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风景导游词 风景区导游词(优秀7篇)

时间:2023-09-29 09:25:24 作者:MJ笔神 评语寄语 最新风景导游词 风景区导游词(优秀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风景导游词篇一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广州白云山游玩。白云山坐落在广州市北部,是南粤名山之一,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它是由30多座山峰组成,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总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4a级风景名胜。那么,我想请问有没有哪位朋友知道为什么叫白云山呢?没错,那就是因为每当雨过天晴的时候,朵朵白云缭绕在青山绿水之间山上景色十分秀丽,所以取这样的名字。 我们知道广州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但是,白云山在建城之前就知名于世了。白云山风景区由七个游览区组成,从南至北依次是:飞鹅岭游览区、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麓湖游览区,大家看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物就是赫赫有名的广州艺术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黄伯冶大使所设计的。这里面由广州最大的人工湖,广东省最大的古典式楼宇——鸿鹄楼,有1984年建的——白云仙观,还有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是云台花园,独特之处在于是一处中西方园林建筑相结合的游区,内有新颖雅致的经典十四处,其中这个爹水式的灯光喷泉是主轴景区,被称为“飞瀑流彩”。大家跟好了,现在我们所在的这片景区叫“谊园”。云台花园中的谊园是以高达10米的巨大地球状石雕,上刻有和平鸽、橄榄枝、星星和月亮等图案,来寓意着“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恰如日月和星辰”。而周围则分布广州各友好城市赠送的礼物,如德国法兰克福的苹果酒酒杯、日本福冈的三人舞伎雕塑、美国洛杉积的路标、加拿大温哥华的日晷等。

另外,白云山还有个著名的索道,它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单轨循环双钳口抱索器索道,新的索道全长1800米,在20__——9——27正式开放,每小时可运营1400人次。

走出缆车就是鸣春谷游览区了,那这个就更加有名了:鸣春谷在山顶中央,是我国目前最大,亚洲第二大的天然鸟笼。它座落在白云山风景区的天南第一峰与九龙泉之间的滴水岩谷地上,占地约五万平方米,分天然式大型鸟笼景区、鸣禽挂廊区、珍稀鸟区三部分。这里的鸟儿特别多,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放养着丹顶鹤,天鹅,孔雀,蓝马鸡等。它们鸣声清脆,那婉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听了心旷神怡,连满身的疲倦和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在鸣春谷大门入口处一侧还可看到极富情趣的“驯鸟表演”,有小鸟骑车、小鸟升旗、小鸟寻宝等等,特别有趣。

接下来我们要去摩星岭,摩星岭景区中的山庄旅舍与伟人国事有重大关联。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山庄旅舍”接见了印尼副总理,并在此召开重要国事会议。1978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来到山庄旅舍,在这里构思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春天的故事”。摩星岭,飞鹅岭和广州雕塑博物馆,它是政府为了纪念建城2210而建造的主要有四个功能区,“羊城史雕区,中华史雕去,大观园和森林景区”其中这些作品反映了广州作为我国海上贸易的最早口岸与东南亚,中东各国频繁贸易,并且长盛不衰的辉煌历史。

其中,白云山风景区中“蒲润源泉”、“白云晚望”、“景泰归增”等均被列入“羊城八景”。近年来又开辟了山顶和山北公园,修建了庭园式山庄旅舍、双溪别墅、松涛别院及观鸟园。每年的农历9月9日重阳节,会有许多人去登白云山。

白云山的美景游览完了,我们的行程也就此结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今后我们将以更以优质的服务为大家提供旅游帮助。祝愿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风景导游词篇二

九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云南省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溶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九乡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自治乡境内,南距石林仅22公里,与石林景区共同形成“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乡”的喀斯特立体景观。九乡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之一。

风景名胜九乡风景区地处山区、气候温凉,区内峰峦连绵,山峰谷底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间,地势起伏不大。显示出溶洞分布区内地势上升,河流下切浸蚀的青幼年期河流地貌景观。九乡境内森林茂密,覆盖率达62.3%,珍贵动、植物资源丰富。张口洞古人类居住遗址,代表了我国南方一种独特的旧石器文化,被称为“九乡一绝”。

