纺织厂做成了羊毛衫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小绵羊自己却感到很冷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小绵羊变得暖和一点吧。

3、学习制作羊毛。

(1)师:你看,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纸,要怎样给小绵羊做成羊毛呢?(进一步引导幼儿现象多种制作羊毛的方法)。

(2)那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撕一个“羊毛”,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撕的。

(3)教师总结幼儿撕羊毛的方法,请所有幼儿一起尝试动手制作羊毛,以儿歌“大拇哥、二拇弟,面对面、轻轻捏,撕……”激发幼儿制作羊毛的乐趣。

4、操作:为绵羊设计造型。

师: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羊毛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为小绵羊设计一个既暖和又漂亮的造型吧,(介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自由创作绵羊造型。

5、作品展评。

师:现在,把打扮好的绵羊送到草地上吃青草吧!(展评过程中要肯定幼儿的表现)。

6、活动结束。

送小绵羊去晒太阳。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1.在情境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替换歌词。

3.体验小绵羊和妈妈在游戏中的快乐,愿意参加音乐活动。

在情境中学唱歌曲。

学习替换歌词。

ppt。

提问: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的?

引导语:绵羊妈妈和绵羊宝宝也要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有一个小秘密:妈妈唱出“卡卡嘛哩卡嘿嘿,卡卡嘛哩卡嘿嘿”,宝宝们都会出来了。(学唱“卡卡嘛哩卡嘿嘿,卡卡嘛哩卡嘿嘿”句)。

过渡语:这个小秘密我们都学会了,现在一起用小耳朵来听听绵羊妈妈他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提问:绵羊妈妈在找小绵羊的时候说了什么?我的小绵羊就在哪里呀?

2.幼儿跟唱,教师纠错。

引导语:请你们帮绵羊妈妈一起去找找其他的小绵羊好吗?

引导语:在羊村里还有很多的小羊,你们还想找哪只小羊呀?他会在躲在哪里呢?

师幼玩捉迷藏游戏。

幼儿园小班《小绵羊》教案

1.认识小绵羊,愿意帮助小绵羊。

2.能够团纸粘贴,体验制作“羊毛”的乐趣。

白乳胶、皱纹纸、相关教学资源。

1.出示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认识小绵羊。

(1)引导幼儿观察小绵羊,简单了解小绵羊的基本外形特征。

(2)和幼儿一起观察羊毛的形状特点,知道绵羊要换“新衣服”过冬了。

2.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团纸粘贴羊毛。

3.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操作,提醒幼儿纸团团得越紧越好,让幼儿独立粘贴。指导幼儿将“羊毛”贴在“绵羊”身上。

4.作品展示。

师:“我们的'小绵羊已经穿好衣服了,我们一看谁的小绵羊穿的新衣服漂亮呀!”

将做好的“小绵羊”展示到主题墙上,供幼儿观赏。

小班教案绵羊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顺着皱纹纸的纤维能较容易的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

2.能耐心地参与探索活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3.体验帮助“小绵羊”取暖所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张绵羊轮廓的纸,固体胶若干。

2.餐巾纸每人2-3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撕纸条的愿望。

师出示“绵羊轮廓”:前几天,小绵羊身上的毛刚刚被工人叔叔剪掉,天越来越冷,把小绵羊们冻得咯咯咯咯直发抖,这可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让小绵羊变得暖和起来?(幼儿讲述让小绵羊暖和的方法。)。

幼儿1:给它穿上衣服。

幼儿2:让它重新长出羊毛。

(评析: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进入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开门见山地导入作用。)。

(二)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撕出长长的“羊毛”。

1.了解羊毛的形态。

师:小绵羊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给自己的身上重新披上一层羊毛,这样小绵羊就能暖和起来了。你们知道羊毛是什么样子的吗?(教师播放课件)。

幼儿1:羊毛白白的。

幼儿2:羊毛细细的。

幼儿3:羊毛长长的。

师: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样白的餐巾纸,(出示餐巾纸)谁能把这白白的餐巾纸变成细细、长长的羊毛呢?请两位小朋友上前探索撕羊毛。

2.自主探索撕“羊毛”。

师:你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了吗?

