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的收获与反思总结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优秀

时间:2023-06-01 22:27:29 作者:曹czj 工作总结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篇一

;

美国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big d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提出了美国大数据国家政策,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战略报告。2013年起,学界和业界纷纷对大数据投入各种关注,大数据一词成为热点。在业界,大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在学界,大数据“对人类社会各种微观活动的记录和统计,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开辟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途径”。舍恩伯格则认为,大数据将对教育的反馈、个性化以及概率预测产生巨大影响。可见,大数据提供的是基于新工具的新的解决问题思路。其中,学习趋势思维、相互关联思维、微观思维、创造性思维、独特个性化思维等特质,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整体、全面、综合的视角。

社会发展和学习研究对我国美术教师

教育提出挑战

1949年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呈现出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从师范教育概念到教师教育体系建构,体现出“从数量需求导向逐步转向质量要求导向,由此带来教师教育发展及其政策的重心转换”。

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首先,20世纪50年代,从解决师资短缺需求出发,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以训练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为主。其次,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力发展师范教育政策出发,重提美育方针,颁布有关美术师资培训计划、教材研究等方面一系列政策,使师范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除了培养美术教师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求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校园文化和其他学科服务。第三,20世纪末,教师培养从计划到市场调节以及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使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呼声日益高涨。美术学科地位有所改善,但专职与兼职教师、地区间美术教育不均衡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如今,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美术教师教育正面临着社会发展和学习研究的各项挑战。

科技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一方面,信息图像日益成为新的日用品乃至生活必需品,人们正日益加入“移动生活形态”的潮流中,在碎片化时间里,实现共同兴趣与价值观、娱乐和生活方式的重聚;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也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正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数字化与智能媒体“新概念”,使普通大众能够通过智能化媒体实现与全球知识体系的相连。基于大数据的云服务平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全新视角,无限协作与无边界聚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视觉传播方式使受众对观看的需求与能力逐渐提升,人们不但是接受视觉信息的被动者,也可以成为创造和传播视觉信息的主动者。我们所处的后现代文化“是一个如此多地由视觉和我们自己的影像所主宰的文化”。

学校教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包括的是6岁到18岁或23岁这个年龄段。即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他们教育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发生在校外。这一点对于当今以视觉文化为特征的美术学习更是如此。中小学阶段的儿童的社会学习对于行为和脑本身都会产生影响。技术已经改变了更广泛的社会,在阅读、写作、计算和思考等学校教育的主要关注点上都处于中心地位。即便如此,美术教育还是有着“以器载道”的理想追求和“道不离器”的表现形态。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英国教育家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奠定了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但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对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特别是在美术教育领域,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技术盛行的时代,更应该加强艺术的因素、人的因素的渗透。历史与当下的教育思潮、哲学思潮的思想文化底蕴及脉络走向,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的发展。那么,美术教育价值在当今社会中势必需要被重新审视,如何培养能应对新时期新技术新需求挑战的美术师资至关重要。

(二)学习科学研究的发展深刻影响21世纪教育政策领域

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对学习方式的影响显而易见,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学习的研究投入大量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发展时期,知识经济已经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四种基本“学会”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世界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学习的深入研究。

人类学习和认知概貌强调了为深刻理解而开展学习,变革理解性学习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对教学也有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为深层学习而教和对专家教师的需求上。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及学校领导:来自世界的经验》指出,新世纪的教师应满足以下要求: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善于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果;需要深入了解学习的发生机制;需要高度协作的工作方式,形成专业团体和网络来进行合作;需要获得强大的技术技能,优化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并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跟踪学生的学习等。

而在美术教育领域,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发展而带来的教育政策研究与决策的“以证据为本”的趋势日渐明显,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国家监测就是要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群体、多因素的巨型数据,以求获得分析影响艺术教育政策决策的依据,以便更加关注到政策对象的微观层面,拓展预测视野。另一方面,大数据促进了教育与技术的融合,美术教育作为社会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如何学”和“学什么”的理解上日益加深,大数据不仅重塑学习的概念,而且重塑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正在因为各种线上线下平台的搭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进入视野。这些举措将会给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我国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研究的突破

