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的摘抄句子(优质5篇)

时间:2023-09-22 09:49:38 作者:念青松 文秘知识 最新思想的摘抄句子(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的摘抄句子篇一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麻花辫。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傍晚下起了雪,然后一夜未停。雪花轻柔,落在一只只黑漆斑驳的蜂箱上。蜜蜂正沉睡。在精致的六角的蜂巢内,像被蜡封的秘函。又像提炼完毕的纯金颗粒,被一位丰富的君王所珍藏。其实比金子更贵重,因为蜜蜂是活物,有生命。天底下,它们的梦境最甜美,南方的紫云英、油菜花,北方的槐花、枣花、山荆柯,一层谢了一层又开。却不知今夜繁华的梦乡,是否能出现雪的踪影。如果有一只可爱的蜜蜂在雪的拍打声中悄然醒来,会闻到一缕来自苍穹的清香,圣洁而神奇。可惜没有谁能幸运地复苏,尘世的花朵,已经把它们累坏了。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这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苏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惫的足迹、一颗受了冷漠的心灵,然后,得了爱的人会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温暖.去照耀另一颗心,尽管有时是那么微弱。

*你如果只是一滴水珠,但你折射出了太阳七彩的光芒,让弦子们见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对于孩子们来说,你是何等重要。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在属于你的天地里,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你要勇敢地时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同情,给予穷人的贫苦;关怀,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有的时候,倒是看似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能找到缺点。你要爱你的生活,尽管它贫穷。甚至在一个济贫院里,你也还有愉快、高兴、光荣的时候。夕阳反射在济贫院的窗上,像身在富户人家窗上一样光亮;在那门前,积雪同在早春融化。我只看到,一个从容的人,在哪里也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城镇中的穷人,我看,倒往往是过着最独立不羁的生活。也许因为他们很伟大,所以受之无愧。大多数人以为他们是超然的,不靠城镇来支援他们;可是事实上他们是往往利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来对付生活,他们是毫不超脱的,毋宁是不体面的。视贫穷如园中之花而像圣人一样耕植它吧!不要找新的花样,无论是新的朋友或新的衣服,来麻烦你自己。找旧的,回到那里去。万物不变,是我们在变。你的衣服可以卖掉,但要保留你的思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思想的摘抄句子篇二

倒杯水坐在地板上,开始翻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我仿佛看见17岁的他在这夜晚敲击着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他说,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

他说,只要我们以相同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他面对着高考的独木桥,我面对着同样拥挤的中考。我明白现在我得同这些试题周旋,把小小的梦想藏在口袋里。

直到有一天看到他的《小时代》,感觉心中的那片草地,飘飞着的蒲公英,那个仰望天空的小孩已不复存在,曾经的单纯笔调,遗失在香奈儿,遗失在普拉达。

他用精致的文字铸成一堵高墙――这头儿是懵懂的我,那头儿是金粉奢靡的世界。不断有包着巨额现金的句子重创眼球,我被逼着去关注这个“小时代”。

于是,我子夜穿越市中心,看着天一广场星巴克里啜着咖啡表情悠闲的人们,商城里炫目的钻表衣饰……不觉感到霓虹中隐隐约约的宁波,果然没有白昼那么明朗了。

当朋友们都开始谈论漂亮的衣服鞋子,在西餐厅里用手机上网查作业答案时,我感觉自己已经置身在物质的漩涡里,在辗转,在沉沦。

五光十色的物质让我觉得刺激,但我并不快乐,反而在夜晚降临时,感到空虚与不安。

看完砖头般厚的杂志,感到头昏脑胀,于是找出一本《论语》,亚麻纸的质感与铜版纸很不一样,觉得新鲜。翻了一会儿,视线停留在写颜回的一句话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如此艰苦的生活,居然还有“乐”可言,这“乐”来自何处?蓦地想起很久前读过周国平的《精神栖身于茅屋》,他写道:“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这句话中说的“乐”,应该来自精神上的自由。

接着我陷入暗无天日的权衡,像是马拉松赛跑,自己和自己:白天依旧波澜不惊像昔日的郭敬明一样背着书包穿梭于家和学校之间,晚上则发狂地看书,因为我惘然――或许只有这样才可以平复我的躁动。

