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通用5篇)

时间:2023-09-29 00:34:42 作者:笔砚 活动 2023年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通用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篇一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千千万万新青年为了理想信念艰辛探索、奋发图强,不惜付出宝贵生命。踏上新征程,广大青年干部须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砥砺奋进前行,努力追求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星辰”“大海”与“繁花似锦”。似神箭问天、鹰击长空,当立“仰望星空”的鸿鹄之志。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和平繁荣的年代,我们是感到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开心。可在这之前又有多少人生活在吃不饱,睡不暖的战争年代呢?正是有了无数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付出,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但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能为我们的祖国母亲做些什么呢?我们现在唯有好好学习,从一件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其实我们可以从保护环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方面,帮助每一位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长大后我一定要为祖国做出贡献,我会一直把雷锋当做自己的榜样。我们生在红旗下,常在春风里,四方皆为华夏。我们到死都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时的丑陋嘴脸,让我国无数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流落海外。从那一刻起我就立下报国之志,让我们的祖国母亲不在遭受列强的欺辱,让我们的文化传遍世界。

我们任何时候任务情况下,都要勇担善为。不因事小而不为,实打实地干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以“拼搏赶超”为笔,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拿出认真实干的作为,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篇二

本学期,我校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发挥“三个作用”,坚持“四个结合”,调动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搞好读书活动的根本保证。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发挥“三个作用”,使读书活动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一是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辅导员、科任教师等组成的读书领导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密切合作的工作局面。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是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二、把读书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含义。课堂教学融入读书活动内容,增强了学生动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师生互动,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素质。

爱国歌曲代代传

二是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相结合。我校围绕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目标,把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校的《一日常规》,成为全校师生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读书活动中教育学生用《守则》约束自己,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我校确定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融读书活动、养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于一体的工作目标。我校投资对墙壁每一墙垛都进行了主题鲜明的设计,墙壁上粘贴名言警句等,使学生在富有教育的人文环境中,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吸引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形成了“以读辅德,以读辅智”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

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篇三

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文化,承传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校开展了“走进经典,润泽心灵”经典诵读活动,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将经典诵读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我们的做法是: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它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校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大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学校组建以校长为首的“中华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集体共识,突出全员参与。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不断加强日常巡课检查、定期评估、奖励等制度,从而推进诵读工作全面开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随着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创建中华经典教育特色学校被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学生,学校努力营造以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学校综合楼底层建有“古诗长廊”,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诗人画像及作品;选择经典古诗词、成语、历史等故事,制作成精致的展牌,布置于走廊上、楼道内,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染;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开辟读经专栏,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经内容,体现“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2、利用校园小广播和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每天诵读课前几分钟跟着广播诵读经典诗文,让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

3、落实诵读时间。

一至六年级每周设置一节诵读指导课,每天中午2:00—2:15分为常规性经典天天诵。活动中,学校加强组织与指导,要求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发挥特长生的领读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读出诗味。同时,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每周六、日诵读给父母听,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签字,坚持天天诵读,周周积累,月月展示,持之以恒。

4。学校图书室充实经典诗文书籍,图书管理员定期进行经典诗文书籍的推荐和指导借阅工作;各班图书角内丰富有关经典诗文的藏书,指导学生课余阅读。

5、各班建立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倡导亲子共读,共享中华文化大餐,提升整个家庭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为了便于老师系统地安排诗文诵读内容,学校为全校师生订阅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弟子规》》等书籍,每个级组语文老师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本着“循序渐进”和有益有趣的原则,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们。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又使得学生在自己诵读和老师帮助下逐步养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和较高的欣赏能力。

xx地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自古文风鼎盛,历代文人墨客以罗浮山为吟咏对象,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让国人认识名扬天下的罗浮山。经过两千多年文人墨客文化和精神润泽的罗浮山,而今已成为岭南人文精神荟萃的宝库。

为了帮助学生领略罗浮文化的神韵,我们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融入罗浮文化的元素,让它们有机结合一起诵读。为了进一步体现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学校组织教师选编了校本教材——《罗浮诗文选读》,通过诵读,我校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

随着国学运动复兴,诵读经典是21世纪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我校致力于课程发展,以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德育科研课题《新时期小学生养成教育多元化研究》和语文科研课题《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经典诗文诵读本土化策略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管理,打造成本校的强势学科。20xx年5月我校被批准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

