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09-25 04:33:43 作者:紫薇儿 文秘知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汇总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一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我讲了两遍,前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第一次课前想法:不知道是幸运还是霉运,每次轮到我这个新手讲公开课总是有外校老师来听,感觉压力山大,本次也不例外,虽然那些派头大的山西老师没来,但有外校老师,总不像自家人那样自在,害怕出丑给学校的脸面抹黑。

第二次课前想法:也感觉压力大,有了校长一句不要怕暴露缺点,我思想也放开了,正好有教研员来指导可以查漏补缺,于是就没了像第一次那样紧张的状态,甚至说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借助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自己在这种大场面下的适应能力,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次,听说有人来听课,我就赶紧找师傅常老师帮忙选课题,正好该讲《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常老师说就这个吧不是很难。接下来就让她帮我修改课件和预设问题怎么处理,就连早上来学我还跟师傅说一个填空题有点难怕学生不会,常老师说那就讲课过程中举个类似的例子,我们师徒俩举得例子不谋而合,本来信心满满,可是我觉得结果却很不理想。首先,温故互查的第二题应该让孩子们说说为新内容做铺垫,导学案没做认真检查,自己觉得不难,想着个别难题已有预设处理,但从学生方面考虑不够周全。

里面的练习题题量大还有超纲部分,有些习题过于尖锐,学生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此外习题设计有些没能紧扣主题,这个问题听完课闫老师就直接说你的导学案得改。其次,我觉得我的应变能力欠缺,课上我就跟着导学案走,用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结果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导学案任务,而没能让孩子们将“分数的意义”、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等这些抽象概念练习透彻,就是席争光老师所说的课堂上的这个“1”没抓好,结果导致导学案算是完成了,但孩子们心中还是迷迷糊糊的,所以总感觉很不理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和师傅们的指导,第二次我就知道在哪里下功夫了。趁周三上午第二节没课,赶紧找来常老师和莉莉帮我审查修改后的导学案及板书设计,下午放学又请晓丽帮忙修改课件到7点,晚上继续思考过程,在她们的帮助下第二次讲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也找回了点自信和勇气,发自肺腑的感激帮我忙的老师们。

收获更大的就是涧西刘老师对我课的点评。

一、她说:“教学分数的产生也应该强调指出是在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下产生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意义,课本这样编排说明它是一个知识点,是需要强调的。”其实我原以为书本上有的东西,还有从古至今的图形和文字介绍,最后还又总结了一段分数产生的原因,和几个老师商量这个学生自己一看都明白,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就ok了,我还是没把教材挖掘透。

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思维放不开,所以才导致课堂上的拘泥,另外就是对教材和课标挖掘的不够通透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如果不经历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么会几次三番地去给那些敬爱的师傅们添麻烦呢?之前还真没感觉到反思有如此大的功效,今天才发现:只有经过不断的交流、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一点一点改进,才能有所进步直至成熟。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二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

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

前两道练习分别是书中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题”,第三道“划分图形”问题的设计考虑有三:

一是适度综合了书中练习十一第2、3、4三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

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四是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最后出示庄子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个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三

本课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易到难,先复习三年级学过的分数,使学生回顾旧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既可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然后巧设“玄机”:出示一个被布遮盖住只露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个正方形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使学生从对自己的答案比较有信心到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整体“1”的认识。

1、通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单位“1”的数量与每份数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以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四

(1)谈话: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学具,请你选择一种学具,每人创造一个分数,并说出你创造的分数的含义。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2)点拨、引导:刚才我们把一块饼干、一张纸、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同样我们也把一些小棒放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单位“1”。

(4)归纳小结:这些分数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1)议一议: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来概括一下分数的意义?

(2)想一想:这里的单位“1”是指什么?

追问: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小结: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整体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1、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课本,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回归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的紧密联系生活,对课本内容进行重组,实现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根据提供的材料创造一个分数,直观感知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主探究,诱发思维。

在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自主创造的分数的意义,满足了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表现的学习愿望,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思维活动的过程,就要充分展开知识的发展过程,让数学思维在这种展开了的过程放飞。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任务是认识单位“1”和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之前学生对分数有过一定的接触,用一节课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我大胆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合作学习,具体采用小组交流、对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形式,其核心问题注重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为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而体现的合作形式。教学中,我设计一个问题是:把一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1,取其中3份是43,学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跃。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师立刻说:“下面小组4人讨论一下”,学生快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一会答案就出来了。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1,取两份是2/4,3份的43,4份的4/4。我抓住这一困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探究,很快解决了问题,针对性、实效性很强,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要求:要有明确的任务和问题,而且要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挑战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小组研讨要具有民主性、超越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实施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本课完成后效果较好。

1、转变了教育观念。

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理念另我耳目一新。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上。让学生先进行练习思维碰壁,然后在方法上教师以适当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毛塞顿开的效果。整节课孩子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这都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也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基础与能力。

2、课堂教学变化明显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后,我对尝试教学的方法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全新的表象,在听了济南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之后,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有了更清新的思路。明确了高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尝试教学法的实施。我们班的孩子几本全是农村的孩子,平时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也很欠缺,怎么能让他们去试着讲课呢?我先从教他们合作学习开始。先把前后桌四人分为一小组,指定出组长,分配任务时尽量细一点,每个人都有任务。锻炼他们自己说。汇报时引导他们能大声地把他们的意见说清楚就可以了。实行奖励机制,达到老师要求的及时奖励小红花。定期根据小红花的数量发奖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班级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简单点的内容他们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潜意识中发生着变化。

我觉得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了,学习的主动性变强了。相信长此以往必将收获硕果。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六

这节课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绐课。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我是想作为分数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在教学中,先复习整数除法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很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上,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在小组合作方面我还应多钻研,如何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如何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乐于参与其中?将是我接下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七

《百分数的意义》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借助例题的学习,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上完本课后觉得不足之处是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仅仅借助练习十九的第三题是不够的,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两者的区别。我想在第二课时中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分数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八

对于我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主要从自我评价、反思问题、课堂重建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实际教学基本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有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这个环节,由于相关视频因设备原因无法正常播放时,我临时调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62页的小资料来了解分数的产生。知识传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反思问题

1、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优势进行教学。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在教学分数单位含义后,我发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我及时采取了抢答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重建

1、我的收获和感悟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2、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

(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

(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 ,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 和 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些关键词语。

在认识分数单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随后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通过适当的练习及时巩固学生自学效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心。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评课篇九

师: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我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读写,我还想知道百分数的意义。

生:我知道百分数没有单位名称,但我不明白它为什么没有单位名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求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思考:

(1)请结合实例来说说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交流。

生:我是这样理解百分数的。如,商店打八折,就是80%,这个“80%”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生: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具体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量。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不少学生对百分数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说,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学习也由被动的客体变成了积极的主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了人文气息。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结合例来说说百分数的意义,灵活地将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为开放、生动和更具包容性和现实意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百分数意义具体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这样教学,不仅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也使每个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中,当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后,就把学生的“实际状态”灵活地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适应自己发展的认知需要。例如,学生有时搞不清楚“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让学生通过认真自学、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获得深刻理解——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具体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当分数表示具体的量时,它就有单位名称。这样教学,把原本单纯的认知、接受,变成了科学研究、主动创造和大胆的“自我建构”,进而实现求知向个人兴趣和爱好转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