不。

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同学借我一本《活着》,她说这本书讲了几十年前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你好好看看,可以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打开这本书,感到每个血细胞都在血管中奔跑。

我全然忘却同学的话,被书中人物跌宕悲凉的.人生所震撼。活得如此艰辛,仿佛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在巨大的苦难面前,主人公福贵依旧笑对人生,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

最后的场景,我念念不忘:

一“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荡。”

一“我知道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周而复始。写下这四句话时,发现天已悄悄地亮了。

拾起这些痛苦的思想碎片,收拾好书包,迎着阳光我快步走向校园。我想我还得钻入满溢墨香的世界,在那一行行铅黑的小字中寻找答案。

思想的摘抄句子篇三

过去,在许多沉闷无聊的时段,我们创造了许多方式来杀时间(killtime),阅读、娱乐、游戏……此后花样层出不穷,直到我们发现,它真的快被杀死啦,它被电脑、手机与各种数码产品撕成了碎片,而这就是我们需要适应的新世界――一个充满时间碎片的世界。

如果让外星人来观察我,我会看起来像个陀螺。早晨我一边将面包塞入嘴巴一边查收邮件;如果等待地铁时我恰好没有带psp,我会异常烦躁;在开会时我忙里偷闲地接电话;即使在写稿子时,我也会突然想起来要上一下我的twitter;在我对开心网热情未减时,我还会惦记着去偷一下菜。

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像陀螺,我身边有比我更像陀螺的――他的时间精确到秒,甚至连上开心网偷菜都要定上闹钟。

我们的祖辈甚至是父辈的时间可不是这样。在早先的某些日子里,他们的时间按照上午、下午计算,而且不是小时。“有朋自远方来”是稀罕的喜事,他们可以闲聊一整个下午再对弈一整个晚上;他们也不厌烦戏曲中漫长的咿咿呀呀,对于漫长的一天而言,这种节奏刚刚好。

所以时钟还真是个现代化的产物,它是个帮凶,把看似虚无且不断流淌的时间分成无数细碎的块儿,而主犯是我们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我们比古时更需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让我们总是等着车来,等着灯绿,等着到达一个目的地。另一方面,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例如msn)的运用,使我们即使有大块儿的时间,也终究会被打碎。

不会停下的脚步

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过这一点,不过预言得比较粗糙。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时间会变得更加快,变化也会加速。他没预言到技术的发展会将时间打得像镜子跌落后一样碎。

他提醒我们这种情况会不断加剧。他说这样的过程只会被强化和加速而不可逆转。只要看看技术变革的过程,即可一目了然。技术变革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造阶段,即产生具有实际用途的创造性想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想法得到运用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应用有社会上普及的阶段。当这个过程大功告成之后,这个循环倒转过来――随着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创新产生,也不断让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问题”。

这一切现在显然已得到了印证,以手持设备举例再合适不过。当我们拥有手机并拿着它打电话、发短信时,我们觉得它已经再好不过。但ceeker们认为一个好的手机应该能上网、能拍照,于是有了iphone。尽管iphone的功能令我们惊叹,但我们仍然希望更完美的产品,比方说可以在地铁上阅读、打游戏、看美剧。因此,亚马逊才会制造出kindle,索尼才会制造出psp。消费者果然是上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要有可能随身携带的电脑,于是就有了iphone。现在上帝只能神经兮兮地不停地看手机,看看老板是否push过来一封电邮。

新一代将我们的时间打得更碎的技术叫做云计算。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亿计的信息。这会使得一些手持设备更加如影随形。

这意味着我们以往只以发呆度过的时间都能被填充。想想我们在出租车上的'时间。以往我们会看着两旁掠过的高楼发呆,或和司机师傅闲聊几句。但未来我们可能会抓紧这个时间在网络上买张新碟。或者,即使你主张你的自由意志,享受仅有的发呆时间,你身处的那个商圈的商家也会将信息推送到你的手机短信上,婉转提醒你要不要云看一眼。

这当然不是极致。在微软的宣传片中,未来,你的厨房桌面上会嵌入一个触摸型的电脑。你可能在做饭时问问电脑到底应该如何配料,当然它也会提示你,孩子的老师给了你一条新的信息当然也有可能是老板的一声怒吼――这种事儿放在以前,只有魔法师才能办到。

