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仿写(模板17篇)

时间:2024-03-08 10:07:04 作者:紫薇儿 行政公文

优秀作文需要有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感受和形象的联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有的是经典之作,有的是创新之作,有的是感人至深,有的是思想深刻。通过仔细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写作技巧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飞天凌空仿写作文

苏炳添俯身在百米跑道的起始处做准备动作,全身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哔——”工作人员吹哨,他脚踏起步器,宛如一支利箭,蓄势待发。“啪!”发令枪响,这支利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破风而行。赛道上的各色运动服里,那一身中国红格外耀眼夺目。

这唯一的亚洲飞人遥遥领先,伴随着呐喊声、欢呼声,他第一个冲向了终点。近了,近了,更近了!面对临道对手几近贴身的追击,苏炳添咬紧牙关,奋力地“飞”过了终点线。观众席沸腾了,9秒83,打破了亚洲记录!没有一位中国人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飞天凌空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近年来,“飞天凌空读书”活动在校园里兴起,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我也积极参加了这项活动,并从中收获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在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沉浸在书海中的喜悦,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激发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段:感受阅读的力量(250字)。

通过飞天凌空读书,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书籍是智慧的源泉,它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陶醉其中,仿佛与作家进行了一次思想的交流。书籍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能给我带来启迪和思考。通过阅读,我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提升,我开始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阅读让我变得更加理性和包容,也让我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段:充实知识储备(300字)。

飞天凌空读书让我不断充实知识储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涵盖了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我了解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我了解到了历史上的伟人和事件,也了解到了当今世界上的重大问题和挑战。这些知识的积累不仅让我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知识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触类旁通。

第四段:激发阅读热情和兴趣(300字)。

飞天凌空读书让我激发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曾经,我对阅读是抱有抵触心理的,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但在参与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慢慢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每当我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时,我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沉浸于书中的世界。阅读可以给我带来休息和放松,也可以给我带来思考和启示。通过飞天凌空读书活动,我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从中感受到了作家们的智慧和情感。这种乐趣让我更加热爱阅读,也愿意主动去寻找更多的好书来阅读。

第五段:总结(250字)。

参加飞天凌空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阅读的力量让我变得更加明智和冷静,充实的知识储备让我更加自信和快乐。激发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让我从中获得了无尽的乐趣和启示。通过阅读,我拓展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培养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我相信,只要坚持阅读,我们就能不断积累智慧,追求自己的梦想。飞天凌空读书,让我们乘风破浪,书写美好的未来。

飞天凌空仿写作文

听见广播中传来开始最后一跳的哨声时,两人同时向身后转去,踮起脚尖,脚趾紧紧把牢跳台边缘,向斜上方舒展双臂,微微弯曲的膝盖好似在为后面的“大秀”起势。

齐数“五、六、七、八”后,两人顺势向后翻去,一个三百六十度轻盈而又干净利落的转体,紧接着行云流水般双手抱住双腿,使面部和前胸紧贴着大腿翻转三周半,展开入水。时间好似在等待她们完成动作,这几秒过得异常缓慢。“哧”的一声,二人同时钻入水中,如同一粒碎石坠落,还未等水反应过来就已潜入池中,消失在了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里。

陈芋汐和张家齐这两个小姑娘,完美地将这套难度3。2、代码5253的动作完成,取得84。48的高分,以领先第二名47。22分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预订了金牌。

飞天凌空仿写作文

只见她身体微微后退,慢跑起步,干脆地举起足有一多斤重、两米多长的标枪,逐渐加速,调整重心,浑身气力汇聚于右臂,手臂后拉伸以便借力,只为爆发的那一瞬间,力量可以急速地迸发出来。她的动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在短短的助跑道上做足了准备。蓄力后奋力一掷的刘诗颖迅速站定,望着疾如流星般向前飞去的标枪。

标枪在半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轻松地越过65米线,径直向后扎了过去。她第一掷就取得了66。34米的好成绩。在强光灯下的东京奥运赛场,她凭借这一骄人的成绩,为中国女子标枪赢得首枚奥运金牌,为中国再添一金。

飞天凌空课文电子原文

东京奥运会游泳赛场的出场通道内,一位中国游泳运动员迈着从容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泳道,微笑着向观众招手致意,她就是中国游泳健将张雨霏,她将参加二百米蝶泳决赛。