师:教师对撕出细长条的幼儿:你是怎么撕出细长条的?

3.教师小结“羊毛”的正确撕法。

师:原来在餐巾纸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一边的纸靠得很紧,很难撕开来,而且也很容易断,但另一边就很松,轻轻一撕就撕开来了,所以不好撕的时候只要把纸转一转,换一边继续撕就一定能撕出长长的“羊毛”的。

(评析:运用让幼儿先尝试然后教师再总结的方法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了幼儿探究在前,教师总结在后,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幼儿的示范让孩子明白怎样撕才能撕出细细长长长的面条,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三)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探索餐巾纸里的“秘密”。

师:让我们一起试试看,找找餐巾纸里的“秘密”,看看是不是一边紧、一边松呢?

(评析:再次让幼儿实践撕长长、细细的羊毛,不仅巩固撕的技能,而且也掌握餐巾纸的小秘密。)。

(四)第三次操作:引导幼儿撕出细细的“羊毛”。

师:看来你们都找到小“秘密”了,撕出了这么多长长的羊毛,可是小绵羊说它喜欢细细的羊毛,这样披在身上才软呢!粗粗的羊毛会刺着它的,谁能把羊毛变细?(请一幼儿示范)。

师:等会儿把自己篮子里粗粗的羊毛挑出来撕成细细的羊毛,然后贴到小绵羊的身上,每个地方都要贴到,这样小绵羊就不冷了,让我们赶紧去帮助小绵羊吧!

(评析:在帮助小绵羊贴羊毛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孩子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五)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绵羊终于披上了细细长长的羊毛了!小绵羊说谢谢你们!帮助了小绵羊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高高兴兴地跳起来吧!

活动延伸:

1.科学区提供彩纸让幼儿继续探索。师:做了一会儿运动,小绵羊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够吃,你们能不能用这些绿色的彩纸给小绵羊撕出长长的.小草呢?彩纸里会不会也藏着小秘密,让我们游戏的时候再去试一试吧!

2.提供不同材质的纸以及放大镜供幼儿继续探索、观察、感知各种纸的纹路。

(评析: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幼儿探索、学习活动的终结,故我在活动延伸中继续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究其他类型纸张的欲望)。

教学反思:

以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严肃”的科学活动充满趣味,调动孩子探索、思考的欲望,这是开展好科学活动的首要前提。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通过探索感知餐巾纸里的经纬纹路,如若仅是让孩子通过反复的撕纸来探索感知而无情境作支撑的话,孩子的探究热情是很难长久保持的。故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前几天,小绵羊身上的毛刚刚被工人叔叔剪掉,可是天越来越冷,把小绵羊们冻得咯咯咯咯直发抖,这可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让小绵羊变得暖和起来的?”这样的导入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可谓是投其所好,活动气氛瞬间被激活,为后续顺利开展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以求真为原则。

有时候,为了让科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往往会采取“降低提问难度”、“或让探索活动成为一种形式”的做法。让活动看似活跃而顺畅,但细细品味这些活动,幼儿上与不上前后变化不大,更别说通过活动去培养孩子早期的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的启蒙了。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通过科学真实的提问、探索逐步引导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真问题。

在第一次探索前,我通过这样的提问“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样白的餐巾纸,等会儿请你动动小脑筋、动动你的小手,想想怎样把餐巾纸变成“羊毛”送给小绵羊呢(出示一根撕好的“羊毛”),?”之后老师并没有示范或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将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在观察纸片、纸条后去大胆猜测并尝试。另外,怎样把餐巾纸变成羊毛的提问是比较开放的,这样孩子的思路就会很宽阔,孩子会调动所有的已有经验进行探索,这就是一次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现有问题。

当孩子通过尝试撕出“羊毛”把原因归结在用了正确的方法时,老师通过动作及提问“这一次用正确的动作怎么也撕不出“羊毛”了呢?”引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和尝试。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逐步感知到了纸的一边易撕,另一边难撕,也就是纸里存在着经纬纹路。

