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部分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1-30 08:52:35 作者:碧墨 口号大全

教学工作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部分倒装的用法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部分)。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清。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二、简介李觏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

《无韵之离骚》部分教案

说明《史记》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尤其是二十五史,遂不能出其范围。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举凡治乱兴衰、典章制度,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通史、纪传、通典、通考,纪事本末,大都导源于此。《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班固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实录”精神,又堪称绝后。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广。

参考二。

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从此出现了骚体诗,即以《离骚》为代表。屈原是楚国人,故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这样一种带韵脚的诗体。

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

《无韵之离骚》部分教案

谷定珍。

内容摘要: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深入体味鲁迅“无韵之离骚”一语的深刻含义,了解《史记》是“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首用整个生命谱写成的包含着司马迁全部血泪的悲愤史诗”,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认识中国的“英雄悲剧”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史记、淮阴侯韩信、英雄悲剧、司马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般认为,先生之“史家之绝唱”,乃指《史记》的历史价值,“无韵之离骚”乃指《史记》的文学价值。我认为,“无韵之离骚”一语,当含更深旨意。

《史记》,一部英雄的史诗。或叱咤风云,或纵横天下;或决战千里之外,或运筹帷幄之内;或王侯将相之显贵,或闾里布衣之卑贱;或贩夫走卒,或刺客游侠……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多为悲剧。有悻悻而去,有愤愤而隐,或蒙冤被杀,或被夷灭宗族。

可是,壮士英雄者,无一不愿为他人之“就天下”而竭力效死!韩信就曾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英雄悲剧”--壮士竭忠尽力“马革裹尸还”,死而无憾;君主则总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以,人们常常称《史记》为“悲剧性”的史诗。的确,开卷展读,悲愤之情充溢字里行间,冤屈之气扑面而来。同时,司马迁,才华非凡而坎坷一生,仗义执言而受奇耻大辱,满腔悲愤郁于胸中。愤疾之情,沉郁之气流于笔端。对失路英雄,含愤志士,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或倾心赞叹,或悲悼惋惜;而对虚伪自私残酷荒淫的卑劣之徒,则给以无情的揭露与鞭挞,春秋笔法,尖刻讥讽,喷泻一腔怒火……正是司马迁悲愤的一生,正是司马迁强烈的爱与激越的憎,使《史记》成为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成为一首用整个生命谱写成的包含着司马迁全部血泪的悲愤史诗。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槠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其“无韵之《离骚》”之深意,自在于此。司马迁如屈原,在茫茫黑夜里,仗长剑而望星空,不屈的思想时时闪烁出悲愤的雷鸣电闪,惊世骇俗,光耀人间!不拘《春秋》之义,奋笔疾书,写尽人间不平!

但是,由于司马迁身处汉朝,他对于一些有关汉朝的人事的态度,只能以曲折委婉致之,愤激之意也时时蕴于反语讥诮之中。这种情况,在《淮阴侯列传》以及有关汉王朝的《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留侯世家》等文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些文字,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年,但是,今天读来,却仍颇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刘邦何许人也?六十多年前,日本一位研究《史记》的著名学者泷川龟太郎对三个人作了一个比较:“陈胜曰:‘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曰:‘彼可取而代矣!’”王鸣盛在《史记商榷》中尖锐指出:“项之言,悍而戾;刘之言,津津不胜其歆羡矣。”

有人又作了形象的比较:“项羽心黑而皮不厚;韩信皮厚而心不黑;刘邦则皮厚而又心黑。”其实,项羽背关怀楚,富贵还乡,其心何黑之有?韩信为人营造华厦万间,亦思一屋安居耳,其皮何厚之有?而刘邦倒的确称得上“皮厚而又心黑”。

汉王一伙人中,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大约只有刘邦的文化水平最低了。读《史记》,时时可听见他的下流骂人声。“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而公”,犹言“你老爸(我)”。这是刘邦几乎对任何人都使用过的骂人话。(见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

心怀叵测,而厚颜无耻曰:“鱼取生说我曰:‘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对项伯,“兄事之”,“约为婚姻”,痛哭流涕,“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韩兆琦先生一语道破:“刘邦生性好大言,好侮人,今说话用此等腔口,盖一生中仅此一次。”(见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

对为他犬马一生的人,或狎侮猜忌,或夺兵诬杀。所谓“狡兔死,良狗烹”。

林伯桐先生曰:“汉高一生最喜狎侮,又多猜忌,老成如赞侯,英雄如淮阴,皆不免于疑忌;他如黥布之勇,郦食其之辩,其始皆不免于狎侮。”(见林伯桐《会注考证》)。

韩信何许人也?受漂母之饭,忍胯下之辱;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为用,遂为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黄震《黄氏日抄》)事实证明,没有韩信就没有刘家王朝!