(一)美术教师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在学校教育模式中,课程表明学生学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学习;评价是为了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课程中的内容。目前我国美术新教师是由一定的师范教育课程培养出来的,通常通过本科、硕士学位课程完成。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要素:课程设置包括三个部分核心内容,即学科知识准备、一系列基础性课程和一系列实践课程(实习)。区别在于各部分课程所占比例与组织方式的不同、教育者实施课程时的目标与内容的不同以及学习者所具有的态度和信仰的不同,因而形成了职前美术教师课程模式的结构:“课程集成+实地体验(见习)+教学实践(实习)”。通常情况下,课程集成部分在教师培养周期中占有大部分的学习时间,相对集中在整个过程的一大半部分,见习与实习部分通常在整个培养周期的后段。

这种培养方案容易造成各课程组成部分之间的脱节,换言之,培养美术师资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获得“学科是什么”的知识与体验,而且要学会“如何去教”“如何评价教的结果”。如果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与美术教学过程的学习上,本身就存在着关联较少,或是孤立学习的状态的话,那么,当他们处在真实的教学情境时,就很难发挥出自己在美术学习时的迁移能力。另外,学科课程的学习通常是个体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少有机会形成小组学习,并将这种学习作为他们接受美术教育的一个部分。这些职前学习过程容易传递给未来教师这样一种信息,即教育研究与学校教育无关,他们不需要从学习研究中得出结果。同时,这也使学生忽视成为学科专家的重要性,他们并不重视教授美术课程时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方面的积累。

事实上,这种职前教师培养的结果,在我们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中就能看到。依据终身学习理论,在职教师培训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各级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出台如“国培计划”等一系列教师培训项目,对在职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美术教师培训角度来看,培训课程的共同点在于:通常在一段时间内(一般1—2周左右)聆听专家讲座和参加工作坊学习,形成在职美术教师培训内容结构:“学科理论或教学研究的专题讲座学习+美术工作坊学习+教师反思讨论”。培训多以讲座为主的方式授课,教师动手动脑的机会不充分。美术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场景中遇到的问题有其独特性,是个性的一面,但他们所接受的培训大多还是针对问题的普遍性而言的。经过培训之后,美术教师的收获究竟如何?这种收获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教学改进产生影响?在大多数在职培训机制中未能普遍见到这种反馈机制。

(二)对美术教师学习过程的前概念研究不够

上述职前和在职的教师教育分析,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了解美术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亦即,该如何评价美术教师教育?在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中,我们至少缺少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学习过程的前概念的研究;二是对他们失败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研究。通过经验和反馈促进美术教师学习。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深入思考“人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这个问题,连接起当学生和做教师的美术学习经验,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时融入个人的感知、理解与经验,从“如何教”“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才能教得有效”等类问题上深层思考美术教学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有前概念,这会影响他们理解观点和现象的方式以及决策。职前教师(或新教师)和在职教师在年龄和经验上有着某种互补的关联:职前教师(或新教师)在教学时具有年龄优势,他们与中小学生年龄相差不是非常大,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容易沟通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熟悉,但他们欠缺教学的经验;专家型教师,他们与中小学生的年龄差距越大,越可能对当代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的变化了解得不够,然而他们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在思考和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显示出差异,出现新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各种差别。他们虽然对教学都有思考,但专家型教师对真正的美术思维的探究模式要比新教师熟悉得多,对美术学科标志性的教学法也掌握得更为透彻。

如果我们探究教师和将要成为教师的两种群体的前概念和教学观念,就可以确定现任教师和未来教师所使用的普通教学模式。同样,如果我们不能对“成功的教学是怎样的”有全面了解的话,至少我们可以从失败的经验中获得“教学不是什么”的启示。通过对职前和在职教师的失败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研究,可以开发一系列有关学习机会的课程和职业发展项目。

(一)课程:嵌入式课程模式研发

以专家团队、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者、课程开发者和专家教师一起分析现有的广泛使用的课程设置模式与课程组织样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便更好地反映美术学科学习以及今后教学的主要原则。对于美术教师教育的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应该能支持理解性学习,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原创理解,促进他们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建构事实性知识基础,鼓励发展元认知技能。那么,这种课程就应该能提供学生在完善自身美术学习时,结合中小学课程内容进行如何教学与评价的机会。为避免由于学期周期因素使课程学习模式上的关联较少的弊端,应重新架构课程群的组织序列,将评价性学习、见习与实践的课程嵌入到以前单一的、专门的专业课程学习中。

因此,学生在进行每一个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时,基本的课程结构包括专业课程学习、中小学课程对应模块内容学习、教学模拟学习、评价学习等。每个专业学习模块周期全部完成后,再进行完整的实习过程的教学与体验。这样,在成为新教师之前,能使学生们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与教学形成相互关联的理解,为他们职后的进一步专业发展打下基础。这种嵌入式的课程模式也可以形成一个个课程包,用于在职教师培训。如果再对这两种人群的学习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推动美术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教学:标志性的美术专业教学法探究