2.真探索。

整个活动的探索老师都是以抛出问题让孩子自主思考、操作的形式进行的,因为有很明确的问题作埋伏,所以孩子对探索活动还是很有目标、很感兴趣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总是鼓励孩子积极探索,不要放弃。我以抛出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继续思考和探索。最终,孩子们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给小绵羊披上了厚厚的羊毛时,那一份满足并不是手工活动所能达成的,因为手工更多的是动作技能的练习,而科学探索则饱含着孩子的思考和不懈努力,充满了挑战和趣味。

以拓展为追求。

好的科学活动结尾应该是能激发孩子继续深入探索的,因此,在本次活动结束时,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提问:“做了一会儿运动,小绵羊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够吃,你们能不能用这些绿色的彩纸给小绵羊撕出长长的小草呢?彩纸里会不会也藏着小秘密,让我们游戏的时候再去试一试吧!”依然沿用故事情境,使得整个活动浑然一体,但同时又充分激发了孩子对其他纸张的探索兴趣,让活动止而探索不止。

小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小绵羊》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老师小绵羊是长得什么样子的呢?(两只羊角、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四条腿、一个小小的尾巴、全身还长满了羊毛)。

小绵羊的羊毛有什么特点呢?(白白的、长长的、卷卷的)。

2、想办法:让小绵羊变暖和。

师:现在天气变冷了,可是小绵羊的毛被送到了纺织厂做成了羊毛衫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小绵羊自己却感到很冷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小绵羊变得暖和一点吧。

3、学习制作羊毛。

(1)师:你看,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纸,要怎样给小绵羊做成羊毛呢?(进一步引导幼儿现象多种制作羊毛的方法)。

(2)那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撕一个“羊毛”,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撕的。

(3)教师总结幼儿撕羊毛的方法,请所有幼儿一起尝试动手制作羊毛,以儿歌“大拇哥、二拇弟,面对面、轻轻捏,撕、、、、、、”激发幼儿制作羊毛的乐趣。

4、操作:为绵羊设计造型。

师: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羊毛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为小绵羊设计一个既暖和又漂亮的造型吧,(介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自由创作绵羊造型。

5、作品展评。

师:现在,把打扮好的绵羊送到草地上吃青草吧!(展评过程中要肯定幼儿的表现)。

6、活动结束。

送小绵羊去晒太阳。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

小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小绵羊》

1、谈话导入:以老师为幼儿请来好朋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小绵羊的基本外形特征,今儿观察羊毛的特点。

2、想办法:

让幼儿了解绵羊的羊毛做成了羊毛衫为大家带来了温暖,引导幼儿想办法使小绵羊变暖和。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他们是非常善良的,在知道小绵羊为人们带来的温暖之后,一定会积极思考为绵羊保暖的办法,是他们乐于参与的想象活动。

3、学习制作羊毛。

请幼儿说说用纸做羊毛的方法,并自己动手尝试撕纸,说说自己是怎样撕的。

教师讲解并示范撕纸做“羊毛”。同时,提醒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双手配合协调的撕纸。

4、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撕出的羊毛粘贴到小绵羊的身上,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并大胆为绵羊设计造型。

5、赞赏激励,激发设计绵羊造型的兴趣。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创新想象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呵护幼儿的创新灵性,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升华。

小班美术绵羊的新衣教案

3、锻炼手眼协调性。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红、黄、绿等颜色的碎卡纸(树叶);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每张上画有一棵数,供小朋友贴树叶);

3、小篮子(装碎卡纸用)。

4、浆糊小碟子

5、范画3张(其中1张已贴好树叶)

6、毛巾5条(擦手用)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作吹气状)。是风的声音,原来是风婆婆来了,风婆婆喜欢旅行,她还喜欢帮助别人呢。有一天,风婆婆经过一个树林,忽然,听到一阵哭的声音,是谁在哭呀?(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小树),原来是小树在哭。风婆婆停下来问小树:“小树,小树,你为什么哭呀?”小树说:“我的好朋友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只有我没有,我好羡慕他们。”风婆婆笑着说:“别着急,让我来帮助你。”风婆婆对着小树吹了口气(教师作吹气状),小树马上就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旁边的小树可高兴啦,他们也要风婆婆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是风婆婆太忙了,她想了想,哎,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的,请他们来帮忙吧。今天老师把小树请到了幼儿园里,一会儿就请小朋友帮小树穿上漂亮的花衣服。