九乡由于其特殊的自然、人文沉淀,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不足六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大小洞穴近百座,堪称溶洞之乡。现已开发出的叠虹桥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九乡风景名胜区距昆明90公里,距宜良县城47公里。九乡风景区是云南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有山水峡谷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配套齐全的大型综合性风景旅游区。 九乡风景区地处山区、气候温凉,与昆明市区气候温差相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4.6℃,最热月7月平均19.3℃,最冷月1月平均7.8℃,年均无霜期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064毫米,年均日照2123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8%左右。九乡风景区内峰峦连绵,山峰谷底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间,地势起伏不大。南盘江支流麦田河纵贯全区,小岔河、比柯河、甸尾河、风摆箐、小箐、拆枝棵等箐间溪流分布于麦田河道两侧。麦田河河床比降大,河谷深切,多“v”形崖壁和峡谷,沿河 裂点众多,浸蚀,溶蚀现象十分强烈,河岸零星保存有两级浸蚀阶地的残余,高出现代河床10~80米,阶地残余与溶洞相沟通,显示出溶洞分布区内地势上升,河流下切浸蚀的青幼年期河流地貌景观。

据国内外洞穴科学家考察论证后认为:九乡溶洞群发育于六亿年前古老的震旦纪灯影组浅海沉积和灰白色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中。这是一个非稳定断裂的、溶蚀与浸蚀迭加的岩溶洞穴系统,计有被称为“史前奇观”的古海洋微生物化石——叠层石,倒石牙,生物喀斯特(亦称生物造礁奇景),边石湖群、地下广场大厅、暗峡谷、鱼背石、卷曲石、涡穴等多种水文地质奇观及立体层型洞体和多层洞穴景观等典型剖面和景点。有的是国内罕见的绝景,有的是世界地质学教科书上从未有过的实例,因而备受国内外名家的赞誉。专家们认为:九乡溶洞群 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九乡溶洞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包括区域喀斯特发育特征,组合景观类型,植被及动物群落,洞穴发育及分布特征,洞穴水文、气候、生物、矿物及景观;从张口洞发掘的实物及保留完整的地层剖面来考察,对于研究区域性数十万年以来的古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古动物演化,以及有人类生活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等;从人文科学方面来考察还有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科研课题。还有洞穴探险,洞穴疗养,教学,实习等多种综合性功能和价值,而科研价值远远高于观赏价值。 九乡溶洞附近无工业、无污染、环境幽静,空气格外清新,是游玩,休养的好去处。

风景导游词篇三

辉山风景区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20公里,,距离市中心17公里,辉山系长白山的一个支脉,规划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是集青山、秀水、密林、奇石、幽洞、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早在清末便已成为闻名的旅游胜地。

辉山区风光秀丽,辉山、棋盘山、大洋山、石人山四山对峙,各领风骚,形成逶迤起伏七十多平方公里的茂密林带;位于辉山风景区东北部的石人山海拔441.3米,是沈阳最高峰。石人山有各种经济植物和药物植物数百种,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水曲柳、野大豆、核桃[1]楸、黄柏等;有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占景区交通十分便利,东辉、沈铁、毛望三条主要公路通向风景区。

辉山晴雪、棋盘远眺、向阳红叶、龟岭晓霞、飞虹夕照、秀湖烟雨、芳草云天、碧塘风荷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向阳寺、南天门、仙人洞、点将台、妈妈石、高丽城等历史遗迹与晴雪楼、望湖阁、观棋阁、鸟林和一批度假村、宾馆等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景区人文景观的主体山青水秀,林木茂盛,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辉山风景区,现在已形成了辉山、棋盘山、秀湖、仙人洞等主要景点。辉山海拨265.9米,是风景区的最高峰,山顶怪石嶙峋,色泽灰白,晴日远望,犹如终年积雪,蔚为奇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辉山晴雪”。