简单的热身过后,张雨霏站在了泳道起点,认真细致地做入水准备。哨声一响,她如利箭般钻入泳池,轻舒玉臂,双手向后划水,双腿拍打着水面,水花飞溅,如流星般向前挺进,身后留下翻滚的水花,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田里自由地飞翔。

转瞬间来到最后五十米转身处,只见她翻身一蹬池壁,“嗖”的一声潜出十米远。此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奥运会纪录的虚拟线,用于比较当前成绩与奥运纪录的距离。此时的张雨霏已经在这条线的前面,也就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打破记录!她不慌不忙,使出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尽管其他选手奋力追赶,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张雨霏第一个触到终点记录仪。当她稍作喘息,回头望向记录成绩的大屏幕时,原本紧张的脸庞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飞天凌空课文电子原文

她站在起跑线的前沿,镇定自若,亭亭玉立,微风拂过她的脸颊,鸟儿掠过她的身躯。这是全年级的几百名学生一齐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脚,向后撤步,只见小张轻轻一蹬,就向前冲去。一瞬间,她那修长高挑的身体犹如离弦的箭一般,把风与万物甩在身后,就像火车一般。

紧接着,是在拐弯的赛道奔驰,同时伴随着如箭般的速度,步伐疾如流星,又流畅自如,三分钟的时间似乎对她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她速度之快与步伐轻盈,从紧握的手掌,一直延续到奔跑的脚步。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拼尽全力,像轻盈笔直箭,“哧”地冲过那鲜红的终点线,那条终点线拥抱了这位奔驰的少女。

“棒!棒极了!”站在我们身边的一位别班同学尖叫了起来。这时,整个比赛场地都沸腾了,忽然清醒的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向他们喜欢的运动员表示真挚的祝福与赞赏。

小张精彩的表演,将比赛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这飞快的'速度与轻盈的脚步,让几位裁判亮出了第一名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三的姑娘,赢得了第一名。

当一个别班老师了解到这个姑娘是所有参赛者中最年轻的时,感叹不已。他说:“了不起啦,你们班的人才真多啊。”

飞天凌空课文电子原文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入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遵守“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之一单元学习指导思想,通过多样的学生活动,如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自读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夯实特写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立足教材,用足补白,读写结合,纵横对比,让学生不只是从概念层面了解新闻特写,更是在对比、读写、探究中真正把握领会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获得感性与理性合一的认识了解。

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本节课将新闻特写的语言学习作为重难点,通过文学性的美点赏析和新闻性的美点反刍两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新闻特写语言的真实与生动的有机结合,在新闻性的美点反刍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归纳比较零散生硬,不够灵活自然成体系,可以尝试罗列代表性语句,在相关字词上标注重点符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飞天凌空课文电子原文

课文内容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力,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一体裁的典范之作。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大量使用文学笔法的同时,仍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客观、简洁,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新闻特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本篇特写的阅读理解和美点赏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八年级学生具备自读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故通过“以学助写”的小练笔来帮助夯实新闻特写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飞天凌空课文电子原文

奥运会女子双人跳水的10米高台上,两位年仅十几岁的少女伴随着在场所有教练、运动员以及电视机前观众期待的目光,深呼吸调整状态。

听见广播中传来开始最后一跳的哨声时,两人同时向身后转去,踮起脚尖,脚趾紧紧把牢跳台边缘,向斜上方舒展双臂,微微弯曲的膝盖好似在为后面的“大秀”起势。

齐数“五、六、七、八”后,两人顺势向后翻去,一个三百六十度轻盈而又干净利落的转体,紧接着行云流水般双手抱住双腿,使面部和前胸紧贴着大腿翻转三周半,展开入水。时间好似在等待她们完成动作,这几秒过得异常缓慢。“哧”的一声,二人同时钻入水中,如同一粒碎石坠落,还未等水反应过来就已潜入池中,消失在了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里。

陈芋汐和张家齐这两个小姑娘,完美地将这套难度3。2、代码5253的动作完成,取得84。48的高分,以领先第二名47。22分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预订了金牌。

