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暑期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2篇)

时间:2023-10-22 05:40:48 作者:HT书生 心得体会 热门暑期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军训让我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坚守和勇敢,成为了更加坚强的人。以下是一些经过整理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暑期高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

暑期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几天的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所谓教学的三个“突出”,仅为教学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见,试为引玉之砖,以期和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语文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我区全体语文老师集中于实小,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目标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解读,观摩了两堂在全国、全省获好评的展示课。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小结如下: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少数语文尖子,不是为了让他们去当作家,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育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他们日后适应社会提供基本保障。语文素养应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热爱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认真解读阶段目标,我觉得语文教学不能随意拔高,求全求深,而应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突出基本目标,夯实基础,体现语文基础性特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应把课堂教学视作是师生生命交往互动的活动。要努力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在学习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在两堂观摩课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的伙伴,师生之间对话平等。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孩子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孩子们在智慧的挑战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必须真正转变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教师不是权威,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真正确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学习,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内容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的,这三个维度是紧密联系为一体的。在备课中,要认真研读文本,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因为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十三天的远程研修就要结束了,这十三天是紧张的,辛劳的,但是收获也是沉甸甸的。这沉甸甸的收获有:

1、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怎样评价。

评价学生要尽可能地做到向学生的嘴里抹蜜。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学生。人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学生尤其是这样。正确地评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怎样读书。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很有道理。“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坚持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字词积累。对于自己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生字词的时候,要及时积累纪录,不理解的词语要解释。第二、语句赏析。对于优美的语句要摘抄下来,同时进行赏析,说出好在哪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第三、思想感悟。针对文章写一些人生感悟,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写话题作文有一定的帮助。除了给他们创造兴趣外,还要给他们一些压力,比如开个读书会,看同学都读了那些书,这样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压力,为了赶上其他同学,他就要下功夫读一些书。另外就是教师也可以给他们一些作业,让他们一学期看一些名著,可以给他们定书目,也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目。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怎样写作。

(1)生活内容的课程化。学生要向学课程一样对生活进行感悟、思考。生活是一种客观存在,作文因为其内容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是思考的产物,属于意识的范畴。让生活转化为作文,作文又能让学生的生活产生新的认识,这一步需要思考来搭桥。

(2)素材积累的熟稔化。很多学生积累了一些素材,但是缺乏对素材的深层思考,导致素材高高在上,自己却用不上,久而久之,他对积累也失去了信心,老师再布置读书笔记时,已调动不起他的积极性。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层反思。

(3)作文学习的传统化。如每天讨论一个小话题、通过讲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让思维练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都有很强的操作性。

(4)自由作文的常态化:课外随笔有批改有讲评,成为课程意义上的写作。

总之,“至今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境界,是我们对读书的追求。“写作就像呼吸,不写就活不下去”的境界,是我们对写作的向往。

短暂的假期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就像一支震撼人心的乐曲,声音飘散了,可是那份震撼还会久久地激荡在心灵深处。十几天里,有反感抵触,有焦虑不安,有豁然开朗,有拍案叫绝,当然,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这十多天,我收获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也学会了许多有效的“实战”方法,我相信,它们一定会融化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营养我的教学生活。不过,从那些专家、同行身上,我学到的更有益的东西是一种品质——坚毅与执著,就像一种花,一种草,一种树,一种鸟。

一种花。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一瓣自成红、黄、蓝、白四色。而它的根,只有一条,却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在第6个春天,才在地面吐翠绽绿,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而这种极难长成的小花,花期仅仅两天,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它柔弱的生命只有一次,却依然要美丽一次,而为了这短暂的一次,它经历了长期艰难的跋涉。就像备课与授课,要厚积薄发,就要随时研究,不断思考。“一生准备一节课”是我的追求。