1、师:那我们用什么给小树做衣服呢?老师这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树叶,有红色的(出示),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随意拿起一片叶子,重复几次)。

师:对了,是长在树枝上,所以我们要把树叶贴到树枝上,掉下来就不好看了。我们再来贴一个。

3、请个别幼儿来贴。

引导幼儿手脏了要用毛巾擦手。

1、操作要求;叶子上涂糨糊的时要涂均匀。贴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要忘记用手压一压,手脏了用毛巾擦手。

2、幼儿操作。指导幼儿用各种颜色的树叶贴在指定的地方。

1、展示作品

师:好多小树都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现在我们把他送到树林里去。

2、评价作品

师:小朋友,我们也到小树林来看看,哪棵小树的花衣服最漂亮。

师:小朋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风婆婆在外面等我们呢,她要和我们一起去旅行呢。

1、小小展览:把小朋友的画展览出来,让小朋友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2、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树的形状,粘贴的方法,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班教案绵羊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莫莫生气时所做的可怕事情。

(2)知道自己生气时最适合的处理方法。知道生气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1.《小绵羊生气了》图书画、教学课件(ppt)2.图片:图书、玩具、皮球、成人、电视机、听音乐的孩子、电话机、摔碎的物品、撅嘴扭身的小孩、板着脸的小孩、双手叉腰的小孩等3.笑脸、哭脸图片(分别放在黑板的两边或两块黑板上)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趣出示封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绵羊生气了》。

--你看到过别人生气吗?生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有生气的时候吗?你生气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2.辨别莫莫和茉莉。

他为什么生气?

你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莫莫生气了?

(2)出示幻灯片6、7:

莫莫生气了,可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让2-3个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故事里莫莫是怎样的?(认识牙齿、犄角、蹄子、尾巴等部位,学说名词)莫莫生了那么大的气,长出了生气牙齿、生气犄角、生气尾巴、生气蹄子,(教师边讲边指画面,引导幼儿一起讲述)好可怕!

(3)出示幻灯片8:

莫莫生了这么大的气,又长了生气牙齿、犄角、蹄子、尾巴,他会做什么可怕的事呢?(连续播放,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它做了哪些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小结: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生了很大很大的气,做了许多许多可怕的事情,它用生气蹄子踩花草,用生气犄角撞翻了鸡舍,吓跑了水里的鸭子,还咬了一头奶牛的尾巴。

(5)你们看,(音乐渲染)掉在坑里的莫莫好可怜,它拼命地叫:咩咩,可没有人听见;它想把墙撞破,课墙没撞破,头却撞疼了,它一个人在黑黑的洞里好可怜。

(6)宝宝们,莫莫为什么会这样?

:莫莫生气了,生气的时候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所以才会有这么可怕的事。你们生气的时候会不会像莫莫这样,你们是怎么办的?(2-3名幼儿讲述)4.辨认摆放,(1)交代游戏规则我们宝宝真厉害,知道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图片,上面都是生气时可能会做的事情。你去看一看,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是生气是可以做的,你就放到笑脸这边;如果是生气是不应该做的,你就放到哭脸这边。(再次交代游戏规则)(2)幼儿辨认、摆放。

结合版面,集中讨论:生气时,缓解生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小结:生气时,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运动一下、给朋友打打电话、和大人说说、看看电视等,生气就逃走了。

(3)出示幻灯片12:

是呀,做这些事都可以让自己生气的时候变得不生气的,我们赶紧告诉莫莫去。咦,怎么了?莫莫不生气了,好朋友茉莉也来救她了。

小结:原来,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生气也会消失。宝宝们,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不能像莫莫哦,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运动一下、给朋友打打电话、和大人说说、看看电视等,还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这样生气就会逃走了。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教案绵羊

