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汇总8篇)

时间:2023-09-28 20:16:33 作者:FS文字使者 活动 最新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汇总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一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二

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电话非常感兴趣,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玩打电话的游戏,而且在生活中家家都有电话,但是幼儿对电话的种类还不十分了解,因此设计此课。

1、通过参观电话展览会,使幼儿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以及电话的用途。

2、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重点: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及电话用途。

难点: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

各种实物电话、电话图片、橡皮泥、卡纸、胶棒

1、组织幼儿把收集到的电话图片和实物电话摆放出来,布置一个电话展览会。

2、引导幼儿参观电话展览会,教师详细介绍每钟电话的用法、功能以及使用范围等,同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熟悉的电话的情况。

3、谈话:(1)说一说在这些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想象一下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4、指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的电话,教者巡视指导。

5、把幼儿制作的电话展示出来,教师一一给予评价。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三

夏天来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经常出现在角角落落、树林、草丛里,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们经常把发现的小虫子带回来,于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小虫子的活动。

寻找虫子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虫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居住地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归类。

1、记录纸、笔、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带、篓空塑料筐、纸袋等。

3、蔬菜叶、面包、飞虫、瓜皮等

1、幼儿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发现和记录的虫子的家。

2、集体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丛中……)

4、开阔幼儿思维,“除了今天发现的小虫子,你在哪里还见过虫子?”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给大家听。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养虫子。

2、选择食物放入虫子的新家里。

3、鼓励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鼓励幼儿对自己饲养的小虫子进行细心观察,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一段时间后,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此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我把认识虫子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虫子的时候,有个孩子捉了一只蝈蝈,但是关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让蝈蝈跑出来?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问题,孩子们争论起来,这时有个孩子提出用两个镂空塑料筐对着扣起来,这个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个孩子还找来胶带把接口粘住。当发现孩子们能主动的解决一些问题时,我由衷的高兴,即便是我本来预设的效果没达到,但我欣慰这份意外的惊喜。

1、引发幼儿对虫子特殊本领的关注。

2、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保护色、预测天气、再生的本领。

1、收集有关虫子特殊本领的资料,在饲养区中饲养断体的蚯蚓,观察蚯蚓的再生。

2、进行表演游戏的材料若干。

3、关于动物保护色的挂图。

1、故事结尾蚯蚓妈妈的话可先不讲,留下悬念,幼儿讨论、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领。

2、看蚯蚓再生的录象资料,进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过程和原因。

3、讨论其他虫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幼儿分组表演游戏《侦察兵》,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场景。如:树枝、树叶、皱纹纸、牛皮纸、颜料、绘画用具等。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扮演侦察兵,进行自我伪装。

效果评析: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正是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经验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作为教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四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有关“死海”的介绍。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五

树叶分类活动领域:科学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2、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

2、分类记录表、彩笔每人一套,教师记录表范例一张。

3、音乐《彩虹秋天》《找朋友》

1、导入

教:孩子们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好多听课的老师,看还带来了什么?

幼:树叶……、。

教:是啊,秋天了,树叶宝宝都离开了自己的树妈妈,这不老师把它们带到咱班里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并发现它们的不同。

教:孩子们看这些“树叶宝宝”是一样的吗?(幼:不一样)。

教:哪些地方不一样?(幼:形状、颜色、大小不一样)。

(教师小结:对这些“树叶宝宝”的大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有黄的有绿的,形状不一样,有单叶的有多叶的)。

3、出示“树叶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并确定分类标准。

1)引导幼儿探索分类、(强调把话说完整)

教:现在“树叶宝宝”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就是根据树叶宝宝的这些特点,把它们进行一下分类,待会把你们的分类结果告诉老师。

2)教师巡回,并为幼儿进行照相,通过电视展现给其他孩子。

4、幼儿操作“树叶”卡片进行分类记录。

1)分卡片教师讲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播放背景音乐,提醒幼儿音乐结束,记录完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讲评记录情况

5、玩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6、找班内有相同特征的物品,结束活动。

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我选择了一节,以前从没挑战过的科学活动“树叶分类”,这节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并学习按一定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并统计记录,从环节设计和材料准备我都紧扣目标,努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建议当中,我了解到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以下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在开始环节,我以秋天为导入语从而引出树叶,这一环节比较流畅,因为是大班的孩子了,再加上孩子对这种科学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当我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时候,孩子能够明确地说出树叶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这样很容易的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第三环节是让孩子探索分类,这也是本节活动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让孩子观察完树叶以后,我就让孩子根据树叶的特点进行分类,由于我对教材的挖掘程度不够,以至于孩子分的种类比较多,有按颜色、形状、大小的,还有按规律排序的,比如:大小小,黄绿绿多叶多叶单叶的等等。总之是我指令不够清楚,如果我在让孩子探索之前讲清楚是按某种分类方法,各分为两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状况了。