结局,却是夷灭三族!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可谓冤矣!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高呼“信之死冤矣”,随之条分缕析,以事实证之;深入本质,入木三分:“前贤皆极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庭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亦复部署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一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稀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怜也。……”

韩信的悲剧,就在于他选择了为“皮厚而心黑”的刘邦卖命,然而不愿意一辈子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刘邦卖命!如是则受猜忌,则被夺兵,则蒙不白之冤,则至夷灭三族!

读武涉、蒯通语,一针见血,淋漓尽致。然而读来几觉句句皆为司马迁语!

“……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矣。……”借武涉之口,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刘邦的丑恶嘴脸。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借蒯通之口,对韩信寄以无限惋惜之情。韩信何罪之有?罪在功高震主,其罪实在其主也。

后人赵翼曰:“全载蒯通言,正以见淮阴之心在为汉,虽以通之说喻百端,终确然不变,而他日之诬以反而族之者之冤,痛不可言也。”赵氏的确读懂了司马迁的一片苦心。方苞在他的《望溪集》中也指出:“其详载武涉蒯通之言,则征文以志痛也。”

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末更是费尽笔墨用尽心思,其惋叹之意深蕴其中。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何不言“其志在天下”?实仅仅“与众异”而已,未有与刘氏争天下之心也!此为韩信洗冤一。况且,仅仅为“淮阴人为余言”,何可作证?如以淮阴人之言为证,则可见有“无辞”“莫须有”之嫌,此其二。“行营高敞地”,难道就是为了“令其旁可置万家”?此中有何必然的因果关系?此其三也。“可置万家”可作另一理解,即仅仅“可置万家”耳,何有“谋反”夺天下之心?此其四也。总而言之,韩信之族冤矣,以“莫须有”罗织罪名明矣。

至此,司马迁图穷而匕首见水落而山石出,索性一吐为快。“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愤激之意深蕴于反语之中。

对英雄壮士犬马一生冤屈而终,司马迁尽洒热泪,同情,痛心,惋惜,悲愤,交织于字里行间,读来令人扼腕;而对“刘邦们”,则竭尽反语,讥讽,揭露,鞭挞,意在未言之中,读来令人切齿。

后人也尖锐地指出:“‘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或说得更为深刻:“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李笠《史记订补》)。

但是也似有未明司马迁意者。“迁责韩信不学道谦让,伐功矜能,至于夷灭;信虽不足以知此,然当受此责矣。何也?当天下发难,与沛公先后起者,各有得鹿之心,固以其力自毙,无怪也。独萧何张良与信,沛公之所须左右手,然其君臣之分素定也。若信犹欲自立,则汉谁与共功,是天下终不可得而定矣。信托身于人,而市井之度不改,始则急迫以不得不与,终则侥幸于必不可为,以黥彭所以自处而处周召太公之地,欲不亡得乎?”(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而更多的人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如韩信被缚一节的--信言:“果若人言……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在他的《史记新论》中深刻地指出:“文章写这一段,妙在写得不明不白。”对于韩信被斩一段,又指出:“这一段写得很有破绽。这大概是文章故意留下的破绽。”同时,称赞了梁玉绳、方苞“对于司马迁的文章有较好的体会。”

“无韵之离骚”--悲愤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强烈爱憎蕴蓄于弦外之音。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禁满腔悲愤;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更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而深深思之。

参考文献:

[1]司马迁.二十五史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鲁迅.鲁迅全集汉文学史纲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4]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北京:中华书局,1977。

《无韵之离骚》部分教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名著《史记》的评价,说明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一、著作理念。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古今之变”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

二、史学价值。

《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司马迁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对材料精心选择使用,治学态度异常严谨。汉代之前的历史著作在内容、史事、材料、作者编撰水平上都无法和《史记》相比。可以说,《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

三、文学价值。

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面就一起来欣赏《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搏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无韵之离骚》部分教案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她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文学与史学的高度统一。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从此出现了骚体诗,即以《离骚》为代表。屈原是楚国人,故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这样一种带韵脚的诗体。

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

“无韵”是什么意思?