“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the signature pedagogies of the professions)有3个特征:是这个专业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渗透一个学院的所有课程之中;不仅渗透在课程中,还渗透在整个行业之中。

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分为4个学习领域,分属于创作类和欣赏类或这两类的综合学习。探究不同领域的标志性教学法是学会美术教学的基础,也是为做一名美术教师做准备。无论哪一类学习都有一些习惯性的、常规化的特征(如造型元素、形式原理等),但由于美术学科内容的不断延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性而呈现出很多在教学上的不确定性。教师需要的是从学习分析视角结合自己的美术学习经验,比较现在学生美术学习前概念,深层思考美术教学与学习的问题,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

大数据技术手段有助于发展美术标志性教学法。一方面,教学研究团队可以将有关美术学习内容和概念进行分解与重构,以便梳理出美术教学不同领域的特征要素,开发创作过程或欣赏方法的专题微课,形成超市货架效应,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行挑选学习内容;或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私人定制式的深层学习。也可以借助于微信或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提供给职前和在职教师自由选择与学习。另一方面,教学研究团队还可以设计基于课堂视频案例基础上的学习分析,好比学国际象棋的人要研究成百上千的不同棋手的棋局一样,剖析成功的或失败的教学经验。这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的内建功能技术实现,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提供的分析功能,将学生学习数据反馈给教师作为进一步教学的数据参考,以关键词过滤知识点、留言功能、设置话题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教学资源之间拓扑式交互,为有效实现主动式教学提供可能。同时,记录保存下来的已经解决的知识难点,又能形成课程的衍生知识库,更为后续学习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

(三)资源:“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整合

大数据时代下可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资源,能提供教师各种课程开发以及可操作的工具支持。拥有可持续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技术素养是未来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首先,利用博物馆资源和教育平台开发馆内美术教学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项目。教师整合这些资源,进行博物馆现场教学或校内在线教学,可以提供学生直观、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提高美术学习效率;或者设计翻转课堂教学项目,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课后在博物馆内参观学习,或随时访问在线工具和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再回到教室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利用社交媒体、内容开放获取、公众参与等方式,来实现公众力量的参与。一些博物馆会通过互动艺术赋予展品全新的概念,或者让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博物馆的体验和经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正在开发手游(如故宫博物院app《皇帝的一天》等),实现与观众的在线互动。艺术品的展示方式被用于教育领域,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模拟计算机虚拟世界,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等等。

其次,在大学里可以建立数字媒体共享实验室,以支持数字媒体制作和数字故事活动。通过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结合的课程,培养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数字素养,使他们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一起轻松习得课程之外的技能,通过浸润式学习和讨论,参与有意义的学习。这种立足“创客空间”的思维模式,可以为未来美术教师教育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跨界的互动与交流。

此外,依据学习需要有效利用并设计不同学习空间。一方面,营造不同需求的真实学习空间:独立教室、自习室、小型集会和沙龙与交流区等;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个性化组合与个别化辅导相结合,“跳出有局限边界的‘地点思维’,转而通过对学习者需求和空间属性的分析和决策,提高对学习需求的‘满足度’和空间属性的‘利用度’……从而不断建立新的‘关系连接点’,并迭代更新,促进价值的最大化”。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国美术教师教育在当下大数据时代中,其培养与培训的机制与方式正面临深刻的挑战,充分认识到问题并把握机遇,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美术教师教育发展。同时,通过研究,我们也提出如下问题作为进一步探讨的基础。

其一,可否以开放式大学教育模式促进我国美术教师教育发展?

建立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开放式的大学教育模式,需要在学制、学习时间、学习者年龄、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但可以预见的是,混龄式、社会化、自定节奏教育、核心能力培养等学习方式将越来越对大学的教育模式产生影响。《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中的“开环大学”理念,倡导“形成独特的混合学生校园,打破年龄结构。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起合作、强劲与持久的社会网络”,这对我国未来美术教师教育中人才的培养也有启示作用。

其二,树立职业生涯生态发展理念能否成为一种共识?

