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热门19篇)

时间:2023-12-25 08:43:57 作者:梦幻泡 文秘知识

教案的写作要规范、清晰,语言简练,便于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初中教案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示。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教案

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标记。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引申。

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样,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分析综合法。

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然后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归纳总结。

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以上是常见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当然有一些的题设计的很巧妙,往往需要我们在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正向思维。

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逆向思维。

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

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正逆结合。

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1.。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6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90第1题.。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本课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书。

第一单元第二课画基本几何图形,第一课是认识几和画板的启动和退出方法,窗口结构,熟悉认识工具箱等内容,第二课是画点,画线段,射线,直线和画圆,还有改变线型和颜色并保存图形。学好本课对本章中的所有内容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几何画板的引用是计算机专业八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成绩存在差距,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和数学基础差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小组协作、交流、探究,完成教学过程。

1.学会画点,线段,射线,直线和画圆。

2.能够移动,删除绘图板上的图形。

3.掌握设置线型和颜色的基本方法。

通过灵活引用工具箱的点工具,直尺工具和圆规工具图标,能画出简单的一些几何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思想去创作,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作品的乐趣。

2.提高学生画和欣赏几何图形的水平,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画出5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分析图形。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

环境与媒体:

机房,投影机。

课型:

新授。

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实例演示法”等。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注意了吗?今天我提前5分钟来到教室,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昨天晚上我弟弟让我猜一个谜语,我很感兴趣这个谜语,所以我想一大早来让你们也猜一猜。

新课。

老师提出关于点的一个谜语。谜语总结完了以后,在电脑上显示很多有趣的图形,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布置任务。

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画法,和基本性质,那我们现在开始用电脑来分析这些图形的画法和性质。开始画一画让同学们看。

阅读操作步骤,并欣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练一练。

制作一些点,线段,射线,直线和圆。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练习。

教师在班内巡视,帮助有疑问的同学。

教师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抽出几个好的作品,让学生给其他学生们演示操作。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谈谈怎么做的想法。

学生上机操作。

巩固练习。

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用几何画板可以创建自己的“几何实验室”。

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学生知道了很多新知识关于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学会几何图形的画法。

1、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引入。

(讲解上节课学生的作业,点评学生的作品)。

一、引入。

在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幅画(演示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房子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画这座房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画方形和圆形(板书)。

二、新课。

1.矩形工具(画房子的主体)。

首先我们应该画出房子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来画。(师演示)。

(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按钮。

(2)在画图区适当的位置按下左键,以确定房子主体的左上角位置,再向右下角拖动,满意后,松开左键,这样房子的主体就画好了。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用矩形工具画一扇门。(注意门的位置)问:房子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我们怎么来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在房子主体内确定好窗户的位置后,按下shift键,再拖动鼠标,满意后松开鼠标,窗户就画好了。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圆角矩形工具(画房子的房顶、烟囱)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圆角矩形”工具来画。它的画法与“矩形”工具是一样的,谁来试一下,把房顶和烟囱画出来。

学生演示(确定好房顶的位置后,拖动出一个合适的圆角长方形)。

3.椭圆工具(画烟)。

烟囱里冒出的烟是椭圆形的,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来画,先单击“椭圆”工具,然后从烟囱口向右上方,分别拖动画出三个椭圆。(师演示)。

学生练习(把剩余部分画好)。

练习。

用多边形工具画出书上p38的图形,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画出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情境引入合作探究。

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1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二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新课探究三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

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主视图俯视图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

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物,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过程,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广泛存在与应用;认识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一节课,所涉及到的几何图形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圈定了范围。由于学生的头脑中,实物与几何图形是两种割裂开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中,应建立好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进而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导语:(略)。

提出要求:

1、请大家看章前页,看谁能画出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物的图画?

2、感到无从下手的同学,看一下虚景图形,它们是你小学学过的哪种图形?

教师先引导会画的学生口述画法,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建筑物的各部分分割成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圆锥、圆柱、三角形、长方形等。

学生动手画图。

分层教学。

学生从多渠道增加感知。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体会客观事物与数学知识间的关系。

一1、上面各实物图片中,有多少个物体?

2、这些物体的哪些形状类似?属于哪种几何体?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具有上面几何体的特征?

教师归纳:

对于各种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颜色、材料、质量等,而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平行、相交、垂直等),就得到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几何图形。把下面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三个题目。

独立完成,

动手操作。

从学生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

把数学知识具体化为生活实物,使学生展开联想。

新课探究。

二1、各组讨论,上边练习中的六种几何体可以分哪几类?