飞天凌空仿写作文

简单的热身过后,张雨霏站在了泳道起点,认真细致地做入水准备。哨声一响,她如利箭般钻入泳池,轻舒玉臂,双手向后划水,双腿拍打着水面,水花飞溅,如流星般向前挺进,身后留下翻滚的水花,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田里自由地飞翔。

转瞬间来到最后五十米转身处,只见她翻身一蹬池壁,“嗖”的一声潜出十米远。此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奥运会纪录的虚拟线,用于比较当前成绩与奥运纪录的距离。此时的张雨霏已经在这条线的前面,也就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打破记录!她不慌不忙,使出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尽管其他选手奋力追赶,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张雨霏第一个触到终点记录仪。当她稍作喘息,回头望向记录成绩的大屏幕时,原本紧张的脸庞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xx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本文就是报道当时的盛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欣赏法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它不同于消息,学生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闻特写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四边互动感受语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四】四边互动感受描写的魅力。

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托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运动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不仅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写作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文字清新优美。

【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七】课堂练习。

【1】作者对吕伟跳水瞬间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夺冠一跳”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高、险、难、美的特点,描写得准确贴切、优美传神。

【2】.文章结尾写外国观众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八】作业。

上网搜集一些人物特写,阅读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

《“飞天”凌空》新闻教学课件

新闻采访是有目的性的社会活动,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新闻采访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新闻采访的成功需要有精心的准备和策划,更多的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的内容明确,了解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相关理论政策,提出的问题等进行考究,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问题准确、合理的提出。

在采访前,需要将事件和受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找到其关心的问题,保证新闻采访的价值。

在采访前,还需要详细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进行人物专访的时候,记者需要了解受访对象的性格特点、生平履历、思想观念等,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保证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把握整体的节奏,使采访能够流畅进行。

采访前的细节准备也很重要。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采访用的笔、本、录音笔是否齐全可用,做到万无一失。

采访中。

(一)观察。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话题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记者的眼睛,要擦得明亮,别人不注意看的,记者要注意观察,别人看不清的,记者要看透,别人眼帘溜过去的,记者要盯住。

(二)氛围。采访对象与记者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受访者的心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要使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记者就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和闲谈中,营造出宽松融洽的提问气氛。

(三)提问。切入点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巧妙的切入能顺利的了解和掌握所需的新闻材料,寻访到采访的真谛;综合运用各种提问方法,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受访者或者在不通气情况下,选择特定的采访方法,而且在受访者提出的一些需要证实的问题,找合适的机会逐一进行验证。

(四)倾听。在采访活动中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倾听,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访者的信任感,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

(五)记录。记录是记者采访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次采访中,如果采访不记录后果是很严重的。记者的采访做记录,主要有笔记、心记、录音三种方式。无论是哪种记录方式,都要注意:真实准确、真情实感、观点明确。

采访后。

一般在采访结束后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1.整理录音:如果采访中采用了录音,采访之后要花一段时间把录音整理成文字,整理录音是再次熟悉采访的过程,熟悉材料和细节,使脑子里充满材料的过程。

2.确定主题。结合采访前预设的主题,在采访结束后,就应该确定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考验记者概括能力的时候,要把几个好的主题的共性找出来,提炼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3.写稿改稿。要把采访对话体变成故事体。好文不厌百回改,文稿写好之后要多多修改,已达到做好的标准。

记者采访并无定法,不同的记者喜欢采用不同的访问形式和技巧,因此采访时也要因人因事而异,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得心应手的运用采访技巧,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但这种素质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完善。

《“飞天”凌空》新闻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特写新闻。

准备。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入水。

《“飞天”凌空》新闻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特写新闻。

准备。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入水。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课标描述: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新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无论是文体特点还是结构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要慢慢的引导。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有讲故事进行测评;2.针对目标二,采用采用课堂练笔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三)、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

难点:。

(1)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导。

二.学。

1、知识链接。

2.自学教材(7分钟)。

(1)自主研读课文(7分钟)。

(2)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4分钟;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3分钟。

(3)自学指导:勾画相关重点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4)注意事项:端正坐姿,零抬头,零游离。

三.测。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

2、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记叙了什么内容?

四、议。

1.小组讨论“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2、作者写吕伟准备工作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

3、作者是如何写出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的?请简要分析。(可从选词、修辞、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4、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展(“测”2板展,其余口展)。

六.评。

七.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