美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理念应该进入研究者视野,对人的尊重和对美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关照体现出的是决策者的前瞻视野,这种关照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研究基础和对新鲜事物的更高、更远的关注上。职前准备阶段的有意义的学习,可以改变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上的追求,而将能力的培养放到首要的位置,为将来的在职发展种下一棵优良的种子。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以美术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专业的使命深深烙印在脑海中,支撑并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关热词搜索:;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篇二

2015年11月5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与思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及教法探讨 ——以成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为例》、《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新发展》,分别赴成都创业学院创业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和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

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的鼎力支持、企业的深度参与

国家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打造的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创业综合服务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技能培养条件,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二)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三所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学习,不难看出他们都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的体制机构、细致的实施方案、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培养机制、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套的督导落实机制。

(三)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

课辅导员组成。讲授理论课的教师都应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kab、siyb、、dmc、ybc、cvcc等),而且,还要参加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才能上岗。实践课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行业专家,拥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为学生的发展可以提供良好的咨询、指导。另外,还聘请创业名师(企业家)进行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创业的经历和经验。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对比5所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我们学院的现状得到了几点启示:

(一)改变观念

理解创业教育内涵,切忌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因为,大学生创业,不能要求过多要求过高,不能有耕耘就必问收获,创业也是一段磨砺的过程,因此,要理性抉择,不能盲目跟风。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已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正如美国创业学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之一——百森商学院 杰佛里·帝蒙斯教授所说: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学院应建立创新创业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第二,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场见习培训,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最终成功的。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寒风凛冽,刺骨人心,但依旧灭不掉我们心中的热忱。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实践中出发,从思想到行动上武装自己,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做好一位党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创新务实,鼓励创业,是近年来,社会讲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对于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而科学的最好体现就是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前进,才有进步。创新创业作为对时代的主题更是我们党员大学生所必备素质与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对我们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带着这样的时代主题,在姚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第八党支部全体同志们在淮阴工学院老校区创业园及大苏教育集团进行了一次关于创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016年1月13日,时至中午时分,我们首先来到了淮阴工学院老校区的创业园,来到创业园内,一个大大的题为“淮阴工学院·淮安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公示栏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创业园的主要作用是: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数字化制造、景观设计、多媒体以及配套服务类企业,致力于打造以创意产业、工业设计、科技研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的接待了我们。首先做的是,非正式简单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听讲了公司的大概发展史,观看了公司的`商标以及他们为顾客设计的产品。紧接着,我们与学长进行了正式的采访,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交流,可能有着我们都是同一个学校的缘故,我们交流起来并没有那么拘束,反而更加放松,就像向学长介绍到,公司刚起步那会的艰辛与艰难、接到第一笔订单的喜悦之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奋斗、事业低谷时的放弃与沮丧、意见方案的分歧与愤怒,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磕磕绊绊的绊脚石,才是成功的源泉,才是铸成未来成功事业的力量。他讲到既然要创业就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来,甚至可以忽略学习、放弃日常活动。学长讲到这样的观点,我很难苟同,我认为学习是主,创业是副,这样才能达到双丰收,大学中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我们交流了很久,仿佛时间静止,忘记了繁华喧闹、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直到姚老师前来叫醒了我们,我们这才依依不舍的留影存根以便回忆。走之前,学长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讲到,创业之路很艰辛但是坚持下来将会收获很多。

始详细讲解介绍。学长讲到,这样的效果固然是好,但是效率却很差,并且有时候还会遭受到冷嘲热讽。创业之路不易,面对他人的流言蜚语,您依旧需要笑脸面对。创业虽然重要,但是学习更加重要,听到学长讲到这样一句话,我很意外,和上一位采访的学长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我很佩服这样的学长,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鱼和熊掌岂可兼得,如何准确地端稳两盆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要考虑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合理的安排时间才是上策,既不能耽误学习也不能放弃创业,既要学会专业理论也要进行社会实践。

创业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障碍拼接而成。就好像是弯路走多了,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要是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要是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自我,真实的展示自我,精心做好每一件事情,严格负起每一项责任,坚持攻破每一个难关。相信奋斗过的自己,相信努力过的自己。

为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初步掌握科研的技巧,近期我选择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学习,受到了极大的启发。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培训原理、培训方法和培训培训技巧。由于之前自己担任过本科生创新性项目的指导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比较,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离老师要求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将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1.课程内容总结

1.1培训原理——成人学习原理。学习是改变通过经验形成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成人学习有以下特点:更需要知道现在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更渴望参于控制学习过程;把丰富的经验与学到的新东西相结合;希望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更需要对学习心得有所反馈并与人交流;学习目的更具功利性;学习方式更个性化;喜欢各种参与式培训方法;喜欢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喜欢自己决定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学习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注意力曲线和学习金字塔。