棋盘山与山隔水相望,极目远眺,湖光山色、绿树亭阁尽收眼底。山西麓有奇石各异的“千石坡”,山东麓有一“仙人洞”。秀湖也称棋盘山水库,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万绿丛中,景色秀丽多变。辉山风景区山清水秀,林茂石美,环境幽雅,是具有北方特色的旅游胜地。旅游高峰季节,每天旅游者可达几万人。

风景导游词篇四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赤壁名胜区导游员,欢迎大家光临三国古战场赤壁,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前夕,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河南官渡,以一万多军队,打败袁绍的十万多大军,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对曹操后方的威胁,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随即,他便把目标指向了南方。公园208年7月,当曹操雄心勃勃,亲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时,却在赤壁大战中以二十多万大军大败给了只有五万军队的孙权、刘备联军。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赤壁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赤壁码头,大家看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放眼对岸,那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为中心,是一个进可功退可守的天然屏障,其特点是以“水”为主而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备上联合抗曹操,战术上自欺欺人智用火攻,可以说是占了地利、人和,这是赤壁之战取胜的原因。

请大家看这座“翼江亭”。亭柱上的这幅楹联,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彝尊的《满江红》缩写而成。上联是:“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江面被那无情的大火映红了。现在我们追亿当年,自然不会忘记那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往下看,“谁别识子卮言,兴霸良策?”“子布”是东吴的老臣张绍,“兴霸”指东吴青年将领甘宁,他原是江夏黄祖的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取江夏,后夺荆州,巩固东吴基业。但此主张遭到张钊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辨明是非,力排异议,听取了甘兴霸的良策。再看下联: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微。这一联也写了两个人:“周郎”指周瑜,“陆弟”指陆逊,东吴这两位了不起的年轻将领,一个指挥了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一个指挥了夷陵之战,在夷陵率五万兵马,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打败蜀军七十万。这俩人功载史册,被人称为“三国二把火”。这幅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能大胆启用年轻将领,善纳良言,知人善用,是英明君主。愿游客朋友吟咏此联后,能借得他们的“火”,回去后,事业上—火,生活上—火,经济上—火。

历史没有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周瑜理应在此受后人敬仰。

赤壁之战后,传说周瑜摆酒庆功,一时兴起,挥剑刻下了“赤壁”二字,它在那里呢?请大家跟我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赤壁摩崖石刻”景观。那“赤壁”二字是何时刻上去的呢?在三国时,我国的文字正处于由小篆向隶书过渡时期,而这两个字是楷书。因此,根据字形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唐代。宋朝有谢枋得这么一个人,曾做到岳州(岳阳)知府,他从汉口到岳阳赴任时乘船经过这里,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便在他的《赤壁诗.序》中写道: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坼,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因此,可以断定:宋之前,“赤壁”二字已刻于此。二字之上有个白色的“鸾”字,是一种镇压洪魔的符号。《红楼梦》第51回薜小妹新编怀古诗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举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意思是说,因为赤壁之战曹操几十万人马战死江中,堵塞航道,以至洪水泛滥,于是老百姓请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刻此符号,以镇洪魔。“赤壁”二字下,有明朝王奉的《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曰:“赤壁横涯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是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无,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下一火无。这二首绝句,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以火攻为主的,当孙刘联军从长江南岸用诈降计靠近停泊在北岸的曹船时,如何能借助风势,点火成功,就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从何而来呢?我们去看看拜风台。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拜风台。它分前后殿,面积310平方米。相传诸葛亮就是在这里设坛台、祭拜东南风的。始建于明朝万历38年,至今已有400年历史了。1936年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内殿中现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并存列着三国主要人物的生平。诸葛亮,字孔明,山东沂南县人,公元181年生,14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寄居襄阳隆中,建安十二年,因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今天登拜风台,愿各位借得东风,使自己的事业飞黄腾达。

