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

时间:2023-06-23 11:38:35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一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贫。

至此,孙景坤的英雄事迹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丰功伟绩,越是低调朴实。一直以来,孙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为什么不向组织要求应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孙景坤的7个儿女也不理解。

大儿子孙福贵也遭遇了类似的境况。不少好的工作机会都被父亲逼着让给了别人,他一咬牙,参军入伍。这一次,孙景坤没有阻拦,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儿子。

“到部队后,首长看到我的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他举着茶缸给战友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在战友们的掌声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亲了。”孙福贵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二

2022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先进事迹

20世纪60年代,潜艇核动力装置研究初期,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在只有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彭士禄等科技人员日以继夜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自己的计算公式。为了保证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彭士禄带领大家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和主要设备的论证、设计、试验和运行全过程的前期开发,以及核动力装置的扩初和施工设计,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可推广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型式和控制棒组合型式等重大技术关键。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彭士禄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对核潜艇研制、生产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如惯性导航、水声、武备、造水装置等拍板决定,协调解决,并指导后续艇的研制、生产,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在担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期间,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提出了核电站建设的时间价值观念,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计算了核电站的主参数及经济计算,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5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彭士禄作为第一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

1986年,彭士禄在担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期间,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设计、建造2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方案,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投资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与汇率风险的关系,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期间他还积极推行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机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彭士禄轶事

百家姓

彭士禄院士(左)1月15日参加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分配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品格。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为国改行

20世纪50年代,正在苏联访问的中国国防副部长陈赓问:“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的回答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他先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等几个学校就读,均取得优异成绩,为报效祖国的核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吃苦与责任

彭士禄小时候为了生存他当过乞丐,发高烧导致瘫痪差点丢掉性命;当小游击战士时得过严重疟疾;在延安当护士时得过肺炎。留学期间,彭士禄从没在12点钟以前睡觉。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方要另付80卢布的报酬,他因此十分努力。30年后,彭士禄忘我工作的精神依然不变,他患胃病20多年,总不舍得花点时间去看病。在一次现场调试的紧要关头终于支撑不住了,经诊断为急性胃穿孔。手术在工地现场紧急施行,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彭士禄开始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开发时,物资供应匮乏,生活极其艰苦。那时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有时甚至挖野菜和白菜根,反应堆研究室不到50个人,每人每月的办公费才5元钱,这还包括出差费、办公用品费。那时没有电脑,数据都是靠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算盘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彭士禄面对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也不能马虎。对于任何问题都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进行试验等来搞清楚。在领导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对工程技术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

彭士禄人物评价

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49岁时,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可是手术后不久,他又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彭士禄无论身处多高的位置,管理多少工程、项目与人员,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是党和人民将自己抚养长大,要回报人民,回报祖国。(《光明日报》评)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三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11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四

“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啊!”叶连平说。

20__年,叶连平拿出2.1万元退休金,连同乌江镇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

基金成立8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陆续投入5万元。至今共发放了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42名留守儿童。

每年叶连平还要自掏腰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参观学习。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让学生亲眼看看,比上课讲多少遍印象都要深刻!”“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主要的!”叶连平说,走出去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还孕育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每年暑假,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吸引了从省内外来的大学生支教团,他们在此开展暑期课外辅导活动,将七彩课堂搬进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叶连平也自始至终全力为大学生支教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叶连平省吃俭用。前两年,他出行全靠自行车,每次都要骑车到离家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因为那里的菜便宜。到南京给孩子们买学习资料,他就把自行车骑到好几公里外的公交车站,再乘大巴赶往目的地。之所以这样做全都是为了节约开支,把省下的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叶连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室内摆设陈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穿着也极其朴素,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五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时父母牺牲,8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此后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在北京逝世。

彭士禄同志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见证党的建立、巩固、发展的百年奋斗历程。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求实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个人成长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彭士禄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彭士禄同志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负责同志,广东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干部群众、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六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七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有这样一名志愿军老战士,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载誉回国后,他却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就是已经96岁高龄的孙景坤初心不改的英雄本色。

在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因激战负伤回国治疗,伤刚好又再次奔赴前线。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守住了高地。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在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他却从未提起这些荣耀。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藏”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残疾。她告诉我们,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父亲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那时候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八

用爱的捆带将患上“老人痴呆症”母亲与自己绑在了一起。每天,陈斌强,都会和母亲骑上小车,从充满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陈斌强教书育人的中学。母亲的“痴呆症”愈来愈严重,就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陈斌强为了母亲有时会沾上一点气味,但他的学生们却并不排斥——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寸晖······”这些在每个人的心里恐怕已经再熟悉不过,可这些来自古代的真情告诫,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宝贝”肆孽的年代,却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负荷运行”。

但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却展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教师陈斌强感人至深的守护母亲的故事,在亿万的“宝贝”面前重新诠释了“孝”,“孝”代表的不单单是一个字眼,而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注满了崇高之美,为所有人注入了春风般温暖。

陈斌强那将自己与母亲再一次紧紧捆在一起的爱的捆带,也许在未来久远的日子里会尘封,但尽管捆带不会永存,它记录的一点一滴的子孝与母爱却会永存,却会把孝传满整个华夏,传满整个世界!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父母的爱已脉脉汇入了我们的血脉,但我们却不一定会察觉出,但父母为我们而付出,为我们而忙碌,为我们而辛劳,就算是再疲惫,也不要忘记——感恩孝奉!其实,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为,为父母付出,是我们理所应当的!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九篇)篇九

“这里有一位会发光的警官——毛卓云。”

这些话,摘录自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监区收押人员写给管教毛卓云的信件,厚厚一打书信里写满了在押人员对毛卓云的感激之情。

总有人要干的,要干就要把事情干好!