一种草。在以色列沙漠中有一种植物,拿在手里感觉就像一蓬枯萎的、死掉的干草,很难看。但是,你把它整个浸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复活成一丛浓绿的`充满生机的地衣。把水拿掉,它又会渐渐干枯,干枯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沙漠玫瑰。

生活——包括教育教学生活,也会有种种不如意,例如学校的评价机制,同事之间的龌龊,学生的任性偏激,家长的势利无理……可是,就像那种叫做沙漠玫瑰的小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不能忘记蓄势和生长。

一种树。在西域,36国那曾经的繁华如今都已被浩瀚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班驳,只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之间,是一副醉人心魄的画,给人无声的震撼。

胡杨,是最坚毅的树。它能在40℃的烈日中苍翠,也能在—40℃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胡杨的根茎很长,穿越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20米去寻找流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胡杨,是最无私的树。它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乡村,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的芸芸众生;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有甘草,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又是最悲壮的树。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教师也应该如此。或许身心疲惫,或许囊中羞涩,或许不为人知,或许被人误解,但是,为了渴求知识的学生,为了望子成龙的家长,更为了心中那份职业的神圣感,也应该始终坚毅地挺立,执著地指向邈远的碧空。

一种鸟。有一种鸟,它瘦小如燕,在北极出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它开始飞越重洋,一直朝南飞,飞到地球的尽头,在南极的伏冰上越冬。冬去春来,它又展开双翅向北飞,一直飞到地球的尽头,在北极繁衍自己的后代。这种鸟叫北极燕鸥。一年一度,北极燕鸥就这样往返于两极之间,南飞4万里,又北飞4万里,就这样往返于地球的尽头。

与坚毅为友,以执著为伴,将研修进行到底,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不是某种理念,也不是某种方法,这沉淀在理念和方法背后的品质才是我此次培训的最大收获。

暑期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语文老师暑期培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短短两天,内容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从学科本位教学到“语文味”,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名作细读例释道文学热点研究,从唐宋诗词到鲁迅作品研究,还有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的“网师园”的雅韵……如今整理培训讲义,更是感觉出分量之厚重、深远。

下面就本次培训对当今初中语文教学最直接的帮助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吧。

当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有几个注意点:

一、排除了“满堂灌”,又变成了“满堂问”,结果提问、启发、讨论占去了课上大部分时间,从而挤掉了读写,毕竟读书是阅读教学之“本”,课堂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只要读书声则是语文教育的倒退,读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意义,能使学生读出文章中没有的东西,从读到发问时思维的初步,研究的动机,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写诗对说和读的有效体验,也是给学生表达的契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只有听说读写相结合,学生才会体会深,理解透,懂得要领,不再夸夸其谈。

二、当下流行“自主学习”,但应与“自由”区别开来。某些个传统教法固然不适用了,但老师吧主决权全盘交给学生,自由读课文、讲故事、参与实践、发起唇枪舌战(美其名曰“辩论”)、自选喜欢的段落欣赏学习,老师成了旁观者,不但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还脱离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言语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听讲、质疑、回答、讨论、朗读、复述等都是运用了言语分析和朗读法训练学生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我们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应有的放矢。教师要渗透学法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因势利导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找规律、找方法,而不要自由过了度。

三、尽量要运用多种多样、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语文,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比如精心编制导入语、结束语扣人心弦、耐人寻味。把学生“胃口”吊得高高的,不乐学才怪呢。教学过程中能努力寻找切入口、教出新意来,对老师和学生提高教学、学习的积极性来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谓教学相长嘛!比如我是否在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作这样的尝试: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读,然后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文章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毒”?哪一种最毒?为什么?教师抓住实质问题对学生启发,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教学中抓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开放性话题。针对我校外来民工子弟越来越多的趋势,我在教《故乡》时就设计如下情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且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感,,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儿时的故乡是怎样的?当学生在美好的回忆中品尝着对故乡的爱意的时候,教师再设问题:作者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学生热情顿时高涨,不由自主地学习了课文。设计开放性问题则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会他们打破常规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设计了能激发学生想象的话题:课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让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身处“百草园”之中,会遇到哪些充满情趣的事物呢?请以我在“百草园”为话题,展开想象的翅膀。问题一出,学生纵情想象,创造出许多奇妙而有趣的情境。