游客朋友,我们游览了赤壁摩崖石刻、翼将亭、周瑜塑像、赤壁大战陈列馆、拜风台、下面,我们去凤雏庵,你们可知道,《三国演义》庞统智献连环计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凤雏庵所在地原有“西山草庵”,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当年就隐居在这研读兵书。曹操手下的将干第二次过江时,企图刺探东吴军情,周瑜察觉后,将他软禁在此,并安排庞统与他巧遇,由将干将庞统引荐给曹操,庞统乘机献上“连环计”,为后来孙刘联烧曹军立下大功。因此,后人在此建庙纪念庞统。

文档为doc格式

风景导游词篇五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赤壁名胜区导游员,欢迎大家光临三国古战场赤壁,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前夕,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河南官渡,以一万多军队,打败袁绍的十万多大军,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对曹操后方的威胁,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随即,他便把目标指向了南方。公园208年7月,当曹操雄心勃勃,亲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时,却在赤壁大战中以二十多万大军大败给了只有五万军队的孙权、刘备联军。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赤壁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赤壁码头,大家看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放眼对岸,那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为中心,是一个进可功退可守的天然屏障,其特点是以“水”为主而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备上联合抗曹操,战术上自欺欺人智用火攻,可以说是占了地利、人和,这是赤壁之战取胜的原因。

请大家看这座“翼江亭”。亭柱上的这幅楹联,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彝尊的《满江红》缩写而成。上联是:“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江面被那无情的大火映红了。现在我们追亿当年,自然不会忘记那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往下看,“谁别识子卮言,兴霸良策?”“子布”是东吴的老臣张绍,“兴霸”指东吴青年将领甘宁,他原是江夏黄祖的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取江夏,后夺荆州,巩固东吴基业。但此主张遭到张钊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辨明是非,力排异议,听取了甘兴霸的良策。再看下联: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微。这一联也写了两个人:“周郎”指周瑜,“陆弟”指陆逊,东吴这两位了不起的年轻将领,一个指挥了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一个指挥了夷陵之战,在夷陵率五万兵马,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打败蜀军七十万。这俩人功载史册,被人称为“三国二把火”。这幅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能大胆启用年轻将领,善纳良言,知人善用,是英明君主。愿游客朋友吟咏此联后,能借得他们的“火”,回去后,事业上—火,生活上—火,经济上—火。

历史没有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周瑜理应在此受后人敬仰。

赤壁之战后,传说周瑜摆酒庆功,一时兴起,挥剑刻下了“赤壁”二字,它在那里呢?请大家跟我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赤壁摩崖石刻”景观。那“赤壁”二字是何时刻上去的呢?在三国时,我国的文字正处于由小篆向隶书过渡时期,而这两个字是楷书。因此,根据字形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唐代。宋朝有谢枋得这么一个人,曾做到岳州(岳阳)知府,他从汉口到岳阳赴任时乘船经过这里,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便在他的《赤壁诗.序》中写道: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坼,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因此,可以断定:宋之前,“赤壁”二字已刻于此。二字之上有个白色的“鸾”字,是一种镇压洪魔的符号。《红楼梦》第51回薜小妹新编怀古诗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举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意思是说,因为赤壁之战曹操几十万人马战死江中,堵塞航道,以至洪水泛滥,于是老百姓请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刻此符号,以镇洪魔。“赤壁”二字下,有明朝王奉的《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曰:“赤壁横涯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是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无,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下一火无。这二首绝句,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以火攻为主的,当孙刘联军从长江南岸用诈降计靠近停泊在北岸的曹船时,如何能借助风势,点火成功,就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从何而来呢?我们去看看拜风台。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拜风台。它分前后殿,面积310平方米。相传诸葛亮就是在这里设坛台、祭拜东南风的。始建于明朝万历38年,至今已有400年历史了。1936年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内殿中现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并存列着三国主要人物的生平。诸葛亮,字孔明,山东沂南县人,公元181年生,14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寄居襄阳隆中,建安十二年,因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今天登拜风台,愿各位借得东风,使自己的事业飞黄腾达。