2、总结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分两类:一类是长方体、棱柱、立方体;另一类是球体、圆柱、圆锥。

分类依据:第一类表面都是平面,第二类表面有曲面。(用课件展示平面与曲面)分组讨论,组内选一名代表回答,各组在全班交流结果。使学生接触分类思想,加深学生对几何体认识。

新课探究。

三1、把下面几何图形分成几类?

2、说出分类理由:

用课件展示几何图形:

归纳: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中含有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不含平面图形。

你能用六根火柴和小量橡皮泥组成4个三角形吗?能组成4个正方形吗?学生主动思考,踊跃作答。

学生总结。

学生们积极思考,来回答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便于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交流各自学习结果。

加强知识间联系。

激励学生学习。

课堂总结1、怎样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

2、几何图形可分为哪两类?

3、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何关系?

教师简要点评,从实物抽象几何图形时,去掉颜色、材料、质量等特征,而只考虑形状、大小和位置等方面。有些立体图形含有平面图形,而有些立体图形不含平面图形。学生各组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看法。

教师参与,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回答、反思。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课堂反馈。

1、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

2、用几何图形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图画。独立完成。

学习致用巩固新知。

建立教学知识与实物间联系,培养学生创造力。

板书设计。

1.1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

去(颜色,材料)取(形状、大小、位置)。

实物几何图形含或不含。

加(颜色、材料)取(形状、大小、位置)。

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本课有两个“依据”: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动手画天坛主体建筑草图,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小学学习过的几何体;2、依据教材,充分利用课体,充分利用课本的每一组素材,并适时适度的赋予素材新的利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客观原因,亦或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总有一些学生主动性不强。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

(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

(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分析:

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

(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

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3、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学生不能准确叙述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针对具体图形学生很容易得到数量关系,但把它用语言表达,学生感到困难.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讲解:

最终教师指导学生把数量关系转成语言叙述,完成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2关系式:pt=pa·pb。

数量关系式:pa·pb=pc·pb.。

练习一,p.128中。

练习二,p.128中。

求证:ae=bf.。

本题可直接运用切割线定理.。

求o的半径.。

解:设o的半径为r,po和它的长延长线交o于c、d.。

(+r)=6×14r=(取正数解)答:o的半径为.。

三、课堂小结:

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看教材p.127—p.128.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2.通过对例3的分析,我们应该掌握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32中10;2.p.132中11.。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教案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

(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

(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

(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

(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1.重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

(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

2.难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

(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

3.关键:

(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1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20页.

数学初中几何解题技巧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1、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思路相同。

2、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1、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顶点共圆。

2、外角等于内对角的四边形内接于圆。

3、同底边等顶角的三角形的顶点共圆(顶角在底边的同侧)。

4、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5、到顶点距离相等的各点共圆。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

1、能运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贴一幅完整的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仔细观察、思考,独立完成拼贴活动。

3、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若干幅由各种几何图形片拼贴的画。

2、物质准备: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拼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作业纸,剪刀、笔、浆糊、抹布等物。

1、园园的魔术画――教师出示几幅有几何图形拼贴的画:这是园园送给我们班小朋友的。它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画是由多种图形拼贴出来的。

2、魔术画――师幼共同观察桌面上的材料,请幼儿想好需要什么材料后再来拿取。――幼儿拼贴,教师观察、提醒,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提醒幼儿注意使用浆糊的卫生,爱惜材料,不浪费。

3、欣赏作品――鼓励幼儿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并大方的向集体介绍,用了哪些几何图形拼贴了画。师幼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拍拍手。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提纲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3、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四、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

(1)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定:

(1)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出有一个角是直角。

4、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五、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数学课件几何画板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数来描述图形。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固体胶。

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片。

3.魔术箱、魔法棒。

1.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2.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中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初中几何教案

学会几何图形的画法。

1、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上节课学生的作业,点评学生的作品)

一、引入

在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幅画(演示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房子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画这座房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画方形和圆形(板书)

二、新课

1.矩形工具(画房子的主体)

首先我们应该画出房子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来画。(师演示)