离骚是可以唱的有韵的,史记是不能唱的,所以说是无韵之离骚,指其文采好。

Do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

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

朋友送的美丽花儿,贴在博上,养在心里。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二)3、人与社会……人存在的期间、日常活动及所经历的环境是表层的,也即是狭义的生活。价值生活是人活着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及人类的终极追求。一个有使命感的诗人或作家,他所致力探索、表达的也正是这个层面的生活。不管社会上各个时期有几多新提出的“主义”,穿透了时空也就穿透了各个时代、各种不同的主义的检阅。《我依然把这里称为祖国》世宾我依然把这里称为祖国,虽然许多地方依我的身份,不被允许踏入虽然在我的祖国,我的身份不是由自己确定,而是被控制在别人手里的档案规定虽然我还不能安居乐业虽然我的兄弟还在流离失所那些穷亲戚在工厂里被不断吆喝我依然把这里称为祖国,但我有满腔的泪水,为什么我还不能指出她的谬误?为什么我还不能拍案而起?太阳在高高的天上,朗朗地照着在两条大河之间,至今还横亘着大片乡村的荒凉,村干部还在大吃大喝大腹便便的恶霸还在横行在我的祖国,有时候我真想放弃劳动像一个无赖一样游手好闲,有时候对着她的伤口,真想转过头去――让她烂下去吧,让她被蛆虫噬掉我关心蔬菜、粮食,却没有发言的地方。他们所说的富强难道要以我们蝼蚁的生活换来?如果在这里,我不再一再谈论爱情朋友们的微笑和母亲的屋檐我还能如此肯定,爱这里的夜色?如此在意自己被不断挤压的空间?欢乐的鸟雀把我带上了山冈风又一次清扫了胸膛如果我不得不再次否定――这里还未曾给予我自由先烈流过的血,在某个清晨必须再流一次,我依然愿再生在这里,我愿用几世的轮回来见证这块土地,她的悲伤和希望我又一次把心托付给她,这千疮百孔的――祖国读这首诗,我们就体会到什么叫“爱之深,责之切。”虽然祖国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和弊端,但这里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根在这里,所以我们有悲伤也有希望。《妈妈你别难过》朵渔秋天了,妈妈忙于收获。电话里问我是否找到了工作我说没有,我还待在租来的家里我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所有的工作,看上去都略带耻辱所有的职业,看上去都像个帮凶妈妈,我回不去了,您别难过我开始与人为敌,您别难过我有过一段羞耻的经历他们打我,骂我,让我吞下碎玻璃,妈妈,您别难过我看到小丑的脚步踏过脸,您别难过我在风中等那送炭的人来您别难过,我终将离开这里您别难过,我像一头迷路的`驴子数年之后才能找回家当我不再回头妈妈,我不再乞怜,求饶我受苦,我爱,我用您赋予我的良心说话,妈妈,您高兴了吗我写了那么多字,您高兴吗?我写了那么多诗您却大字不识,我真难过这首诗,要等您闲下来,我念给您听就像当年,外面下着雨您从织布机上停下来问我:读到第几课了?我读到最后一课了,妈妈我,已从那所学校毕业。诗歌是生命与情感的结晶,是对生活中的个体尊严的喊醒,诗人们为什么会爱诗无悔,是因为生命中总有亟待言说的感触,而诗歌精神的追求永远高于人的一生。《窗下》黄礼孩这里刚下过一场雪仿佛人间的爱都落在低处你坐在窗下窗子被阳光突然撞响多么干脆的阳光呀仿佛你一生不可多得的喜悦光线在你思想中越来越稀薄越来越安静你像一个孩子一无所知地被人深深爱着诗的开头用下雪后的场景展开,显得亲切而形象,由雪的下降而联想到的爱落到低处――也即生活的实处,造成一个融契天成的氛围,第一次翻看黄礼孩的诗集时,就被这“窗外”的祥和风景深深打动,感触到一种深沉的大爱情怀!雪后的阳光明净而温暖,正像爱的包容和无私,而这些爱就像光线一样缓慢、无痕地渗透,撞响了心里喜悦的琴弦。最后的“诗眼”――“你像一个孩子/一无所知地被人深深爱着”也因为读者都有被父母、被亲人、被恋人无私地、无限度地宠爱着或者同样地爱着别人的体验,故能从中体会到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深厚张力。《美人》浪子见到美人,大家突然一阵沉默。接着又是一阵沉默。仿佛不能适应的时光,令人无端伤感。谁首先打破沉默,谁就是伪君子。表达了发现美时那种不可置信、不可捉摸,而又一触即发的心理。三、怎么写?怎么写?其实应是每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诗歌技艺的一种设问。把诗写好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无技术的情感表达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少年情怀总是诗”的阶段。有感而发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方式。……(二)、形式磨炼为主,情感表达为辅如果要把诗写好,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它会让你更加准确、凝炼地去表达你的主题。《我(是)鸟》林馥娜展开翅膀,天空就是我的胸膛长空孤翅,不喜排人字阵瑟瑟秋声起,落叶踏下脚印我放弃自己的孤独来驱赶你的孤独张开短短的双翼,我摇晃着笨拙的身体一溜小跑扑向你你看,这只乐颠颠的,穿着燕尾服的鹅这首诗是我对词语与形式的一种锻炼,试图从字的外形拆合与词语的组列中找到一种多层诗意。“鹅”是由“我”和“鸟”两个独体字组成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鸟的自由飞翔和鹅的实地行走之间找到一种诗的张力,在宽宏的飞翔和乐颠颠的小跑之间找到人生不同阶段的影像呢。创新、想象、虚构、联想,这些都是诗歌的艺术元素,都是需要我们去发掘、应用的。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一)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三)在中山(董妍摄影)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p3例1(2)(3)。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教案模板包括哪些部分