1.2培训方法——参与式培训方法。有头脑风暴、讲授、游戏、情景模拟、讨论、角色扮演、练习、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也了解了这些培训方式如何使用和这些方式的优缺点。

1.3培训技巧——非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一般就是利用物体等道具来更好地说明要讲授的内容;利用姿势、手势、表情和目光来促使学生参与进来。语言表达是任何一位老师都有所要求的,要讲解通顺,有重点和难点,做好总结。通过控制讲话的音量、音调、节奏、停顿等交替变化,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

2.1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认识不足

在指导过程中,未能把学生当做独立的成人对待,担心学生主动性不足,思考能力欠缺,不敢让学生完全自主制定项目进度,书写申报书,老师参与度较大,使学生的学术能力不能较快提高。

2.2指导方法使用不当

在项目的题目和立意确定环节,使用了头脑风暴、现状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学生体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和较高的参与度,但最后定题目的确定直接由指导老师定夺,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也并没有详细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使学生没有准确认识的自己的问题以及老师的思考方式。

3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培训,了解到了很多优秀的案例,提供了很多借鉴,但也认识的应该先从自身的素质下手,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效的把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篇三

;

柯桥区鉴湖小学是一所历经几次学校沿革而成的城区优质学校:学校创建于1996年,为当时绍兴县实验小学;2003年,学校复名为绍兴县柯桥小学;2005年柯小教育集团成立,成为教育集团明珠校区;2009年8月,校区独立升格办学,命名为绍兴县鉴湖小学;2013年11月,更名为柯桥区鉴湖小学。她既是和着轻纺城二次创业节拍而崛起的一所学校,又见证着城区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校在历史沿革过程中,积累了多元而深厚的教育文化,在传承优秀文化基础上,2009年9月,学校依据校史校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承传書院文化精粹,打造现代精致教育”,以精致教育理念引领课程建设,用新书院文化思想谋划课程形态,从而营造起学校精致教育的优质生态。

一、新书院文化语境下,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与气质,学校努力将新书院文化创设成为能提升校风、教风、学风,尤其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因语言”,从而使学校课程具有校本“神韵”,提升课程品质。

(一)以文立品,定格学校的课程文化

“新书院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这种兼并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大气和与时俱进,“新书院文化”最精粹的思想就是弘扬个性,躬行实践。联系当下教育,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原点与归宿,培育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精致教育是一种高品质的教育,体现着对教育的一种卓越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成长,学校力求通过课程实施达到育人目标:培养“刚毅、博雅”的鉴小学子。

(二)以文化人,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以文化人”主要依靠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实施达到育人的目标。学校拾金于书院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综观“六艺”教育丰富的内容,体现为诸育相融,全面发展,培养智能兼备、德艺双馨的学子,可谓我国古代最早的素质教育,与当今倡导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改革不谋而合。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汇的今天,学校在承传书院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建立适合当今学生发展的新书院课程体系,积极创设多元的、可选择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体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从新书院课程结构图上,可以清晰看出课程体系包括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包含了“书数课程”、“礼乐课程”、“射御课程”三大课程群。从课程结构图上,可以看到基础性课程面比较大,意涵着学校要扎实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理解,结构图就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学生要真正站立起来,除了学好基础课程知识以外,还要拓展各方面素养,成为一名“刚毅、博雅”的鉴小学子。

(三)以文化景,呈现学校课程的物质形态

努力实现学校文化物态化,让物质形态成为学校课程文化的智慧表达。学校已形成了以“院、亭、馆、厅、廊、场”为标识的环境文化特色,“院”即“礼乐教育院”,“礼乐课程实施”之所;“亭”即校亭“镜亭”,学生课余阅读之地;“馆”即精致教育陈列馆,课程成果展示窗口;“厅” 即学校的“三味大厅”,即大厅具有“书院味、文化味、育人味”;“廊”即学生开放学习的课程长廊;“场”即学校传统游戏场地。校园处处彰显课程建设的环境文化。同时,学校根据拓展课程的建设进程,相继编辑了《走近书院名人》、《探寻鉴湖文化》、《童心悦读》、《礼雅教育“六个百分百”》、《传统游戏进校园》等课程教材,成为课程建设的物质表现形态。