游客朋友,我们游览了赤壁摩崖石刻、翼将亭、周瑜塑像、赤壁大战陈列馆、拜风台、下面,我们去凤雏庵,你们可知道,《三国演义》庞统智献连环计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凤雏庵所在地原有“西山草庵”,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当年就隐居在这研读兵书。曹操手下的将干第二次过江时,企图刺探东吴军情,周瑜察觉后,将他软禁在此,并安排庞统与他巧遇,由将干将庞统引荐给曹操,庞统乘机献上“连环计”,为后来孙刘联烧曹军立下大功。因此,后人在此建庙纪念庞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风景导游词篇六

梭布垭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石林由奥陶纪灰岩组成,总面积21km2,是中国第二大石林,其植被居全国石林之首。现已开发出7km2,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因地质岩溶现象而形成,是以石林为主的自然生态风景区,溶纹景观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点。

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景区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良好,动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色迷人,被誉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整个石林外形象一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现有青龙寺、六步关、莲花寨、宝塔岩、磨子沟、锦绣谷、梨子坪及古柏民俗乐园8大景区100多个景点。这八景之中,遍布奇岩怪石,有的形若苍鹰望月,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似龙争虎斗,有的酷肖莲花朵朵,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峥嵘雄奇;在石林边缘还有一条长3km、高10多m的地缝,迂回曲折,犹如迷宫,神秘莫测,在地缝中穿行,头上只见蓝天一线,两耳仅闻泉水淙淙,双眼难觅泉流何处。整个石林,千姿百态,万种风情,令人叹为观止。

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儿会(农历7月12日),土家女儿月半“赶场”,犹抱琵琶半遮面,假借购物选郎君,对唱山歌诉情怀,西兰卡普送情郎。土家汉子粗犷豪爽,丰收之夜抡起臂膀擂大鼓,跳起欢快的摆手舞。纯朴善良的土家人蒸好了蓑衣饭,斟满了苞谷酒欢迎远方的客人来。

梭布垭风景区距州府恩施市54km,通往景区的恩奉公路已改造成国家二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风景导游词篇七

法门寺位于宝鸡扶风10公里的扶风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自古就因供奉了佛指舍利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胜地之一,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称。

我们面前的这扇大门就是法门寺的第一道大门,也叫“山门”,门上寺额是由已故的我国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写。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入寺参观吧。

这座大殿叫铜佛殿,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殿内供奉的主尊为释迦牟尼。殿的东西两侧有十八罗汉,所以又被称为罗汉殿。

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塔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法门寺自古因存有佛骨舍利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法门寺创建于汉魏之际,最初又称阿育王寺。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灭度二百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将佛祖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遍洒世界。中国得19处,法门寺为其中第5处。两千年前,这里即是古周原腹地,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地处交通要塞,也便于南来北往的人们前来朝拜,故而建寺于此。唐开国皇帝李渊赐名法门寺,法门即修行者必入之门,法门寺就沿用至今。唐太宗在此修了一座四层木塔来供养佛指舍利。明隆庆年间,唐木塔倒毁,明代万历年间,僧人集资在原基上重修了八棱十三级砖塔。明代所修的砖塔在1981年半壁坍塌。1987年准备重修砖塔,在清理原塔基时,发现了唐代地宫,4枚佛指舍利和20xx余件大唐皇室珍宝横空出世,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观注的焦点。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塔是1987年在原址上仿明塔的形制所修的。地宫就在塔的底下,舍利就供养在地宫中,下面就请大家去地宫拜一拜舍利。

我们现在看到的法门寺地宫,其外地宫为1987年重修宝塔时所建,内地宫为唐代法门寺地宫的原型,它最早是在公元873年封存,到1987年发现时,它一共在地下封存了1113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石门进去的地宫是内地宫,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龛七部分组成。前室、中室、后室、秘龛各供佛指舍利一枚,数千件唐皇室供佛珍宝按照佛教的最高仪式和礼佛阵容放置其中,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叫大雄宝殿。大殿的中央,供奉的是着五方佛,五佛并座,各事一方。在五佛的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即天上的24个天神。