最后,平时可注重一些课外题材的渗入,如开设“三分钟演讲”、“即兴一首诗”等,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且如有时间尽量每周拿出一堂课进行交流。但切记:不拘泥于教材,但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主阵地,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采博引、引进时代的“活水”啊。

语文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堂课,我学习到了老师角色的“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学生的人格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动机辅导、学习策略的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

12月13日参加了进修学校举办的z市小学语文转岗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理论等。上午福建教育学院的z老师为我们讲授《学生的人格与人格教育》,作为一个非师范类毕业的而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林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上,z老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旁征引博,引用了古今中外各种我们熟悉的名人故事,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再从人格的六种类型进行儿童身上的各种人格障碍进行分析指出了不同人格缺陷的预防措施,如:对于回避型人格的学生,这类型的学生怕回答不出问题,惹人笑话,心理自卑,此时,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多给与鼓励。林老师还提醒我们:预防儿童人格缺陷的最佳干预期是在童年期,进入青年期改正的机会就减小了,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引导者”,比如:避免让儿童观看暴利电影电视、避免体罚学生、多布置他们做一些需要责任心的班级事务或者家务等。

通过这堂课,我学习到了老师角色的“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学生的人格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动机辅导、学习策略的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老师要做到的有耐心,充满关怀,避免激怒学生。

文档为doc格式。

暑期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文档为doc格式。

暑期培训语文的心得体会

两天的培训时间匆匆闪过,虽然时间短但收获却不少,特别是“观课议课”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一提到“观课议课”很多人就觉得是简单的听课评课活动。其实不然,“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观课议课”让我们在“观”中感悟思考,“议”中交流促进。下面我就“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谈一下我的几点感悟:

感悟一:“观课议课”活动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授课者不再是被动的教学执行者,“观课议课”要求共同的参与,使授课者从“公开课”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变被动为主动。“议课”者与授课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使所有的得失都是属于每一位老师的,因此它也最大程度上调动了所有老师的积极性,也极大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幸福的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观课议课”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讲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这样就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更有效地促进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我认为这样才是真正幸福而有效地教研。

感悟二:“观课议课”更具有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

观课者要充分与授课老师交流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希望观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通过共同商讨确定观课的重点。这样,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观课者既能够兼具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充分感知课堂,对所需要观察的问题也能清晰地体认。同时,由于观察点的事先确认,这样每位参与者就能很好的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好和解决,避免泛泛而谈。观课和授课达成了教学共识,有着共同的思考对象,因此会形成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这样“观课议课”才真正是教师们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感悟三:“观课议课”重在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积极交流。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每次观课,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分析学生活动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自己也要反思:“这一环节该如何处理,怎样处理的更巧妙。“议课”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议课的过程,是授课和观课所有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使授课者和观课者实现了“双赢”。在问题的提出、解决和研讨中,所有参与教师都能够有效地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时效性,也使“议课”变成了更有深度的科研活动。因此,“观课议课”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积极交流,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

“观课议课”是彰显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它以“思”为基础,在授课者、观课者、议课者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思想的碰撞、交流和发展。“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正沐浴着“观课议课”的阳光,相信一个灿烂的花季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我们身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加本班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本班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本班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本班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本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本班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本班学生的将来考虑,要教给本班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

六天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我一定会用今天学到的东西去指导我今后的教学。

语文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z工业园区语文教师培训。培训时间不长,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培训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十多位教育专家的十多场精彩讲座。每次讲座,我都被专家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精辟的论断所折服。在如今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心中有种种解不开的困惑,接受培训以后,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可以说,短短的三个星期,我学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不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从中受益非浅。

