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空气污染的演讲稿(实用8篇)

时间:2023-08-29 20:33:57 作者:雅蕊 演讲稿 2023年空气污染的演讲稿(实用8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一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二

专家解答:大多数刚装修完房子的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装修后通风几个月就安全了其实枉然,通风的确有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苯的潜伏期为半年以上,甲苯的潜伏期为1年以上,危害最大的甲醛的潜伏期能达到3—15年,故不能说新居通风几个月就没事。

误区2.我没闻到刺激性气味,有害气体怎么会超标?

误区3.我装修时使用环保材料,就没有问题。

专家解答:买好环保材料和家具确实可以相对减轻室内空气污染,但是每一件合格家具和环保板材并不是没有污染物释放,只是释放量在国家相应标准以内,一旦这些环保达标的材料和家具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他们释放出来的污染物随家具和材料的数量的增多而不断累加,就导致了室内空气污染超标。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三

1、感知空气的基本特性,了解它对人类的作用。

2、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幼儿:保鲜袋人手一个,纸折小鸟人手一个,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内有扇子、吸管、纸片)教师:已装好空气扎紧的袋子两个,空保鲜袋一个,牙签、纸片;带领幼儿在有风的日子观察风来时对各种物体产生的影响。

一、设问导入。

你们知道空气吗?它看得见摸得着吗?请你想一想?

二、抓空气。

1、教师演示讲解抓空气要领出示保鲜袋提问:这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样的?(瘪瘪的)今天我要请小袋子帮忙把空气抓住。

演示讲解:两手抓住袋口,左边套一套,右边套一套,一手抓紧袋口,一手抓住袋头,拧呀拧,拧呀拧,口带拧紧了。

教师手持装有空气的袋子,提问:看,现在口袋怎么了?(鼓鼓的)里面装的是什么呀?(空气)你们想不想也来抓空气?等一会儿请你用小袋子找一个空地方也来抓一袋空气,抓住后一定要想办法把它留在袋子里噢。

2、幼儿抓空气幼儿手持保鲜袋自由套抓,教师观察指导:

抓住了吗?快想办法把它留住!

仔细看看口袋里的空气,你发现了什么?

你在哪里抓到空气的?你觉得身边有空气吗?

3、感知空气。

(1)幼儿手持口袋在座位上与老师一起交流,教师提问:

你在哪里抓到空气的?

(指导幼儿讲述抓空气的地方或部位?

小结:原来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2)一起用小手摸一摸,你摸到了吗?在你抓空气时候,你看见它了吗?闻到它了吗?它有颜色吗?是什么颜色?(幼儿说是白色时,就拿出白纸进行比较)总结:虽然空气到处都有,但是它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味道,没有颜色。

(3)空气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

一起捏住鼻子、抿紧嘴巴一分钟,感受空气的用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呀,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呼吸了。

三、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

1、集体感受现在让你口袋里的空气跑出来亲亲你的小脸吧!(指导幼儿将袋口对准自己的脸,把空气放掉)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讲述自己的感觉)教师演示:出示准备好的.空气袋,用针扎一小口,再将小纸条放在针眼上,并不断变换方向,让孩子看到小纸条倒向另一个方向,初步建立空气流动的经验。

提问:小纸条怎么了?为什么?空气跑起来后,把谁也带来了?

小结:原来空气会跑来跑去,它跑得厉害时会把风娃娃也带来。

2、经验提升,小组操作"让小鸟动起来"

(2)幼儿分组操作,提醒幼儿运用不同的力量使用材料,要求工具对准小鸟操作,鼓励幼儿交换工具操作。

小结:我们用工具让空气跑起来,请来了风娃娃,小鸟就动起来了。用力时风大,小鸟动的快;用力轻时风小,小鸟就动的慢。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四

我的名字大家非常熟悉。有的人说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有的人说我是地球的蒙面纱,其实啊,我的名字就叫空气。我生活在宇宙的大气层内、地球的周围,与你们人类是形影不离的“近邻”。

我是地球上生灵赖以生存的物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因此地球上的人类对我非常友好。可是近年来,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业生产越来越发达了,人们却忽视了我——以为空气是无足轻重的。使纯洁的我受到了污染。那大约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也就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吧,一些工业的废气排放出来,它们混杂在我的身体中,天然的“过滤器”森林也被人类大批地砍伐掉了,一座座工厂兴建起来了,可我的身体却越来越脏,什么粉尘,工业废气,都寄居在我体内。我好像成了“天然的垃圾箱”。人们呼吸了我而生疾病,使我万分痛苦。可是有些人还把罪责加到我的头上,什么“害人”啦,“害人精”啦,都成了我的代名词。我真是“凶手”吗?不,我不是,请听一听我的哀诉吧,地球上的生灵们!