1.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愿望。

2.能用曲线大胆随意表现绵羊身上卷曲的羊毛。

1. 创意绘本,油画棒。

2.和幼儿事先收集一些绵羊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请大家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绵羊的图片,鼓励幼儿说说绵羊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

教师根据幼儿发言,进行小结:绵羊是常见的饲养动物,雄性绵羊有螺旋状的大角,雌性绵羊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它们的毛一般为卷曲的白色,剪下加工后可以为人们提供轻薄而保暖的衣物。绵羊的性情温和,十分胆小,是我们的好朋友。

介绍这3只绵羊,告诉小朋友它们是一家,分别是绵羊爸爸、绵羊妈妈和小绵羊丁丁。请小朋友说说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丁丁?为什么它们身上没有卷卷的毛了?你想给他们画出什么样的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4.请幼儿在黑板上示范自己想画出什么样的绵羊毛,教师给予小结和讲评:我们可以画出长长的、短短的、螺旋状等等各种曲线表现羊毛。

5.幼儿在绘本上绘画,教师鼓励大家画出多种式样、多种颜色的羊毛。

6.展示作品,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评价。

丁丁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它长着一身白白的、卷卷的毛,就像白白的云朵,又像软软的棉花。这天早上, 丁丁和爸爸妈妈正在草地上吃草,突然一阵龙卷风吹过来,把丁丁卷走了。

龙卷风过后,丁丁醒过来发现自己身上的白白的、卷卷的毛都不见了,它伤心地哭了。它一个人走啊走,走到了农场,遇见了小鸡奇奇。奇奇看见没有毛的丁丁,吓了一跳。奇奇听丁丁讲了自己的遭遇,也为他感到难过,于是带丁丁回到了自己的家。用香喷喷的肉虫子招待丁丁。可是丁丁觉得肉虫子太可怕了,他告诉奇奇,小绵羊都是吃草的。于是奇奇就带丁丁来到草地上,让它尽情地吃。

第二天一大早,奇奇叫醒了丁丁,送给它一件新衣服。这件衣服是用许多只公鸡的羽毛织成的。丁丁穿上这件花花绿绿的羽毛衣服,怎么看都觉得自己不像是一只绵羊。看到丁丁不开心的样子,奇奇问:“那你的衣服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丁丁指着白云说:“我的衣服是白白的、卷卷的,就像天上的白云。”这下奇奇明白啦,他带着丁丁跑到了棉花地。丁丁一看到白白的棉花可开心了,在棉花堆里来回地打滚儿,粘了一身的棉花。这回他终于像小绵羊啦。

正当丁丁为新衣服高兴的时候,他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做着热气球来找他了。丁丁跳上热气球,和爸爸妈妈抱在一起,一家人开心地笑了。

丁丁回到家,不久就长出白白的、卷卷的新毛。可是他还是会想起奇奇和那件花花绿绿的羽毛衣服。

小班教案绵羊

1、在尝试撕纸条中发现皱纸纤维的经纬方向。

2、能顺着皱纸纤维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

3、愿意耐心反复地尝试撕出细长纸条的方法。

1、绵羊轮廓图人手一张

2、皱纹纸、餐巾纸若干

一、出示2只羊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这2只羊有什么不同?(1只有羊毛,1只没有羊毛)

2、为什么它没有羊毛,光溜溜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原来小绵羊刚刚剪过羊毛,所以身上光溜溜的,还不漂亮,现在又这么冷,小绵羊都哭了,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好吗?(好)

3、你们有什么办法老帮助他呀?

教师:老师有个好办法,让我们用皱纹纸撕出长长的“羊毛”,让他和另外一只绵羊一样漂亮、暖和,好吗?(好)

二、引导幼儿探究如何撕出细细长长的纸条

1、这是一张皱纹纸,谁来试试,看能不能撕出长长的“羊毛”。(幼儿尝试撕纸)

2、对撕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幼儿:你在撕纸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3、对撕成细细的幼儿:你是怎样撕出细长条的?