一、总则:

1.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益,取良好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2.搞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台帐档案。

1.项目部设备员负责所在项目经理部的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的建档设帐,其中《机械设备登记卡》、《施工设备组织计划》、《施工设备维修计划》、《施工设备购置申请表》、《施工设备报废申请表》一式二份,一份自存,一份报工程处备案。

2.机械设备台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的名称、类别、数量、统一编号;

(2)设备的购习买日期:

(3)产品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4)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5)操作人员当班记录,维修、保养、自检记录;

(6)《大、中型设备安装、拆卸方案》,《施工设备验收单》及《安装验收报告》;

(7)各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明材料。

(8)《机械设备登记卡》、《施工设备购置申请表》、《施工设备报废申请表》、《机械设备检查评定表》、《施工设备验收单》、《设备运转当班记录》、《施工设备配置计划》、《施工设备检修计划》、《设备维修记录》。

凡设备技术资料[(2)、(3)、(4)]丢失或不全,由生产科组织对设备状况进行鉴定、评定,填写《早期购置机械设备技术档案补办表》,作为设备技术档案存档。

三、

机械设备标识。

1.设备标识应制作统一的标识牌,分为“大、中型施工设备”、“小型施工设备”及“施工机具”三类。

2.标识牌应按要求填写。项目部设备员应将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的每三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的检查结果填入设备标识牌的“检验状态”一栏中,检查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停用”,同时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将检查情况填入《机械设备检查评定表》中。

3.标识牌应固定在设备较明显的部位。

四、机械设备的组织。

1.凡属新开工工程,项目部应先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编写《施工设备组织计划》,并报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审批、备案。

2.项目部设备来源可分为“新购、调配、自有、租凭”。

3.项目部需购置新的大、中型设备时,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配合项目经理部设备员填写《设备购置申请表》,报集团公司审批。公司设备站根据施工设备生产需要统一购置。

五、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1.机械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由项目部负责,即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质安处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检察工作。

2.各项目部的设备员应具备机械设备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设备管理经验。

3.机械设备使用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

4.机械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应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设备性能特点和维护、保养要求。

5.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荷运转。

6.所有机械设备在使用期间要按《设备保养规程》的规定做好日常保养、小修、中修等维护保养工作,严禁带病运转。

7.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人员应认真做好《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及《设备维修记录》。各项目部的设备员应经常检查《设备运转当班记录》的填写情况,并做好收集归档工作。

七、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

1.施工设备的保养由项目经理部设备员组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按各类《机械设备保养规程》进行,并由操作人和设备员分别填入《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和《设备维修记录》中。

2.《施工设备检修计划》由项目经理设备员部根据《各类机械设备保养规程》编制,并报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审核、备案。

3.施工设备的检修,由工地结合实际情况,按《施工设备检修计划》进行,日常维修工作由设备员组织进行,所有维修工作,设备员均要填写《设备维修记录》。

八、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

1.小型施工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由项目部按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标明行;项目部设备员应做好相应记录。

2.大、中型设备进场后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安装、使用,并由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将验收结果填入《施工设备验收单》中。

3.大、中型施工设备、工程设备的安装、拆卸工作应由专业队伍来完成,并事先由选定的专业队伍制定安装、拆卸方案,报生产科设备技术负责人审批。若拆装工作由非本公司队伍来承担,应先由生产科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承担拆装工作。

4.大、中型施工设备的运输,按《物资搬运操作规程》执行。

5.大、中型施工设备、工程设备安装完毕后,应由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组织,按有关标准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并由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填写相应的《安装验收记录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九、机械设备的停用管理。

1.中途停工的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做好保护工作,小型设备应清洁、维修好进仓;大型设备应定期(一般一个月一次)做维护保养工作。

2.工程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应尽快组织进仓,进仓后根据设备状况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3.因工程停工停止使用半年以上的大型机械设备,恢复使用之前应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试验。

