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全12篇)

时间:2023-10-15 05:40:45 作者:曼珠 口号大全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全12篇)

提纲是一种系统化的概括性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写一篇完美的提纲需要先明确文章的目的和读者群体,从而确定内容和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份关于提纲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通过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可以发现孩子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空间,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思想,还要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课上教师呈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过马路的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发现了9辆自行车,还有的孩子很快数出了有20条斑马线,可有的孩子对于数斑马线的数量感到困难,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交流一下数数的方法。当然接下来的.摆小棒环节也是如此。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十个一是十,理解十几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难点对于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感知计数单位“十”。可是由于教师语言不严密,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义,“十个一是一个十”,所以好多学生课上出现了错误。

今天的课堂,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是很紧密,而且课上因为学生对于“十”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清,所以课上的教学节奏较慢,好多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总之,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缺一不可。一年级数学教学,我差得还很多,需要研究的太多。不耻下问吧!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将书本上的'情境图替换成文具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蕴念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一个十”、“几个一”等蕴念其中,将数的组成蕴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游戏当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却更超越知识本身,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摆小棒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点:1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0个一的关系,然后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便是十几,二个十便是20。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智慧爷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增添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习题的设计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达精练和高效。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六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动画片,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因为在幼儿园的初步了解,我认为: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因为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提供的素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但因为学生比较熟悉,兴趣就会减退。因此,我设计了一幅郊游的情景图,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但在出示两捆时,有学生误解为1个十和1个十组成的。这时,我引导学生说:1个十再加1个十也就是几个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说出:2个十。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我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我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出各数是几。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这就设计了游戏:你说我猜。首先由老师说出一个数的组成,让学生很快地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再由学生仿照老师的方法说一个数的组成,再指名回答。

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小棒,说数组成,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你说我说,也能让不懂的学生在同桌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并能正确、迅速第读出10—20各数。本节课我本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增加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在学生观察完主题图并引出课题后,我让学生摆出11根小棒,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们摆出了几种不同,我接着问:“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1根?”,多数的学生立即把10根挪在一起,剩下一根摆在旁边,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高效优化的学习意识,(也就是在众多的组合方式中选取简单明了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这种摆法,同时把10根捆成一捆,提问:“这一捆可以看成多少?”大部分学生说是“10个一根”,只有一个学生说是“一个十”,通过引导少数学生能够说出“10个一就是一个十”,接着我用计数器让学生再次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有了这样的操作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接着让学生用最优化的方法摆出11—20的其他各数,要求边摆边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这节课,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重视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探索、交流、归纳等活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还体验了学习方法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举一反三。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八

成功之处:

1、充分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捆小棒,在操作过程中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概念。

2、指导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再数出是多少。草莓图这题的要求是: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如果图一直出现,孩子往往只数,而不估。为了帮助孩子培养估算的意识,草莓图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只闪现了2秒,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10多还是比10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再引导学生有次序地数。并看看数的结果与猜的`是否接近。第二幅是洋伞图,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草莓多还是比草莓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引导学生独立地数一数、圈一圈。再反馈。指导孩子们在估算时找一个参照,以提高估算的精准度、积累估算的经验。

3、寓教于乐,活动、练习形式多样。

本节课容量比较大,活动与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独立操作、同桌合做、竞赛、抢答、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孩子在操作中学、合作中学、竞赛中学、游戏中学,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足之处:

1、许多学生问题回答得并不完整,但我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纠正过来。这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问题时,处理问题不够机制。请女生从7数到17时。几乎所有女生都是从0开始数的。这时我以为是因为没有听清题目,把课件又调回去重复了一遍,结果还是错的。直到第三遍女生才答对了。这一练习花去了不少时间。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当时再让学生重听一次题,再讨论一下从几开始数,并追问一下为什么不是从0开始数呢?女生就不会出现再次数错的情况了。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九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捆小棒,在操作过程中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概念。

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再数出是多少。草莓图这题的要求是: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如果图一直出现,孩子往往只数,而不估。为了帮助孩子培养估算的意识,草莓图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只闪现了2秒,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10多还是比10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再引导学生有次序地数。并看看数的结果与猜的是否接近。第二幅是洋伞图,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草莓多还是比草莓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引导学生独立地数一数、圈一圈。再反馈。指导孩子们在估算时找一个参照,以提高估算的精准度、积累估算的经验。

三、寓教于乐,活动、练习形式多样。

淘本节课容量比较大,活动与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独立操作、同桌合做、竞赛、抢答、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孩子在操作中学、合作中学、竞赛中学、游戏中学,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水平有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的不足之处。

1、许多学生问题回答得并不完整,但我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纠正过来。这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问题时,处理问题不够机制。请女生从7数到17时。几乎所有女生都是从0开始数的。这时我以为是因为没有听清题目,把课件又调回去重复了一遍,结果还是错的。直到第三遍女生才答对了。这一练习花去了不少时间。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当时再让学生重听一次题,再讨论一下从几开始数,并追问一下为什么不是从0开始数呢?女生就不会出现再次数错的情况了。

《认识11~20各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十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十一

准备这堂课,我首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目标设定要明确,有针对性。理清重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从形象到抽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培养数感,我觉得是我这节课想体现和突破的。

每节课的导入,我总是思索再三。数来源于数,数的形成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比起那些为了迎合儿童心理而刻意编撰出来的故事情景,我想,让孩子追溯历史足迹,感悟智慧的萌生,岂不妙哉!课的开始从古人摆小石子开始,告知摆一个小石子表示一只羊,两只羊呢?三只羊呢?古人计数用的是小石子,我们小朋友认数用什么呢?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圆片、小棒等,孩子们趣意盎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

数感是比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低年级学生的数感需要以认数为依托,通过丰富的直观活动,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具体的说,在这一课中,要重视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用出数感。

1.“摆”出数感

低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操作的支撑。因此,在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中,要借助摆小棒来帮助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首先通过摆、数、捆10根小棒,认识计数单位。在数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数了两遍,加深印象。就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这些简单的活动中,孩子经历了将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感受到”10个一”和“1个十”是相等的。其次通过尝试摆12根,体会计数单位。虽然有了游戏的铺垫,但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体会到摆出“十”更加简便。最后在互动中摆11-20根,抽象认识11-20。深刻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在此基础上结合2捆认识20,强化认识“2个十是20”。

2.“读”出数感

数感是读出来的,孩子在读数的过程中,协调眼、口、耳等多感官活动,看数的同时将抽象的数用嘴巴读出来,再通过有韵律的声音传入耳朵,在看、读、听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数的顺序、大小等。在孩子们每新接触一个十几的数时,我都要求他们说说这个数的组成,让孩子在别人说、自己说的过程中体悟出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

3.“用”出数感

孩子的数感只有在用数表达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培养。本节课通过设计了“帮助诺一、夏天、轩轩解决问题”中的数,用数表达生活中的事情,估一估物品的数量的环节,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体会了估计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后再在生活中碰到类似情况,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

4.“玩”出数感

针对低年级孩子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抢红包”,设计了一个符合孩子兴趣的游戏,但是这红包里装的不是钱,是与本课学习有关的问题,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给自己小组增加能量。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在互助合作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使知识增加了趣味。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这一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我们老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想,在以后的数学课中,也一定要创设好符合孩子心理年龄的情景,将孩子带入数学的世界,让他们感悟到数学之美。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十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