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通用14篇)

时间:2023-10-20 02:36:10 作者:JQ文豪 文秘知识 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通用14篇)

公司宣传语是公司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它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并传达出公司的竞争优势。好的公司宣传语往往能够让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形成对公司的忠诚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公司宣传语,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灵感:

六年级数学日记

1月25日星期六有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数学日记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头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仅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终,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之后,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此刻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我开始做早饭了。

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光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光他就能够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光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妈妈交给我一个“重任”——去市场买鱼。

市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我挤到鱼类区,刚好看见马大叔在卖鱼,马大叔的鱼都是活鱼,很新鲜,所以被买走了很多,但还剩一些鲫鱼,与虽少,不过条条都活蹦乱跳,想要挣脱盆的约束。

我说:“马大叔,我是你这的常客,这些鱼全卖给我,便宜点。”

马大叔一听,哈哈一笑,说:“小小年纪就会讨价还价了,行,给你个机会!”只见他拿起称连同筐子称了一下,说:“这筐鱼原来连筐重28千克,有一家饭店一次买走了一半,然后又来了一位顾客,买走了剩下的一半,现在连筐重14千克,你能算出现在还剩多少千克鱼,我就以最低价卖给你!”

我可是个倔强、不轻易服输的人,他开动脑筋思考了起来:“38千克和14千克里都包含了鱼筐的重量,用38—14可以求出卖掉了24千克。然后倒过来想,把现在剩下的鱼看作一份,那位顾客来之前还有2份,于是就可以知道在顾客来之前还有两份,那家饭店买走的鱼就是2份,因此筐里的鱼原来就是4份,一共卖出了三份。”

想到这里,我高兴的说:“我算出来了,现在筐里还剩24÷3=8(千克),这个鱼筐重2千克!”

马大叔竖起大拇指表扬道:“我真厉害,好,我兑现刚才的诺言!”

六年级数学日记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日,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明白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今日,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那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终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趣味的测量啊!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妈妈不吃黄瓜,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

今天很高兴,不仅跟着爸爸去买了菜,而且还会算数了,真是太好了。

六年级数学日记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做暑假作业时遇到了几道我不会的题。

第一道是:一个数的分子比分母小72,约分后是十三分之五,这个分数是多少?

我拿着作业本去问爸爸怎么算?爸爸说“你看,第一道题约分后分子比分母小8,约分前分子比分母小72,可以求出约分时,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了9倍,把它反过来通分就是十三分之五等于十三乘九分之五乘九最后等于一百一十七分之四十五。一百一十七分之四十五就是这道题的答案,很简单吧。”“嗯,是很简单呀!那第二题题我会了。”我说。“你看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3,如果分母加上17,这个分数就可以化简成六分之一,这个分数是多少?嗯,它的结果是四十三分之十。因为原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为53,分母如果加上17,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为70,符合这个条件还能还能化成六分之一的分数只有六十分之十,分母减去十七后是四十三分之十。所以答案是四十三分之十。”

今天,我学习了一种新题型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数学日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以上就是小学:什么发现全部内容供学生参考,请认真阅读!!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六上午,我与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与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与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数学课后,教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教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境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先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我先把书上的资料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经过预习,我明白了估算538÷62时,能够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先,预习能够帮忙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理解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能够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六年级数学日记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也离不开数学,我从一上学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测量和计算,在姥爷的指导下,我不但学会了计算三角形和多变形的面积,还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我想:规则物体的体积用数学公式计算并不难,如果是不规则物体,它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姥爷,姥爷给我找了两块不规则的鹅卵石和一个脸盆,让我自己想办法用学到的知识计算出鹅卵石的体积。我想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水,对呀!用水测量,于是,我用脸盆接了半盆水,把鹅卵石放入水中,使鹅卵石被水淹没,待水面平静后,在水面处做上记号,拿出鹅卵石,称出水盆(包括水)的重量是1520克,然后,再往脸盆里加水,一直加到放鹅卵石时水面的记号处,再称出脸盆(包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