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精致课堂的革新

开齐开好新书院基础性课程,学校的着力点是构建精致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学校不断革新精致课堂的理念与教学方式。2009年9月,基于师情,中年教师居多的师资情况,提出了“轻负高效精致家常课实践研究”,确立了“目标精准、过程精炼、效果精美”的教学理念。2012年9月,基于学情,提出了“学导精致课堂实践研究”,明确“以生为本、以学为基、以导为辅”的课堂理念。2016年9月,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提出了“e动高效精致课堂的实践研究”,倡导“学生站中央,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学校的精致课堂充分体现着灵动性与创新性,精致课堂相关研究课题被列为浙江省教研课题。在推进课堂教学革新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鉴湖大讲堂——教育思想的“播种地”

课堂的革新需要思想的变革,从而产生认同感,成为大家的自觉愿景与行为。因此,学校借鉴了书院的讲会制度,特开设了“鉴湖大讲堂”,每学期邀请省市级教育专家走入“大讲堂”,讲述精致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教师走上“大讲堂”交流自己的教学思想与主张。通过这样一种浸润与滋养,悄悄改变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思想。

(二)团队亮课——共同成长的“快车道”

学校积极推动教研组团队亮课活动,使之常态化,亮课活动紧扣“精致课堂”的研究点,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形成路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注重于精致课堂教学的打磨与展示,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切磋而非竞争力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变向多维互动关系,团队亮课有明确的主题,有完整的磨课过程,有实践宽度与研究深度的反馈与分析,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让整个教研组团队教师都驶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团队亮课成果在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上作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阳光小课题研究——个体发展的“田野场”

树立“教学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每位教师人人撰写阳光小课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草根式研究,将课堂作为自己教学研究的田野,积累课题研究改进课的“教学案例库”,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反思,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文章,形成不断改进教学的习惯,小课题研究起到了“短、平、快”的实效,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提速。

三、基于“儿童立场”下,新书院拓展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学校坚持“儿童立场”的课程建设理念,即“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尽可能给予什么”的原则开展好新书院拓展课程。新书院拓展课程包括了“书数课程”,涉及“童心悦读”、“思维体操”、“趣味探究”、“传统游戏”、“葫芦丝课程”、“折纸课程”,主要以微课、长课、短课三种方式开展教学。“礼乐课程”,包括了校级“礼乐课程”、班级“礼乐课程”、“礼雅教育课程”,校级“礼乐课程”利用周五下午二三节课,社团组织形式开展教学;班级“礼乐课程”一二年级以“班级授课制”形式教学,其他年级以“选课走班制”形式教学,“礼雅教育课程”主要结合德育主题活动开展。“射御课程”指队活动、社会实践、节会文化、家长课程、仪式文化等,主要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鉴小气质”的课程群,同时也构建了“生本多样”的评价机制。现向大家介绍较完善的五个拓展课程实施情况。

(一)“童心悦读”课程实施与评价

为更好倡导“快乐读书、快乐交友、快乐实践”的学风,学校将阅读课程取名为“童心悦读”,旨在让每一位鉴小学子读好一本好书,厚实人文底蕴。学校特编写了《童心悦读》手册,规范了读哪些好书——以年段为单位提供参考书目,怎样读好书——学校要求每位语文老师在悦读过程中上好“悦读指导课”与“悦读分享课”。学校倡导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悦读三至五本必读书,周一到周五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边读边评”成为“童心悦读”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学校设计了适合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日历卡”、“周历卡”、“学期卡”,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作一个自我评价,学校还积极发动家长参价,从而引导家长参与亲子阅读中来,让阅读成为鉴小人的一种习惯,涌现了不少“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子”。

(二)“传统游戏”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玩出趣味、玩出名堂,在玩的过程中强身健体,始终是学校在思索与推进的工作。学校结合场地等因素,在小项目上做好学校阳光运动特色,因此,学校在普及抖空竹的基础上,启动将踩高跷、跳房子、跳牛筋、滚铁圈、踢毽子等传统游戏项目分年段进课堂、进大课间活动,并采用“达标”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使鉴小学生人人掌握多项体育运动技能。与此同时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彰显了个性与特色,“百人抖空竹”精彩亮相市第八届运动会,学校命名为省空竹教育基地。