5、幼儿再次尝试:沿每条纸边反复尝试,直到找到好撕的一边,将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细长条。

三、引导幼儿为“小绵羊贴羊毛”

1、请你们把细细长长的“羊毛”贴到小绵羊身上。从最下面一排贴起,贴好一层再贴上面一层,让“羊毛”一层一层盖下来。

2、小绵羊披上了“羊毛”,现在它不冷了。小绵羊谢谢小朋友!

小班教案绵羊

1、激发幼儿爱护绵羊的情感。

2、培养幼儿较细致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力。

3、让幼儿初步感知绵羊的外形特征,了解绵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4、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课件、绵羊模型、水彩笔、画好绵羊轮廓的纸、磁带、多媒体设备。

绵羊对于幼儿来不是太熟悉,因为幼儿很少见到绵羊,绵羊具体长得什么样子,幼儿并不清楚,所以本活动,以让幼儿初步感知绵羊的外形特征作为重点,让幼儿了解绵羊于人们的关系作为难点。在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启发法、提问法,通过问题:你知道绵羊长得什么样子吗?绵羊的头上有什么?绵羊的身体上有什么?(引导幼儿从整体、头、躯体、四肢等分别进行讲述)你知道绵羊喜欢吃什么?它怎样叫吗?幼儿通过观察法、讨论法突破重点。在突破难点时,教师主要运用了启发法、鼓励法、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本活动的延伸活动是:动手操作《我的小绵羊》。

导入:

幼儿随音乐开汽车进入教室,停在自己喜欢的车位。

展开:

1、幼儿观看课件,猜谜语,激发幼儿对认识绵羊的兴趣。丰富词汇:绵羊 sheep。

2、引导幼儿观察绵羊:

(1)绵羊长得什么样子?

(2)绵羊的头上有什么?绵羊头上有两只弯弯的角、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

(3)绵羊的身体上有什么?绵羊的身体上长着卷卷的柔软的毛,绵羊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

3、教师小结绵羊的外形特征。

4、提问:绵羊怎样叫?它喜欢吃什么?

5、启发幼儿了解绵羊与人们的关系。

(1)绵羊的毛可以做什么?

(2)绵羊的皮可以做什么?

(3)绵羊奶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绵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

6、教师简单小结。

7、激发幼儿爱护小绵羊的情感。

结束:

1、教师简单小结活动情况。

2、延伸活动:完成小绵羊的画。(添画)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小班教案绵羊

1.仔细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教育孩子不乱发脾气,愿意帮助别人。

ppt

1.引出课题

出示ppt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会是谁呢? 这两只小绵羊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出示ppt2:这是谁呀?皱紧眉头怎么了呀?

2.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ppt3~11:莫莫在干什么?

(1) 师:是的,一个美丽的早晨,莫莫和莫莉在草原上发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长满了苹果,可是莫莫就是想吃这么一个苹果,于是它使劲的往上跳,但怎么也吃不到,只好眼睁睁的在那里等,希望能够等到它往下掉,可是它等着等着就睡着了。

(2) 师:就在莫莫醒来时,发现莫莫最喜欢的那一个苹果被谁给吃掉了?

(3)师:莫莫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4)师:引导幼儿观察莫莫生气时,都长出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呢?

(5)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莫莫吗?为什么?

出示ppt12~15

小朋友,这时候的莫莫一个人掉进了山洞心情会是怎样呢?

就在这时,莫莉又是怎么做的呢?

莫莫被莫莉救出来了,莫莫的心情是怎样呢?这时候的莫莫最想对莫莉说什么?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莫莉吗?

3.自由表述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那小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拿了你最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样呢?

总结: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因为一些事情不开心的时候,千万不要乱发脾气,不开心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朋友才是最珍贵的。希望在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的身边也会有一个像茉莉一样的好朋友来帮助你,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朋友发脾气。我们要做个能干的小朋友,不乱发脾气,要乐意帮助别人。

《我的小绵羊》教案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口风琴声来表现小绵羊的可爱形象,抒发对羊群、对家乡以及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通过节奏时值的组合练习,训练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尝试用口风琴与同学合奏,感受自主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歌曲中2/4和3/4两种拍子的变换;f大调#4的吹奏;波音的'奏法。

难点:学生自己探索、寻找吹奏歌曲的主要突破点。

教具:口风琴、钢琴、写时值谱例的小绵羊形状卡片、歌曲谱卡片。

1、师生问好。

2、说一说。

(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

(2)教师小结: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苗族孩子的家乡看看吧!