(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按钮。

(2)在画图区适当的位置按下左键,以确定房子主体的左上角位置,再向右下角拖动,满意后,松开左键,这样房子的主体就画好了。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用矩形工具画一扇门。(注意门的位置)问:房子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我们怎么来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在房子主体内确定好窗户的位置后,按下shift键,再拖动鼠标,满意后松开鼠标,窗户就画好了。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圆角矩形工具(画房子的房顶、烟囱)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圆角矩形”工具来画。它的画法与“矩形”工具是一样的,谁来试一下,把房顶和烟囱画出来。

学生演示(确定好房顶的位置后,拖动出一个合适的圆角长方形)。

3.椭圆工具(画烟)

烟囱里冒出的烟是椭圆形的,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来画,先单击“椭圆”工具,然后从烟囱口向右上方,分别拖动画出三个椭圆。(师演示)

学生练习(把剩余部分画好)

练习

用多边形工具画出书上p38的图形,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定理

角的度量:度量角的大小,可用“度”作为度量单位。把一个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叫做一度的角。1度=60分;1分=60秒。

角的分类:

(1)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平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5)周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边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6)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是:l周角=2平角=4直角=360°。

初中几何教案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画出三视图,由三 视图判断几何体。

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 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情境引入 合作 探究

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1课时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境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 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 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 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二 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 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 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 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 悦。

新课探究三 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

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主视图 俯视图 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 ,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

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 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件几何画板

1、通过问题解决,练习以米为单位的路程相加,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复习组合问题。

2、在问题解决中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

有序地设计出所有的`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地图练习纸、彩笔、课件。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导入。

2、播放视频。

(二)探究新知。

任务卡1:说出从雷峰塔出发到博物馆,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1、出示任务卡。

1)找出数学信息。

2)学生绘图。

3)交流反馈。

2、探讨方案。

1)学生讨论。

2)交流反馈。

3)方案的比较。

4)讨论更简便的方法。

板书:3×2。

板书:2+2+2。

5)延伸:再添上一条d路线。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任务卡2:请你搭乘出租车,快速到达博物馆,取得宝箱钥匙。车费共11元。

1.起步价够不够。

1)出示出租车。

2)找出数学信息。

3)集体讨论。

4)师示范解答a1(板书)。

a1:810+700+660+500+790=3460(m)或810+700+660+500+790=3460(m)。

3460m=3km460m,3km=3000m。

3km460m3km,3460m〉3000m。

答:这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不够。

5)学生分组完成1条路线。

6)交流反馈。

7)小结。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维延伸。

出示任务卡3:

1、请你设计一条最佳路线。

2、计算出租车费,越便宜越好。

3、两人合作完成。

祝你好运!

1、同桌合作。

2、集体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的方法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能力特点,对点、线、面、体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教学中要借助于教具、模型、实物、图形等具体描述,先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感知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小学学过的线段、三角形、正方形、圆柱图形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说明早已学习了一些几何知以。学生对几何就有一种“老朋友”的亲切感。然后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努力地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学好,树立学几何的信心。

上到初中,几何跟小学的也差不多,只是不单纯只是认识某些几何图形,而且要学习它的`构成,它的特点,这就要求他们要多开动脑筋,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如:通过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说明射线的意义,行进中的火把、飞行中的萤火虫等实例,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等。比如学到锥、柱、球的时候,必须先制作好模型,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几何体,先让他们在脑海中树立这些几何体的形象,然后再拆分开来看它的构成,包括线、面的特点。在画三视图的时候,拿出正方体让学生们动手摆出所要求的几何体并上前从不同的方向看它,然后画出它的三视图,然后依据老师画的俯视图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多次反复,最后总结经验,可以让学生更能记住,更形象生动有趣,又有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几何很多还是停留在识别阶段,不会用数学语言去描述,比如:什么是平行线?他们能知道怎样的两条线是平行线,可是不会准确的去描述它。还有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垂线段最短的知识点学习时,他们都能看出垂线段是最短的线段,却不能说出为什么,经过老师提示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们还不会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更难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新的问题,缺乏知识的联想。再有一个就是不会画,不会正确画出合乎要求的几何图形,画图总是不能很规范,或者根本无从下手,动手能力比较差,比如:画三视图时,总是画的歪歪斜斜,或大或小,正方形化成长方形是常有的事,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时,总是不能按照步骤要求去完成,没有保留作图痕迹,没有结论,或长短不一,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就是不会想,在角度的计算上,总是看不到角之间的联系,就只是盯着一个角看,不去多想想,然后不习惯去标注角度方便计算,查找联系。最后,即使能够计算出角度,可是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清楚的书写,这是最大的问题。为今后几何的学习打好基础.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低起点,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