(三)“礼乐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礼乐课程”主要包括了校级“礼乐课程”与班级“礼乐课程”,为了便于校级“礼乐课程”的组织,学校建立了“单门独院”的“礼乐教育院”,建立了合唱、管乐、美术、书法、围棋、国际象棋、摄影、小提琴、戏曲等十余个红领巾精品社团,开设社团课程,招收全校有特长学生,以“社团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班级“礼乐课程”采用的是学校与教师拟定项目,学生自主选择为主的形式,共开设了棋类、十字绣、简笔画、创意彩泥、非遗传承、视觉艺术、美文阅读等33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依据学生的参与态度给予激励性评价。通过“礼乐课程”的全面实施,拓展了学生兴趣特长,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学校的“礼乐课程”从2009年9月实施开展以来,收获着丰硕的成果:合唱团登上了世合赛舞台,荣获省艺术节一等奖,省红歌赛一等奖;管乐团获得中国第六届非职业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银奖,省艺术节器乐现场赛的一等奖,省少先队花样鼓号赛一等奖;摄影作品获全国“理光杯”少儿摄影银奖;美术作品获在全国科技创新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省艺术节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学校合唱团与管乐团双双荣获一等奖。至今为止,学校在省艺术节舞台上共收获六个一等奖。学校因此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艺术特色学校。

(四)仪式文化课程的实施

仪式是学生成长的记事本,它真实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见证着师生的奋斗和成长。每届管乐团毕业前夕,都要举行一场“金色童年、金色的梦”的专场音乐会,音乐会曲目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演奏技艺较高,学生精彩演绎,常常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当1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之后,还要举行一个告别仪式,校长为每个团员送上了纪录乐队主要演奏曲目的影碟,指导老师为团员挂最后一次团徽,每个即将离团的学员为乐团送上了离别寄语。这样的场面感人至深,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流下动情的泪花。学校举行“国旗下宣誓”活动,根据每次讲话的主题,组织全校同学进行简短的国旗下宣誓,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还举行“微型表彰仪式”,学生每次在区级及以上获奖时,学校都要举行一个微型表彰仪式:当朝阳将金光洒满校园,国歌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操场上,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一群孩子整齐列队,依次从校长手上接过一份精致的小礼物,这是一份精美的比赛合影照片,一份精彩的演出光盘,这是一份可以永远珍藏的特殊奖品。有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在他的办公桌上,唯一装饰台面的就是他孩子获奖的合影照片”。学校努力使各类仪式文化走向经典,走入深刻,激励每一位鉴小学子在成功中成才。

(五)“礼雅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书院主张“立于礼,方能成人”的育人思想,学校传承书院德育这一精粹,开展“学书院名人精神,争做鉴小礼雅学子”的主题活动,将“碎片化”的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进而成为一门“礼雅课程”。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長。

1.礼雅教育规范,指引每一个学生成长

“礼雅”就是让学生拥有“彬彬有礼、温文儒雅、健康向上”的素养。学校从《三字经》、《弟子规》中提炼了《德育新三字经》、《约礼十条》,从书院学规中提炼了《鉴湖小学十条学规》、《鉴湖小学十条劝诫》,成为学生学习的礼雅常识。

2.礼雅主题活动,培养每一个学生习惯

学校以“六个百分百”为载体开展“礼雅教育”活动:“礼”——百分百的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孝”——百分百的学生一周至少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健”——百分百学生学会两项体育技能;“艺”——百分百的学生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劳”——百分百的学生学会10项家政技能;“安”——百分百的学生掌握安全自护技能。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教师评价基础上,建立存折卡,通过期末总评授予学生一枚“礼雅达标章”。除此之外,学校积极推进班级礼雅教育文化创建——中队名称个性化、中队活动主题化、中队建设特色化,使班级设成为学生成长的“童心家园”。组织开展“学书院名人精神,争做鉴小礼雅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努力使礼雅教育触及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3.礼雅激励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成功

学校每学年组织“鉴小十大小院士”评比,每学期组织开展“礼雅达标争章”活动,每月组织“鉴小小雅士”评比活动,还通过微信等方式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其中,起到了良好效果,让礼雅教育伴随学生成长,让礼雅教育激励学生成功,鉴小学生在省故事大赛中获一等奖,在省雏鹰技能争章大赛中获金奖。

努力使新书院文化与学校课程完美结合,这是我们精致教育追寻的目标。以“儿童的立场”实施好学校课程,始终是学校精致教育追求的本真价值。我们将一路前行:以新书院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每一位鉴小学子都拥有金色快乐的童年。