十、机械设备的报废批准。

1.机械设备凡是属下列情况之一,应予报废:

(2)修理费用过高,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3)因意外灾害或事故,机械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已无法修复的;

(4)技术性能落、能耗高、没有改造价值的;

(5)国家规定淘汰机型或超过使用年限,且无配件来源的。

2.应予报废的机械设备,项目经理部应填写《机械设备报废申请表》,送生产科施工设备技术监督员审查、备案。大、中机械设备要送主管生产副经理审批。

3.报废了的机械设备不得再投入使用。

教案模板包括哪些部分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

(一)基本要求。

1、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教案作为教学实施的文件,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做出具体的设计。

2、编写教案应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

3、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有的是1课时,有的是2至3课时。

(二)基本内容。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组织等。

1、教学目的:简要注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的内容,备课中考虑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师授课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等。在课堂中一般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多媒体使用:包括多媒体、投影、影像、课件等。

5、教学过程:教案要对课堂每一环节进行设计,制定出具体时间,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课间提问学生内容、作业的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

6、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几个因素中,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161-()=56。

225+()=400。

()-56=105。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减法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课题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1.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教学重点、难点:会读、写乘法算式。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再说出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

改成乘法。

5+5+52+2+27+7+7+73+3+3+3。

新授。

练习。

小结教学例2。

2×3=63×4=124×5=20。

练习。

1、做一做练习九第1题。

2、做练习九第7-10题。

3、游戏(1)教师拍手,学生口答列式。

(2)每次拍3下拍4次。

教学反思。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数(必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内容:

一、预习、新课呈现。

1.举例:班上有30个女生,12个男生,则班上共有多少个同学?(算式为30+12=42),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的的数叫做和。

2.举例:班上总共有42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2个,那么有女生多少个?(算式为42-12=30),提问让同学们思考什么叫减法?减法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

3.根据上面给的两个例子,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二、课堂练习。

1.根据3468+475=39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247+435=682。

3、猜猜我是几?

(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共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三、课堂总结。

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设计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案活动过程有几部分教案活动过程有结束部分

1.感知一个数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教具:贴绒分合式。

2.学具:每人1组6以内数的分合式(幼儿用书),每人1支笔。

1.玩“填数”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教师出示6的贴绒分和式,提问:“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6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出示6的贴绒分和式,并提问:“谁能把这几个式子空缺的数字填出来?”(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讨论数字相同的两个分合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不同,总数不变。

3.幼儿操作练习。幼儿每人1组6以内数的分合式,教师提醒幼儿仔细看一看,然后把重复的数字划掉,把留下的.重写1遍,再看1个分合式说出2个不同的分合式。

建议。

1.在日常活动中可多进行数的组成方面的相关游戏,并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2.活动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

活动结束。

1.知道进行数的分合时两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互换关系。

2.理解分合式中重复的两组是相同意义的分合式。

课题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1、例2及“想想算算”,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学会用减法验算加法,进一步提高验算加法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20=30+53=15+72=。

60c20=83c53=87c72=。

提问:每一组第一道都是加法,反过来可以得到几道相应的减法题?

2、导入新课。

加法算式里各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第(1)题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么列式?(板书加法算式)。

老师板书:30+20=50(千克)。

加数加数和。

提问:这个算式里,什么数是已知的',什么是求出来的?

从这个算式里可以看出,“加数+加数=和”在算式右边板书:和=加数+加数。

(2)出示例1第(2)、(3)的图。

第(2)题的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板书:50-20=30(千克)。

第(3)题的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板书:50-30=20(千克)。

(3)第(2)、(3)题分别与第(1)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讨论得出: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第二个加数=和-第二个家数。

小结:求一个加数计算时都用和减另一个加数。

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让学生齐读。

1、“想想算算”第1题。

(1)这道加法里,哪两个数是加数?和是多少?

(2)让学生填得数,然后口头回答得数。

2、教学例2。

(1)过去验算加法算得是不是正确,都是用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重新算一遍的方法。现在学习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知道了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就可以应用这一关系来验算加法。

(2)出示例2。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竖式)怎样计算?求出的数叫加法的什么?(和)根据上面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减一个加数,应该等于什么?可以怎样列式验算?我们可以用算出的和423减一个加数75,看看得多少。板书算出得数348。

提问:算出的得数与那里的数一样?说明前面的加法算得是正确的,在横式上写出和。

提问:这道题是怎样验算的?还可以怎样用减法验算?

1、“想想算算”第2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小结:对加法的验算可以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验算,用哪种方法方便就用那种方法验算。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题。学生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六第2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做练习十六第4题。

4.布置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