1、师生一起用口风琴吹奏c大调歌曲《金扁担》。

2、学习吹奏f大调音阶。

3、节奏时值组合练习―2/4、3/4拍节奏旋律吹奏。

(1)出示小绵羊图片谱例:

2/4312!352!3535!632!!

3/43―1!2――!3―5!2――!!

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苗家,苗家可热闹了!你们看,有两只可爱的小绵羊也出来欢迎我们!

(2)教师在不强调拍号的情况下吹奏旋律。

(3)学生初步感受:旋律、情绪的不同。

(4)学生吹奏对比:体验2/4、3/4拍旋律的不同情绪。

1、导入新课。

师:听到同学们优美的琴声,可爱的小绵羊高兴地唱起了歌!

(1)分组谈论寻找吹奏难点。

(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

4、吹奏情绪处理。

(2)学生自主探究:歌曲的情绪处理。

(3)分组展示学习结果。

(4)评价: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1、教师小结:热爱家乡的美好风光,热爱劳动的果实。

2、师生再见。

小班教案绵羊

1.认识小绵羊,愿意帮助小绵羊。

2.能够撕贴小纸条,体验制作“羊毛”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可爱的小绵羊》教师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范画。

2.关于小绵羊的视频。

3.胶棒、白纸及教师准备好的“小绵羊”轮廓画纸。

1.出示教师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认识小绵羊。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绵羊,简单了解小绵羊的基本外形特征。(重点请幼儿观察“羊毛”的形状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小绵羊》视频。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小绵羊是要换上“厚厚的新衣服”过冬的。

(3)出示“小绵羊”轮廓画纸,引导幼儿观察画纸上的小绵羊。

提问幼儿:我们怎样帮助这只小绵羊让它能够抵御寒冷安全的过冬吗?

2.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幼儿撕贴“羊毛”,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示范制做“羊毛”――撕纸条。同时提醒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双手配合协调地撕纸。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纸条撕的越细越好。

(3).教师指导幼儿把“羊毛”粘贴在“小绵羊”的身上。

幼儿独立粘贴,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将“羊毛”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展示作品,幼儿欣赏穿上“新衣服”的小绵羊,体验分享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班美术绵羊教案

1、幼儿萌发爱护小绵羊的情感。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3、知道绵阳的外部特征,知道人和小绵羊之间关系密切。

绵阳模型、彩笔、画有绵阳轮廓的纸等。

由于幼儿很少见到绵阳,所以对绵阳不是很熟悉,对绵阳的外形特征不清楚,本次活动我们让幼儿认识到绵阳的`外形特征,知道绵阳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互动汉中,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加深幼儿对绵阳的了解,如:绵阳长得什么样子的呢?绵阳的头上有没有角呢?引导幼儿观看绵阳的头、身体、四肢,并询问绵阳身上都有什么呢?小绵羊爱吃什么食物?绵阳是如何叫的?教师采用启发、提问、鼓励等方法引导幼儿。

1、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开着小汽车进入教室,把“车位”停在自己喜欢的位置。

3、带领幼儿仔细观察绵羊。

(1)小绵羊长得什么样子呢?

(2)小绵羊的头上有什么呢?绵羊头上有两只弯弯的羊角,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

(3)小绵羊的身上有什么呢?绵羊身上长着长长的卷卷的羊毛,有四条腿,一条尾巴。

4、教师总结绵羊的外形特征。

5、提出问题。

(1)小绵羊是如何叫的?

(2)绵羊喜欢吃什么食物?

6、绵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绵羊的毛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绵羊的皮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绵羊的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4)绵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什么功能?

7、幼儿萌发爱小绵羊的情感。

1、老师总结本次活动。

2、教学延伸:添画小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