我们的文化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已经不需要云对比京剧、歌剧和流行乐的差别了,我们可以看看小说。日本是个运用3g最为广泛的国家,现在,他们最流行的小说不是网络小说,而是手机小说。例如畅销手机小说,《空恋》,就是一个叫momo的女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在手机上写100条短信而写成的,因此也更加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空恋》现在已经有2600多万的点击量、200多万的销售量。这种成功并不仅仅发生在momo身上,过去5年,来自手机小说的盈利高达1亿美元。

无法适应碎片的心理

当“黑莓”因为具有电邮推送功能而被很多美国公司当做工作手机之后,这个国家的人在争论一个很可爱的问题:要不要把“黑莓”带入卧室。

也许没那么可笑。很多人无法忍受将手机放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即使睡觉时也要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尽管不断有文章告诉人们,手机放在卧室中会影响睡眠,或者辐射会伤害身体,但是能安心将手机扔在另一个房间的人并不多。就仿佛这个小东西给我们下了符咒,让我们对它不离不弃。我们甘愿让它把我们大块的时间打破,即使睡眠时间也不例外。

这只是一个例子。托夫勒预言:“百万个心理正常的普通人将在未来面临一种急剧的变动。”

如果将我们自己放在被观察的位置,可以发现,当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被电话或者msn打断时,我们的大脑事实上是迅速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当大脑回到我们需要专注的事情上来时,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状态。因此,当电话或者信息频繁需要我们回应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也因此会变得焦虑和不安。

除此之外,网络的随处可及使得我们随时处在一种获得信息的状态。没有人统计过我们比我们的上一辈或者祖先们多获取了多少信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状态给我们的大脑更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在下降就是个例证。

当然,很多学者也已经分析指出,在网络和现实之间不断切换带来身份认知的困惑。极端的例子是青春期少年会将游戏中的暴力当成现实而在现实中杀人。

最糟糕的状况是,我们会成为一个工具的重要依赖者。我们面对这些细碎的时间失去了耐心,需要依靠psp来排解我们焦急难耐的情绪。我们不知不觉就失去了那种“无事闲来看飞花”的心情,而且连拒绝依赖这些工具的念头都不会有。不知道康德会如何看我们这个时代,他可是总在说自由之意志。

但无论何时,心灵之自主最为重要。想想小孩子,在玩的时候全神贯注,但在没什么可玩的时候,自己也能天马行空想象。这代表人所具有的两种力量――向外探索和向内自省的力量。

我们不缺向外探索之能力,我们唯独缺乏一个人待着的能力。或者我们现在得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在地铁里宁愿梦游般地站着也不玩psp,在工作的时候将msn和twitter关上,等到看完书的这一章再接老板的电话(谁能做到)。这样,等到未来有技术将我们的时间像放入绞肉机那样搞得粉碎时,我们照样能悠然自得。

思想的摘抄句子篇四

1

人最大的不幸,莫过于被让你不适、让你伤风、让你患病、让你活着也如同死去的人群和环境同化。

2

跟良师益友的交谈,不仅可以让不善言辞的人变得滔滔不绝,更可贵的是,可以启开他的思想心智,这是灵魂最自由情态下的舒展,也是成长。

而跟不相宜者,我们说了很多,无数次想闭嘴,但因为某种迫不得已,只好无止境地滔滔不绝,总归是,我们说出的不是我们心灵深处真正的语言,只是一些分泌物,情绪的,话语的,应景的,讨好的,敷衍的,我们自己都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好些的,也可能有思想的,心灵的,但它却是你的心不能自制的,也是不能完全敞开的,越说越堵越乱,终了不仅厌恶人,也自厌,还得几日调适自身。而在对面谈者心中,也可能因早闻你的好形象,好口碑才与你相交谈,如此以来,对你这个人不仅生了恶,还可能从此会被传说:半斤八两,此人不过耳耳。

格非先生说,跟讨厌的人在一起吃顿饭,他得三天调整。戚戚焉,很长一个时期,以为自己那样是病态。

然而,社会人生庞杂,即便我们作为个体,也存有多面性,复杂性。况且上帝除了管理你的时间,不会再操心你的心灵适存度,灵魂飞升的空间和温度。活在人世,你不可能专挑适宜你心灵向度的人群和环境居住,生存。