20__年10月,宁波市看守所特别搭建了三间艾滋病监室,开启了艾滋病在押犯的收押工作。

“给我六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否则另请高明。”毛卓云第一个跟所领导举手,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主动要求把活交给他。

该不是一时兴起吧,老毛究竟考虑清楚没有?当所有人都在心里暗自替老毛捏把汗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老毛说这话的底气究竟有多足。“没有一个同志像他这样把岗位业务钻研得那么深那么细,自学了心理学,病理学。.。.。.”宁波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支队长裘敏华知道,老毛已经准备好了。

毛卓云,1981年入伍,1997年从武警宁波支队转业后进入公安系统,20__年调入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同事都爱叫他“老毛”,不光是因为他年纪比其他人大,还因为军人出身的他,身上总带着“老战士”的韧性和坚定。

老毛常说:“作为一名管教,文凭不一定要很高,但要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次老毛的学习热情很高,他先是上网查阅了大量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又到市疾控中心向专家请教相关常识。把艾滋病在押人员收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全部了解清楚后,老毛第一次打开了艾滋病监室的门。

“当第一次开监室门进去时,心里发憷。”透过厚厚的钢化玻璃防护罩,老毛看到艾滋病在押人员无精打采地坐着,眼里写满对老毛的鄙夷。不管老毛怎么打招呼,里面的人就是一声不吭,监室气氛沉闷而压抑。和其他在押人员相比,艾滋病患者的对抗情绪更重,管教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在押人员的人身攻击,以及护理中面临的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他们用打湿的毛巾甩监室顶上的灯泡,用身体不停撞击防弹钢化玻璃门,我不敢进去,但又不得不去做工作,于是我想到写信,我把信贴在玻璃上让他们自己看,内容很简单,几句话,就是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写给里面的人看。”就这样,老毛开始跟在押人员用书信交流。

事后回想起来,老毛坦陈自己真是有些后怕,“要是被他突然咬一口呢?真的是害怕的!”每日与在押的艾滋病患打交道,犹如把自己长期暴露在高危的风险之中,老毛会定期去给自己自费做hiv检测,做完后却常常害怕去领检测结果。“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检测结果总是令老毛一身轻松,可老毛的家人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如今,带着一面钢化玻璃墙的艾滋病监室空空如也,老毛把手头接管的在押病患全都移到了普通监室。所里给他配备的防护服,老毛也一次都没穿过,“我如果穿了这身衣服(防护服)跟在押人员沟通我自己都接受不了,我曾经戴过一到两次口罩,也很别扭,无形之中跟他们产生很远的距离,所以我就直接不穿防护服,也不戴口罩。内心产生距离,他要想跟我交流就不可能了。”老毛喜欢面对面地给在押人员传递艾滋病的最新治疗消息,让他们树立生存的信心。他还爱把自修的法学知识讲解给大家听,让大家了解量刑的依据。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老毛研究出好多套排解压抑情绪的方法,用心教大家合理地释放压力。“毛警官要是哪天晚一点过来,我们都会着急地互相问,‘今天毛领导怎么还不来看我们啊?’”每日两次的谈心机会,成了在押病患们一天中最大的期待。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把他们安安全全地送到监狱,我这颗心就放下来了,担子也卸下来了。尤其是(送监)回来的路上,在车子上还可以打个瞌睡,睡个安稳觉。”看守所里,在押人员来了一波又一波,不管对象怎么变,老毛都在不断重复做着一项工作——谈话教育,矛盾处理,保证安全。

他常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在这十二年里,老毛管教了500多名艾滋病在押人员,积攒了5大本十几万字的工作日记,还总结出了“五心工作法”——近心法(积极主动、想方设法接近在押人员,走进在押人员的内心)、正心法(用法律、法规,监规、监纪规范在押人员的行为,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感化在押人员的思想,用管教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净化在押人员的心灵,树立和传播正能量)、劳心法(用锻炼身体的方法让精力旺盛的在押人员释放多余精力,用精神转移的方法让其达到心理平衡)、破心法(寻找如何与在押人员沟通交流的平台)、宁心法(当你非常愤怒的时候,当你受到他人欺侮的时候,当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的时候,冷静十秒钟)。

“您的工作法恐怕不止‘五心’吧?”面对宁聚记者的提问,老毛笑了:“那是不止,因人而异的,给每个人做工作都不一样。”老毛的工作日记里有很多用红笔标注的内容,这是他工作内容的提炼和总结。

20__年5月,市看守所前后共收押十几名凉山籍人员,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低,最高的读到初中二年级,有五名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纯文盲。为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老毛专门购置了纸笔,自制了识字卡片,他把监室变成了教室。开班一段时间后,班里不识字的“付同学”学会了写文章:“毛警官的话犹如清风一样,驱走了我心中的阴霾,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田。.。.。.”于是,老毛又有了一个称呼——“毛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