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底下出土了大批的唐代稀世珍宝,现在都陈列与法门寺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吧。

法门寺博物馆是1988年11月正式对游人开放的,博物馆所有的陈列都出自于地宫,该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一座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现在的陈列由法门寺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唐密曼荼罗文化和法门寺大唐珍宝等四部分组成。

我们先来看历史文化陈列。

这里的唐龙头是寺院的装饰物件,我们知道龙是皇帝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法门寺与皇家是息息相关。佛指舍利最初被人们发现是元魏二年,人们第一次打开塔基瞻拜舍利,接下来隋、唐朝也都曾打开佛塔瞻拜舍利,相传法门寺佛指舍利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国泰民安。从太宗李世民起,唐朝先后有八位皇帝六次接舍利入宫供养过。在八次迎送过程中也把法门寺、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地位推倒了最高,也掀起了唐代崇拜佛教的高潮。这一时期,法门寺兼有宫寺,国寺和名刹的三重身份。公元874年,唐僖宗最后一次送还舍利,将舍利及珍宝封入地宫。从此,地宫封闭,一千余年,不为人知。

这块碑叫志文碑,碑上主要记载了唐皇帝怎么到法门寺迎舍利的史实,其中重要的是将舍利的外型做了描述,法门寺出土四枚舍利,只有一枚是释加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其他三枚是唐代所做的影骨,影骨和灵骨在区别的过程中,碑文的记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碑文的后部还记载了当时唐皇帝在供养舍利时,送了大批的稀世珍宝。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唐珍宝陈列。法门寺出土的20xx多件珍宝的规格都是相当高的,有44件是国宝级的,十项世界之最。

唐代是我国金银器制作的繁荣时期,法门寺地宫出土金银器121件,这批器物器形雍容华贵,纹饰精美富丽,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件文物是一种熏香器,有银熏炉及炉台。熏炉、炉台成组配套出土,在我国尚属首次。我们仔细看一下,在熏炉隆起的盖面上有有五朵莲花,每朵莲花上有一只卧龟。按照佛家的说法,修行到3000年以上的龟身体非常轻,才能够卧在莲花上,能看到卧龟莲花的人是一定可以长寿的。大家再好好看看吧,我相信你们都可以看见,也都能健康长寿。

这件文物叫银香囊,是唐僖宗所供奉。香囊最初是挂在帐子里的熏香器,象这种小的就是随身携带了。香囊的制作十分精美,香囊由两个半圆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打开后底下半圆有两个平衡环,中间有一个小碗,香料就是放在碗中点着,挂起来。但这个香囊挂在身上,不管怎么摇怎么转,它始终跟地面保持平衡,碗体始终朝上,香料不会撒出来。香囊所使用的原理是万象平衡的陀螺仪,现代人将这种原理运用于航海、航空的导航仪器。这种陀螺仪原理,欧洲十七、十八世纪才掌握,而我们的祖先,早已掌握了这种技术并且把它应用到生活中了。

在中国每个朝代都有名瓷出现。在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就是产于浙江越窑的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象的描写了秘色瓷的釉色。秘色瓷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在法门寺的出土后,我们才得以见到它的真面目,这件秘色瓷盘是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瓷器,这个秘色瓷盘仔细看好象里面有一层水,清彻明亮,给人以“巧剜明月染春水”之感。

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700多件丝绸制品,大部分是武则天、唐懿宗等供养的,所以说它们本身就代表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有的丝绸已经风化了,但是这五件蹙金绣却完好如新。蹙金绣是刺绣的一种针法,是用金银丝盘结成各种图案,然后将图案固定在丝绸上。这五件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加工复杂,首先用蚕丝做胎线,然后用金丝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每一米蚕丝上要绕金箔三千圈,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据考证当今世界手工捻金线的最细直径为0.2毫米,而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种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的最细直径仅为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堪称古今一绝。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套茶具十分完整,是唐僖宗的御用珍品,给我们展示了皇室饮茶的习俗以及唐代的茶文化。这套茶具主要包括烘焙、碾罗、贮藏、烹煮、饮用等器皿。唐代人要将茶叶烘焙干,碾碎过罗,加以佐料,最后煮而饮用,所以当时叫“吃茶”而不是“喝茶”。