分类以后是记录环节,我以为大部分孩子会书写数字,这里我考虑得不够周全,对于那些不会书写数字的孩子,我如果让孩子用自己明白的比如:画圆点、画符号等方法记录,就不会导致孩子有记录不出来的现象了。游戏环节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感到欣慰,孩子们太聪明了,在说出和好朋友有相同特征的时候,孩子们能说出:“我们都是男孩”“我们的袖子颜色一样”“我们都是平头”,这样的语言,孩子们的想象力分反应能力太强了。

总结了这么多最想说的就是,自己还需要多多学习,领导、老师们的建议我会及时改正,在以后上课我会从环节设计、语言组织、材料准备上考虑周全,让自己有更高的提升。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六

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

2、进一步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能通过树叶的不同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课件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树叶若干 《小树叶》磁带

一、音乐游戏《小树叶》

2、组织幼儿入座。师:“小树叶飘呀飘,有点累了,它们都轻轻地飘到了小凳子上。”

3、师幼谈话:“小树叶为什么要离开妈妈?”

二、认识落叶树

1、引导孩子回忆对落叶树的认识。“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慢慢变黄,冬天一到,小树叶会怎么样?纷纷离开了妈妈。树妈妈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不是?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小结:“冬天过去,天气会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春天来了,树妈妈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像这样春天树叶发芽,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的树,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叶树。”

3、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落叶树。“想一想,你见过的落叶树叫什么名字?”(柳树、杨树、梧桐树、法桐、石榴树、柿子树、合欢、莲子树、玉兰、槐树、银杏树、樱花树……)

三、认识常绿树

1、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落叶树,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是落叶树呢?你知道什么树不是?(冬青、松树、柏树……)”

2、教师小结:“对!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叶,它在落叶的同时长新叶子。人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知道吗?对!叫——常绿树。”

四、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的不同

1、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不同。师:“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落叶树的树叶全部落下来,常绿树的树叶不全落下来呢?它们的树叶一样吗?落叶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常绿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收集了这两种树的叶子,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2、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边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树叶的样子来判断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请小朋友让你的树叶宝宝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觉。

3、出示魔术盒(各种叶子),引导孩子判断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七

银行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金融机构,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银行是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结构。居民在银行主要进行储蓄,包括人民币和外币的开户、存款、取款等,银行支付一定的利息。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办理了信用卡,客户可凭信用卡可在atm机上取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透支,在商店进行刷卡消费。银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幼儿对银行比较好奇,因此,教师组织安排参观银行活动,让幼儿能全面、详细地了解银行。

1、知道银行是人们存钱、取钱等的地方,知道银行每个窗口的作用。

2、了解银行工作人员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丰富词汇:银行、存款单、取款单。

1、事先与银行联系,明确参观要求。

2、安全教育,要求幼儿外出注意安全、有秩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1)向幼儿介绍幼儿家长,介绍家长的职业,请幼儿说说银行的作用以及对银行的认识。

(2)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3)幼儿家长对幼儿的提问进行回答。

(4)幼儿家长介绍存款单、取款单,简要说说怎么进行存款和取款。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了那么关于银行的问题,那现在我们一起去银行参观一下。

教师交代参观内容:

(1)银行工作人员是怎么样进行工作。

(2)请到达银行之后小朋友要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不要影响工作人员工作。

(3)观察顾客是怎样去取钱和存钱的?

(4)银行还有什么东西是你想要了解的。

(1)这是什么地方?

(2)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分辨存款单和取款单)

(3)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

请幼儿说说参观银行后的感想。参观银行后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在区角游戏中加设银行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教案反思篇八

1、知道长颈鹿、马、牛、羊是草食动物,初步了解植物、动物、人类之间的关系。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版图,各种动物卡片、草地。

一、请听一首儿歌(看版图)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绿绿的草地动物跑,长颈鹿吃树叶,马儿、牛儿和羊儿,都爱把那草儿嚼,草儿嚼。

提问:

1、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动物?

2、它们喜欢吃什么?

3、树叶、草儿都叫植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草食动物。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草食动物?请你找一找,互相说一说。(投放动物卡片,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二、游戏:分辨草食动物

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现在咱们来玩一个《分辨草食动物》的游戏。(教师学动物的样子、或出示动物卡片幼儿分辨。)

三、讨论:

1、小朋友可真棒,如果没有了植物,草食动物会怎样?

2、草食动物对人类有什么好处?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1)骑,拉车

(2)皮衣、羊毛衫

(3)可以喝奶、吃肉

(4)粪便可以做肥料

3、如果没有了植物,没有了草食动物,人类将会怎样?

4、游戏:动物、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要爱护植物同时还要保护动物,不随意捕杀它们我们的世界才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

四、游戏:送草食动物回家。

今天有许多草食动物迷路了,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并且送回家。(幼儿找出草食动物的卡片,把它们送到草地上,幼儿互相检查)

五、结束部分

草食动物回到了家,很快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