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优质6篇)

时间:2023-09-24 23:52:34 作者:影墨 文秘知识 最新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优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篇一

这一模块地的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的通分,知道什么叫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基础。在讲课时要进行找最小公倍数方法的练习。

首先,出示第2页中的堆放垃圾与填埋垃圾的问题,让学生比较题中的两个分数:七分之三和三十五分二。学生由于没有学习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所以会想解决的办法,这时,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引出通分的方法。并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总结出通分的概念: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学生学习过通分后,再进行通分的练习。再练习时要强调找公分母的方法,一定要找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经验,老教师有经验但缺热情。虽然教了几次六年级对于很多资料的教法却一向没有定型也不能定型。

原先对于分数乘法只是从做法上进行教学师生都感觉很简单,一般第一单元测试基础差、思维差的同学也能考到90多分,所以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不只是乘,而把乘法这个单元一带而过,和分数除法一齐学习,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道理,选取做法。但综合到一齐学习,学生刚开始也是错误百出,只能机械地告诉学生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加上学生约分出现约分不彻底,成了一锅浆糊慢慢理。但是,这样好像也能比进度慢的老师成绩好一点,但对于基础特差的学生似乎有点残酷。

我决定在分数乘法这一单元让学生彻底明白道理,深入每位学生心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于是在学新课之前,我先对五年级的公因数、公倍数问题进行复习,发现这个难点依然值得深入复习,学生对互质数等基本概念都忘了,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更是错误百出。深入对约分环节打好基础,也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让学生应用中多说道理,同桌互为老师讲一讲道理,避免学生理解表面化,真正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好处。分数乘分数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操作中自然理解更深入,学习更有兴趣。虽然多耗点时间,但这样学习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基础更扎实,后续学习更高效而有兴趣。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说着容易,但体此刻教学的每一步并不容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篇三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分数乘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一个图片占一张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页: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

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要有意引导“求淘气有多少苹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每个苹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气是6个1/2,也就是6×1/2或1/2×6,从而用6×1/2或1/2×6两种列式方法解决了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决也可以用1/2×6解决。

二、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中隐藏的数学意义。

书写顺序中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隐藏的数学意义!因此,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上面所讲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刚才所举的例子: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当学生用6×1/2或1/2×6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有意让学生明白:本题情境可以理解为求6的1/2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避开具体的情境下,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1/5×3(3×1/5)表示的意义可以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缩小到原来的1/5实际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关于分数乘法的以上解释,并不是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篇四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是如何突破难点,有效的将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统一起来的。

首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结构往往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比较好,班上有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学面对应用题这种形式,具有胆怯心理,所以我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入手,在新课的复习引入的环节让全班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题,学生容易入境,然后放开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应用题的探究,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单位“1”,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是“倍数关系”,并且结合线段图的方式,引导这个分数所对应的量,通过比、画、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和分数乘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一样,另配合相应的练习,帮助学困生较好地掌握该类型。

其次,在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一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这样一个短句中出些两个“一个数”就会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此种类型,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判断单位“1”不容易混淆,这种讲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篇五

本单元是分数乘法,而《分数乘法(一)》只是其中最基本的知识点,本节课是分数乘以整数,也就是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先复习整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为学生的新知打下伏笔,在探究新知时,学生对3个1/5是多少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计算的时候学生虽然不会,但懂得用加法来算,过渡到乘法,学生自然明白了结果,在适当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乘法,得到什么样的规律时,学生说出: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

对于课本出现的总结“分母不变”。我觉得不够严谨。因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线约分,所以不能说分母不变。

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沟通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学生从加法计算的角度尝试计算分数乘以整数。学生根据图形理解了为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明白3/5就是3个1/5,再乘以3就是9个1/5,也就是9/5.在次,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呢,因为分数单位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为什么分子却发生了变化呢?那是因为,原来的分子3表示有3个分数单位,再乘以3,就有这样的9个分数单位,所以分子是3×3=9.这样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计算。

遗憾的是:原以为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但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居然会把阴影部分写成整数。还有的学生居然把整数写成分母,说明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依然没有透彻。

五年级下期分数教学反思篇六

一、教材分析

1.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老师设计的知识主线有四个。紧密联系,过度自然,流程清晰。

2.本节课,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效果良好。

找带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一定的障碍,有待课后加强。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做数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辩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