3

看到杨光祖先生的微博:那些个你最讨厌、恶心的人,可能就是你的另一面,你竭力想掩盖或忘记的一面。学会理解、宽容他们,把他们当做你的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否则,可能你很快地会变成他们的模样,被你讨厌、恶心的'人所同化。

4

人们习惯于认为,将一个棱角分明的人置于某种困境是为了磨炼,锻造。不同个性的人组成的婚姻,彼此可以互补,所以稳固。我的看法是,不同个性的人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相互毁灭,他们至多只会给别人创造无尽的热闹。好的爱情婚姻,无异于抽彩中大奖,完全算得上是人生的意外。跟不适宜之人谈恋爱,等于是你对自己一场残酷的调戏,等于往你洁清的头脑和思想中恶意添堵鸡毛。

对于上帝仅仅赐予他那些棱角的人来说,困境中待久了也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他除了延伸拓展棱角,上帝没再赐他别的能力。用他那些棱角创造上帝意欲让他创造的事物,那才是他的强项。然而,上帝一时打了个盹,忘了再赐他一个适存的环境。

5

虽然我们把不适、不屑及厌恶之人之事视为自己的另一面,或一面镜子,然而,时间久了,你若不懂得挣扎,抗争,不舍抽身而出,远观望,细忖度,最终的结局,你仍会被同化,你终将会成为那些你讨厌的人或环境。

天使是升华而成的,魔鬼是堕落而成的,斯维凳堡说,天使或魔鬼哪个对他更有吸引力,这要看他本人的气质。荀子说,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某种意义上的参悟和修炼是必要的。

也许,地狱里的魔鬼也幸福,他们按他们的方式感到幸福,下地狱并不是被上帝宣判,而是,因为气质的相同,被吸引了去。

6

秋日的天空高而远,空气明亮抖颤,黄叶随风飘零。会发空叹,一年又将逝去。赫拉克利特说过,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流水是变化的,而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比流水变动得还快。

“时间是什么,你们不问我,我是知道的,你们一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思想的摘抄句子篇五

多少次,在残霞余晖的恋恋黄昏,那落日久久徘徊在地平线上。此刻心头点点的思念已化作无限的伤痛,只为那一个曾经美丽却带着丝丝忧伤的记忆。

那是一个异常凄清的秋天,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抹去雨水双眼无故的仰望,望向孤单的晚灯,回望那寂寞带着伤感的校园。校园里的一切是如此的似曾相识,仿似回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如水般的温柔夹杂着如针刺的阵痛涌上心头。

只是当看到那校园里那黄叶一片片地如一只只蝴蝶在翩然起舞,却似在不经意的降下。不曾听见过落叶的声音,只是想象那是一种坠落的美,顺手拾起一片落叶,落叶枯黄色的底儿泛着淡淡白色的光影,色调是那样的自然和谐,原来落叶在死去的那一刻,也不忘将它残存的美点缀人间。只是在人间,在校园,,青春如流水般冲刷掠过,像是茫茫宇宙中滑过苍穹的一颗颗流星,有着稍纵即逝的美丽,于是产生了魂牵梦萦的回忆。记忆的阵痛,心灵的天空下起了阵雨。多少次徘徊在你的面前,如波浪似的而不愿放慢脚步的心狂跳不停,脸色害羞得仿似那天边血色的晚霞一般。

瞬间的相遇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以往片刻欢笑仍挂在脸上。在你我擦肩而过的片刻,如同陌生人相遇一般,你无言,我不语。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就这样,看着你倩倩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远去,渐渐的模糊,慢慢地消失。

支离破碎的记忆,剩下的只有独自伤悲,勉强去掩饰失意的感觉,徘徊于寂寞的校园中恐怕只得孤独,寻回思忆中的碎片,变作了一堆草芥在风中飘散,无奈地彷徨于心中无数次痛苦的挣扎,只是没有裂痕的伤痛,含着泪告别了这无声的岁月。

在万丈的红尘中,在青青的校园中,在记忆的深处,点点的碎片,划破心灵的夜空,让曾经一再失落的心灵沐浴了坚强的璀璨光芒,让曾经一再受伤的心灵重拾自信远航,让曾经一再破碎的心灵备受考验却越挫越勇。

让梦远航,让心靠岸,记忆的碎片让脆弱的心灵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