相关热词搜索:;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篇四

在新课改下,政治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一课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很多学生认为人生漫漫长路如何能规划得了,谈规划是空话。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把这些内容让学生主动接受并吸收内化,要把这一门课上好并不容易,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的准备与设计。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这一课的课时安排为2课时,创业需要什么素质和能力,中职生应该如何作好在校的准备,这样的知识点光靠老师讲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费了不少心思,怎样上得“活”是我思考的重点,让学生有感而发,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完成则是一个难点。活动课的方式有很多,如小品表演、游戏、讨论演讲等。我曾想过用小品表演,和创业成功案例的分析讨论作为上课的形式,但小品表演学生参与人数少,参与性不够广,很容易变成少数学生的个人表演;而创业成功案例学生看得也不少,但缺乏参与性,难以产生共鸣。

因此我把设计思路定在拓展性的训练活动上,最后想到通过一次模拟性的创业活动形式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模拟一个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创业的情景与环境,提供相对简单的材料,制定相关的活动规则,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进行产品的加工、介绍和推销来完成创业活动,在活动完成后进行总结交流,探索出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就是体验式的活动教学。通过亲身的体验,教师最后的总结与归纳才能触动学生的神经,为他们所接受。这是一次尝试,学生能做出什么作品,怎样推销,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在这节课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热情高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从动手设计、制作产品、介绍产品到向听课老师推销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推销能力,同时也突显了他们的不足。通过结算,有的小组产品成本要2.50元,但定价却只有2.00元,推销得多,却亏得多,这是经营能力的欠缺。有的小组产品制作得较好,但在推销这一环节里只得了很少的票数,利润很低,反映了推销能力的欠缺。

活动课体验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反思,经过一轮活动下来,学生深有体会,一位负责推销的学生说:“在学校里给熟悉的老师推销都这样困难,更何况以后在商场上向陌生人推销产品了,我现在终于知道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是多么差了……”,这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反省。

在整一节课里,作为教师的我,只是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跟着程序一步一步走下去,活动完后进行反思归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拓展,一切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诺基亚滑盖手机(能够滑动) 相册

青春期纪念品——玫瑰花戒指 索爱手3g手机

这就是学生的部分作品,在我给学生制造机会时,学生也给我制造了惊喜。这就是那班在初中或者说十五岁以前的人生都失败的孩子吗?他们头脑中闪现的创意与超强的动手能力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掩盖的自豪感时,我想这样的活动课在无意中也让这群孩子重拾一点自尊,重建一点信心。这是设计当初没有想到的,是意外的收获。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变得“活”起来。

一、要吃透教材,抓住特点,针对性强,根据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上课要上得精彩,更重要的`是对课堂的设计与组织,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同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上活动课,教师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合作时可通过拼七巧板进行,讲职业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时可通过跑台阶或楼梯进行(户外),讲到学生的在校准备时,通过一个“换钱”游戏来完成,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总之,活动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活动课的效果。

二、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课有重要的角色转变,老师从台前转变为幕后制作人,把舞台交给学生发挥,这就要求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师选材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授课方式已经难以被学生接受,这种方式一直以来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由“脱离生活”到“回归生活”;由“单一角色”到“角色互动”;由“灌输知识”到“体验学习”;由“教学封闭”到“教学开放”。通过这样的转变,课堂才焕发出生机,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1)、时间的控制,每一环节都必须事先设计好时间,每一项的时间分配要合理到位,否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纪律的控制,职业中学的学生是“易放难收”,因此要制定好课堂活动游戏的规则,控制好课堂纪律,建立规范、严谨的课堂秩序,做到活而不乱。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活动情景,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胜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材料,声色俱备,感染力强,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积极参与,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到职业价值观的第三层取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时,我选用了一段视频——汶川大地震的真人真事《我是一个兵》的实录进行播放,学生很感动,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要培养创新能力,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例如这次学生的作品就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堂课都充满了未知因素,学生在有规则的自由空间里打开他们的思维,自由地发挥,活而不散。而教师通过活动课会发现学生所隐藏的才能,如一组学生制作了一个非常“难看”的作品,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后来学生上来介绍时说“这就是我们被污染的地球,缠绕在它身上的都是我们人类制造的垃圾……”。我远没有想到我们的学生竟然有如此强烈的环保意识,通过这样的作品来传达出他们的想法。通过活动课,我发现很多学生有无限的潜能与创意,我们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启发着。

总之,活动课在政治教学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优势,我们每位老师应以活动课为载体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共同成长,让中学政治教学真正成为张扬生命个性、促进人类发展的最有魅力的学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