别的不讲,就说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名城苏州吧,现在也不那么美好了。小河水不再清澈见底,工厂里奔腾而出的“黑龙”、“黄龙”张牙舞爪向我扑来,它们不但玷污了我,还给你们人类带来了灾难。天长日久,你们呼吸着“不干净”的我,滋生出各种疾病:肺气肿、呼吸道传染病、肺癌……都严重地威胁着你们的健康。虽然苏州市的“环保”工作者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但我是属于每个人的,我需要更多的工人、学生、厂长、经理……来关心我,爱护我,保护我,就像保护自己那样全力以赴。

在广漠的宇宙中,我的家庭可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的大家庭了。我们推选出氧、氮、碳这三位成员作为家族中的核心,千百年来,我们在宇宙中默无声息地生活着。

说起我的岁数,可算是你们人类中长者的长者了,若要我说出来,嗯——少说也有十亿岁了吧!

我,虽然说不上高尚伟大,但面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灵,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无愧的。”我给了鲜花娇艳的姿态;我把生机给了崖缝中的小草;我给了呱呱坠地的婴儿以顽强的生命力……总之,地球上的生灵都依靠我,它们的健康,它们的活力,都是我赋予的。每天,当太阳女神初升之时,阳光透过我照射到千家万户,生灵呼吸着我,感到了大地母亲的温暖和关怀,清澈的小河水像明镜一般照映着大地,人们都向我点头微笑……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我希望我的自述能在地球上得到强烈的回应。我也相信地球上的人类不仅能帮助我摘掉“凶手”的帽子,而且还能使我在地球上恢复原样,努力使我能为全人类做出贡献。奋斗吧,主宰着地球的人类!愿你们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把你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把家园建设得更美丽。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五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实际、体出问题――分组实验、自行探索――汇报研讨、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解释现象”这一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原理,了解热空气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向学生渗透自然事物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重点:使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与同体积的了冷空气相比重量减轻从而上升的道理。

2、难点: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本科教学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即: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自治的走马灯,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观察点燃酒精灯后走马灯转个不停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问:“对于这个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强烈

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究的愿望。

(二)、学习新课:

1、设计实验、发现问题。

一、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宽松的探究氛围便于学生独立的进行研究。

二、提供足够的又结构的实验材料。由于常温下的空气和热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应借助一些物体来研究。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塑料袋、小纸蛇、小纸轮等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对热空气进行研究,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分组实验观察纸蛇(小纸轮)转动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组研究塑料袋上升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

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纸蛇(纸轮)为什么会转动?是谁让它转动。

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是谁让它上升?

熟料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什么不继续上升?

通过以上想象你认为空气受热后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热空气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三)、巩固、应用

1、学生解释热气球的工作原理。

2、教师介绍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3、学生学做孔明灯,并到室外放飞。

4、出示自制的仪器:“暖风强弱显示器”学生课下研究自制。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六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投影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b)1:4(c)1:5(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的健康,影响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的重要性,注意消除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a3.b4.b5.c6.c7.人体作物8.保护环境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b)21%(c)0.94%(d)0.03%

(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入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七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平底烧瓶、天平、打气筒、水槽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请听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气)

(二)想办法找空气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师: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3、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三)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1、师:请大家看看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们里面有什么?

学生猜测

师: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生:做实验。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不容易找到的仪器,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

组长领仪器。

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有创意!我们马上动手试一试吧!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有没有气味?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空气吗? 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空气有颜色吗?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适时板书)

师:大家再想想看: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我们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卡(出示资料)

(四)自由活动:空气有重量吗?

学生猜测。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称一称?现在我们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天平。我们把天平来当做跷跷板。现在我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试平衡,大家看,现在天平两边一样重了。

师: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平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去进一步了解。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空气污染的演讲稿篇八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 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介绍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幼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