在聆听了特级教师对新课标的理性解读,以及多位教育专家对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思考之后发现,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学习培训外,更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只重视形式而不重实效,要立足语文的根本。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培训学习后,我对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几点新认识: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已被人们达成共识,很多老师都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现在课堂上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中“自主”:合作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这种自主其实是“他主”;二是有的课堂教师淡化自己的功能,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便叫学生自己读书,在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就由学生一读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主,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自由,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所以“以生为本”并不是放任自流,随便孩子怎么想都可以,自主学习要有个度,老师在课堂上还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主导作用。正如特级教师徐红琴老师说得:“自主学习不是摆脱牵引学习,不是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的新理念,所以现在教师们在课堂上总要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有它的优点,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取长补短。但是慢慢地,小组学习在课堂上已经异化为仅仅是一种教学环节,而不在追求它的实效了。具体表现为没有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没有自主选择交流的对象,没有足够的讨论时间。可以说,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一些课堂上已经成为老师做秀的方式了。其实,合作要有实效,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无法解决的,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合作交流。其次合作形式要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去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而不是教师的“拉郎配”。第三要有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而不是一两分钟“合而不作”的做秀环节。

“以学生发展为本”越来越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和灵魂就是自主发展。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努力的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的人。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齐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可让老师的“教”完全代替学生的“学”,把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全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要接受,不要思考,使学生的主动性慢慢地被磨灭。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不再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了的现成结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这次培训,让我接触了最新的语文教学观,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探讨了最适宜的语文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培训,我也深刻感受到,只有善于学习的'老师才会有丰富的思想和无穷的智慧,才能引领学生心灵的丰满和精神的充实。我将不断努力,做一名新时代既会学习又会教学的好老师。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

7月11日至16日我参加了xx市继教中心组织的暑期小学语文第二期培训学习。

培训中,听了xx市xx小学xx老师《拼音与识字教学探究》;xx小学xx老师《语法修辞》;xx市实验小学xx校长《新课程口语交际教学思想与实践》;xx小学xx老师《阅读与写作教学专题》;xx市教研室xx主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试卷命题例谈》实验小学xx老师《语文简笔画技能与训练》xx市电教馆xx馆长《小学语文课件理论与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6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前往重庆西南大学的“海南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班”。在美丽的西南大学校园里,我开始了为期13天的培训,每一天都很充实,每一节课都收益匪浅。现将本次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通过聆听西南大学赵宝钢老师的《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这节课,我知道了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会更好,从“物理学什么?”“学生怎么学?”以及“教师如何教?”这三个基本问题来把握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找出学习物理的困惑。

通过张修文老师的《例谈物理教师的“善思”》这节课让我知道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多想想“为什么?”想想学生对某些概念或某个知识点为什么一直分不清,例如:加速度、速度变化大小和变化快慢、向心力、下滑力一直分不清等等。对于课前如何引入新课,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要多思考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游戏,这个游戏能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总之,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采用的每一种方式方法都应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周智良老师的《例说物理教育教学的几个方面》教学了我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生动而有趣的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物理概念、众多规律,降低学生的厌学心理。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具。也可以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小实验等。

在本次培训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向颢老师讲授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传授了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班级文化建设就好比一个家,一个国。每一个成员都是必不可少,每一个成员都有其职责与权力。按照管理国家的基本模式组织班干机构,既有权力管理人,同时也被人所监督。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自己制定规则,自己主动遵守。学生自己设计班级logo,编写班歌,记录班史,制作班旗.......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为班级奉献自己一点力量是营造温馨,团结的班级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第四,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师需要“会教书”,“会做科研”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晓斌老师的《中学教师科研成果意识》让我明白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不再单纯的是“教书匠”,而是做“专家型”教师。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课题研究,才能专注于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办法是否可行。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未来物理教学的发展对物理教师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再实践......争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