为了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地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彰显课题研究的效果,学校决定走课题研究、校本培训、课堂探索结合之路。语文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期间每位语文老师每学年上一节古诗文教学研讨课,开展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努力探索传统文化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向与途径,探索高效的经典诗文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格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推进学校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为丰富校本教研形式,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东莞、深圳、佛山等地观摩全国新经典课堂教学,外出参观学习老师回来上汇报课,还聘请省、市、县教研室教研员到校进行课题指导等,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学校坚持以中华经典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中华经典教育与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等学科有机整合。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经典天天诵活动;音乐教师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开展“唱古诗”活动;经典诗文配画或为画配上诗文,已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品德课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校除了每周固定的以班级为单位古诗文诵读活动外,每学年围绕创建特色学校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语文科举行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古诗文综合知识竞赛、经典伴我成长征文比赛;音乐科举行经典诗词歌咏比赛;美术科举行中高年级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配画比赛等展示活动。

20xx年元旦举行了“颂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诗文朗诵比赛,20xx年“六一”儿童节,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展我学子风采”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师生在舞台上通过诵、弹、唱、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兴趣特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引进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系列,评选“书法之星”、“诵读之星”、“礼仪之星”、“美德之星”。让队员从诵读中获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与培养,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建立活动保障机制。

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为了将古诗文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

一是定时间,每天15分钟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从时间上予以保障;

二是定人员,每堂课有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

五是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六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环境营造,提高诵读活动效果。

2、建立总结交流机制。

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总结交流,从内容到形式需要不断改进,从而保持师生持久的兴趣,确保诵读效果。在交流方面我校坚持校内交流每学期一次,纳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同时我们派教师代表到东莞、深圳、佛山、惠州参加学习交流,在与同行交流同时,还建立与家长,与社会各界交流机制,先后以召开家长座谈、问卷调查与专家对话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改进古诗文诵读活动方式。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师生内在热情,以持久保持旺盛的兴趣,我校坚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每周之星”以班级为单位评选推出本周出色的同学,树立典型,引导学生赶学标兵;以“班级星”、“年级星”、“校级星”三级评比的目标激励式,引导学生不断冲击新目标,攀登新高峰;以“书香班级”评选,表彰优秀集体,鞭策落后的班级;以文艺表演,演讲等方式给表现出色的同学以展示的舞台。

对各种标兵和先进用校板报,校园网对外发布宣传,当然更多的是诵读课堂,老师富有智慧的即时性评价。哪怕只是赠送一张小笑脸,一个大拇指,一颗小金星,都可唤起学生心中热情,保证了古诗文诵读热情持续高涨。

七、三年诵读,初显成效

20xx年以来,我校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

走进园洲中心小学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和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课堂上,活动中,校园外,经常会注意到一些同学在特定情境触发下,经典诗文脱口而出,学生语言能力有明显提高。

2、校园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

这种氛围建立在长期积淀基础上,让人感到那么真切自然。古诗文的浸润,使园洲中心小学师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书卷气。我校把诵读古诗文作为让学生明理、导行的重要手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0xx年3月13日,《惠州日报》对我校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作了宣传报道。学校20xx年被评为“博罗县德育示范校”,20xx年,被评为“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博罗县十大名校”。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日益提高。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教师在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4、古诗文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诵读好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和谐一些。

古诗文诵读的益处还表现在孩子识字量增加快,诵读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特别是低年级表现更加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语佳句,学生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之中,从他们一篇篇获奖征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总之,从小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一大功德无量的事。经典诗文诵读为我校带来勃勃生机。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经典诵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文化浸润式的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经典诵读活动一定能成为我校的教育品牌。

上面就是关于“中华魂活动方案”的解答,若您想了解更多公务心得体会,请继续浏览本栏目,律威百科您生活的好帮手!

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深远的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因此,理直气壮地而不是怀疑或者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事关系到下一代的学生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源远流长,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就存在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这也提醒我们中华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自“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清河实验中学全校上下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传统文化的准备和做法。

1、为了加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实效性,确保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工作的落实。

3、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氛围,我们在七、八年写作课定为经典诵读课。在这节课上,专职科任教师带领学生在阅览室进行经典诵读,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4、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结合传统美德良好品格,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以及每班教室后面的宣传墙进行宣传,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利用5分钟进行红色歌曲激情歌唱,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气氛。

6、在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有独立的阅读书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7、学校为每一名同学发放本《道德日记》,每一名学生都积极撰写道德日记,净化自己的心灵,班主任老师定期检查,政教处定期评比优秀道德日记。

8、学校每学期每月有计划的利用班会时间安排一次《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的视频进行全校播放(全校每班都有多媒体),使学生通过鲜明的案例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文化乃立校之本,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为把我校打造成为铁岭市名校而服务!

总之,我们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花小扎根,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

中华魂教育活动总结篇五

__街道东平社区积极按照上级要求,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社区未成年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在上级领导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本着鼓励社区居民、社区未成年人参与、全员辅导、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号召社区未成年人积极参加经典诵读活动。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宣传栏、板报、小黑板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高潮迭起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办事处突出了两个结合。即常规与大赛相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在抓常规方面,办事处号召社区结合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区里比赛,通过这种逐层晋级的比赛方式,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