这是珍宝阁,里面主要是佛教文化陈列。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展柜是按照佛教曼陀罗布置中央是大日如来,两边文物成对称排列。

这件文物是鎏金双轮十二环锡杖。锡杖并不是用锡作的,它摇动时会发出欷郗的响声,故而得名。锡杖是佛教最具权威的法器,股、环不同,等级不同。这枚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为唐懿宗所供奉。长1.96米,重2390克,用了二两金五十二两银铸成,杖首那四个桃形的叫做“毂”,每毂(音同古)套了三个环,即四股十二环,代表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四谛”和“十二因缘”,应属释迦牟尼所持,它的法力是最高、等级最高的,是世界锡杖之王。

在法门寺地宫内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我们根据出土时的顺序,进行编号,分别称为一号舍利、二号舍利、三号舍利、四号舍利。其中一枚是灵骨,三枚是影骨舍利。那么,什么是指骨舍利,影骨和灵骨舍利又是怎么回事呢?舍利是来自于释迦牟尼的身体。灵骨指的是真的取自于释迦牟尼佛的遗骨,而影骨是映射相似之意,是灵骨的仿制品。灵骨和影骨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同样的神圣。它们的关系正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云:“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影三江”。灵骨与影骨的关系,既不是同一个,也并非不是同一个。就像是天上的月亮映在三条不同的江中,天上的月亮是月亮,三条江中月亮的影子也是月亮。天上的够不着,水中捞不起,都是十分难得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乘放四号舍利的器物,第四枚佛指舍利为骨质的管状物,原供奉在地宫前室的三重宝函内。三重宝函由外及里依次为:汉白玉阿育王塔,铜浮屠,银棺。

我们来看一下乘装一号舍利的宝函,八重宝函是整个地宫最重要的供奉物。我们在这里展出了七重,因为有一个宝函是檀香制作的,出土时檀香风化了。出土时八重宝函层层相套,锁钥俱全,我们就是用宝函自带的钥匙打开了宝函,当打开最后一个宝函时,舍利赫然矗立其中的银柱上,不过这枚舍利是一枚玉石制成的影骨舍利,宝函上錾刻有丰富的密教坛场、造像等,庄严肃穆,是研究唐代佛教及密宗曼荼罗的重要资料。

下来我们来看第三枚佛指舍利的照片。这枚舍利经专家鉴定和《志文碑》佐证,认定是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即灵骨舍利。它原供奉在五重函观中,安放在地宫后室秘龛内。五重宝函最外一层是铁函,出土时没有动前面的铁锁,函盖是从后面打开的,第二层为鎏金四十五尊造像银宝函,这个宝函价值相当高,因为宝函外壁的四十五尊造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曼荼罗图象,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第三层是檀香木函,没有展出,第四层是水晶椁子,椁盖之上粘饰黄、蓝宝石。水晶椁子里面是一具小白玉棺。释迦牟尼佛的真身指骨舍利就在其内。

楼上有供养第二枚佛指舍利的宝函。这套宝由外及里依次为汉白玉灵帐,铁函,银棺。这里展示的是银棺。

这尊造像叫捧真身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这是波斯进贡的,共有385颗,菩萨双手捧一荷叶形盘,盘上置一长方形鎏金银匾,捧真身菩萨系咸通十二年唐懿宗39岁生日时,专为其迎送佛指舍利而铸造,后由僧人澄依在咸通十四年迎送佛指舍利时供奉,是地宫内惟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是地宫出土文物中的极品,确系唐代皇室所供奉之等级最高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